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

失智症是記憶缺失?民眾普遍常識不足

失智症是記憶缺失?民眾普遍常識不足#民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我寧願自己得到的是癌症,而非阿茲海默氏症。」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劇中,一句令人感傷的對白。而根據《健康遠見》針對台灣民眾的「失智症認知大調查」發現,高達6成9的民眾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得到失智症,6成3認為,高齡台灣的失智症狀況嚴重,亟需面對。但失智症認知測驗僅58.57分,顯示國人對失智症的相關認知不及格。世人對失智恐懼僅次於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世界現有4750萬人飽受失智之苦,每年更以770萬人的驚人速度增加。2014年6月美國失智症協會公布一項跨國研究,抽樣調查全球12個國家、約6000名民眾對失智症的看法,其中問及,你最害怕罹患的疾病是什麼?結果失智症高居第二位,僅次於癌症。英國、加拿大和日本,約有三成民眾害怕自己的伴侶會罹患失智症。高達6成9的民眾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得到失智症,根據《健康遠見》設計的5題失智症認知題,測驗民眾的認識程度。結果總分不及格,只拿到58.57分。若以一題20分來計算,滿分者有14%,及格者占6成3,不及格者3成7。民眾對失智症認識不足 加強宣導顯重要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說,國人對失智症的認識,還稍嫌不足,需要加強宣導。例如就有一半民眾認為,失智是記憶力喪失,但其實失智不單純是記憶缺失,而是腦部功能嚴重退化,才導致注意力下降、沒有方向感,甚至會伴隨憂鬱、幻想等問題。面對失智症患者,常讓家屬慌了手腳,尤其精神壓力最教人吃不消,其次則是經濟壓力。民眾認為,政府應加強宣導失智症預防相關知識、鼓勵醫療院所設立失智症門診中心、推廣延緩失智症病情的復健醫療,以因應愈來愈多的失智患者。「照顧者要知道哪裡有社會資源,也要接受衛教,不能跟著患者一起驚慌,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面對失智海嘯,這是台灣失智症協會和醫師群的共同叮嚀。

逾3成民眾過年後變肥 利用探親、踏青多活動

逾3成民眾過年後變肥 利用探親、踏青多活動#民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農曆春節期間充滿大魚大肉及美食的誘惑,加上每天都睡得多動的少,許多民眾年節多吃少動,年後就腰圍「多一圈」!根據國民健康署104年春節體重控制電話訪問調查發現,32.4%民眾在過年期間體重增加,平均增加1.7公斤,另外,過年期間近5成的民眾運動量比平常少,45.2%民眾運動量與平常一樣,僅6.5%運動量比平常多。寒流來襲 運動別忘保暖今天是初二回娘家,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民眾,春節長假享受美食的同時,可以運用出外拜年、探親訪友及全家出遊的機會,把握「快樂動」及每週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的原則,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就近運用社區公園、健走步道、自行車道或免費開放的學校運動場、運動中心等,邀請親朋好友一起運動,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聯絡感情之餘,也可以避免加入「年後肥胖」的成員。近日天氣寒冷,國健署也提醒民眾,應注意保暖,運動前應先暖身,並請檢視是否備妥禦寒之相關裝備,切記運動時不可飲用酒精飲料,有氣喘、心臟疾病等疾病之民眾,建議先與醫師商討合適的運動方式及應準備之藥物等;外出前,建議先瀏覽環保署空氣品質即時監測資料,若空氣品質不佳,應減少外出、戴口罩、也可改成在家中做健康操。訂定運動目標 增加身體活動量國民健康署建議幾個適合於室內活動之健康操動作,或至國民健康署網站下載15分鐘「上班族健康操」或各縣市不同版本健康操。健康操不受場地、服裝的限制,適合在室內活動,隨時增加身體活動量。國民健康署鼓勵民眾春節快樂動,為了自己的健康,在新的一年訂定規律運動目標,揮別靜態生活迎向健康人生。

咳嗽快吃蒸洋蔥?調查:6成民眾感冒不就醫

咳嗽快吃蒸洋蔥?調查:6成民眾感冒不就醫#民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台灣才經歷過超強霸王寒流,流感便迅速升溫,一項針對全台1000位20~49歲民眾進行的「感冒迷思調查」顯示,國人平均一年感冒2.7次,大多數人認知喉嚨卡、癢癢的,吞口水會痛就是快感冒了,但會在24小時內就醫的僅不到4成,卻有不少人使用濃鹽水漱口、煮可樂、蒸洋蔥、喝蜂蜜水等偏方,醫師指出,這些方法只能稍微緩解不適。休息一下就會好?醫:24小時內就醫台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趙品植醫師指出,由於口腔黏膜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臨床上約有50%的患者,其感冒或流感的初期徵兆以喉嚨紅、腫、痛、癢呈現,85%是由病毒引起,應在病徵出現的24小時內有效殺菌。調查發現國人認為造成感冒主因是衣服穿太少,雖有7成民眾知道喉嚨痛、吞口水會痛的原因是病毒感染造成,但卻僅以喝溫熱開水、多休息、吃維他命C等作法「靜觀其變」,趙品植醫師指出,這些其實都只是「安慰劑」,無法正確有效的針對病毒及細菌感染所造成的發炎反應做殺菌。先生感冒傳染給小孩 全家半夜不能睡研究同時指出,高達七成的民眾認為感冒很困擾,且最擔心病情會越來越嚴重、其次會影響工作、第三是怕傳染別人,尤其是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長。家裡有三胞胎的楊小姐表示,先生有次感冒、喉嚨痛,卻沒第一時間處理,回到家中竟傳染給三胞胎,造成每個人輪流發高燒、狂咳嗽,甚至睡前喝奶,但半夜一咳就全吐出來,害她還得起來清理。這次的經驗,讓楊小姐養成家中只要有人感冒,一定第一時間看醫生,以免一人感冒全家遭殃。作息正常 勤洗手、戴口罩有鑑於農曆春節即將來臨,人潮密集處是呼吸道感染的最佳媒介,趙品植醫師提醒民眾,不生病從日常照護做起,除了作息正常維持免疫力,保持良好個人衛生如勤洗手、戴口罩、居家常備藥品(請詢問醫師或藥師),若有感冒初期症狀切勿輕忽,別讓小問題變成大麻煩!

湯麵、火鍋含鈉量驚人 1/3民眾照吃沒自覺

湯麵、火鍋含鈉量驚人 1/3民眾照吃沒自覺#民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國人外食比例高,一不小心就容易攝取過高鹽分。根據臺北市衛生局統計,北市十大死因中與鹽份攝取過多導致之慢性疾病占32.8%,如心臟疾病、高血壓、腎病變等,而近1/3的市民對鹽分攝取過多並不自覺;營養師表示,外食應注意少調味、少喝湯,以避免造成身體負擔。國人男女鈉攝取量均超標依照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的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鹽6公克,而根據調查發現,19~64歲男性及女性每日鈉(鹽)攝取量分別為4580毫克(鹽11.5克)及3568毫克(8.9克),均已超過建議食用量。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週邊商圈啟動「減鹽計畫」,首波調查10項餐點的含鈉量,其中,豬肉鍋燒麵的含鈉量達1200毫克,吃一碗就佔了每日鈉攝取量建議值的一半,其次依序為排骨酥麵1166毫克、什錦蔬菜拉麵740毫克。湯底調味、沾醬 造成鈉攝取過多北醫附醫周相德營養師分析,餐飲業者為增加餐點的風味,在烹調湯底的過程中會添加鹽、味精或鰹魚粉等調味料,盛裝時若再淋上醬油或肉燥等醬汁提味,即使只是吃一碗普通湯麵,鈉的總攝取量也可能超標,因此,減鹽輔導重點以調整調味料比例及湯底為主。此外,民眾用餐時應盡量避免沾醬,以烏醋為例,1湯匙(15毫升)烏醋的含鈉量就有236毫克。天氣漸涼,除了湯麵外,熱騰騰的火鍋常是民眾用餐的不二選擇,但周相德營養師提醒,火鍋鈉含量更驚人,以麻辣鍋及泡菜鍋為例,單人火鍋湯底含鈉量至少2000毫克以上,火鍋中常加的貢丸、蝦餃及魚餃等加工食品,一個平均含鈉量約70毫克,沾醬調味料如醬油、辣椒醬及豆瓣醬等,平均1大匙鈉含量甚至可高達約600毫克以上,不知不覺中就食入過多鈉,造成身體負擔。2少2要 減輕身體負擔日常飲食如何減少鈉的攝取,周相德營養師建議,秉持「二少二要」的原則,包括少加調味料、少喝湯、要單純、要新鮮,確保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兼顧健康的身體;烹調時改以香菜、辣椒及蔥薑蒜等新鮮辛香料增加香氣及風味,取代高鈉含量的調味料或醬油膏等。

4成民眾藥吃剩丟馬桶、當廚餘 恐汙染農漁產品

4成民眾藥吃剩丟馬桶、當廚餘 恐汙染農漁產品#民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台灣的健保制度使得拿藥方便,許多人對於藥物並不珍惜,更不懂如何保存,根據調查,有超過4成民眾對於家中剩餘的藥品視若無睹、沖到馬桶、當廚餘處理,甚至轉送親友;新北市衛生局表示,剩餘藥品不僅會嚴重汙染環境,如果食用了受抗生素汙染的農漁產品,人也容易產生抗藥性細菌,務必做好藥物回收工作。自覺症狀好轉停藥 3個月回收466公斤新北市衛生局在今年7月至10月透過「社區藥局公共衛生服務站」對顧客做問卷調查,隨藥物回收之980份中發現,僅3個月就回收約466公斤剩餘藥品,其中西藥類317公斤、中藥類68公斤及保健食品81公斤,價值約新臺幣113萬元,平均每人丟棄1,200 元的藥品,透露嚴重浪費醫療資源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服用次數不足或忘記服藥、自覺症狀已改善,以及擔心副作用,是累積剩餘藥品的主因,顯示民眾有未遵照醫囑或錯誤用藥的問題。轉送親友、小孩誤食 用藥安全待加強分析結果也顯示,民眾對家中剩餘藥品的處理方式,超過22%的民眾會繼續閒置家中;16%則沖到馬桶內或當廚餘處理,另外,有3%會轉送給親朋好友,顯示民眾用藥安全亟待加強。衛生局進一步表示,閒置家中不處理的藥品,會變質失效,也會有小孩誤食,安全風險大大增加;沖到馬桶的藥品會汙染水源;當廚餘處理的藥品則會影響食物鏈;而轉送給親朋好友的藥品,也會因為每個人症狀、體質等身體狀況不同,有時美意反而成了傷害。新北市衛生局局長林奇宏指出,目前新北市共299家藥局張貼有「新北市社區藥局公共衛生服務站」的標章,如家中有過期或變質藥品可送至服務站,由藥師檢視並協助丟棄。

生命走到盡頭 9成民眾希望罹癌被告知

生命走到盡頭 9成民眾希望罹癌被告知#民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當生命走到盡頭,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跟身邊親密的家人、朋友好好說再見,平順圓滿地走完人生最後旅程;根據調查,9成民眾希望罹癌時能被告知病情,但國健署研究顯示,仍有3成癌末病人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更有許多患者在未被告知罹癌的情況下離世,生命徒留遺憾。臨終病人死亡品質調查 我居亞洲之冠依據英國經濟學人於10月6日公布全球臨終病人死亡品質調查結果,台灣在80個國家排名第6,更為亞洲之冠,相較於2010年台灣在40個國家排名14,顯示台灣臨終病人死亡品質又再向前邁進一大步。然而亞太心理腫瘤基金會方俊凱醫師指出,一名91歲的老先生罹患肺癌末期,其子女因擔心年邁父親無法承受而隱瞞病情,但患者察覺有異,自行向醫師了解病情,導致無法諒解子女,更自責是家庭教育失敗,孩子才會說謊。所幸雙方在專業人員的協助溝通下化解心結,老先生也在生命最後的兩周得到想要的照護,並交代身後事,才沒有抱憾而終。3成癌末病人還不知病情病情告知,尤其癌症,是許多人不敢碰觸的問題,因此不斷有類似的悲劇上演;邱淑媞表示,病人的知曉權應該受到尊重,不應直接加以剝奪,尤其是面對無法重來的生死大事,應將掌握病情的權利還給病人,使其有權選擇,也有權向無效醫療說不,得到有尊嚴的末期療護,應視為每個人的人權,但卻需要在醫療科技、醫療法律,還有人文三方面都到位,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據調查,有9成的民眾希望罹癌時被告知病情,而國健署的研究仍有3成癌症末期病人不知道病情,顯示癌症病情告知仍需再努力。邱淑媞署長表示,堅持不告知病情會導致病人治療配合度低,嚴重影響病人的治療。減少無效急救 避免額外痛苦真的走到生命末期,透過安寧療護,提供有效緩解癌末病人疼痛問題,減少無效且無益的侵入性治療和痛苦,病人身、心、靈皆能得到妥善照顧,更是減少病人家屬們遺憾與悔恨的心情,安詳且有尊嚴甚至是圓滿人生最後的夢,積極提高臨終生命品質。

逾8成民眾常抱怨工作 培養運動習慣最紓壓

逾8成民眾常抱怨工作 培養運動習慣最紓壓#民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董氏基金會舉辦「釋放你的紓壓氣球」活動,針對網友紓壓留言分析,發現有8成4民眾最常抱怨工作,董氏基金會指出,社會新鮮人初入職場,面臨職場要求、生活步調與可能居住環境的多項改變,要預防各種壓力發酵影響到自己的身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建立定期檢測自己的情緒狀態及紓壓習慣,運動就是一項好選擇。壓力大提高癌症發生率 運動可助放鬆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曾有研究指出,情緒的強度會影響癌症的發生與結果,當人們有著憤怒、憂愁與壓力,且沒有疏緩或發洩管道時,產生癌症的機率可能提高,因此找出好的紓壓方式,無疑是建立心理健康的第一步。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國內外已有多篇研究證實,運動不僅可健身,更能促進心理健康,因在運動過程中,大腦血清素濃度上升,可以使心情變好,也可轉移注意力,讓我們不再拘泥於一時的挫折與壓力。運動項目因人而異,只要能達到「喘」的目標,就有助於維持大腦中的血清素濃度;像是健走就是老少咸宜的休閒活動,在運動保健之餘,還可欣賞美景與音樂,讓身心舒適,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參與,不僅能紓壓,還能擁有共同的美好回憶。自我情緒篩檢 為心理健康把關除養成定時運動紓壓的好習慣外,同時妥善利用工具,如董氏基金會線上篩檢、DS憂鬱情緒檢測APP,來定期檢視情緒,了解自己的情緒,才能為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好準備。董氏基金會為提倡職場員工能適時紓壓,於2012年起提倡「企業紓壓日」,提供企業一系列多元化且有趣的紓壓課程,四年來已有超過萬人參與,幫助企業朋友營造更良善的職場環境。

網路紓壓留言調查 8成4民眾愛抱怨工作

網路紓壓留言調查 8成4民眾愛抱怨工作#民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即將進入九月,不僅是校園開學的日子,也是剛入社會新鮮人可以好好檢視自己工作狀況的時機。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如順利就業,多已就業1~2個月,然而剛度過工作蜜月期,抱怨工作的聲音也開始浮現;董氏基金會公布一項分析調查,發現抱怨「工作」的民眾最多,約占8成4。抱怨職場占大宗 工作內容是主因董氏基金會於今年4月中旬至6月中,透過社群網站進行「釋放你的紓壓氣球」網路留言活動,並針對網友留言內容進行分析,結果發現1737位民眾的情緒留言中,以抱怨工作最多,佔84.3%。其他如天氣熱、抽獎沒中、寵物生病等為第二名,第三則為個人健康,包含身體、心理;若進一步分析工作層面的抱怨內容,則以工作內容最多,佔42.5%、其次為工作量、工作時間,第三為上司。情緒沮喪致效率下降 問題環環相扣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指出,社會新鮮人初入職場,面臨職場要求、生活步調與可能居住環境的多項改變,在調適期之後,可能會像留言者一樣出現對工作的抱怨。若長期情緒沮喪、無法調適的狀況,可能會有憂鬱、失眠、易怒、沒有耐心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產生,並造成壓力,進而使工作效率下降、常常必須請假等,如果再不處理並解決,也可能面臨工作不適任或遭受解雇的情形,此外,人際關係也會跟著受影響,問題環環相扣。當心憂鬱症狀產生 多運動促進心理健康葉雅馨說,若連續2週出現情緒不佳問題,包括食不下嚥、暴飲暴食,突然增胖或暴瘦,都是不健康的狀況,或是有無力感、哭泣、易怒、悶悶不樂等憂鬱症狀,都應該警惕並預防。最簡單的預防方式便是定期檢測自己的憂鬱指數,像是董氏基金會的線上篩檢,並透過適合的紓壓方式,來維持心理的健康,國內外已有多篇研究證實運動可以讓大腦的血清素濃度上升,使心情變好,也能轉移注意力,如此一來,便能促進心理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