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

不敢動會更痛?五十肩陷惡性循環!醫揭「治療2招」缺一不可

不敢動會更痛?五十肩陷惡性循環!醫揭「治療2招」缺一不可#肌腱

50歲林女士因不慎跌倒拉傷右肩,儘管骨頭沒事,由於肩膀不舒服,盡量不使用,卻反而疼痛加劇,睡覺甚至痛醒,無法自己穿脫衣物,生活十分不便。即使在診所打止痛針、熱敷、電療,仍未改善。經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復健科醫師馮仕豪在理學檢查及超音波即時診斷後,發現林女士為肩膀的沾粘性關節囊炎,即俗稱「五十肩」。

肩痛不舉以為五十肩⋯拖3個月才知原來「這部位」裂了

肩痛不舉以為五十肩⋯拖3個月才知原來「這部位」裂了#肌腱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60歲李姓男性病患日前出現右肩膀疼痛、手臂無法上抬等症狀,雖有自行貼藥膏、做復健等方式尋求緩解,但持續3個多月依舊沒有改善,直到至醫院骨科看診才發現,病患是因旋轉肌袖退化而造成肌腱破裂,才會讓手臂舉不起來。童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梁哲翰表示,病患自述右肩膀活動時出現疼痛且有無力的狀況,到了晚上症狀更明顯,常常因疼痛而輾轉難眠,以為是局部拉傷疼痛自行使用藥膏貼布,後續又到鄰近復健診所進行復健,但復健超過3個月,右手無力的情形仍無明顯改善。旋轉肌袖症候群:肌腱受傷使肩膀活動度受限旋轉肌袖是圍繞肩關節的一組肌肉和肌腱,包含4條肌肉,也稱肩旋轉肌或肩袖。其功能可讓上臂骨頭保持在肩部的淺窩內,並讓肩膀做出各種動作。當這群肌肉受傷,就稱為「旋轉肌袖症候群」或稱「肩袖損傷」。造成旋轉肌袖破裂損傷的常見原因有: 老年退化 過度使用 運動傷害 受到撞擊創傷 長期肩夾擠症候群「旋轉肌袖症候群」包含旋轉肌袖肌腱炎、旋轉肌袖撕裂傷及旋轉肌袖斷裂,病患會出現肩膀疼痛或肩部無力等症狀。程度較輕微的病人,可透過多休息、冰敷、物理治療及運動療法可改善;此次個案屬於較嚴重的撕裂傷,則需要以外科手術來修復。旋轉肌袖症候群,常見2類症狀旋轉肌袖症候群的症狀,主要可以分為2大類: 肩膀出現不適:尤其在上臂舉起時,疼痛感會更加明顯,這也會連帶影響到睡覺的姿勢,只要壓迫到受傷的肩膀,就會感覺明顯疼痛,肩膀可能會出現腫脹感。 肩膀無力:一些動作牽涉到肩膀就會感覺無法施力完成,常見有動作受限,如難以梳髮、難以舉起炒菜鍋等。在治療方面,梁哲翰建議病患進行肌腱修補手術,以內視鏡微創手術修補破裂的肌腱,並去除周邊的骨刺,避免破裂越來越大而增加日後手術治療的困難度。病患術後返家休養3個月,回門診追蹤時右手已恢復至昔日情況,疼痛已緩解,而手臂無力的狀況也完全消失。梁哲翰提醒,有時旋轉肌袖破裂的症狀,可能與五十肩的症狀類似,常被誤判而未進行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導致旋轉肌袖破裂程度加劇,使後續的治療更加困難。呼籲民眾若出現肩膀不適的症狀,應先由專業的骨科醫師進行評估,避免因症狀誤判而延誤治療最佳時機。

經正前位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不傷肌腱復原快

經正前位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不傷肌腱復原快#肌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3歲的翁小姐平常有跳國標舞的習慣,近日因車禍導致左側股骨頸完全位移性骨折,醫師考量翁小姐骨折較嚴重,但年紀較輕且有運動習慣,故建議接受經正前位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當天立刻開始簡易復健,隔天便可下床使用助行器,兩周後即正常行走,並開始練習國標舞基本動作,目前已回復到原本的日常生活。 術後隔天可下床 兩周後脫離拐杖台南市立醫院骨科醫師張浩銘表示,造成髖關節疼痛的原因相當多,最常見的包括髖關節退化、自體免疫性關節炎、缺血性股骨頭壞死、骨折、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等,患者會有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等症狀,一般可藉由理學檢查及X光進行診斷,若病灶較細微,亦可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治療會先採取較保守的方式,包括減重、改正姿勢、復健物理治療及使用消炎藥物,若效果不彰才會建議評估是否需要接受髖關節全/半置換手術。過去傳統髖關節手術分為經前外側與經後側兩種術式,兩者皆以側躺姿勢由大腿外側切入,此兩種方式雖可改善髖關節疼痛問題,然而經前外側需切開肌腱,術後較容易有肌肉疼痛,抬腿無力,跛行等情形;經後側的術式又有較高比例造成術後髖關節脫臼,活動上會有所限制,故兩者皆有其缺點。 張浩銘表示,經正前位微創髖關節手術最大的優點除了能解決髖關節疼痛外,也保留了大部分大腿肌肉與軟組織的完整性,手術以躺姿進行,由大腿正前側切入,通過肌肉之間的間隙,以不破壞肌肉組織的方式進入髖關節,且在術中可以立即評估雙腳長度與角度,如此一來,術後當天或隔天即可下床,抬腿復健與使用助行器,兩周後可脫離拐杖,三個月後即可開始練習較高強度運動,協助病患快速回復正常生活。 術後有較高比例可回復運動 治療髖關節另一種選擇整體來說,經正前位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優點包含術中不需切斷肌肉組織、術中立即評估雙腳長度與角度、病患術後疼痛感較少、恢復期較短,可快速開始復健,且手術後有較高比例回到運動場上,除了髖關節置換之外,其他包括髖關節軟骨成型手術,股骨頸骨折復位,也可以使用此種術式,提供治療髖關節另一種選擇。

婦丟垃圾肌腱破裂!必知舒緩肌肉3招

婦丟垃圾肌腱破裂!必知舒緩肌肉3招#肌腱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新年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忙著除舊佈新,當心別因打掃傷身。一名43歲家庭主婦,某次掃除丟棄大型垃圾時,以不正確的姿勢搬動及丟甩垃圾,立即感到右肩疼痛,之後無法使力舉高手臂,經診斷為肩膀「肌腱破裂」。過度勞動導致筋膜受傷、頸椎負荷大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陳臆文說明,肩頸痠痛源於過度勞動造成肌肉筋膜受傷,以及長時間姿勢不良造成頸椎負荷大。掃除時需要注意打掃姿勢與適度休息,灑掃後進行伸展運動放鬆緊繃的肌肉。民眾可分次、分工完成清掃作業,避免集中於1、2日完成。拖掃地板、拆洗風扇濾網,避免長時間彎腰、低頭,避免脊椎負荷過大。擦拭門窗時善用矮凳、長柄刷等輔助工具,避免肩膀及手臂拉傷。雙和醫院物理治療師彭心怡表示,腰傷、媽媽手、肩頸痠痛等病人,若病況處於急性期,以休息、配合復健為主,參與大掃除只會加重症狀。若醫師判定處於慢性期,建議可帶護具保護,並且維持正確姿勢打掃,縮短打掃時間,事後須按摩肌肉和牽拉肌肉放鬆,減緩受傷部位的負擔。縮下巴、上斜方肌牽拉、貼牆站立 3運動舒緩彭心怡物理治療師表示,年節採買或掃除時,若反覆搬重物加上不當的提取姿勢,容易引起組織肌力失衡而受傷。正確的提取重物姿勢,應腰部保持挺直,以半跪方式,將物品貼近身體,以雙手托起物品,然後大腿發力提起,近似深蹲方式,減輕手臂、肩膀、腰部的負擔。彭心怡提醒,民眾可在掃除後做一些簡易的放鬆運動,如運用網球進行肌肉筋膜按摩,將網球放在背部來回滾動,亦可運用同樣方式對手臂肌肉進行按摩放鬆,或是進行伸展舒緩運動,如縮下巴運動、上斜方肌自我牽拉、貼牆站立等。然而若實施上述舒緩方式在2至3天內,仍無法改善痠痛,建議就醫接受治療。縮下巴運動1)雙肩放鬆不聳肩,背挺起不駝背2)兩隻手指放下巴3)給下巴一點往後推的壓力,感覺後頸肌肉緊繃的感覺4)停留3至5秒放鬆,重複10次為一組5)重複3至5組上斜方肌自我牽拉1)雙肩放鬆不聳肩,背挺起不駝背2)先牽拉右邊,右手輕鬆放在身體側邊3)左手摸右耳,輕輕將頭往左邊牽拉4)停留5-10秒放鬆,換左邊牽拉5)重複10次貼牆站立不管何時都應該維持良好姿勢,避免肩頸痠痛找上門1)找一面牆壁,靠著站立2)雙腳跟靠牆、屁股靠牆、雙肩貼牆壁、微縮下巴、後腦杓靠牆3)想像頭頂上有一條線把脊椎往天空的方向延伸4)每天練習3-5分鐘5)讓大腦重新學習正確姿勢

痛風只吃止痛藥 長痛風石致肌腱斷裂

痛風只吃止痛藥 長痛風石致肌腱斷裂#肌腱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0多歲的胡先生常喝酒,罹患痛風關節炎超過7年。以往痛風關節炎發作時,都到醫院拿些止痛消炎藥,吃幾天藥緩解關節痛就不再理會。之後痛風石逐漸產生在手腳關節, 1個月前痛風石侵蝕右手大拇指伸肌肌腱,造成肌腱斷裂,必須進行肌腱重建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手部功能逐漸恢復,使胡先生正視長期控制尿酸的重要。習慣飲酒、大魚大肉 痛風關節炎年輕化痛風關節炎起因於體內尿酸堆積,一開始發生在下肢關節,大拇趾的關節最常見,其次是腳盤、腳踝及膝蓋。大多數人一開始只有1個關節發作,第2次發作可能是6個月到2年內,而後越來越多關節同時發作,甚至慢性關節炎,一天到晚關節痛。奇美醫學中心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表示,高尿酸血症是痛風關節炎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大多數的原因是排出過少,導致血液中尿酸濃度增加。近年痛風關節炎的發作年齡逐漸下降,個人的生活習慣,例如長期飲酒、大魚大肉、水分補充不夠、不常運動以及基因遺傳都是原因。溶解尿酸結晶 降尿酸藥物為必要超過人體內血液中正常尿酸數值,就會開始在體內形成結晶累積,除了關節,肌腱、肌肉、皮膚甚至內臟器官都可能累積。痛風石是由免疫細胞包裹尿酸結晶以及其他脂質、蛋白質等物質形成,具侵蝕能力,可能造成皮膚潰瘍、肌腱韌帶斷裂、軟硬骨的侵蝕導致關節變形,甚至肢體功能障礙或跛行。陳昭宇醫師表示,大多數人對於降尿酸藥物的耐受性很好,而且可以很快達到治療目標。配合生活型態的調整以及定期追蹤血液中尿酸濃度,若是長期達到治療目標,體內沈積的尿酸結晶甚至可以完全溶解,不會再產生痛風性關節炎,也降低高尿酸血症產生的併發症風險。

手指遭電爆!腳底皮膚移植助恢復

手指遭電爆!腳底皮膚移植助恢復#肌腱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李先生是1名工廠工人,先前操作輸送帶時不慎觸及電源開關,強大電流瞬間電爆右手食指,造成肌腱暴露、組織缺損嚴重,清創後透過「顯微皮瓣重建手術」,將腳底內側皮膚連同血管和神經移植到手指,讓李先生重新恢復握力和觸感,未來可從事精細工作。手指血管精細 經腳底皮膚移植縫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旭棠表示,李先生右手食指遭電擊處,肌腱暴露,加上手指血管很微細,重建較困難。嚴重燒燙傷的病人,必須於受傷後2週內完成重建手術,才可能恢復手部原本的精細功能,所幸患者年輕,恢復能力強,術後約2週的時間,已能簡單的握拳。「顯微皮瓣重建手術」需在高倍顯微鏡下接合游離皮瓣的血管和神經,採用足底內側皮瓣重建。首先取下患者腳底內側皮膚,連同供應這塊皮膚的血管和神經,再移植到受創的右手食指,透過顯微手術縫合血管和神經,手術時間約5小時,不但能覆蓋受傷部位,也能重建手指觸覺功能。顯微皮瓣重建手術 適用四肢外傷、腫瘤切除重建台灣的「顯微皮瓣重建手術」最常用在頭頸部腫瘤切除後的重建,上下肢肢體外傷、乳癌切除後的組織缺損也適用。像李先生深度燒燙傷、已出現肌腱暴露,經常需要使用「顯微皮瓣重建手術」來覆蓋傷口,術後會密切觀察皮瓣的血液循環,注意血管栓塞問題發生。鄭旭棠醫師指出,術後應避免過度扭動患處,以免拉扯附近組織,並且嚴禁抽菸,避免影響血液循環。務必依照醫囑定時換藥、按時復健,若傷口出現紅腫等感染情形,必須立刻回診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