#眼鏡

學童提早戴眼鏡 假性近視變真近視

學童提早戴眼鏡 假性近視變真近視#眼鏡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視是台灣最常見的眼部疾病之一,但是我們對於近視的了解卻很少。正因如此,導致有很多原本只是假性近視的學童,最後變成真近視,開始一輩子的「眼鏡人生」。因此需要更了解近視,才能幫助孩童預防近視,讓更多人知道如何保養明亮的雙眼。目前近視的成因仍是以軸性近視為主,少部分則是跟水晶體有關。是因為看近物時間過長,導致睫狀肌呈現緊張狀態,讓水晶體變圓而無法恢復,這時候稱為假性近視。雖然假性近視可復原,但如果睫狀肌長期呈現收縮的狀態,就會導致眼球鞏膜變形,讓眼球朝向扁平化發展,形成不可逆的物理反應,這時候就成為真近視。水晶體結構錯誤,導致高度近視。呂醫師解釋,水晶體原本應該是橄欖球狀,才能夠有效地調節遠、近視力,但是有些人天生水晶體呈現圓球狀,醫學上稱為球形水晶體,這類型的病患通常近視會高達上千度。 近視的人會發現,通常在18~20歲之後度數就不容易增加,即是增加也有限,這是因為軸性近視跟人體生長息息相關。人體在18歲之前,都是處於成長的狀態,而眼睛也不例外。但是當眼睛在成長的時候,卻因為長期看近物,導致睫狀肌無法收縮,進而引起睫狀肌痙攣,限制了鞏膜的生長,於是眼珠只好往前後延伸,變成了真近視。到了18歲之後,鞏膜也不會繼續生長,所以眼球的軸長就會停留在一定的長度,這時候近視度數當然就不容易增加。

兒童越來越早戴眼鏡 長大變高度近視

兒童越來越早戴眼鏡 長大變高度近視#眼鏡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現在3C產品多樣化,不只電腦、電視、遊戲機,手機也常常成為兒童的玩伴,長期盯著螢幕,容易讓兒童提早近視,而孩童視力不良的幾大原因,多半與近視、遠視、散光等屈光問題有關。保護眼睛必須從小做起,尤其幼兒階段的孩子,還不能真正體會、明瞭眼睛的重要,也不懂如何保護眼睛。所以,父母們應該在平日即教導孩子正確的護眼知識,以免孩子眼睛受到傷害。依國民健康局99年調查「台灣地區6~18歲學生近視及其他屈光狀況調查」結果顯出:國內國小一年級學生近視盛行率有21.5%,國小六年級有65.8%;學齡前兒童近視盛行率大班9.4%,中班5.9%。由於愈早發生近視,未來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就愈大,故預防措施應提前,並有正確防治觀念及鼓勵戶外活動、以養成良好的視力保健行為,延緩發生近視。 要有良好的視力,需要養成每天充分睡眠、休息的生活習慣;平常要注意眼睛的安全避免遭受碰撞或刺到尖銳、突出的物品;注意視力的保健,如:看書、看電視保持適當的距離...等;如果有異物進入,應立刻閉上眼睛,讓異物隨淚水流出來;千萬不可以用手揉眼睛;眼睛不舒服,一定要去看醫生。新竹市衛生局局長姚克武呼籲,孩童若有視力不良的問題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半能解決,切勿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

配眼鏡、隱形眼鏡 藥局也可以!

配眼鏡、隱形眼鏡 藥局也可以!#眼鏡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現代人愛美,而隱形眼鏡符合 美觀也兼具運動方便等優點,不過昔日購買隱形眼鏡,大家通常是到眼科診所、眼鏡行配,衛生署今天公告,未來開放藥局販售非植入式、低風險的醫療器材,因此只要近視族持有醫師處方,就可以到社區藥局配眼鏡、隱形眼鏡及買眼鏡、隱形眼鏡等。不過消息一公開,就有民眾、眼科醫師、眼鏡行等質疑,藥師缺乏視光學、驗光訓練等專業,擔心恐怕會影響眼鏡族視力健康及安全問題,因此,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提醒消費者,為確保消費者之視力健康及安全,在選購隱形眼鏡前,應先至醫療院所驗光,再依醫師處方,向具有藥商資格的業者選購隱形眼鏡;另在選購有度數之眼鏡時,建議先諮詢眼科醫師。選購及交付產品時,可要求檢視產品之衛生署核准許可證字號,及產品其他相關說明書,並確認醫療器材之標籤、仿單及包裝之標示內容,是否包括廠商名稱、地址、品名、許可證字號、批號、製造日期等資訊,確認產品之合法性,以維護民眾健康權益。消費者如欲查詢衛生署已核准之醫療器材許可證資訊,可至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許可證資料庫(網址: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首頁http://www.fda.gov.tw/ > 資訊查詢 > 醫療器材 > 西藥、醫療器材、化粧品許可證查詢作業)」以產品名稱、廠商名稱、許可證字號等關鍵字查詢。

戴不合適鏡片 小心頭暈、噁心!

戴不合適鏡片 小心頭暈、噁心!#眼鏡

隨著老化人口增加,惱人的「視力模糊」問題,成為幸福生活絆腳石,您可以在路邊隨處買到「眼鏡」,但卻可能忽略劣質鏡片對視力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依衛生署公告「矯正鏡片」的鑑別範圍,產品包含有「近視眼鏡」、「老花眼鏡」及具有「矯正折光功能」的太陽眼鏡等,這些常見的鏡片,都需通過申請領有許可證後,且宣傳廣告需經衛生署或直轄市衛生局核可後,才可廣告、販售。而像有度數的「泳鏡」、「滑雪護目鏡」及「壁球護目鏡」等用以運動時「保護眼睛」為目的的眼鏡,就不是規定內的「矯正鏡片」,由於不屬醫療器材管理範圍,因此於廣告行銷時,不得刊載或宣稱任何醫療效能。北市衛生局為保障市民「看得清楚、不再模糊」,於今年初起即對眼鏡販售業者進行稽查,迄今查獲4起無照藥商販售「矯正鏡片」,另於市售醫療器材標示檢查專案中,對販售矯正鏡片的業者進行查察,在完成26家檢查中,查獲有2件市售的矯正鏡片未完全依規定標示,衛生局提醒市民,選購具「矯正效果」的眼鏡前,應先向販售者取閱下列2種資料,以確認所購產品安全無虞:包括是否領有衛生局核可的「販賣業藥商許可執照」,可於營業處所牆上看到或要求出示。取得所購鏡片原始包裝有無標示「許可證字號」、「品名」、「批號」、「廠商名稱」及「地址」等資訊。為保障視力安全,衛生局特別呼籲民眾,有「近視」、「遠視」、「老花」等視力困擾者,記得應先讓醫師檢查,確認視力問題後,再行購買符合需要的眼鏡。另配戴不適宜的鏡片,除了會影響水晶體的調節能力,容易造成「眼睛酸澀」、「頭暈」、「噁心」等不適,不當材質的鏡片,亦可能造成視覺影像落差,而導致「跌倒」等意外。因此千萬不要圖方便、便宜,而隨意在路邊臨時攤販等無照藥商購買具「矯正」功能的眼鏡,讓老化的視力雪上加霜,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