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藥物管理局

牛肉產品標示產地 民眾選購有依據

牛肉產品標示產地 民眾選購有依據#食品藥物管理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本(6)日公告「有容器或包裝之食品原產地標示相關規定」、「散裝食品標示相關規定」、「直接供應飲食之場所供應含牛肉及牛可食部位原料食品標示原產地相關規定」等三項規定。也就是說,自9月12日起,攤商販售含牛肉之散裝食品場所及直接供應含牛肉餐食之飲食場所,均須依規定標示牛肉原料原產地;此外,自9月20日起,生產製造含牛肉的包裝食品,亦須清楚標示牛肉原料來自於哪個國家。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日前已召開跨部會會議及業者說明會,說明強制標示牛肉原產地之政策規劃,地方政府衛生局亦持續進行業者、社區宣導,並自法規實施日起,將全面動員各縣市衛生局人力,針對包裝、散裝食品,以及直接供應飲食場所,三階段完成地毯式稽查。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為確保食品安全無虞、保障消費者權益,並提供民眾最明確之資訊,讓民眾可以依個人需求自行選擇,衛生署持續加強邊境與及市售牛肉產品之稽查抽驗,確保民眾飲食健康及選擇的權利。此外,牛肉產地標示相關公告及問與答資訊,亦公告於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首頁,民眾及業者可上網查詢,或打諮詢服務專線(02)2787-8200洽詢。

網購愛滋試劑不合法 就醫檢查才安心

網購愛滋試劑不合法 就醫檢查才安心#食品藥物管理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根據疾管局的統計發現,台灣平均每天新增兩名年輕愛滋病患,國內學者推測可能與網路交友、娛樂藥物氾濫等因素有關。而開學在即,年輕人在玩過、瘋過一個暑假後,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中標」,於是透過網路購買來路不明、號稱可以快速檢驗是否罹患愛滋病的檢驗試劑。不過衛生署指出,檢驗試劑屬於醫療器材,不得透過網路販售;且網路上的商品來路不明、品質堪慮,建議前往醫院就診檢查,才能有效篩檢,對民眾而言也比較安心。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網路販售的愛滋檢驗試劑,其產品未經衛生署核准,品質及效能堪慮,若因此延誤病情,更可能嚴重危害民眾健康。加上部分檢驗試劑檢測須於醫療院所內進行,並由醫師進行診斷判定,呼籲民眾勿於網路購買醫療器材。衛生署強調,由於檢驗試劑屬於醫療器材的一種,須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後,才能製造、輸入,其販賣、製造之業者,亦須具備藥商資格後,才能營業。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網路屬於虛擬開放空間,為確保消費者使用產品有疑問時得以藥商聯繫,目前衛生署並未核准於網路販售醫療器材。而未經核准擅自製造、輸入醫療器材,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0萬元以下罰金,呼籲民眾切勿以身試法。若須購買醫療器材,民眾可前往領有藥商許可執照之商店購買,或經醫師診斷後於醫療院所使用。此外,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提醒民眾,使用前應注意產品包裝或標籤應明確標示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中文品名、藥商名稱及地址等事項。如欲查詢衛生署已核准之醫療器材許可證資訊,可至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許可證資料庫」,以產品名稱、廠商名稱、許可證字號等關鍵字查詢。食品藥管理局再次呼籲,維護自己及家人的安全及健康,不要購買或使用誇大不實、來路不明的醫療器材,如發現違規產品,可直接向各縣市衛生局檢舉,亦可透過檢舉專線 0800-285-000。

強化醫藥產業輔導 十件產品成功研發

強化醫藥產業輔導 十件產品成功研發#食品藥物管理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自99年1月1日成立後,在行政院推動「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下,強化醫藥產業輔導,針對國內研發新藥及醫療器材,建立藥品及醫材專案諮詢輔導機制及鑽石早收清單。目前在藥品方面已輔導10件產品成功達到研發里程碑,其中2件完成上市申請,5件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1件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2件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在醫材方面成果則包括10件完成上市,3件完成臨床試驗申請。 衛生署表示,專案諮詢輔導機制在藥品方面以「創新程度」、「貢獻程度」、「早收程度」與「滿足法規程度」等4項評估指標,在醫材則以「國產第一件」、「同類產品最優」、「新醫療適應症」或「國家型計畫重點支持產業」等四項評估指標篩選品項,並以協助專案達到臨床前進入臨床試驗階段(First in human);進入下一期臨床試驗;申請查驗登記;取得許可證等里程碑為目標。 衛生署指出,自食品藥物管理局成立以來,在藥品方面已輔導10件產品成功地達到研發里程碑,其中2件完成上市申請,5件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1件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2件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在醫材方面成果則包括10件完成上市,3件完成臨床試驗申請。此外,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召開8件以上專案之廠商諮詢輔導起始會議,透過與廠商面對面的溝通,了解產品研發規劃與現況,並提出明確且有利之建議,以加速新藥及新醫材審查上市,使國人及早使用到國人自行研發之新產品。

陸商以「地溝油」煉藥 我國未有進口紀錄

陸商以「地溝油」煉藥 我國未有進口紀錄#食品藥物管理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有關近日新聞報導大陸廠商以「地溝油」提煉頭孢子菌素(cephalosporin)原料藥中間體7-ACA(7-amino cephalosporanic acid)一事,經查國內核發之藥品許可證,並未核准大陸以「地溝油」生產之7-ACA,也未核准其製造原料藥及藥品製劑,同時已透過與中國大陸建立的兩岸醫藥衛生協議立即通報管道持續瞭解追蹤,以確保民眾用藥品質及安全。此外,食品藥物管理局同時發函給製藥公會與輸入公協會,請其轉所屬會員立即清查藥品所用原料情形,如有來自可疑來源,須立即通報。    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我國對於原料藥的管理,已建置有三道把關機制,分別為書面文件審查,定期對製藥工廠查廠,以及上市後藥品的抽驗,藉由三道把關機制,以確保原料藥及製劑藥品的安全與品質。此外,衛生署也已建立上市後藥品品質防護網,藉由強化醫療人員自主性通報系統及政府主動監控機制,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食品藥物管理局建立藥物安全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應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而有關媒體報導大陸廣東深圳「健康元藥業集團」旗下公司生產之太太口服液、靜心助眠口服液、鷹牌花旗蔘膠囊、鷹牌花旗蔘茶等相關產品,未有以食品向該局辦理輸入查驗進口紀錄,呼籲國人赴大陸地區時,購買當地食品應慎選,儘量避免購買與使用非生活必需之產品。

日本進口食品輻射檢測 尚無驗出超標產品

日本進口食品輻射檢測 尚無驗出超標產品#食品藥物管理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今(23)日強調,自100年3月14日起,即針對日本輸入食品執行查驗措施,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五縣生產製造之任何食品仍維持暫停受理輸入報驗措施。此外,食品藥物管理局亦針對日本其他地區生產之八大類食品(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海草類)實施「逐批」檢測輻射值,且日本輸臺食品輻射檢測採取與日本相同之輻射標準,不符合日本標準之貨品亦無法輸銷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自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事件至101年8月19日止,已檢測自日本輸入食品2萬7千8百餘件,尚無出現輻射值檢測結果不符合日本及我國標準者。食品藥物管理局日後除對自日本輸入食品採邊境管制措施,並函文要求日本加強該國食品源頭與出口管理外,亦持續關注日本核電廠輻射外洩情形、日方之控管區域及國際相關資訊,作為邊境管制措施之參考,以確保輸入食品之衛生安全。

北海道食物中毒案 元兇泡菜我國未進口

北海道食物中毒案 元兇泡菜我國未進口#食品藥物管理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疾管局指出,日本北海道爆發嚴重食物中毒事件,上百位民眾疑似食用遭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型污染的醃白菜後發病,並已有七人死亡。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出國旅遊或商務活動,應儘量避免生食及食用可能未完全煮熟之食物,加強飲用水的衛生,飯前如廁後應勤洗手,杜絕感染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之風險。疾管局表示,日本北海道上百位民眾疑似食用札幌市「岩井食品」製造的醃白菜後集體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已造成七人死亡,多數為80歲以上安養院住民,其中僅一名為4歲女童。醃白菜經檢驗發現遭O157型大腸桿菌污染,判斷可能於製程中消毒不完全引起,該公司已全面回收於札幌市的商店街超市及旅館餐廳內販售的商品。對此,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造成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群聚食品中毒致死案之涉嫌食品─泡菜,未有輸銷我國之紀錄,請民眾勿恐慌。疾管局表示,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存在於牛隻的腸道中,主要是吃到被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污染的食物所傳染,最常因烹煮不當的牛肉(特別是絞肉)、未妥善殺菌的生牛奶或果汁所引起,亦可經由受污染之水源(如未經消毒之飲用水、游泳池水)引起。美國曾發生因漢堡烹調不當而爆發流行甚至導致死亡;另有多次的流行是由未經滅菌的牛奶所造成。歐洲地區曾於2011年5月至6月期間發生大規模O104型大腸桿菌感染事件,大多數病例均具有德國旅遊史,經調查為食用受污染豆芽所引起。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會釋放出毒素,潛伏期約2至8天,感染初期會出現腹瀉、腹部絞痛、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出血性腹瀉、腎衰竭、栓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等症狀。由於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屬食因性感染之疾病,且可循糞口途徑引起人與人間之傳染,疾管局提出以下幾點預防方法,呼籲民眾出國旅遊或商務活動加強防範。疾管局建議民眾,應避免生食,並小心加熱處理食物,因此食物在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煮熟,特別是食物中心部位。此外,避免飲用未經滅菌處理之生乳或果汁;煮熟之肉品,勿再接觸到盛裝生的肉品之容器或用具;加強飲用水的衛生,如注意儲水設施、水源是否遭受污染。處理食品及用餐前,手要清洗乾淨;上完廁所或接觸動物或患者後,必須使用肥皂洗手。民眾回國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及接觸史,作為醫師診治之參考,相關問題可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若話機無法撥打簡碼電話號碼,可改撥0800-001-922防疫專線。圖:造成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群聚食品中毒致死案之涉嫌食品─泡菜。(照片/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供)

美FDA回收硬化症用藥 台灣未進口

美FDA回收硬化症用藥 台灣未進口#食品藥物管理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衛生署指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8月15日發布藥品回收訊息,美國Teva Pharmaceuticals USA, Inc.公司回收1批Copaxone(glatiramer acetate injection), 20mg/ml, 1 ml藥品(批號:X05011),回收原因為該批號部份藥品被發現藥品中有外來異物,基於民眾用藥安全,故進行藥品回收。不過根據衛生署調查,國內並未輸入該公司此次所回收批號之產品,請民眾放心。衛生署表示,經查台灣核准品名為「可舒鬆注射液20公絲(Copaxone 20mg Solution for Injection) 」藥品,為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用藥,申請廠商為海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廠為以色列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案內回收批號之藥品並未進口國內。衛生署表示,為確保藥物安全與醫療效能,衛生署已建置藥物安全監測,即時監視國內、外藥物安全訊息,除設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及藥物不良品通報中心之外,並對於藥物之安全性與療效亦隨時進行再評估。衛生署提醒,如醫療人員或病患疑似因使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之發生,請立即通報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 如發現藥物不良品時,請立即通報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品通報中心。

假指甲成細菌溫床 美甲不注意指甲恐掉光

假指甲成細菌溫床 美甲不注意指甲恐掉光#食品藥物管理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街頭上林立美甲的攤販,讓愛美的女性只要花幾十分鐘,就可以擁有各式亮麗可愛的指甲造型。不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坊間流行的彩繪指甲、水晶指甲、凝膠指甲或黏貼甲片,可以為外表增添不少風采,但若未注意衛生或美甲材料品質,就會對指甲造成傷害。此外,皮膚科醫師也警告,使用假指甲容易成為細菌溫床,若真指甲受到感染,恐會形成灰指甲,嚴重甚至會整片脫落!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彩繪指甲的指甲油主要成分為消化纖維素、溶劑及色素,塗抹時不要太靠近皮膚,且每次最好不要超過七天,並避免太頻繁更換。「水晶指甲」則是由含有壓克力及水晶粉的材質混合溶劑製作,建議最好不要讓水晶指甲停留超過三個月,且每次做水晶指甲的期間應間隔三個月。「凝膠指甲」是用凝膠材質搭配LED燈照射製作,真指甲在做完後仍會繼續生長,因此真假指甲間就會形成空隙,且每做一次指甲就會變薄,需要數月的時間才能回復。而「黏貼指甲」則是透過強效的膠水或雙面膠,將假指甲片黏貼於真指甲上,優點為使用方便、等待時間短,但要避免用力拉扯。以上四種美甲方式,雖然方便又美觀,但仍存在不少風險。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邱品齊就曾經收治一名年僅19歲的少女,在黏貼完假指甲後,因真指甲持續生長,真假指甲間形成空隙,洗手時沒有擦乾,讓假指甲成了細菌溫床。這名少女的真指甲因感染綠膿桿菌,整片指甲變成黑、綠色,讓指甲無法附著,整片脫落。另一種常見的是黴菌感染,也就是俗稱的灰指甲,感染者的指甲會變黃、變厚,最後形成空洞,也免不了脫落的命運。因此,食品藥物管理局提出「護甲五部曲」,包括注意美甲產品標示,須有衛生署規定之應標示項目;注意指甲的清潔並使用酒精消毒;彩繪時不要碰觸到皮膚,若有異狀時不要彩繪;指甲油務必在通風的環境使用,以確保安全及彩繪或配戴人工指甲的時間不要過久,以免造成傷害。除了遵循「護甲五部曲」原則外,也不要選購來路不明及標示不完整的指甲產品,使用指甲器具時務必要事先消毒清潔,變換指甲色彩及使用去光水次數不宜太頻繁,使用去光水或卸除彩繪指甲後應適當補充護手霜,才能擁有亮麗健康的雙手。此外,民眾如因選購之指甲化粧品發現有不良品或不良反應發生時,可通報衛生署所建置「全國化粧品不良品通報系統」,藉由通報機制,打造健康安全的化粧品使用環境。圖:彩繪指甲、凝膠指甲、水晶指甲及黏貼指甲讓雙手亮麗可愛,但美甲時務必注意衛生及使用安全。(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