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壓力

長期照顧服務 緩解照顧者身心壓力

長期照顧服務 緩解照顧者身心壓力#身心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邱奶奶高齡99歲,生理機能已漸漸退化且患有憂鬱症,現雙眼視力僅能看到微光,在家可以自行行走,但因雙眼看不見而鮮少外出,孫女負責照顧邱奶奶已十多年,邱奶奶因長期依賴孫女導致孫女照顧負荷及壓力過大而患有精神疾病,現需長期服藥。孫女得知有關長期照顧相關服務後提出申請,經專員介紹「日間照顧服務」且同意使用,現邱奶奶每周會到日間照顧中心一天,中心成員會安排康樂活動或是與邱奶奶聊天,使邱奶奶心情愉悅,孫女也可以適當的喘息。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為照顧行動不便的居家長者以及緩解照顧者身心壓力下,今年委託基隆市立醫院,提供日間照顧服務,由中心提供多元化文康休閒活動、肢體運動訓練等照顧服務,除了可以增加個案的活動力及社交能力外,也暫時取代家庭照顧者繁重的照顧工作、獲得喘息機會,更不必擔心失能長者會無人照料,失能老人白天在機構中有專人照顧,晚上可以回家與家人生活享受家人關懷天倫之樂,老人家跟孫子一樣就像在上托老班,輕鬆又自在,家屬也可以放心上班或外出。如果您家裡也有遇到這樣的困擾,爸媽行動不便,每天光照顧就精疲力盡,實在沒有力氣再陪他做什麼活動,又要外出工作,實在是蠟燭兩頭燒。欲知道更多長期照顧服務相關資訊,可撥打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尋求協助。

腸躁症也是「身心症」?該怎麼改善?

腸躁症也是「身心症」?該怎麼改善?#身心壓力

「最近進行業務報告的次數增多,我的腸胃也越來越不聽話,總是像要故意拖延我出門的時間一樣,讓我一直跑廁所。」擔任業務員的詹小姐為此愁眉不展;她的困擾也是大多數忙碌的「都會人」共同的苦惱~大腸激躁症。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蕭偉成醫師說,大腸激躁症也稱腸躁症,是一種功能性胃腸障礙,主要症狀為腹痛,解完大便後會緩解,經常性腹脹、腹瀉、便秘,或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排便有黏液狀物、排便困難,常有解不乾淨的感覺、解了又想解、排便急迫、肛門口有異物感等。即使做過各種檢查卻常找不到原因,因此也被認為是「身心症」的一種。一般來說,引發腸躁症和長期累積的飲食、作息、生理因素、憂鬱、焦慮、生活壓力等原因,造成胃腸蠕動不正常有關;多發生在女性身上,尤以先進國家最多。關鍵在於進步中國家的生活步調較快、競爭激烈,相對的壓力也跟著較大,對「如廁」這件看似簡單的事,看在女性眼裡卻沒這麼容易。由於女性比男性容易緊張,有些人不習慣在不熟悉環境中上大號,等到有空時,大腸蠕動收縮力卻減緩了,造成腸收縮機能不正常,便秘就此產生。還有一部份患者是遇到情緒不穩或焦慮時,就會腹瀉不止。蕭偉成醫師指出,台灣約有一至二成的人罹患腸躁症,程度輕微者偶爾腹痛、腹瀉、便秘;中等程度的病人則需要看醫師、服用藥物才能改善,嚴重者即使一再就醫服藥仍無法得到緩解,往往嚴重干擾日常生活、工作,甚至需求助精神科醫師。一般來說,生活避免緊張壓力、三餐定食定量、勿進食太快、選擇高纖少油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多運動等,都可改善腸躁症的不適。嚴重時則應找胃腸科醫師,考慮使用止痛、止瀉、通便、整腸、抗痙攣、抗憂鬱、抗焦慮等藥物。

家庭照顧者壓力大 美食饗宴犒賞

家庭照顧者壓力大 美食饗宴犒賞#身心壓力

為了關心居家照顧者的身心健康,羅東博愛醫院日前舉辦一場溫馨的聚會,安排美食盛宴,犒賞家庭照顧者的辛勞。會中特別邀請到宜蘭社區大學西餐邱彦淵講師親臨活動現場,烹煮健康料理,讓平日辛苦的家庭照顧者放鬆心情、享用珍味料理,也傳授他們料理美食的秘訣。另外,透過博愛的專業團隊,教導居家照顧者照護技巧,照顧他們的心理情緒,傾聽他們的聲音。邱彥淵講師端出他的私房手路菜,包括蕃茄起司沙拉及海鮮季節時蔬等健康美食料理,學員一方面可以享用之外,也可以學習與家人分享。邱彥淵講師表示,飲食原則講求「天天五蔬果」與「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尤其年關將近,大家在過年時候容易攝取大魚大肉或是高油高鹽的食物,忽略主食與蔬菜水果,不利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與尿酸,他所示範的清爽菜餚特別適合過年期間食用。羅東博愛醫院社區健康照護中心今年與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合作,舉辦家庭照顧者支持團體活動,邀請居家主要照顧者、社區志工人員、醫院住院中的主要照顧者參加,並依病患常見的問題,教導照顧技巧。課程包括:常見管路照護及照護技巧、病患居家營養照護須知、慢性病患常見居家問題、居家病患簡易復健技巧等等,並邀請本院出院準備服務團隊,包括營養師、社工師、復健師、居家護理師、醫師,於座談會中提供相關諮詢,藉由課程增進家庭照顧者之間的情感互動、經驗分享與資訊交流。小容的爸爸退休之後搬回宜蘭居住,在一次騎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擦撞到路邊的車子,導致顱骨骨折及顱內出血。而媽媽罹患重病,所以照顧爸爸的重擔就落在小容身上。在小容的心目中,「爸爸親像山」,是全家人的保護屏障。已經遠嫁台北的小容取得夫家的諒解,回到宜蘭全心全意照顧父親。從初期不熟悉照護方法的挫折以及心疼父親癱瘓的折磨,小容漸漸走出痛苦期。小容說,與其他有相同處境的照顧者交流經驗、傾訴心情,讓她比較開朗,也知道自己並不孤單。羅東博愛醫院社區健康照護中心表示,許多居家照顧者不是家中權力核心及決策者,他們背負沉重的角色與責任,身心承受許多壓力與情緒起伏。居家照顧者能走出家庭、走進支持團體,必須擁有極大的勇氣。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抒發他們的壓力,也讓負面的情緒有抒展的管道。同時藉由課程的分享,讓居家照顧者「知識、資源多一點,壓力、煩惱少一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