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處無力 小心「媽媽手」作祟

手腕處無力 小心「媽媽手」作祟

2009/12/18(2022/3/15 18:7更新)

俗稱的『媽媽手』,其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它是指位於手背橈側(拇指側)的支持帶出現增厚,壓迫到其下方的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長肌的肌腱和滑膜,引起管道的狹窄、管道兩端的肌腱及滑膜發炎腫脹。

為恭紀念醫院骨科醫師   鍾承翰解釋,主要症狀是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甚至無法使力。一旦發生粘黏,會出現緊繃的感覺,大拇指活動時會受限,甚至可觸摸到凸起的腫塊。當使用腕部或手部工作時,經常使疼痛加劇,尤其當用力握住物品或扭轉腕部時將使疼痛加劇。

鍾承翰進一步說明,當症狀持續存在且愈來愈嚴重時(吃藥打針無效時),骨科醫師就會建議接受手術治療。此種手術通常只需門診手術進行即可。手術的方式即是將影響的腔室打開,而使得受刺激的肌腱得到減壓以避免再受到傷害。術後通常使用包紮或護具固定腕部,待傷口穩定後,即可正常使用手腕。骨科醫師可依據病患的情況給予最好的治療建議。
 
引起「媽媽手」主要是由於拇指基部的肌腱受到「刺激」所引起。最常見於年輕的媽媽常常抱嬰兒而造成此種情形,這也是「媽媽手」名稱的由來。

鍾承翰表示,簡單的Finkelstein’s試驗可診察出此疾病。方法為將拇指用另4指握住後,腕部向手指方向彎曲可引起劇痛,即可診斷出「媽媽手」。鍾醫師同時提醒民眾,目前治療的方法:
1.  減少拇指活動或用腕部護具以減少腕部活動。
2.  口服消炎藥物(NSAID)或局部注射皆可減少腫脹情況以紓解疼痛感。
3.  上述無效時,採門診手術治療。(減壓手術)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