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

念珠菌感染,男女性伴侶需同時治療

念珠菌感染,男女性伴侶需同時治療#皮膚疾病

念珠菌是一種酵母菌,其實將近八成的人身上都有,只是多數人都能與此種酵母菌相安無事,並無明顯症狀,此菌正常存在於口咽部、腸道及陰道,有時因長期服用抗生素,干擾微妙的微生物生態平衡,會導致念珠菌增生,造成疾病,如婦女的白帶增多。至於在皮膚上,最常出現念珠菌感染處,則是嘴角〈形成口角炎〉、指間、指甲、股溝、腋下、乳房下方、肛門口及生殖器等部位。潮溼、磨擦,導致表層皮膚損傷是主要的原因,另外糖尿病、免疫力下降或類固醇的使用,則會加重疾病的嚴重度。不同部位的念珠菌感染,有不同的臨床風貌,女性的感染,表現是以白帶呈現;腹股溝的感染,狀似一般股癬,但在較外圈處,可以見到小點狀獨立的丘疹。典型的病灶會伴隨小圈狀脫皮,至於在指間、嘴角的感染,則呈現白色膜狀糜爛,中央則露出鮮紅的小潰瘍。念珠菌感染的治療十分容易,多數抗黴菌藥使用一至二周均有不錯效果,嚴重時也可考慮口服治療。蔡呈芳 醫師指出,念珠菌感染最難控制的是如何預防復發,生殖器感染,多數源自性接觸,因此男女性伴侶同時治療是絕對必要的。另外,由於潮溼是促成念珠菌增生的主要因素,因此隨時保持患部乾爽,例如洗後以吹風機吹乾,使用含滑石粉的爽身粉,也有些幫助。最後控制體重,以避免局部密不透風,並治療糖尿病、貧血等潛在疾病,也是控制念珠菌感染不可或缺的一環。

「陰蝨」也會經由衣服傳染

「陰蝨」也會經由衣服傳染#皮膚疾病

陰蝨是一種體長不到○‧五公分的透明小蟲,靠著吸食人血過活,多數由性交時皮膚密切接觸而傳染,不過也可以經由衣服、床單及毛巾等傳染。在人體有三種蝨種,分別感染頭部、身體及陰部,除第二種的體蝨是以衣物為寄生處外,頭蝨及陰蝨都是寄生在毛髮上。陰蝨的生存空間,其實不限在肛門及陰部,下腹部多毛處,乃至胸毛、腋毛、鬍、髭、睫毛都可能感染。陰蝨外型較寬扁,而頭蝨最細長,不同蝨子都是以血為生,至於蝨子的不同分布疆界,一般相信來自其不同的爪子構造。蝨蟲口有中空刺物,可穿破皮膚而吸血,其唾液內成分則會引起發炎反應,形成小出血丘疹。蝨蟲壽命約一個月,每天均可產卵,而卵則黏附在毛髮上,約一周孵化。蟲體因呈扁平透明,且緊貼毛髮根部,較不易觀察,但飽食人血後的蝨子,則呈淡紅色。至於蟲卵,則呈灰白色,乍看之下像是斷裂分叉的毛髮,或是黏附的皮屑,但仔細觀察下,這些蝨卵呈膠狀黃白色,且固定在毛髮上,無法移動。蔡呈芳醫師建議在治療上,傳統上採剃毛處理,讓陰蝨無處藏身,並去除蟲卵,但捨不得剃毛者也可採外用藥,二十四小時後除去,或口服磺胺藥,但需注意的是這些治療對蟲卵效果不佳,因此一周後需再重複治療一次,這樣就可以免去「剃度」的尷尬。至於殘留的蟲卵,則可以密齒梳子去除。

找對方法揮別「胯下癢」

找對方法揮別「胯下癢」#皮膚疾病

股癬是指大腿內側,即鼠蹊部的黴菌感染。股癬也常會侵犯到陰毛部位及臀部,或擴展到下腹部,不過俗稱的「胯下癢」,最常見的是股癬,但一些溼疹也同樣會癢,治療不當,病情常會向外擴大,甚至侵犯整個大腿、軀幹。蔡呈芳 醫師指出患者常會自行買藥來用,然而這些藥往往會含有中到強效的皮質素,使用於大腿內側,會產生明顯的皮膚萎縮,形成萎縮紋〈俗稱裂縫〉、血管擴張,也容易瘀血。而慢性發炎的結果,則是形成色素沈著,經年不消,尤其到夏天,奇癢難當,但又不便搔抓。有不少患者,在當兵感染,到了五、六十歲仍深受其苦。在各種癬中,算是最容易治療的,初期幾乎任何外用抗黴菌藥都有效,但由於患者不便啟口,在臨床問診上雖然常與足癬相伴,患者常不會主動告知有股癬。而在繁忙的門診量下,往往錯失治療時機,而導致患者自行用藥,引起皮膚永久傷害,或導致黴菌性毛囊炎。到此階段,須改以長期口服療法。【股癬早期治療雖然容易,但也容易復發,要防止復發,以下事項則應加以注意】‧避免穿著牛仔褲、束褲等厚重不通風的緊身衣物。‧男性宜儘可能選擇較為寬鬆的棉質四角褲。‧保持乾爽,除預防感染,也可減少汗水刺激。‧耐心並且按時擦抗黴菌藥膏,擦到病灶完全消失後再擦兩周。

浮肉 98%出現在女性

浮肉 98%出現在女性#皮膚疾病

浮肉,其實是蜂窩組織炎,這是指皮膚表面出現如彈簧床墊或海蝕平臺般線形凹紋,以及因毛孔粗大、角化而出現如橘子皮般外觀。浮肉部位在觸摸時會呈顆粒狀,並可能伴有壓痛感。患者除有緊繃、沉重感外,也可能有自發性疼痛。然而所謂浮肉,並非一種發炎現象,但至於為何形成此一現象,則在各研究中有不同的推論。而主要發生在臀部及大腿,另外在下腹、後頸及上臂也會發生。由於這些部位也正是女性容易有皮下脂肪沉積的地方。美國食品及藥品局﹝FDA﹞在1997年底核准了第一臺可「暫時減輕浮肉外觀」的機器Endermologie,這是一臺外觀有如吸塵器的機器,藉著兩個滾筒按摩及負壓吸引而達到其效果。原本此機器於70年代被發明用來作為物理治療,改善疤痕,偶然被發現具有改善浮肉的效果。主要機轉似乎是藉改善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環,而在超音波檢測下,可見到皮膚與皮下脂肪交界處變得較為平坦了。在臺灣目前則仍雖仍無此機器,但以「推脂機」為名,宣稱可將脂肪推走的機器卻早已到處充斥。除此之外,市面上則還有如高頻率透熱電流、微波、超音波、紅外線、低周波等各式各樣儀器,宣稱可將脂肪震碎、加熱。另一項引起普遍重視的則是「燃脂丸」。醫療上其實不乏相對安全有效的瘦身口服藥,如最近因眾多演藝人員服用而聲名大噪的Xenical﹝讓你酷﹞,這是一種可以抑制胰臟脂肪分解酵素的藥品,今年五月才在美國核准上市。目前國外研究結果顯示服用一年後,約兩成肥胖患者可減重10%以上,但也非人人有效,此外對肥胖型糖尿病患還可能降低血壓、血脂及血糖控制。除此之外,稍早另一種原先用來抗憂鬱症的Meridia﹝Knoll藥廠﹞也被發現可抑制食慾而達減肥效果,並在美國核准上市,而另有如「瘦蛋白」﹝leptin﹞等等藥品正在開發當中。然而「燃脂丸」要賣的好,嚴謹的醫學測試還是比不上煽動式的廣告。最為國人耳熟能詳的「燃脂丸」,大概要算是一種義大利製造的燃脂紅色膠囊﹝含草木樨、銀杏、葡萄子、海藻、月見草油、魚油、卵磷脂﹞。兩年前美國一家最知名的直銷廠商因販售含鉻減肥口香糖被罰款百萬美元,而不久前另一種美國施樂美藥廠製造的「超級方程式」的減肥藥也因誇大而被判八百三十萬美元賠償。臺灣媒體在這方面的自由度恐怕是世界第一。浮肉其實不等於肥肉,雖然浮肉常伴隨局部肥胖,但肥胖不一定伴隨浮肉。要瘦身,飲食及運動仍是正途,而Meridia及Xenical兩種藥丸則具輔助效果,目前抽脂術雖可一次抽取超過10公升的脂肪,但仍有安全上顧忌。至於局部肥胖的處理,往往僅管拼命運動、節食,仍頑強如故,但使用抽脂卻是立竿見影。而浮肉則可靠按摩稍加改善,至於抽脂雖可能也能改善,但也不乏抽脂後反而惡化之病例。瘦身在今日已成為新的時尚,正統醫藥界也已正式介入,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療。然而真正需要改變的,也許並非身材,而是您對肥胖的想法!

菜瓜布刷背,易造成類澱粉沈積

菜瓜布刷背,易造成類澱粉沈積#皮膚疾病

類澱粉沈積症,在臺灣有著高流行率,有些呈現一顆顆突起的丘疹,排列如波浪紋路,有些則只是黑色的小斑點,一般分布於小腿前方或前臂外側,而上背部及肛門附近也是好發部位。另外,也有罕見案例以臉上黑斑或是四肢梅花鹿斑、脫色斑表現。所謂類澱粉,是因為在切片組織染色體下,呈現如澱粉樣均勻物質而得名,其成分主要是角蛋白,也就是表皮細胞受傷後的殘骸掉落到皮膚內,再經過皮膚內消化分解及重組而形成。這些物質一旦形成就不易排除,而在皮膚內形成搔癢物質。治療類澱粉沈積,可利用磨皮去除沈積的類澱粉,對於奇癢無比的患者,能夠達到數年的痊癒,但多數仍會復發。而傳統上治療類澱粉沈積是以外用類固醇或塗抹止癢物質來處理,也有用角質溶解劑或塗抹維生素A酸來改善外觀或減輕症狀。除此以外,也有人嘗試以一種稱為DMSO的溶劑來塗抹,部分患者有不錯的效果;再者,口服維生素A酸約三個月,對丘疹樣突起的病灶,也可改善達半年以上。不管是哪一種的類澱粉沈積,搔抓或磨擦都會使症狀惡化,有些類澱粉沈積更可能是因單純性的磨擦而引起,例如有人習慣性以粗布、菜瓜布用力擦背,久而久之,累積性的刺激就形成了類澱粉沈積,如果因為外觀骯髒,而更用力搓洗,那只會雪上加霜。類澱粉沈積是在真皮內的,表面的搓洗,只會更糟!

「痣」顏色不一致,惡性黑色素瘤的特徵

「痣」顏色不一致,惡性黑色素瘤的特徵#皮膚疾病

惡性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細胞所形成的惡性肉瘤,是皮膚惡性腫瘤中的頭號殺手。由外形來看,惡性黑色素瘤可分為四型:《結節狀黑色素瘤》病灶呈現半球狀隆起,一般進展快速,在數個月到一、二年內形成,癒後不佳。《表面擴散型黑色素瘤》進展較慢,外型有如一塊不規則的扁平黑痣,好發在上背部。《小痣樣黑色素瘤》發在慢性日曬部分,外觀上像是形狀奇特不規則的黑斑。《小痣黑色素瘤》這是指任何發在足底、手掌及指甲周圍的黑色素瘤。一般惡性黑色素瘤表現不規則的黑色斑塊或凸出,但有些則呈現紅色的凸出腫塊,被錯認為慢性發炎。蔡呈芳 醫師表示可以發生在全身任何一塊皮膚及黏膜,發生在手掌及腳底,在中國人約占所有惡性黑色素瘤的百分之五十,而在白種人則不到百分之五。這些肢端型惡性黑色素瘤在中國人,其實癒後並不比其他部位惡性黑色素瘤來的差,影響癒後的因素,主要還是發現的早晚有別。另外的統計則指出:在小腿,女性患者多;而在身上,則男性患者多。多數是自發性產生,與外傷無關,僅有少數真正是由原本的痣變來。目前不認為一般原本良性的痣會因刺激而轉變成惡性,但大形的先天性痣,的確有較高惡性化可能。治療上進展不多,早期開刀仍是最佳選擇,錯過早期開刀時機,即使使用各種化療或生物療法、免疫療法,也只是暫時使腫瘤變小,或是暫時延後死亡,對於存活時間幫助不大。因此每個月定期的檢查一下自己身上的皮膚,看看黑痣有沒有變化,早期發現加以切除,是避免惡性黑色素瘤日後奪走我們寶貴生命的唯一方法。痣,要如何與惡性黑色素瘤分別呢?惡性黑色素瘤一般有以下四大特徵:《Asymmetry》不對稱,把痣分成四等分,左半邊和右半邊,或上半部與下半部看起來不一樣。《Border》邊緣有不規則突出或是毛毛的、凹陷等情況。《Color》顏色不一致,內有黑色、棕色、紅色和咖啡色交錯的小斑點或斑紋,顏色越多越不好。《Diameter》統計上,多數惡性黑色素瘤是大於○.六公分。

反應生理與心理的皮膚病

反應生理與心理的皮膚病#皮膚疾病

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發炎性的皮膚疾病。患者常在頭皮、眉毛附近、鼻子兩側及下緣,出現皮膚發紅且合併有白色到黃色的皮屑,情況嚴重者,在外耳道、耳後眼瞼及胸前也會出現相同的病灶。通常不會有症狀,只是美觀問題;但少數病人會有癢感及輕微灼熱感。天主教聖功醫院皮膚科 張賴妙珣醫師表示,在醫學上認為它是一種 "體質性" 的皮膚疾病。脂漏性皮膚炎的症狀並不會一直都很嚴重,它是一種反應生理與心理的皮膚病,當天氣變化、生病、發燒、心情不愉快、工作壓力大或考試熬夜時,你會注意到這些皮疹皮屑就變得嚴重;另外,有些人在月經週期或熱的環境下,也會發現症狀加重。

常見運動員皮膚感染問題

常見運動員皮膚感染問題#皮膚疾病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曾提出:「運動員其實非常容易被皮膚感染問題所困擾的,因為常常會和其他運動員無論在肢體上或使用後的裝備有所接觸,並且大量地流汗將會影響皮膚的防禦能力,進而受到各種感染的機會將會大大增加。」皮膚感染影響運動員層面是相當廣大的,華麗診所黃培書醫師表示,從奧運比賽選手到社區小朋友的假日足球聯賽,都可能會面對他們從事運動相關的疾病。第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膿瘡(Impetigo),常見引發感染的病原多半是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i),但有時黴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也能造成膿瘡,因此可適時投藥局或口服抗生素治療。但是,膿瘡的感染力甚強,所以有可能在與隊友一同練習及和對手比賽時就可能會造成病原的傳播,應特別留意!另一種常見的皮膚感染問題就是皰疹(Herpessimplex),同樣是藉由皮膚間接觸而感染,有研究出摔角手和橄欖球員之間特別容易互相感染,約有33%的機率。皰疹主要會在患者身上出現小水泡並造成疼痛。由於皰疹極易傳染,因此應早期診斷,儘速治療,方能遏止病毒的傳播。在治療上,口服的抗病毒藥投予可有不錯的效果。臨床醫師指出,皰疹治療將需要相當的耐心,若是對於藥品使用依從性不佳,造成體內病毒殘留,日後會有很大的機率引起不必要的併發症,因此,在運動員被診斷出皰疹感染後,應該立刻休息,並且在開始治療後的4至7天前盡量避免與他人有肢體上的碰觸。第三個常見且傳染力強的感染就是癤病(furunculosis),乃因細菌侵入人體皮膚毛囊及其所屬的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膿性感染,造成患者有疼痛感。常見於足球隊員身上,特別是與草皮及泥土常有接觸的部位尤容易發生。治療時可以用乾淨的濕毛巾給予溫敷,1日3至4次,每次10分鐘,並口服或局部給予抗生素,加強治療。最後一個感染為金錢癬(ringworm),黃培書醫師表示,此類的感染主為dermatophyte(皮癬菌)引起,特別是在會大量流汗的人身上較特別容易罹患。感染的部位多見於頭部、頸部及四肢。治療的選擇有很多,可在患部塗抹抗黴菌軟膏,或口服抗黴菌藥物。臨床醫師並建議患者於開始治療前五天盡量避免與隊友有密切接觸,且對於其他隊友們,可一週口服一次抗黴菌藥物,達到預防的效果。其他,如點狀角質層分離症(Pitted keratolysis)屬皮膚細菌感染,由棒狀桿菌所造成。病菌在多汗浸軟的角質層中繁殖,造成角質層的融蝕。通常發生於常運動、易流腳汗的人。可在局部投予抗生素以達治療效果。此外,最佳的預防方式就是,儘量穿透氣性較佳的鞋襪,並且在運動後就趕緊把沾滿汗水的襪子給脫掉!另一種常見的族部感染為足底疣(foot wart),游泳選手、長跑選手等特別容易感染,常見感染途徑為經由沐浴間或更衣室的地板而傳播。感染後時常需要數個月時間才會形成能被注意到的大小。治療方法如手術的施予或其他種類的局部用藥,都是不錯的選擇。需要特別注意到,這類感染的預防方式就是進出更衣室時盡量穿著拖鞋,並且保持足部的乾燥。所有足部感染中最常見,同時也是最嚴重的就是Tinea Pedis(Athelete’s Foot)足癬(香港腳),感染的範圍甚廣,從籃球員到足球員甚至是游泳選手都是高感染群。其病因包括腳被包覆在密不通風的鞋中,並且大量流汗以致黴菌產生滋生,甚至到接觸過患者接觸過的池水也都將會是傳播的媒介。臨床醫師建議抗黴菌軟膏的使用,即能快速且有效地減緩患者的病情。另外預防工作更是不能少,除了出入公共衛浴場所穿著拖鞋,及盡量著透氣的襪子之外,更可以用一些市面上可以保持足部清爽的粉末都是不錯的選擇。由於運動員相關的感染,往往會藉著病源傳播進而影響到全體隊員的健康。所以在日常生活時,即應養成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與他人共用裝備,時時保持清潔舒爽,相信多一份用心,照顧自己也可體貼別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