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

姿勢不正確 小心打噴嚏也會受傷

姿勢不正確 小心打噴嚏也會受傷#肌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脊椎就像傳統帳篷,由肌肉、骨頭、肌腱、神經等連結在一起,密不可分,其中,肌肉擔負支撐力量,如果肌力逐漸流失,退化也會跟著產生,所以要有柔軟健康的腰,肌力必須強,骨科醫師游敬倫不斷強調,肌肉訓練以及腰部的柔軟度鍛鍊能預防腰椎退化。因此,平常的站、走、睡等姿勢就變得很重要,隨時保持正確姿勢並養成習慣,就可遠離腰背痛。振興醫院骨病科主任周溫祥提供以下建議:1) 走路時挺胸縮小腹,不要拖著腳底板/站或走路時不要彎腰駝背,肌肉容易疲勞,踏出步伐時要把腳的重心放在腳跟,然後沿著腳的外緣到腳趾,邊走邊留意讓身體的重心保持在骨盆的位置,挺胸、微縮下巴。2) 維持良好坐姿/坐著辦公或打電腦時儘量把椅子拉近桌面,讓電腦螢幕靠近自己一些,避免讓身體太往前傾,增加脊椎負擔。臀部要把椅子坐滿,讓腰背完全緊貼椅背,如果椅子深度太深,臀部無法坐滿椅背,就放個靠墊在椅子上,讓腰能完全緊貼著靠墊,並且兩腳平放地上。如果身材較矮小,腳很難平放在地上,可以在腳下墊個小板凳。切記不要雙腿交疊翹腳,這會讓髖關節的關節囊變得緊縮,大腿內側肌肉緊縮,腰部及髖部的活動度降低,嚴重時身體無法完全挺直,造成彎腰駝背,增加腰椎壓力,游敬倫提醒。即使坐得再舒服,也不要坐超過半小時,設個鬧鈴,提醒自己起來動動。3) 不要彎腰提重物/搬任何東西,只要比身體的位置還低,就要蹲下或屈膝搬起,不要騰空彎腰(也就是背與大腿呈九十度),以免增加腰椎負擔,「彎腰提起一公斤的物品,腰椎就會承受五倍的力量,」周溫祥說。「搬舉物品時,記得重物不過腰、輕物不過肩,」萬芳醫院復健部主任林伯威提供保護腰背的祕訣。4) 揹包包要平衡負重/很多人外出時喜歡揹大包包,周溫祥建議背包重量不要超過三公斤,揹包包時仍要保持身體筆直,如果包包過重最好左右手輪流拎。背帶比較長的斜背包,揹的時候最好把包包放在腹部,不要放在身體兩側。如果每天都必須揹很重的東西出門,最好能使用雙肩背包,讓背包重量緊貼著脊椎,平衡受力。5) 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稍微往前彎/姿勢不正確,即使用力打個噴嚏也會受傷。建議打噴嚏或咳嗽時要讓身體往前彎,兩個膝蓋稍微彎曲,可減輕腹部和背部承受的壓力。(本文摘自/跟著天氣養生/康健出版)

手腳不聽使喚 靈魂真的會出竅?

手腳不聽使喚 靈魂真的會出竅?#肌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部位如肌肉、肌腱、關節等的位置、動作及施力的資訊,持續受到腦的監測。這些神經活動是自動化且無意識的。這種神經運作叫作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本體感覺偵測自己的身體,透過本體感覺,也會覺得身體屬於自己,不會擁有別人的本體感覺,所以不會誤認他人的身體是自己的。有些科學家稱本體感覺為第6種感覺。其他5種感覺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5種感覺用以偵測外在世界的刺激。腦神經功能病變可能導致本體感覺喪失本體感覺由腦幹負責。腦幹的神經或功能病變可能導致本體感覺的喪失。神經學家(neurologist)薩克斯(Oliver Sacks)曾報告過一個案例,這個案例也收錄在他的著作《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克莉絲汀娜是個27歲的程式設計師,身體健康,喜歡運動,個性開朗,同時也是個年輕媽媽,育有3個小孩。有一次因腹部疼痛需要進行膽囊移除手術。手術前這位年輕女士雙腳無法站穩、甚至無法感覺到雙腳貼在地面,雙手也無法拿穩任何東西。手術當天,克莉絲汀娜已經無法站立,雙手不聽大腦指揮,自行任意揮動。她的臉部幾乎沒有表情,下顎沒有閉合,說話時臉部肌肉也不在正常位置。她以沒有音調變化的聲音說:「我完全無法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很像身體和心靈分離。」但是克莉絲汀娜可以藉著視覺拿回部分的身體感覺。當她要站立或用手拿東西時,看著雙腳或雙手可以逐漸回復正常。克莉絲汀娜連呼吸都得借助呼吸器。手術當然延期了。本體感覺可以透過視覺取代本體感覺就好比是身體的眼睛,失去本體感覺後,病人就像弄丟了身體,身體也「瞎」了。有些病人會失去平衡感,必須看著自己的身體才有辦法維持平衡。視覺可以協助拿回本體感覺,這似乎表示:由本體感覺建構的身體地圖可以透過視覺來取代。事實上聽覺也扮演類似角色,用來恢復正常的說話和音調變化。當病人的視覺和聽覺的注意力沒有放在身體上時,又會重演身體和心靈分離的現象。對克莉絲汀娜而言,她的意識清明,感覺經驗如常人般豐富。她能思考,有感覺經驗和情緒,可是當不借助視覺與聽覺時,她的身體「瞎」了,彷彿靈魂脫離了身體。笛卡兒以邏輯推理論證身體和心靈可以分離,進而主張心靈和身體分屬兩種不同的實體。身體和心靈在某狀態下可以分離克莉絲汀娜的案例似乎也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經驗實例,證明身體和心靈在某個意義下可以分離,即使不是實體上分離,至少是經驗上分離。笛卡兒會如何看待克莉絲汀娜呢? 克莉絲汀娜的自我並沒有受損,她只是覺得不再擁有她的身體。換句話說,克莉絲汀娜失去了身體自我(body-ego),而身體自我的喪失似乎不影響心靈自我(mind-ego)。(本文摘自/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時報出版)

肩膀長期又痠又痛?可能是肌腱炎搞鬼拖久恐需開刀

肩膀長期又痠又痛?可能是肌腱炎搞鬼拖久恐需開刀#肌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的肩膀會時常感到痠痛嗎?可別輕忽了長期的肩膀痠痛,如以為是小問題而不治療,小毛病也會拖成大毛病,導致肌腱斷裂,還要受開刀之苦,且不一定能夠完全復原!台中就有一名在補教界當英文老師的蔡小姐,因為長期要擦黑板寫黑板,導致肩膀出現長期的僵硬及酸痛現象,經過多次推拿或是舒緩操都不見好轉,才到台中豐原醫院復健科就診,醫師發現他的肌腱以出現發炎的症狀,為第一級肌腱發炎,所幸及早就醫免去手術開刀之苦。肌腱傷害常被誤認小病 但拖久難治療對此,復健科蘇希洵醫師指出,慢性肩部疼痛在門診中屬於常見但卻也是難以治癒的疾病,肩膀肌腱累積性傷害常發生在運動員、工廠作業員甚至家庭主婦或辦公室工作者。因肩關節重覆性動作造成肌腱受傷,經過累積多次傷害後造成肌腱退化,有疼痛及肌力不足之症狀,但病人常常沒有明確的受傷病史,僅會逐漸感覺到肩膀痠痛,初期可能持續1~2天,但症狀發作的頻率會持續增加,慢慢進展到隨時都感覺不舒服,尤其在肩膀上舉或內轉時特別疼痛。而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民眾常有錯誤觀念,往往認為肌腱傷害不是大問題且不難治療,其實肩膀肌腱累積性傷害是相當難治癒的疾病,許多職業級的運動選手也因此而斷送職業生命,因為退化的肌腱喪失了原有的張力,所以不僅功能無法完全恢復,反而容易重覆再受傷,造成惡性循環。肌腱炎分三級 最嚴重需手術治療因此,蘇希洵醫師叮嚀,肌腱發炎主要分為三級,第一級無法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看到撕裂傷,但理學檢查有反應,而第二級則表示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看到軟組織撕裂,到了第三級則已斷裂,第二級以上即使手術,統計來說也不一定可復原到完全,建議應把握初期較輕微的時期就趕緊就醫,才是黃金治療期。

肌腱移植手術 老翁躲過截肢命運

肌腱移植手術 老翁躲過截肢命運#肌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阿基里斯腱是人體最大的肌腱,位於小腿後面的肌肉,接近腳跟五到七公分處,這條肌腱又稱之為跟腱,它附著在腳跟骨的後側上緣,當它收縮的時候足部便可以向下,走路或跑跳的時候都會使用到跟腱;當缺損時會讓患者在行走時無法將後腳跟提起。一名六十九歲的黃阿公務農維生,工作時跌倒不慎受傷,右側腳跟開放性骨折及阿基里斯腱斷裂傷勢嚴重,治療一個月,傷口惡化醫師建議截肢,女兒希望可以找到不用截肢,又能重建阿基里斯腱的方法。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王禎麒就運用了「器官捐贈的阿基里斯肌腱」進行移植手術,再配合整形外科主任盧純德的重建手術,將缺損的肌肉取自體的肌肉及皮層重建,順利完成肌腱移植,重建一隻功能完整的腳,讓黃阿公回歸正常生活。黃阿公表示,真的很感謝醫生,讓他還可以走路。王禎麒說,這次手術利用器官捐贈的阿基里斯腱,利用特殊的縫線及自己研發的縫法,將兩側斷端與一塊帶有跟骨的阿基里斯腱固定,使肌腱重新連接,足踝能再做出上下活動的動作。感恩台北慈院的器官捐贈菩薩及移植團隊,希望未來能幫助更多和黃先生有相同困擾的人。

肌腱發炎劇痛超音波導引治療見效

肌腱發炎劇痛超音波導引治療見效#肌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50歲的男子,在一次跌倒意外後左肩膀開始疼痛,在診所吃藥休息已兩個月,仍無好轉。不但手一舉高就會痛,夜晚睡覺時也常痛得輾轉難眠,因此至醫院經軟組織超音波檢查,發現有旋轉袖肌腱部分裂傷與滑液囊發炎腫大。醫師隨即為他進行「超音波導引」藥物注射治療,疼痛在注射兩三天後便明顯好轉。後續再接受復健治療,終於順利康復。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邱熙亭表示, 肩膀、膝蓋、腳踝、手腕等關節和肢體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種,從退化、肌肉拉傷、神經病變到肌腱或滑液囊發炎都是常見的原因。復健科醫師除了由病患的症狀和臨床檢查做判斷外,有時仍需安排各項檢查做進一步確認。民眾所熟知的X光檢查,只能看骨頭的影像與排列是否正常,無法詳細得知肌肉、肌腱、韌帶、血管等軟組織是否受傷。這時便可利用「軟組織超音波」來一探究竟。邱熙亭醫師指出,軟組織超音波的優點在於無輻射線、檢查時間快速且方便操作。只要是沒有被骨骼阻擋或包覆住的構造,針對微小的受傷或病變,其診斷力相當可靠。而且,不需注射顯影劑,便可偵測組織內的血流發炎情況,自然避免了醫師、病患都擔心的顯影劑過敏問題。邱熙亭醫師還提到,在關節和軟組織疾患的治療方面,超音波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研究指出,與傳統注射治療法相比,經由超音波影像引導注射藥物,都能達到更好的療效與準確度。因此,不用較昂貴的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輔助,藉著一台超音波掃描儀,便能準確完成組織積液的抽取,甚至注射藥物來進行治療與止痛。邱熙亭醫師也提醒民眾,如果有任何肩膀、膝蓋等骨骼肌肉方面的疼痛不適,一定要給醫師做完整的評估檢查,接受復健及藥物治療,以免進一步惡化,並預防再次復發。

女大掃除肌腱斷裂 手酸軟舉不起來

女大掃除肌腱斷裂 手酸軟舉不起來#肌腱

有位五十歲左右的太太,日前趁著難得的好天氣,一口氣將所以家中的窗簾、被單全部拆下來丟入洗衣機,還準備把樓上樓下的窗戶一起洗刷乾淨,就在她興高采烈的洗洗刷刷的時候,忽然聽到右邊肩膀有「啪」的一聲,然後整隻手就酸軟無力的掉下來,再怎麼舉都舉不起來,至壢新醫院檢查後發現,這位太太的肩旋轉肌的肌腱完全斷裂,而且有明顯的發炎與積水的現象,短時間內不但不能再做家事,甚至還有需要手術治療的可能性。(圖:肩旋轉肌群,取自郵政醫院)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頌凱表示,「中年之後的女性,肩旋轉肌群往往已經退化且失去韌性,韌帶強度也普遍不足,這時候如果有過度勞動,特別是手舉高過頭的動作,很容易造成肌腱發炎,這位太太就是因為在大掃除時用力不當,導致肌腱完全斷裂。」舉凡曬衣服被單、清理高處廚櫃的雜物及擦拭窗戶天花板,這些手舉高過頭或手臂過度伸展的姿勢,是造成肩關節旋轉肌腱炎的危險動作。而採買時提太重的年貨、搬動超重的家具或是清掃時過度用力的拉扯,則是會導致二頭肌肌腱炎。即使不是粗重的家事或採買,若因為貪一時之快,大角度或是急促的動作一樣會讓肌腱拉傷而發炎,這在個性偏急或力求完美的家庭主婦身上特別常見。林頌凱醫師表示,要避免肩膀受傷,首先還是要提醒主婦們動作不要太趕或太急,因為如果受傷,浪費的時間可能多上好幾倍。做家事時,避免手臂過度伸展,必要時使用工具協助;在擦洗高處的家具時,可在腳下墊個板凳,而且不要過度施力,若在執行某些動作時感覺不適,更要馬上停止,並做適度的伸展運動。

小豬羅志祥狂簽上萬專輯 肌腱發炎痛到臉色發白

小豬羅志祥狂簽上萬專輯 肌腱發炎痛到臉色發白#肌腱

今年年底出限量版DVD的小豬羅志祥,因為銷售張數突破6萬張,勇奪銷售榜第一名,所以舉辦簽唱會回饋歌迷,因為日前爆出某歌星前後的簽名不一致,被人質疑是工作人員代簽名,羅志祥為了讓人眼見為憑,在簽唱會上發出1.5萬張號碼牌,結果簽到肌腱發炎,不但手、背都痠痛,甚至痛到臉色發白。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豐原醫院的衛教文章中表示,肌腱是肌肉的末端形成細長的帶狀構造,用來將肌肉附著在骨頭上,主要是將肌肉的力量傳到骨頭以帶動關節。若肌腱產生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就是肌腱炎。當肌腱急性發炎時,患處會有疼痛感,而且按壓患處或該肌腱用力時會使疼痛加劇。如果變成慢性肌腱炎,除了疼痛、無力之外,還會有僵硬、無法活動自如的狀況發生。該文章中表示,會產生肌腱炎的原因包括使力不當,讓肌腱超出負荷、過度重複使用肌腱、外傷、風濕病的影響、腫瘤、病原菌感染等,都會造成肌腱發炎。急性肌腱炎可使用冰敷以消腫止痛,並且讓肌腱有適當的休息,以及使用止痛藥等。慢性期肌腱炎有僵硬、沾黏及無力等現象,這時候除了熱療(超音波、熱敷等)、電刺激、低能量雷射之外,還必須加上適當的運動治療,以增進肌肉力量及改善肌腱、肌肉的柔軟度。乳房切除導致沒有自信 「自體脂肪移植乳房」重拾信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43心臟病以為是胃潰瘍 男子感冒引發心肌炎險送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42醫療糾紛不再困擾醫師 總統:明年試辦行政救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41

手腕處無力 小心「媽媽手」作祟

手腕處無力 小心「媽媽手」作祟#肌腱

俗稱的『媽媽手』,其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它是指位於手背橈側(拇指側)的支持帶出現增厚,壓迫到其下方的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長肌的肌腱和滑膜,引起管道的狹窄、管道兩端的肌腱及滑膜發炎腫脹。為恭紀念醫院骨科醫師   鍾承翰解釋,主要症狀是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甚至無法使力。一旦發生粘黏,會出現緊繃的感覺,大拇指活動時會受限,甚至可觸摸到凸起的腫塊。當使用腕部或手部工作時,經常使疼痛加劇,尤其當用力握住物品或扭轉腕部時將使疼痛加劇。鍾承翰進一步說明,當症狀持續存在且愈來愈嚴重時(吃藥打針無效時),骨科醫師就會建議接受手術治療。此種手術通常只需門診手術進行即可。手術的方式即是將影響的腔室打開,而使得受刺激的肌腱得到減壓以避免再受到傷害。術後通常使用包紮或護具固定腕部,待傷口穩定後,即可正常使用手腕。骨科醫師可依據病患的情況給予最好的治療建議。 引起「媽媽手」主要是由於拇指基部的肌腱受到「刺激」所引起。最常見於年輕的媽媽常常抱嬰兒而造成此種情形,這也是「媽媽手」名稱的由來。鍾承翰表示,簡單的Finkelstein’s試驗可診察出此疾病。方法為將拇指用另4指握住後,腕部向手指方向彎曲可引起劇痛,即可診斷出「媽媽手」。鍾醫師同時提醒民眾,目前治療的方法:1.  減少拇指活動或用腕部護具以減少腕部活動。2.  口服消炎藥物(NSAID)或局部注射皆可減少腫脹情況以紓解疼痛感。3.  上述無效時,採門診手術治療。(減壓手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