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

7旬翁穿褲折斷腰!雙腳疼痛、無力行走險失能

7旬翁穿褲折斷腰!雙腳疼痛、無力行走險失能#脊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名72歲先生,日前剛洗完澡並準備彎下腰穿褲子時,突然聽到「喀」一聲,頓時感覺其雙下肢劇痛無力,緊急送醫。經急診醫師檢查後發現,病患腰椎第2至3節椎間盤破裂突出,且嚴重壓迫腰椎神經,因此導致雙下肢疼痛、甚至無力行動,醫師立即安排手術。 長輩關節漸老化 動作大當心脊椎破裂由於病患有糖尿病病史,血糖值高達500毫克/分升,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阮威勝為避免術後傷口癒合不良,因此採用微創脊椎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術後病患的疼痛感立即獲得大幅改善,也能下床正常走路,且手術傷口僅有0.8公分,恢復良好後順利出院。 阮威勝指出,年紀大的病人因韌帶和關節逐漸老化或病變之故,當站著穿褲子時,不僅容易跌倒進而造成骨折,還有相當機率會造成腰椎椎間盤破裂突出。 阮威勝也提醒,家中有長輩的朋友,要注意長者盡量減少站立時彎腰穿褲,最好能在穿褲時採坐姿,或直接仰臥在床上再將褲子穿上,便能有效避免腰椎負重過度,造成意外骨折或椎間盤破裂突出等症狀,需受開刀之苦。 微創手術傷口小復原快 是脊椎治療福音相對於傳統脊椎手術,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後傷口小,對周邊的正常組織破壞亦較少,因此大大縮短了恢復期,對於長者來說是很好的手術選擇。 但阮威勝強調,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進行脊椎內視鏡手術,如椎間盤已脫水、退化,此時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就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手術方式。因此,術前需與醫師透過X光、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來進行詳細評估,經充分討論後才能擬定對病患來說,將傷害降到最小的手術策略。 

下背痛暴瘦10公斤!男脊椎關節發炎「挺不起身」

下背痛暴瘦10公斤!男脊椎關節發炎「挺不起身」#脊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50歲黃先生是一名上班族,10年前曾診斷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但因發炎與疼痛狀況較不明顯,偶爾疼痛時才會吃消炎藥止痛。然而今年年初開始,卻發現下背部越來越痛,且連帶全身有多處接骨點也出現腫脹疼痛,不適感持續半年之久,就算吃止痛藥也不見改善;讓他難以入眠、食慾不振,體重因此暴瘦10多公斤,最後連行走都有困難,嚴重影響生活。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到30歲 嚴重恐脊椎沾黏馬偕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惠婷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屬自體免疫失調導致的發炎性關節炎,主要發病患者以20到30歲間最為常見。診斷時除了詢問患者症狀及家族病史外,還會搭配抽血及影像X光片檢查,有些患者甚至需要透過核磁共振才能確認椎骨發炎狀況。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若未定期追蹤治療,發炎與疼痛的狀況會持續加劇,造成關節功能喪失甚至被破壞,嚴重時會造成脊椎沾黏;原本一節節可靈活活動的脊椎關節,沾黏時在X光片上看起來就像一整根竹竿般僵硬,恐大幅影響日常生活的動作,像是轉身、彎腰或是開車,嚴重的患者可能會駝背、身體無法挺直。 李惠婷補充,僵直性脊椎炎除了影響脊椎及周邊關節外,還會產生關節之外的併發症,有部分患者是先在眼科確診虹彩炎後,轉介風濕免疫科,檢查才得知原來是僵直性脊椎炎壓迫所致。生物製劑新選擇 可有效抑制發炎激素目前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方式,第一線會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主,部分患者也會合併使用口服免疫調節劑,此外亦建議患者搭配運動或是物理治療,可讓治療效果更顯著。若患者對於止痛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發炎與疼痛沒有明顯緩解,可經由醫師評估後,申請使用第二線的生物製劑治療。 李惠婷解釋,生物製劑是透過生物科技研發的蛋白質製劑,用以阻斷疾病發炎激素達到抑制效果,可以在短期內顯著改善患者的疼痛與發炎情況,進而降低關節功能喪失機率,可謂近年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新選擇。李惠婷呼籲,臨床上的僵直性脊椎炎重視及早治療,能有效減少發展為慢性脊椎發炎的機率,並降低關節功能喪失風險。患者除定期回診追蹤外,平時也應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多做全身性伸展的運動,例如:游泳、瑜珈、伸展操等,能緩解日常生活中的疼痛不適,提升生活品質。

坐骨神經痛怕脊椎開刀?醫:這手術「1公分傷口」搞定

坐骨神經痛怕脊椎開刀?醫:這手術「1公分傷口」搞定#脊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坐下時下背疼痛、屁股有灼燒針刺感,卻找不到原因?有可能是椎間盤突出,長期壓迫到坐骨神經所致。許多病患常會害怕脊椎手術傷口大又恢復慢,導致拖延看診與治療時機。   29歲李小姐近2個月來出現右側下背痛問題,雖然有持續接受復健治療,但疼痛卻未能有效緩解。直到至大醫院求診,才發現是腰椎第5節及薦椎第1節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右側坐骨神經根而產生不適感。 而63歲的王先生,某日下班後開始出現左側坐骨神經痛的情形,嘗試多種藥物治療後仍無法改善,經醫師檢查確認為腰椎第4、5節椎間盤突出。 下背痛、腿灼燒感逾1週 恐腰椎突出壓迫坐骨神經 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曾威傑表示,坐骨神經痛其實只是神經被壓迫後造成的「症狀」,原因通常發生於腰椎椎間盤突出,導致壓迫到腰椎神經所引起的疼痛,一般會出現下背痛、腳麻無力等狀況。 生活中常需要搬重物、久坐、肥胖、姿勢不良者,都容易引起坐骨神經痛的發生。若出現以下7種症狀並超過1週以上,就要當心: 下背痛 麻木感、刺痛感 腰、屁股、腿感覺疼痛,尤其是坐下時更明顯 有針刺般、燒灼感延伸到整條腿 感覺異常,穿鞋穿褲子時,兩隻腳的感覺不太一樣 走路偏斜,走一走會軟腳 合併有大腳趾無力,無法上翹 脊椎內視鏡手術僅微創傷口 2天就可出院 曾威傑說明,過去面對脊椎手術,不少病患都害怕傷口大又復原慢的問題。然而,現行有脊椎內視鏡手術,可透過僅1公分的小傷口來執行微創手術,因此有傷口小、術中失血少、手術風險低等優點。適合治療許多脊椎疾病,如: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椎間管狹窄症等。 2位病患經醫師建議,接受脊椎內視鏡手術,術後傷口僅1公分且疼痛感輕微,在住院1至2天即出院返家,幫助他們擺脫困擾許久的疼痛。 曾威傑提醒,民眾在工作或日常生活時,若常需要搬重物、長時間久坐、肥胖、姿勢不良、甚至是糖尿病患者等,都容易引起坐骨神經痛的發生,應盡量注意避免。若出現相關症狀超過1週以上,建議及早就醫檢查,找出真正病因,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熟女坐立難安6年 竟是脊椎跑掉了

熟女坐立難安6年 竟是脊椎跑掉了#脊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4歲辛女士常感到右腳痠,終日躺也不是、坐也不是,站立時痠楚感尤其劇烈,症狀持續近六年,嘗試各保守治療均不見效,赴骨科檢查發現為腰椎滑脫不穩定合併神經壓迫,疫情爆發前決定動手術治療,術後症狀大幅改善,如今疫情趨緩,醫師叮囑要讓身體「微解封」,多強化核心肌群,笑說「找回跑掉的龍骨啦!」脊椎減壓及融合手術助恢復活動力 辛女士表示,右腿痠麻長達五、六年,無論坐著、躺著、站著都相當不舒服,使她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多年來嘗試各種保守治療但效果不彰,某次進行物理治療時,治療師建議諮詢骨科醫師意見,果然找出真正病因,原來是「龍骨(脊椎)跑掉了」,術後痠痛感解除,她笑稱這是自己做過最正確的選擇。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醫師林琮凱表示,患者因腰椎關節及椎間盤退化,第四、五腰椎發生滑脫,屬於第二級腰椎滑脫,導致脊椎狹窄及脊髓神經擠壓,經評估後建議手術治療,能將脊髓空間擴大,解除對神經壓迫,並穩定滑脫的腰椎。 腰椎滑脫為腰椎椎體向腹側或向背側移動,約有10%患者因症狀嚴重,需要手術治療,而腰椎滑脫非單一因素造成,但以椎弓斷裂性(椎骨解離)及退化性滑脫較常見,尤其退化性滑脫好發於50歲以上女性,進而導致脊髓腔空間狹窄,常會有間竭性跛行,走沒幾步路就需要休息才會緩和。 林琮凱指出,腰椎滑脫可能造成腰、腿、臀等部位出現痠、痛、刺、麻等坐骨神經痛症狀,通常會請患者採取保守治療三至六個月,但若經藥物、打針及復健皆不見明顯改善時,就必須評估手術治療的可行性,上述患者接受「新式側位腰椎脊椎減壓及融合手術」,先透過側位經後腹腔置入椎間融合器做脊椎減壓及椎骨滑脫復位,再經後方骨釘固定連接上下椎骨使其融合固定。術後3個月身體可微解封 嘗試游泳、慢跑「傳統後方椎骨減壓融合手術」術中需要大量撥動脊髓神經做神經減壓,並經脊髓神經旁置放骨融合器,神經損傷風險高,而此「新式側位腰椎脊椎減壓及融合手術」,多數病患可不做脊髓神經勾或牽拉等可能造成神經損傷的動作,大幅減少神經傷害風險。另雖然側腹部及背部皆有手術傷口,但因軟組織及骨性結構破壞更少,術後的恢復更快,通常術後隔天即可下床。 林琮凱提醒,「新式側位腰椎脊椎減壓及融合手術」適合有脊椎滑脫或脊椎不穩定的病患,術後脊椎狹窄併神經壓迫也能有所改善,詳細還需經由醫師評估與說明。另外,患者術後三個月內必須限制活動,尤其避免提重物、彎腰或坐矮椅子,避免手術置入物在脊椎骨融合之前有鬆動不穩的情況,術後三個月經評估則可開始「微活動」,漸漸恢復以往活動程度,例如游泳、慢跑、健身操等,並以正確的姿勢進行,才能讓日常生活恢復正軌。

男大生長期喊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作祟

男大生長期喊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作祟#脊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明(化名)為現年21歲的大學生,自唸國中起,成天喊著背痛,每早起床時總覺得背部疼痛和僵硬,家長以為是坐姿不良,或係發育期的生長痛未多加理會。上大學後,背痛情況更加嚴重,腳後跟也出現腫脹疼痛,他以為是久站使然。症狀持續幾年仍未改善,在親友建議下,來到過敏免疫風濕科檢查,才發現小明多年來的病痛,竟然是僵直性脊椎炎引起的!好發於青少年期  晨間僵硬活動後改善是特色振興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兼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世滋指出,僵直性脊椎炎屬於發炎性關節疾病,好發於男性,常見於當兵前後(約20歲左右),主要侵犯身體中軸(脊椎)及大關節(如髖關節等),部分患者會侵犯著骨處與末梢關節。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造成脊椎黏連,無法正常彎身或伸展,嚴重者脊椎X光片看來有如竹竿般。而身體其他器官(如眼部),也可能受到這個疾病的侵犯。蔡世滋醫師說,僵直性脊椎炎最常見的症狀,為早晨起床後背部僵硬以及下背痛,活動後會漸漸舒緩。不同於一般的筋骨痠痛,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通常持續數個月以上,且受侵犯的部位會漸進式增多。蔡世滋醫師說,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除了關節症狀外,罹患虹彩炎、乾癬、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機率都高於一般人,其中以虹彩炎比例最高,眼部發炎有時是此疾病最早出現的症狀。 及早控制發炎  預防脊椎不可逆的變形蔡世滋醫師分析,僵直性脊椎炎不完全算是遺傳性疾病,絕大多數患者的組織抗原HLA-B27為陽性,此罹病相關因子雖會遺傳,HLA-B27陽性者卻不一定全會發病。比較令人擔心的是,若未及早控制發炎,脊椎可能逐漸黏連,從腰椎、胸椎到頸椎,身體變形,外觀呈現如同「問號」般。傳統治療僵直性脊椎炎主要以非類固醇抗發炎類藥物(NSAIDs)為主,另外還有免疫調節劑及生物製劑等,醫師會依病況提供不同的治療選擇。但因僵直性脊椎炎屬全身性免疫疾病,可能會侵犯脊椎及關節外的器官系統,須針對全身可能併發的共病,給予全盤性照護。所幸國內健保現有給付之生物製劑,成效及安全性良好,可有效控制發炎、減少關節外共病。蔡世滋醫師分享,臨床上曾有不少年輕患者下背痛因而無法運動,使用傳統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施打生物製劑後獲得明顯改善,恢復運動,前後判若兩人。蔡世滋醫師呼籲,若有持續數個月之久的不明原因下背痛,且僵硬症狀為「休息時較不舒服、運動後改善」,或伴有虹彩炎、著骨處發炎(如腳後跟及足底筋膜)等症狀,應及早就診,接受正規處方治療,以避免造成不可逆的變化。蔡世滋醫師提醒,患者平時應培養均衡的飲食習慣,避免吸菸、飲酒過量或作息不正常。適當的運動有助關節伸展,預防黏連發生,建議要遵醫囑運動、與醫師配合進行治療,不可聽信偏方或恣意「進補」。

脊椎微創手術 救骨鬆者腰椎管狹窄症

脊椎微創手術 救骨鬆者腰椎管狹窄症#脊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雙下肢麻痛,造成行走困難已多年的70歲林女士,近日甚至已無力行走, 經核磁共振診斷為第4.5腰椎管狹窄症。林女士表示「其實多年前就有醫師建議手術,但擔心脊椎手術傷口過大造成術後肌肉疼痛,以及恐懼手術損傷神經而癱瘓,且有骨質疏鬆症,螺釘鬆動後又要再開刀,所以才忍耐多年。」醫師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目前最先進的「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術」,手術切口僅5-6公分,比傳統術式減少1/3,出血量也明顯減少,術後3天即可下床行走,5天後痊癒出院。新式脊椎微創手術 治療骨質疏鬆的腰椎管狹窄症臨床上不少與林女士有一樣心聲而決定隱忍的病患,因此錯過脊椎手術的黃金時機,等到症狀嚴重到無法行走才願意就醫處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陳晉瑋醫師表示,「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手術」,是利用X光機透視輔助,可在較小的切口找到最適合的入釘點,進行骨釘固定及神經減壓。與傳統腰椎內固定手術相比,不僅手術操作方便且可改變釘道角度,與皮質骨接觸面積增大,可提供更強而穩的固定力量,減少骨釘鬆動及鄰近脊椎關節的破壞,特別適合骨質疏鬆的脊椎管狹窄症患者,以及曾接受過手術,又需要再次手術翻修的病人。此外,大幅減少肌肉組織的剝離及牽扯,讓病人術後提早下床活動,大大增加病人術後滿意度。陳晉瑋醫師提醒,微創脊椎手術的選擇因人而異,不同程度的退化性脊椎疾病,可選擇不同的微創方式,術前與醫師進行詳細討論,才能得到最滿意的治療效果。 

年過40脊椎退化!下背痛的中醫保健

年過40脊椎退化!下背痛的中醫保健#脊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坐骨神經痛是一種症狀的描述,而不是病因。像下背痛、臀部痛、大腿及下肢延伸疼痛,甚至痠麻痛,或像針刺到一樣延伸到腳底,常被叫做坐骨神經痛。什麼樣的原因會造成坐骨神經痛呢?腰臀部肌肉緊繃 也可能壓迫坐骨神經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說明,腰椎是由一塊塊的骨頭疊成,中間有強力纖維包圍柔軟髓核的椎間盤當緩衝,椎骨空隙中有脊神經穿出,負責身體所有感覺訊號的傳遞。而坐骨神經是人體下肢最長的一條神經,從腰部經過臀部、大腿、膝蓋、小腿到腳底。任何壓到坐骨神經的因素都會引起神經痛。譬如椎間盤突出;椎體退化壓迫神經;跌倒致椎體滑脫,拉扯神經;腰部或臀部肌肉緊繃,壓迫神經,「梨狀肌症候群」是其中之一;脊椎有腫瘤,可能壓迫到神經。年紀超過40歲 脊柱就開始退化坐骨神經痛好發因子,像常搬重物或久坐工作、體重增加、過胖。若是年紀超過40歲,脊柱就開始退化,曾受傷會更早退化,常引起神經壓迫。老人家摔倒,常引起脊椎滑脫或大腿股骨頸骨折。糖尿病可能因神經病變,引起坐骨神經痛。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育誠表示,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方式,西醫可服藥或搭配復健。中醫透過針灸、脊椎調整可以減輕坐骨神經痛,減少服用止痛藥。再搭配一些下肢伸展運動,可減少坐骨神經痛發作。床鋪坐墊別太軟 減少腰部出力陳建閔和張育誠中醫師共同提醒,平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久坐和久站,站立和坐著時注意姿勢,不要彎腰駝背,少穿高跟鞋;睡眠充足,不宜過度勞累,疲倦時很容易肌肉扭傷;注意飲食,容易腹脹和高熱量的食物都會增加腰痛和脊柱負擔。運動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脊柱的活動力、還能矯正姿勢;床鋪坐墊不要太軟,會讓腰部出更多力。若患有腰椎間盤突出,應避免激烈運動且減少運動量,可以鍛鍊腹部和背部核心肌群運動。增加腰部及下肢肌肉的力量,可減輕疼痛。

肩頸僵硬恐是脊椎導致 2招快速檢查

肩頸僵硬恐是脊椎導致 2招快速檢查#脊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檢查脊椎的「屈曲」「伸展」動作。脊椎的動作一旦不正確,就很容易引起肩頸僵硬、腰痛,不容易維持抬頭挺胸、青春洋溢的姿勢。弓起背,額頭能碰到膝蓋嗎?檢查脊椎1檢查脊椎的「屈曲」動作。想像從頸部、背部、腰的每一節脊椎都蜷起,往前彎。只要胸椎夠柔軟,就能彎曲成圓潤的曲線,最後額頭會碰到膝蓋。倘若整條脊椎無法一節一節地蜷起,只有腰直挺挺地,就這樣直接啪噠一聲倒下去是不行的。不確定的話,可以請人從旁幫忙拍照確認。把肚子貼在地上,可以從胸部往上仰嗎?檢查脊椎2檢查脊椎的「伸展」。趴在地上,把手貼在胸部兩側。下巴往上揚,彷彿要讓人看見自己的項鍊般地從心窩往上拉抬。能否順利地把上半身拉起來呢?(本文摘自/關節回正:搞定3大關節,擊退腰痛、膝蓋痛、肩頸僵硬!讓身體馬上變年輕的史上最強終極伸展操,每天3分鐘立即見效!/平安叢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