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

長者吞嚥退化別輕忽 恐致吸入性肺炎

長者吞嚥退化別輕忽 恐致吸入性肺炎#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國內十大死因中肺炎高居第3位,吸入性肺炎導致的死亡更不能忽視,「嗆咳」更是造成吸入性肺炎的最常見原因。王爺爺90多歲因泌尿道感染入院,但因中風、吞嚥功能退化,無法吞嚥進食,放鼻胃管由灌食來幫攝取爺爺營養。吞嚥功能退化仍嘗試用口進食 引發吸入性肺炎但家屬還想要讓病人試試由口進食,某天晚上試著給病人喝了2口牛奶後,王爺爺開始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家屬急忙跑到護理站求救,經由醫師和護理師處置及胸部X光檢查,發現病人肺部呈現白色。醫師解釋,現在有吸入性肺炎情形,若呼吸喘情形未改善,可能需要插管來治療。家屬因為想讓爺爺能由口進食,結果產生的後果令人後悔不已。進食時上半身直立 以小湯匙小口餵食如何預防長者發生吸入性肺炎很重要。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王亭懿護理師說明,首先進食時盡量維持上半身直立,進食時以小湯匙小口餵食。並適度增加食物的黏稠度來避免嗆咳,增加食物的黏稠度可以加入市面食物增稠劑來增加食物的黏稠度,讓吞嚥更安全。進食後清潔口腔,以免嗆咳時口腔內細菌更容易嗆入肺部。吞嚥功能退化則可藉由吞嚥訓練,進而提高口腔敏感度。冬天中風危險增加 若老人進食持續咳嗽、呼吸困難等需就醫長者因神經退化讓吞嚥功能下降,不論是喝水或吃東西都有嗆到的風險。食物沾染環境細菌會直接進入肺部,也可能因此引起肺炎。尤其是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盛行季節,腦中風可能導致身體功能降低,吞嚥功能也會受到影響。王亭懿護理師提醒,若家中有老人進食後持續咳嗽且有意識改變、呼吸困難、痰液變多變稠或者有發燒情形,需立即就醫!

聲沙啞、咳嗽是感冒?竟已食道癌3期

聲沙啞、咳嗽是感冒?竟已食道癌3期#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周內接連2位知名成功人士,因罹患食道癌殞逝,除了民眾感到惋惜,食道癌也引起關注,民眾中不乏食道癌的患者。51歲的陳先生吞嚥困難、體重減輕就醫,檢查發現食道癌第3期,經過化放療及開刀治療,目前狀況穩定持續門診追蹤;另一名70歲的李先生,一開始聲音沙啞、咳嗽,原以為是感冒,就醫檢查發現食道癌第3期,接受治療中。2位病人症狀不盡相同,但都罹患食道癌。吞嚥困難、聲音嘶啞、淋巴腫大等症狀速就醫大千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黃明立提醒,食道癌發生時常不痛不癢,容易被忽略,導致發現時通常已是晚期,錯過黃金治療時期。除了注意平日飲食及生活習慣,若出現吞嚥困難、聲音嘶啞、頸部及肩部淋巴腫大、體重減輕、發生吸入性肺炎等症狀,趕快就醫檢查。菸、酒、亞硝胺食物、過熱食物為食道癌危險因子黃明立主任說明,食道癌位居全國十大癌症排名第10名,通常男性罹病率較女性高,好發年齡為40至70歲,5年存活率約14%且發生率逐年上升。食道是食物進入體內的必經之路,病變原因主要是因為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反覆發炎引起。根據研究顯示,長期抽菸、喝酒是食道癌最主要的2大危險因子;常食用亞硝胺食物(如香腸)、喜歡過熱食物(如攝氏58度熱湯或飲品),也是發生原因。目前治療方式有手術、化放療、內視鏡氣球擴張術等黃明立主任表示,食道癌的治療方式包含(1)手術治療、(2)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3)其他治療(如內視鏡氣球擴張術或可膨脹性金屬支架,可暫時性解決腫瘤引起的食道狹窄)。提醒民眾除日常生活習慣要注意外,有任何症狀時一定要盡快就醫。

腦中風易吞嚥困難 3方式吃得更安全

腦中風易吞嚥困難 3方式吃得更安全#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7歲的陳大哥,本身有腦中風病史約4年,說話含糊不清,且長期進食有嗆咳情形。因發燒、呼吸喘掛急診,追蹤胸部X光顯示為吸入性肺炎,需要住院治療。腦中風患者2至9成吞嚥困難衛生福利部桃園院病房護理師蔡宜茹說明,2016年國人10大死亡原因顯示,腦中風位居第4位,約20至90%易有吞嚥困難問題。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等問題,死亡率高達46%,值得重視。吞嚥姿勢、食物量及狀態很重要蔡宜茹護理師提醒民眾若家中有人有吞嚥困難情形,可採下列3種方式,調整吞嚥方式、進食速度與進食量、食物調理成易吞嚥的狀態等等,避免因為嗆咳發生更重大的危險。1)調整吞嚥方式/低頭吞嚥可避免食物或液體太快流入咽喉處,而長期臥床者,需採半坐臥再進食,讓進食更安全。2)調整進食的速度及量/小口吞嚥,避免使用吸管,可改用湯匙或斜口杯,控制進食量。3)食物要調理成易吞嚥的方式/容易嗆到的食物質量為液體流質狀或乾燥固體,對於吞嚥困難之病人,最好的吞嚥食物型態是糊狀的,可將液體流質加入快凝寶、太白粉或蓮藕粉等增加液體黏稠度,降低液體流速,避免太快流入呼吸道。

呼吸不順、吞嚥困難 竟是罕見皮肌炎!

呼吸不順、吞嚥困難 竟是罕見皮肌炎!#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2歲男性7月初因吞嚥困難、頻頻咳嗽且呼吸不順緊急送醫,原來是皮肌炎患者常見的肌肉無力、咳嗽咳不出來導致呼吸不順。醫護人員趕緊使用氣管擴張劑使氣管擴張後,再幫患者拍痰將痰咳出,再使用類固醇靜脈注射等緊急處置,不只緩和患者的吞嚥困難、呼吸變得暢順,其他症狀也都獲得改善。患者咳嗽不止、肺部痰音很重烏日林新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蔣偉文表示,根據統計每年台灣大約會新增100多位皮肌炎患者,皮肌炎為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其嚴重性容易被忽略。此名患者來到急診時,一直咳嗽、肺部痰音很重,初步判斷病患是因皮肌炎引起的肌肉無力、導致沒辦法咳痰。大人、小孩、男女都有可能會罹患皮肌炎,男女比例大約為1:2,常見於40~60歲的成人及5~15歲的小孩。皮肌炎初期會有上眼皮、脖子、手指關節處莫名出現紅疹,肌肉無力疼痛的症狀,不少人都誤以為只是最近過度勞累或五十肩,沒有意識到可能是皮肌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目前皮肌炎無法完全根治。病程惡化會造成走路困難國外研究統計約8%的皮肌炎患者會合併出現惡性腫瘤,比一般人罹患惡性腫瘤的機率還要高上許多;台灣罹患皮肌炎合併惡性腫瘤的比例甚至高達20%。建議如果本身是皮肌炎的患者,建議平常應定期做各部位的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方能提高治癒機會。蔣偉文醫師建議,如要降低引發皮肌炎的誘因,平常要避免壓力過大、工作過度勞累,維持適度運動、規律睡眠的好習慣,學會正確紓壓,保有好心情,才能讓皮肌炎不找上門。 

看人像瞪人 「周董病」害的!

看人像瞪人 「周董病」害的!#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周董病」害得我好苦!頸椎嚴重變形、無法抬頭直視前方,吞嚥困難甚至影響呼吸的澎湖青年阿成,從國三開始不斷飽受僵直性脊椎炎病痛所苦,6年前在台北開了兩側髖關節置換術及腰椎矯正術,雖然身形及活動都有改善,但頸椎變形卻逐年惡化,更發生吞嚥困難及呼吸不順等狀況,歷經2次艱鉅的頸椎變形矯正手術後,近來可以抬頭挺胸大步展開他充滿夢想的「第二人生」。無法抬頭直視前方 看人好像在瞪人藝人周杰倫因為患有僵直性脊椎炎,因此許多人都將此症視為「周董病」,不僅會侵犯骨骼關節,常見的情形則是在早上起床時會晨僵超過半小時、長期下來就要懷疑是否有罹患的可能性。30歲來自澎湖的阿成,國中時就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無法抬頭直視前方,看人的眼神好像在瞪人,造成生活不便,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表示,經歷2次大手術,不但吞嚥及呼吸恢復正常,積極復健後,現在已能昂首直視前方,重現笑容,充滿自信。持續關懷 接力醫療照護即將回澎湖過年的阿成,在醫院為他辦的慶生會上含著淚感恩大家,李侑璘及阿吉伯、刎頸之交病友們也都前來獻上祝福。此外,為了醫療照護不間斷,醫療團隊及住院期間照顧他的專科護理師郭瑞敏,還特地陪著阿成飛回澎湖,與當地的慈濟人醫會醫護人員交接後續的醫療照護,另外也會請社區志工持續關懷,讓這份愛的接力繼續循環下去。 

告別大象鼻 管灌患者有福!

告別大象鼻 管灌患者有福!#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風或慢性病等吞嚥困難的病人,為了進食常放置鼻胃管,傳統式鼻胃管不僅影響病人生活品質,且在外觀上也容易引來異樣眼光,近日成功發明兩截式鼻胃管,平日僅露出部份接頭,灌食時再接上軟管,一舉解決病人困擾。傳統鼻胃管太長 恐引發肺炎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輔具研發中心醫師劉森永表示,有很多患者曾有鼻胃管滑脫的情形,傳統鼻胃管露出鼻外的管路會導致患者在迷糊中不經意扯落,或者滑脫時不易發現,可能導致管灌輸液進入肺部或呼吸道,進而引發肺炎等隱憂。劉森永醫師於98年研發出兩截式鼻胃管,分兩個部分,平常不需灌食時將外管拆下,灌食時再接上,兩截式鼻胃管被證實可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包括:改善睡眠、不妨礙日常活動與較不影響社交等,提升醫療品質方面包括自拔率與滑脫率下降、降低憂鬱傾向等。使用頻率與一般鼻胃管相同今年八旬的馮太太,因車禍造成頭部外傷併顱內出血與吞嚥障礙,必須使用鼻胃管灌食,在使用傳統鼻胃管約半年後,改使用新型兩截式鼻胃管至今已使用約一年半,有很正向的回饋,馮先生也認為,因為傳統的鼻胃管會妨礙換衣服,換了兩截式鼻胃管之後,生活上許多問題迎刃而解。目前兩截式鼻胃管價格為自費250元,市售一般鼻胃管價格為150元,使用頻率與一般鼻胃管相同,需一個月更換一次,目前在彰基醫療體系皆可使用,全台維康醫材行皆有販售。

12癌變前兆 快看看你有沒有

12癌變前兆 快看看你有沒有#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些症狀是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因為它們不會不明不白出現在我們的身體,如果有以下症狀應儘早就醫。1)     體重異常下滑/在沒有節食、沒有運動的情況下,體重就自己下降。2)     莫名腹脹/我們不會因為所有的日常習慣完全沒有改變而有腹脹問題,最糟糕的問題是它可能是卵巢癌的症狀。3)    吞嚥困難/平常可以正常吃飯吃麵,現在卻需要食用軟質、液體食物才吞的下去,可能是食道癌的徵兆。4)    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問題一直無法解決。5)    口腔有白斑/可能是口腔癌的前兆。6) 皮膚變化/新長出痣或變大都應檢查。乳房皮膚發紅、皮疹、腫塊、外觀改變、有分泌物都可能是乳癌的徵兆,應立即就醫。7) 異常出血/陰道或直腸出血,可能是子宮內膜癌或大腸癌的症狀。尿液有血可能是發炎或膀胱癌、腎臟癌。8) 不明疼痛/腹部疼痛可能和胰臟癌有關。身體上任一部位有疼痛現象都需要做檢查。9) 淋巴結腫大/人體約有數百個大小不一的淋巴結,也不是每個都能用觸摸察覺,頸部、腋下和鼠蹊部的淋巴結算是人體比較好確認的部位,若發生腫大請盡快做檢查,即便不是癌症也有可能是異常感染、過敏或全身性的疾病。10) 發燒/若不是感冒問題,有發燒現象應就醫,如果是癌症則可能是擴散現象。11) 持續疲勞/有可能是血癌、結腸癌、胃癌的早期症狀。12) 持續性咳嗽/需要做檢查肺部,檢查是否為肺癌。放射線治療 恐會有疲勞、皮膚紅腫症狀如果癌症發現的早,腫瘤範圍不大,採取局部切除手術所帶來的身心影響較小,若治療需要做放射線治療,其帶來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疲勞、皮膚紅腫甚至是腸道或泌尿習慣受到改變,如果是採化學藥物治療,其副作用可能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口腔潰瘍、脫髮、貧血或感染,這些都是相當不舒服的症狀需要給予藥物來協助度過不舒服的階段,也需要一些特別的營養補充及心理重建。溫水浴、打坐、瑜珈、按摩可緩解壓力控制輕微疼痛、緩解症狀的方法有許多,可以找尋適合自己的方法,如針灸、按摩都可以緩解疼痛,而在心理層面的影響上,焦慮、恐懼、壓力等都會在病人身上發現,影響病人和家人的生活品質,可以藉由和家人、醫護人員或支持團體給予協助度過身心不適的難關,或透過溫水浴、打坐、瑜珈、按摩、呼吸放鬆可以緩解壓力。(本文摘自/婦產科醫師寫給女人一生的健康書/凱特文化出版)

胃腸道基質瘤停藥即復發 醫籲:勿輕忽用藥遵囑性!

胃腸道基質瘤停藥即復發 醫籲:勿輕忽用藥遵囑性!#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不常見的惡性腫瘤,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余積琨醫師表示,依據腫瘤大小與位置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若是腫瘤位置在大、小腸,會有腸胃道出血、解黑便、貧血、腹脹等症狀;若腫瘤在胃部,則會有急性腹痛或是吞嚥困難等症狀〪余醫師表示,診間中有不少患者是在定期健康檢查時,才意外發現罹患胃腸道基質瘤,提醒民眾應留意腸胃道症狀,才能達到及早診斷與及時治療。胃腸道基質瘤第一線標靶藥物 針對高復發危險族群健保給付延長至3年余積琨醫師指出,胃腸道基質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並於術後搭配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輔助治療,以降低腫瘤復發風險;但若患者腫瘤過大無法手術時,可經評估先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進行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手術切除〪若是轉移性患者,則建議以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延緩疾病惡化。余積琨醫師表示,臨床研究顯示,對於高復發風險的患者,若術後沒有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多數2年內便會復發,而5年的存活率更不超過6成。同時,若能在術後給予3年的標靶藥物輔助治療,腫瘤的復發風險較給予1年標靶治療者減少達54%。由此可見,術後持續的輔助治療實為控制疾病復發的關鍵之一。目前中央健康保險署已於102年9月1日起,針對高復發危險族群:腫瘤大於10公分、有絲分裂指數大於10(HPF)、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絲分裂指數大於5(HPF)或腫瘤破裂的胃腸道基質瘤等患者,將術後輔助治療給付延長為3年。持續服藥不間斷 才是控制疾病關鍵余積琨醫師指出,胃腸道基質瘤雖為惡性腫瘤,但患者也不需太過驚慌或沮喪,目前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已可幫助控制病程,只要聽從醫師指示,按時服藥,胃腸道基質瘤仍如同慢性病一樣獲得控制。余醫師分享臨床經驗上曾有一名約70多歲的男性患者,於十多年前發現罹患胃腸道基質瘤,確診當時已經出現小腸與肝臟轉移,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持續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病情原本已獲得穩定控制,但患者自認病情已獲得控制,擅自選擇停藥,卻在短時間內產生疾病復發的遺憾結果。最後,余積琨醫師提醒患者,目前胃腸道基質瘤的控制,除了交由內、外科醫師聯合治療外,也須患者與家屬的耐心配合,形成穩固的醫療扶持網絡,才能真正達到疾病控制。醫師鼓勵所有患者與家屬,面對疾病應秉持信心積極治療,服用藥物過程中,若有任何問題或是副作用造成身體不適,則應立即與醫師討論,千萬不可自行停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