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保健

好重要!加入篩檢行列成為人生勝利組

好重要!加入篩檢行列成為人生勝利組#老人保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台灣消化醫學會今日發布一項長達10年的監測研究結果,發現「癌症事前篩檢」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的風險,其中大腸直腸癌的死亡風險可以降低10%,且有做篩檢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大腸癌,可惜的是,目前的篩檢率僅33%,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有做真的有保佑」!學界跟政府共同呼籲50-74歲的民眾把握每2年1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免費篩檢服務。台灣消化醫學會副秘書長暨台大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邱瀚模醫師表示,癌症的死亡率可以經由一項方式(篩檢)顯著減少,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提高大腸直腸篩檢率需要更多人一同推廣;目前大腸直腸癌已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更是死因第3位,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大腸直腸癌防治最重要的原則,且不同期別的存活率更是不一,越晚期發現,存活率越低,如0-1期大腸直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而第3期才發現者存活率僅56.9%。篩檢率、參與率高 死亡率就降低 邱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研究指出,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比例每多1%,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則降3%,因此國內外的研究都指向,民眾的篩檢率、參與率越高,越能降低罹患風險。除此之外,篩檢的好處不僅有明顯較佳的存活率外,還能盡早發現大腸直腸癌前病變,如息肉、腺瘤需要5-10年的病程演變為大腸癌,所以提早發現切除息肉與治療,能減少發生不可逆的風險。採樣方便、採檢過程簡單、敏感度高 有效篩出高危險群目前「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對於大腸直腸癌的敏感度高達8成,但仍有些腺瘤(癌前病變)和早期癌可能因為只有輕微出血,未被糞便潛血檢查偵測到,因此唯有藉由2年1次的反覆篩檢才能避免重要的病灶被遺漏;可惜的是,約有3成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患者,因種種原因未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檢查,錯失治療契機。針對民眾調查沒有意願進一步做大腸鏡篩檢的原因,最主要是過於忙碌,且接受大腸鏡篩檢過程容易產生不適、疼痛,有時甚至需要麻醉,更是排斥的因素;而有些民眾是根本不知道篩檢的重要,因此更需要政府部門和消化醫學界通力合作,提倡篩檢的重要性,造福國人健康。

醫訊/如何健健康康活到老

醫訊/如何健健康康活到老#老人保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知道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糖尿病近幾年來一直位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四位,而高血壓疾病也名列其中,但是您知道要怎麼樣正確預防嗎?對此,輔大附醫院籌備處與輔大診所、泰山鶴齡會推出「健健康康活到老」講座,特邀請該單位神經內科吳紹維醫師主講,將提供糖尿病、高血壓保健知識及防治方法、正確使用藥物知識、飲食控制等保健知識。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健健康康活到老時間:102年3月23日(六)上午10:10~11:00地點:鶴齡會(新北泰山區應化街32號)洽詢:02-2905 2009轉19 趙先生

家有一老 是寶還是擾?

家有一老 是寶還是擾?#老人保健

阿雯(化名)是一位職業婦女,剛嫁入夫家時的婆婆,不僅是友善的老人家,其硬朗的身體還會主動幫忙分擔一些家務事;隨著婆婆年紀增長,近幾年來婆婆會常訴說與抱怨身體不舒服,但看遍各家醫院並做了各項重大檢查後,都沒有任何重大疾病,而老人家就是覺得不舒服。漸漸地情況越來越嚴重,婆婆也開始出現失眠與焦慮的情形,整天開始坐立難安甚至影響到日常的生活習慣,而由於她本來的身體功能隨著年紀增長慢慢退化,再加上後來因為阿雯以及先生對婆婆的態度逐漸失去耐心,所以婆婆也開始變得多疑,且脾氣與個性也截然丕變,讓家中失去了往日和樂融融景象,最後,束手無策的阿雯跟先生只好求助於身心科醫師,請教如何才能跟家中的「老蕃癲」相處。光田綜合醫院─身心科醫師溫偉鈞表示,其實這是臨床中常見的「老人失智症前期的憂鬱症狀」,老人期的憂鬱跟年輕人典型的憂鬱,在症狀上最大的不同是,老人家會有許多對於身體不舒服的抱怨,但是在臨床檢查後其實都只是一些退化的現象並無大礙,而老人家還是會很在意這一些小小不舒服,並且會投射變成情緒上的問題,溫醫師提醒,多數問題會有脾氣變得暴躁或易怒,然後情緒上的問題也會再投射變成身體上的病痛,如記頭暈、四肢無力、記憶力變差或哪裡酸痛不舒服等,而在這惡性循環下,久而久之就變成憂鬱症了。溫偉鈞醫師說明,面對似案例婆婆這樣的情形,家人們可以做的先找各科醫師診察,看看家中長者是否真的有身體方面的毛病,若醫師說沒問題,但老人家還是堅持要看看其他醫師時,不要一味的跟老人家強辯說他身體沒問題,這樣只是讓老人家更感到挫折與憂鬱而已,不如同理一下老人家提過哪些不舒服的症狀,然後適時的轉移老人家的注意力,如多陪陪老人家走走、聊聊天或培養其他興趣,增加其生活的廣度與深度,切勿讓老人家整天沒事做著發呆,在臨床上這樣比看醫師或是吃藥都有效得多。最後,溫醫師要鼓勵家中有長者的家庭,因為照顧一位老人家,的確比照顧一位小孩還要辛苦,因為小孩會一天比一天進步,但是長者的身體以及心理,如果照顧不好情況是一天比一天退化的快,因此多陪老人家走走、聊天或藉由其他興趣轉移其注意力,可是避免「家中一寶」變成「家中一擾」的最佳良方。

年老就一定健忘?失智警訊莫輕忽!

年老就一定健忘?失智警訊莫輕忽!#老人保健

失智症防治需由失智症警訊之認識及提早開始預防做起,大多數人認為老年人記性差是正常的事,如果老人家較同齡、同教育程度的老人記憶力差,即應該注意;雖然每個人都有遺忘的經驗,但如果連綁鞋帶、認路等日常生活技巧都忘記,有可能是生病了。失智症除了記憶力減退外,半數的患者可能伴隨精神症狀,包括妄想、多疑、憂鬱、行為改變、睡眠障礙等,只要家屬多加注意,應可早期發現。當老人家出現失智症早期十大警訊(下連結)時,應該儘速前往醫院的神經科或精神科門診接受診療,以確定失智症的真正原因,給予有效對症的治療,可延緩症狀惡化。老人失智症早期十大警訊: 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 : 一般人偶爾也會忘記,不過一經提醒就會想起來,但失智患者經過提醒仍無法想起。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如廚師不知如何炒菜、鋼琴師不知如何彈琴。 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失智症患者會想不起某個字眼,甚至以替代方式說明簡單的辭彙,如 「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等。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失智患者會分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會在自家周圍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如過馬路時不看左右和紅綠燈,一次吃下一周的藥量。  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日常生活所需操作電器,如:微波爐、遙控器、提款機的操作,對指示說明的意思無法理解。  東西擺放錯亂:將物品放在不對的位置,如: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冰箱或被子裡、到處塞衛生紙等。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情緒轉變較快、一下子哭起來或生氣罵人。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如:隨地吐痰、拿店中物品卻未給錢、衣衫不整等。 個性改變:如:疑心病重、口不擇言、過度外向、失去自我控制或沈默寡言。 活動及開創力喪失:失智患者變得更被動,需要許多催促和誘導,才會參與事務,放棄原本的嗜好。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95年度起老人健檢已有新增失智症篩檢項目,呼籲家中如有失智症高危險群:65歲以上長者且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巴金森氏症、中風等病史或家族有失智症遺傳病史者,應每年至少做一次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表(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e Questionnaire, SPMSQ)篩檢。此量表針對意識、記憶力、定向力、注意力、思考及一般知識等六個向度進行檢測,藉此初步瞭解長者目前心智健康狀態;由於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表是以問卷方式進行施測方法簡單,您亦可自行檢測或協助家人進行初步老人失智症篩檢,如果測試結果有答錯3題(含)以上的話,最好進一步前往醫院檢查,以控制病情防止惡化。

輕輕一碰就骨折?小心骨鬆要你命!

輕輕一碰就骨折?小心骨鬆要你命!#老人保健

前第一夫人日前意外骨折的新聞,引起許多民眾對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議題的重視。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文哲醫師表示,門診中經常遇到相似的案例,這幾天就有一位長期臥床的脊椎損傷患者,只因為看護進行例行性的搬動,就發生大腿骨折的意外。這種輕輕受到外力碰撞就導致骨折的案例在臨床上其實很常見,而最主要發生的原因,其實就是平常感覺不出來的「骨質疏鬆症」。陳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沉默殺手,經常導致髖部、脊椎等部位的骨折,而復原的時間及耗費的醫療支出更是無法想像。以髖關節骨折來說,每年就花掉健保巨額的經費,造成龐大的社會成本之餘也為患者家人帶來沉重的照護負擔。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老年人一旦發生骨折,約有高達20%會在骨折發生一年內死亡,超過40%必須長期仰賴他人生活。另外,曾經發生脊椎骨折的患者也要擔心第二次骨折的問題,據統計,脊椎骨折患者發生二次骨折的機率,比其它未曾發生過骨折的人高出4至5倍。若要有效預防骨鬆導致骨折的發生,持續接受藥物治療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國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僅有15%接受治療,國人對於骨質疏鬆症的危機意識可說是嚴重不足!其實,骨質疏鬆症只要按部就班治療是一種可控制的疾病,目前已有許多治療藥物供選擇,在主要的鼻噴、口服及針劑三大類型中,患者最常使用口服式藥物。然而這些藥物必須遵守諸多服用上的限制較不適合癱瘓、長期臥床,以及腸胃道不好的病人,或是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以及記憶力較差的老年人。因此,醫師往往會建議這類患者使用針劑式的藥物來治療骨鬆。陳醫師表示,不管選擇哪一種藥物,骨鬆的治療目標還是需要患者長時間的配合用藥才能達到明顯的效果,但陳醫師也表示,能達成這個目標的患者人數實在少之又少,患者一旦停止服藥,骨鬆就會持續惡化。陳醫師也透露,為了降低患者治療上的不方便,今年預期將會有一年只需施打一次的骨鬆藥物上市,屆時除了可以提供骨鬆患者一個更方便的選擇以外,也可以幫助改善患者中斷治療的問題。

銀髮族旅遊快樂出遊有撇步!

銀髮族旅遊快樂出遊有撇步!#老人保健

出門旅遊、增廣見聞,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但對銀髮族來說,往往顧慮太多,擔心行程太趕體力吃不消、擔心路上生病怎麼辦,索性打了退堂鼓;事實上,只要行前做好以下的充分準備,銀髮族一樣可以盡興而歸。天主教耕莘永和分醫院家醫科許馨文醫師表示,老年人應選擇交通方便、氣候溫和的目的地,行程不可太緊湊,拉車時間不要太長,在每個景點停留的時間久一點,才不至於一直趕路。老年人比較容易疲倦,旅遊中應有較多的休息時間,若是跟團旅遊,有些旅行社有分齡旅遊團,會針對老年人規畫特別的行程,銀髮族不妨參考看看,最好選擇晚出早歸、吃得飽、睡得好的行程。此外,許馨文醫師特別強調,銀髮族應於旅行前先請醫師作身體評估,徵得醫師同意後才出發,並應根據健康狀況來決定旅遊地點及天數,例如,有心臟病或氣喘病的老人,較不適合到寒冷及高海拔的地方,以免病情惡化;而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不適合需要走遠路或爬山的行程。此外,行前可向醫師申請一份病歷摘要,註明病情、使用藥物、過敏史及發生緊急狀況時應注意的事項,隨身攜帶。至於常用藥物的攜帶方面,由於老年人常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需長期服藥,千萬不可因出門旅遊就擅自停藥,以免病情惡化。旅行時應攜帶足夠用藥,並放在隨身行李中,切勿托運,而有心臟病的人更應隨身攜帶硝化甘油舌下錠等急救藥品。若到國外旅遊時間較長,可附機票影本,請醫師開立兩個月的慢性病用藥。另外,最好也備妥感冒藥、腸胃藥及暈車藥等常用藥品,以備不時之需。另外,為防止意外傷害,許馨文醫師也特別強調,老年人因肌力不佳、步態不穩及視線不良等因素,較容易發生跌倒碰撞等意外傷害,旅行時應帯著手杖、穿著平底鞋,盡量結伴同行,最好隨身帶上通訊工具,不幸發生意外時可立即尋求幫助。出門旅遊,其實只要做好上述的行前準備,相信每個銀髮長輩,都可以快快樂樂出遊,平平安安回家。

銀髮族「旅遊醫學」需知

銀髮族「旅遊醫學」需知#老人保健

根據國外統計,全世界每年平均大約有10億人次搭乘飛機旅行,其中20-70%的旅行者,在旅程中會有健康的問題。國際間的旅行,約1~5%的人需要醫療的照顧,其中,十萬人中約有一人會死亡。同時,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數是心血管疾病、肺病相關及意外死亡等。因此,出遊前詳細的健康諮詢及健康檢查是有必要的。那麼銀髮族要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平安、健康的旅遊呢?新店耕莘醫院家醫科醫師 廖俊凱建議以下幾點提供參考。《行前的健康檢查不可少》健康狀況是實現旅遊計劃的決定因素,因此,必需具備健康的身體,才能完成預期的旅遊目的。《妥善安排旅遊計劃》根據身體健康狀況選擇旅旅遊時機和地點,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氣喘者,冬季時較不宜旅行。《選擇好旅遊路線及了解旅遊地概況》行前先請旅行社安排舒適、不要太趕的旅程及請熟悉當地醫療的旅行社安排行程介紹,並找出一條最佳的旅遊路線。《備妥旅遊緊急醫療費用及攜帶「健康卡片」》出遊前最好能準備一張〝有著自己的健康狀況的卡片〞帶在身邊,寫明自己所患主要疾病、常用藥物及過敏史、發生緊急狀況時如何處理…等,特別是患有糖尿病或心臟疾病的銀髮族更應註明清楚。《注意安全及飲食衛生》最好結伴而行,可互相關照、增添旅遊樂趣、增加安全感、發生疾病或意外情況時能及時處裡,且需注意飲食衛生,攤販及來歷不明的食物盡量少吃,避免進食未經煮熟的食物,這樣才能防止發生腹瀉等腸道疾病。《要預防旅遊地的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蚊蟲叮咬,另有其他少見的熱帶疾病,如黃熱病、絲蟲病、鼠疫、斑疹傷寒、回歸熱及萊姆病等,若有不適現象可先於當地就醫,回國後再請醫師追蹤與治療。不過兩週內曾接受過胸腔及心血管手術者或是發生心肌梗塞或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如腦中風)、嚴重癲癇尚未控制者、嚴重慢性呼吸道疾病或氣喘尚未良好控制者及懷孕35至36週以上的孕婦等,不適合出遊。

中老年人常發生的視力問題

中老年人常發生的視力問題#老人保健

到了中年之後很多器官都會逐漸步入老化,眼睛也會逐漸退化,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眼睛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走下坡,最先碰到的眼睛問題大概就是老花眼了。  銀髮族最常碰到的眼疾就是白內障,白內障是指水晶體變混濁,光線無法完全穿透造成視覺模糊的情形,隨著年齡的增加白內障的程度也會增加,此外糖尿病、高度近視、青光眼、及長期服用類固醇的患者也都是高危險群。    諾貝爾眼科醫師 張朝凱指出白內障初期會有眩光、雙影、老花度數不穩定的現象,之後就是視力降低,一般白內障無法從外表直接觀察出來,除非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否則還是需要經過眼科醫師特殊儀器的檢查才能確定。白內障以藥物治療的效果不彰,手術是唯一治療方式,只要白內障引起的視力障礙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應該要接受手術,不必等到白內障熟了才開刀。    青光眼也好發於老年人,而且是和年齡成正比,青光眼是由於眼球內的房水無法順利排出,導致眼內壓昇高,對視神經纖維壓迫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失明。青光眼可依發病時間快慢分為急慢性青光眼,也可依前房隅角的情形分為開放及閉鎖性青光眼。 急性青光眼發病快,眼壓會上升至四、五十毫米汞柱,造成頭痛、嘔吐等症狀 ,治療原則是近早將眼壓控制,以防止視神經傷害。慢性青光眼初期並無任何症狀,會悄悄的侵蝕視神經,所以要每年定期測量眼壓及視力,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當年歲增長或高度近視時,眼球內的玻璃體膠質會有液體滲入而逐漸退化,在膠質與液體面,或是濃縮聚集的膠質會產生陰影投射在視網膜上,形成飛蚊症狀 。由於飛蚊症是自然退化所造成的現象,並不需特別治療,但若有視網膜病變現象,則需加以雷射治療,以避免視網膜剝離。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成因主要是因為長期紫外線照射所引起的,它會造成黃斑部脂質滲漏、出血、最後是纖維化,終至視力降低的後果。由於主要是紫外線的傷害,平日避免紫外線照射,多攝取維生素C及E,均有助於預防老年性黃斑病變的發生。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及雷射治療,先進的手術治療則尚在發展當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