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

看不清、胸悶?糖友eye注意

看不清、胸悶?糖友eye注意#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罹患糖尿病達20多年的74歲劉姓阿嬤,因視力模糊、胸悶數日,在述說不適症狀的過程中,擔任營養師的孫女察覺不對勁,安排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心血管阻塞及眼睛黃斑部病變並接受治療,現在心臟、眼睛狀況已經穩定,阿嬤意識到血糖控制的重要,現在每3個月會定期回診,接受醫師、衛教師及營養師的藥物、運動、飲食把關。心血管阻塞及眼睛黃斑部病變劉阿嬤雖然一直都有在門診拿藥,但不清楚自己血糖控制的情況,今年4月初,因視力模糊、胸悶數日,孫女擔心外婆身體不舒服,是否與糖尿病的併發症有關係,在醫師共同照護下,及早安排心肌灌注掃描和非散瞳視網膜檢查,發現心血管阻塞及眼睛黃斑部病變,並接受心導管介入性治療和眼科治療,現在心臟、眼睛狀況已經穩定。周邊神經病變 手腳異常、麻木員林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育正表示,台灣成年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糖尿病罹病時間越長,血糖和血壓控制不良更會加劇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變」是台灣引起末期腎衰竭的最主要原因,最常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是「周邊神經病變」,通常以手腳感覺異常、麻木或疼痛來表現。「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初期通常是沒有任何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行走一段距離之後,小腿會感覺痠痛而需要休息,會增加足部潰瘍以及合併感染發生的風險,嚴重時,必須以截肢手術做治療處理,台灣有將近一半的非創傷性截肢是起因於糖尿病,糖尿病也會增加併發心臟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相較一般人高達2至4倍。

胸悶容易喘 小心瓣膜逆流!

胸悶容易喘 小心瓣膜逆流!#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0多歲康老先生,因二尖瓣膜逆流及主動脈瓣膜逆流,造成下肢嚴重水腫、心臟衰竭,情況危急,瓣膜因老化鬆脫,就會有瓣膜「逆流」或「閉鎖不全」的問題,使血液在心房、心室及主動脈間來回流動,造成心臟功能異常,老先生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經過診治,採用瓣膜修補的方式為患者進行手術,手術順利成功,病患恢復情況良好。留住瓣膜 避免感染、損壞風險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諶大中表示,瓣膜修補手術比置換人工瓣膜需要更多的手術時間與手術技巧,對於患者來說,除了能留住自己的瓣膜,讓心臟功能維持得更好,還能避免置換人工瓣膜後所可能增加的感染、血栓或是人工瓣膜長期使用下鈣化與損壞的風險。瓣膜逆流無明顯症狀 嚴重恐死亡諶大中主任進一步說明,遇到主動脈瓣膜逆流的狀況,一般多採用置換人工瓣膜的方式處理,此次他為患者同時進行二尖瓣膜,與主動脈瓣膜修補手術,避免了置換人工瓣膜所可能造成的風險,提供了患者最適切的手術選擇。瓣膜逆流初始並無明顯症狀,所以容易被忽視,隨著時間,嚴重者可能引起心臟併發症、心臟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不可不防,他表示,修復手術較符合人體生理需求,雖然手術過程較為繁雜、困難,但效果遠比瓣膜置換來得好,而台北慈濟醫院擁有這樣的技術與能力,自然選擇對患者最佳的手術方式進行處理。異常胸悶、容易喘 盡早就醫檢查瓣膜逆流好發主因為退行性病變,多發生於中老年病患,諶大中主任建議民眾留意身體狀況,定期健康檢查,如有發現異常胸悶、進行運動或體力勞動時容易喘等不適症狀時,宜儘早就醫檢查,並依照病況嚴重性評估是否進行手術治療。

規律服藥 降6%中風死亡率

規律服藥 降6%中風死亡率#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前因寶島低音歌王郭金發不幸猝逝後,網路瘋傳為了預防突發性心肌梗塞,應該隨時備有藥品「耐絞寧」,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郁志表示,耐絞寧不像是感冒藥,不是家庭常備藥,屬於醫師處方用藥,若民眾有胸悶、胸痛等症狀,應就醫檢查,預防勝於治療,而不是把急救藥物當成保命符。頸部僵硬感、早晚頭昏 容易忽略近期天氣逐漸轉冷,早晚溫差大,又到了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高血壓患者由於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比方頸部有些微僵硬感、早晨或傍晚有些頭昏等,容易被忽略,因此又稱為「隱形殺手」,陳郁志醫師建議,要達到血壓控制目標,除了保持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外,規律用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亂停藥 血壓反彈、心跳加快更危險面對門診的高血壓患者,最讓醫師頭痛的就是自行更改藥物劑量,或者任意更改用藥頻率,等到血壓表現正常,也有患者會自行把藥停掉,陳郁志醫師表示,許多病人擅自停藥後幾天血壓正常,是因為藥物維持血壓效力還在,等到藥物濃度完全消失,血壓會再度上升,有些藥若驟然停用,可能會使血壓反彈、心跳加快更危險。血壓降2mmHg 可降6%中風死亡率最重要的是積極控制血壓,遠離中風,陳郁志醫師提及,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血壓只要下降2mmHg,就可以大幅降低6%中風死亡率及4%心血管死亡率,不過相較於高血壓,忽高忽低、不穩定的血壓更危險。定期量血壓、規律服藥 才能遠離中風心臟內科醫師王志鴻也提醒,每年秋冬交際都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提醒民眾應要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及早尋求醫師的協助且規律服藥,才能遠離中風、心肌梗塞等併發症,讓自己活得健康長久。

胸悶又咳嗽 PM2.5高少出門!

胸悶又咳嗽 PM2.5高少出門!#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日台灣中南部灰濛濛的一片,依據環保署資料顯示,中南部地區空氣不佳是受到颱風影響,導致竹苗至高屏地區大氣擴散條件不佳,汙染物容易累積,空氣品質較差,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提醒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例如氣喘、慢性肺阻塞疾病)的患者在空氣汙染嚴重時,應盡量減少出門次數,以保護呼吸道及肺部遭受侵害。溫度、濕度變化 易致呼吸道疾病發作入秋溫度變化較大,昨日下午中部地區PM2.5(細懸浮微粒指標)高,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施志宏表示,天氣溫度及濕度的變化,以及空氣汙染皆容易導致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急性發作,天氣驟變,患者的鼻子會最先知道,不只會有打不完的噴嚏,還容易伴有咳嗽、胸悶情形。咳嗽、呼吸困難 嚴重可致呼吸衰竭當細懸浮微粒進入人體後在肺部吸收,造成肺部以及全身性的傷害,容易形成慢性支氣管炎、細支氣管擴張、肺水腫或是支氣管纖維化等症狀,使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狀加劇,甚至引發急性發作之狀況,像是咳嗽、呼吸困難、呼吸時出現喘鳴聲等,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減少出門、養成戴口罩的習慣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呼籲民眾預防保健的重要性,而體質敏感者即免疫力較差者需注意健康維護,建議民眾在環保署發布新聞消息時盡量減少出門,並養成戴口罩的習慣,平時亦可至環保署網站查詢空氣品質現況,查看台灣各地區的細懸浮微粒指標,若感到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加劇時,需盡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冠狀動脈鈣化分析 讓你免憂「心」!

冠狀動脈鈣化分析 讓你免憂「心」!#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胸悶不在意,心肌梗塞要你命!57歲的鄭先生,過去有高血脂及高血糖的病史,平時有規律跑步、打高爾夫球等運動習慣,平時只偶有胸悶,因自覺沒有任何不舒服,鮮少接受健康檢查,最近健檢意外發現有中高度心血管疾患的風險,有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和迴旋支中度阻塞,立即接受治療,在狹窄處各放置了支架,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冠狀動脈阻塞 可能導致心肌缺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楊秉鈞表示,心臟主要由3條冠狀動脈供應心臟本身所需的氧氣及養分,若有阻塞情形,即可能導致心肌缺氧,也就是所謂的「冠心症」,嚴重更可造成「心肌梗塞」。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危險因子冠狀動脈阻塞的原因,通常是因脂肪形成的斑塊沉積於血管內壁,日積月累,終究導致血管狹窄、血流不順,使得心肌缺氧壞死,而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齡、肥胖、長期抽菸、缺乏運動、冠心病家族史都是斑塊形成的可能危險因子。鈣化指數越高 冠狀動脈狹窄機率越高心臟冠狀動脈鈣化分析,為一快速、方便、非侵襲性的檢查,不須注射顯影劑即可進行檢查,以快速電腦斷層攝影取樣,重組計算出鈣化指數,若鈣化指數大於0,表示或多或少有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的產生,研究顯示,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程度與鈣化程度成正比,鈣化指數越高,冠狀動脈狹窄機率越高。心臟冠狀動脈鈣化分析檢查 預測風險楊秉鈞醫師提醒,對於像上述鄭先生平時自覺無不適症狀,但具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齡、肥胖、抽菸、缺乏運動、A型人格特質、冠心病家族史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民眾,可以利用心臟冠狀動脈鈣化分析檢查,迅速得到冠狀動脈鈣化程度相關資訊,預測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程度,而及早規畫進一步的預防及介入處理。 

不再頭暈胸悶!新方法估心肌齡

不再頭暈胸悶!新方法估心肌齡#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陳太太,高血壓3年多卻不規則服藥,最近稍微跑步就會喘,胸口也有悶痛情況,聽家人建議接受健康檢查,高階電腦斷層顯示心臟冠狀動脈正常,而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室明顯肥厚併心內壓力上升,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力(coronary reserve)也降低,重新整合高血壓和心臟用藥後,開始低鹽飲食與加強運動,情況有顯著改善。腦中風、心臟病 風險增加依據國民健康署研究結果顯示,18歲以上民眾約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高血壓常沒有明顯症狀,是典型的沈默殺手,因此民眾常會忽略,然而高血壓病人未來罹患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的風險顯著上升,高血壓性疾病更為10大死因第8名氣促、胸悶 運動能力受限所謂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力就是當心臟需要高耗氧量時,冠狀動脈擴張並增加血流量的能力,也因此不是只有心血管疾病才嚴重,就算是正常心血管,若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力不足,仍然可能會有氣促、胸悶和運動能力受限的情況。頭暈、心跳下降及臉部潮紅冠狀動脈儲備力最標準的的測量方式是在執行心導管時,用可以測量血流儲備分數(FFR)的導管,於施打腺苷藥物(Adenosine)前後測量,而非侵入性如心臟超音波,在適合的病人也可以測量到冠狀動脈儲備力,然而施打腺苷可能會造成病人胸悶、頭暈、心跳下降及臉部潮紅的不適感。重視血壓、規律運動、飲食減鹽奇美醫學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瑋婷,藉由臨床超音波影像以及動物實驗模擬,發現藉由冠狀動脈收縮對舒張期的比值(S/D ratio),即可評估心臟肌肉退化情況,藉非侵入性超音波,可作更周全的心臟功能評估,呼籲民眾重視自己和周遭人的血壓、規律運動、飲食減鹽及良好的服藥習慣都是最有效的治療。

喘不過氣 30男肺破洞啦!

喘不過氣 30男肺破洞啦!#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前一名30出頭的徐姓年輕人,晚間在家自覺喘不過氣,送醫求治,經X光檢查診斷為自發性氣胸,由醫師先予放置胸管治療,並安排住院,且經先給予氧氣保守治療3天無法改善,再由醫師施做胸腔內視鏡手術治療,術後恢復良好,康復出院。胸悶、呼吸喘 失去換氣功能據徐先生表示,就醫前2天,就開始老是覺得胸部悶痛、呼吸有些喘,本來以為是太累,好好休息幾天就會改善,沒想到病情加劇,覺得快喘不過氣才告訴家人,陪同就醫,苗醫胸腔外科連允昌醫師表示,氣胸就是肺部某處有破洞,造成肺臟部份或完全塌陷,失去正常的換氣功能,導致身體組織的氧氣不夠,開始出現胸悶及喘息的症狀。次發性氣胸 氣喘、肺炎引發氣胸分類有外傷性和自發性2種,自發性氣胸是指沒有外來因素下,自行産生的氣胸,又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前者是指肺臟沒有特定的疾病下所發生的氣胸,後者是本身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氣喘、肺炎、肺結核(TB)、肺氣腫等,造成肺部組織脆弱、破裂所引發。好發年輕男性 約在15~35歲間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連允昌指出,原發性氣胸好發於年輕男性身上,年齡層約在15到35歲之間,男女比約為6:1,次發性氣胸,則多見於65歲以上,有吸菸、氣喘、肺炎、肺結核、肺氣腫等病史者,是高風險的好發族群。胸腔壓力變大 會造成張力性氣胸連允昌醫師進一步說明,有些時候氣胸很輕微,氧氣治療之後可以恢復,然而嚴重的氣胸,卻會因為胸腔內的壓力變大,也有可能會造成致命的張力性氣胸,要特別注意的是,一開始時症狀輕微的氣胸,並不保證不會轉變成致命的張力性氣胸,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輕忽胸痛症狀,及早就醫,才可以預防致命危險的發生。

失眠、亂經 脊椎異常在搞怪!

失眠、亂經 脊椎異常在搞怪!#胸悶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從頭到腳各部位,都與脊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對脊柱的傷害會透過神經或經絡傳達到臟腑與四肢,頭痛、頭暈、視力下降、頸部僵硬、多夢、失眠、口渴、心煩、耳鳴、耳聾、胸悶、氣短、肩胛痠痛、腰膝痠軟、全身乏力、反應遲緩、腹部脹痛、小便困難、便秘、腹瀉、肥胖、消瘦、男性陽痿、月經紊亂等,大多跟脊椎的問題有關。腰痠背疼、精神不振、容易疲勞當某一器官不健康時,也可以從脊椎骨上找到其異常之處,而且直接透過養護脊椎的方法即可拔除病根,比如腎虛,是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的重大健康問題,人到中年,腰痠背疼、精神不振、容易疲勞、睡不好覺、性慾減退等一系列症狀都找上門來了。脊椎調理 腎臟的反向刺激脊椎調理為什麼能夠治療腎虛,在中醫理論裡,腎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儲藏著人體的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而這些腎精能夠化生骨髓—腎主骨生髓,維持著人體的生長發育,脊椎調理其實就是透過一個反向刺激的方式作用於腎臟,使腎臟的功能恢復正常,腎陰腎陽和諧平衡,從而改善腎虛的狀況,透過脊椎調理腎虛的方法:1)    用掌根推脊柱2側的膀胱經5到6遍。2)    點按脾俞、胃俞、膈俞、腎俞、氣海俞、腰陽關、委中、足三里等重點穴位,每穴1至2分鐘。3) 拍打督脈5至6遍。按摩腳底 防止早衰、舒肝明目透過強腎健身操的鍛鍊,達到活動腰膝、益腎強腰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多做一些刺激腳心的按摩,中醫認為,腳心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經常按摩湧泉穴,可益精補腎、防止早衰、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進睡眠、增進食慾、強身健體。無力疲乏 多吃含鐵、蛋白質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講究飲食,才能達到養腎、護腎的效果,比如,多喝水,預防腎結石,性生活要適度,不勉強、不放縱,注意勞逸結合,無力疲乏時多吃含鐵、蛋白質的食物,如木耳、大棗、烏雞等,平日護腎要適量地吃板栗、海參、人參、家鴿、韭菜等。(本文摘自/養骨就能救命/好的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