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

小心!流感+肺炎合併感染 死亡率達3成

小心!流感+肺炎合併感染 死亡率達3成#致死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類流感激增!單週(1/5~11)因類流感至門診就醫者多達9萬人次,較前一週上升7.9%,疾管署預計疫情將持續上升!對此,臺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黃立民醫師表示,流感疫情預計1至2周內會到達一個頂點,流感併發症案例也會明顯增加,可能因而續發嚴重的肺炎鏈球菌感染,呼籲民眾及早接種疫苗,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過年群聚流感恐爆發 施打疫苗預先防範黃立民醫師解釋,越是低溫潮濕的天氣,越利於流感病毒繁殖,連病毒的存活期也一併增長,故冬天非常適合流感病毒傳播,導致感染人數不斷增加;此外,流感亦可能造成後續嚴重的併發症,如中耳炎、肺炎和腦膜炎等嚴重疾病,其致死率高達3成,民眾不應輕忽流感威脅。尤其農曆新年即將到來,過年群聚流感恐爆發,如此一來將增加肺炎鏈球菌的感染機會,稍不留意,併發肺炎、腦膜炎和中耳炎的機率也隨之提升;對此,黃立民醫師呼籲,接種疫苗是不錯的預防方式,呼籲5歲以下幼兒、65歲以上成人和50歲以上慢性病患及早接種,確保自身安全健康。

老翁腹痛嘔吐 檢查竟是「腸中風」

老翁腹痛嘔吐 檢查竟是「腸中風」#致死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常聽說腦中風,但你可知道還有「腸中風」!一名70歲吳老先生,8月中旬因腳部撕裂傷至急診就醫,住院期間吃東西卻有肚子脹、腹痛、嘔吐的狀況,緊急做了腹部電腦斷層掃瞄發現腸子有阻塞的現象,醫院為他安排心臟外科進行會診。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心臟外科陳偉華主任,發現患者是罕見的「急性上腔腸繫膜動脈阻塞」,這類疾病致死率非常高,因為診斷困難,且若超過12小時以上未進行正確處置患者的腸子就會變黑壞死。陳醫師立即進行血管栓塞手術,把塞住的血管打通,將病人從鬼門關前救回,且這種微創手術讓患者免受傳統的開腸剖肚方式,傷口也僅有一個針孔小洞,術後恢復快,民眾接受度高。陳偉華指出,俗稱「腸中風」的上腔腸繫膜動脈阻塞症,容易發生在50歲以上,有心血管病史的族群,若是發生突然性的嚴重腹痛就必須儘快就醫,假如延誤了,這類疾病的死亡率高達七成,千萬不可輕忽。 

罕見新生兒疾病「臍膨出」 合併器官異常致死率高

罕見新生兒疾病「臍膨出」 合併器官異常致死率高#致死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日前出現1名罹患罕見先天畸形疾病-臍膨出的新生兒,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外科黃元惠醫師表示,此疾病已相當罕見,主要是因為出生率下降且產前超音波檢查發達,發現後多數媽媽會選擇人工流產。新生兒媽媽原於16週產前檢查時已經發現小孩有臍膨出先天畸形,婦產科醫師建議最好能接受人工流產,但媽媽因個人因素未繼續就診,直至產痛時才再次出現於婦產科;新生兒出生時,體重正常、但外觀有明顯的肚臍膨出,且腸胃道突出於膨出的臍囊袋內,於是小兒外科黃元惠醫師立即安排緊急手術治療。術中發現嬰兒同時合併有腸胃系統旋轉不全畸形,最佳的手術方法是把突出的臍囊袋切除、腸胃道旋轉不全復位及腹壁缺口修補,術後新生兒恢復良好。凸出的腸子無法正常縮回腹腔中 可能導致「臍膨出症」黃醫師說明,會發生臍膨出的原因至今仍不明,正常胎兒在第37-52天之間,因腸胃道發育的速度超過腹腔,會形成生理性的臍疝氣,腸胃道暫時凸出於肚臍囊袋內,在胎兒期的第10週-第12週時,凸出的腸子會開始縮回到腹腔內,變成正常的肚臍和臍帶,「臍膨出症」被認為是在此過程中,發生障礙的結果。 臍膨出的發生率約萬分之一!合併其他器官異常的機率高黃元惠醫師指出,影響臍膨出症預後的因素,包括嬰兒的一般狀況、腹壁缺損的大小、有無合併其它的異常等,約 50%的病嬰會合併其它器官系統的異常,以消化道系統異常最常見,特別是腸旋轉不全最多。其次19.5-32%者會合併心臟血管系統異常,15-33%合併有染色體的異常及泌尿生殖系統的異常等,儘管非常小心的照顧和治療,臍膨出症的死亡率仍達17-35%左右,臍膨出症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其他合併的先天性異常和早產等,而不是臍膨出的本身。

骨鬆性骨折 老年人常見

骨鬆性骨折 老年人常見#致死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調查指出50歲以上骨質疏鬆患者男性占23.9%、女性達38.3%,且台灣有五分之一的男性和三分之一的女性一生至少發生一次骨鬆性骨折,骨質疏鬆看似不痛不癢、卻是不能忽視的隱形殺手。骨鬆性造成的骨折 後遺症多振興醫院復健科醫師李林鍵表示,骨質疏鬆症是全球第二常見的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且骨鬆患者常因低衝擊、或小撞擊而引起骨折,如走路跌倒、用手支撐造成手腕骨折、或滑倒腰臀著地、造成脊椎骨折等,骨鬆症所引起的後遺症不勝枚舉,所以民眾應在骨質流失前就該多注意保健。臨床上,一名80歲周姓婦人平時身體硬朗、無任何慢性疾病,卻因半夜上廁所時滑倒造成髖關節骨折,開刀後因長時間臥床而出現肺部感染和靜脈栓塞,骨鬆症引起後患無窮,威脅性不容小覷;因此李林鍵醫師建議,平時應多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3、儲存骨本,但每日鈣質補充量也要適當,不宜超過1500毫克,以免增加腎結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骨鬆性骨折 女性多於男性 且併發年齡早骨質疏鬆症常見於停經後的女性或年老的男性,女性發生骨鬆性骨折的平均年齡比男性早5-10年,患者常因為小外力、小碰撞而輕易骨折,常發生骨折的部位為脊椎、髖關節和腕關節等,其中以髖關節骨折死亡率最高,一年內致死率男性達22%、女性則為15%。

恙蟲病流行季 致死率可高達6成

恙蟲病流行季 致死率可高達6成#致死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時序入夏,天氣溼熱蚊蟲多。疾管局指出,我國今(102)年截至6月24日止,共計101例恙蟲病確定病例,個案居住地以臺東縣最多,其次分別為澎湖縣及花蓮縣,其中澎湖縣確定病例數較往年增加許多。提醒民眾,恙蟲病已進入流行季,外出活動如接觸草叢環境,應著長袖衣物防護,避免感染恙蟲病。依據疾管局資料顯示,我國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於4-5月間病例數開始上升,7月時到達高峰。呼籲,如至草叢環境活動,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部位塗抹經衛生署核可之防蚊液(蚊蟲忌避劑),以防止恙蟎叮咬;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以減少感染的機會。恙蟲病是經由恙蟎叮咬而感染,通常在被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eschar),潛伏期通常為9至12天,臨床症狀包括發燒、頭痛、盜汗和淋巴結腫大等症狀,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若未經過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民眾如有至草叢活動且出現疑似恙蟲病的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以提供醫師協助診斷。

醫訊/高齡者安全照護研討會

醫訊/高齡者安全照護研討會#致死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No-Lift Policy」(零抬舉照護政策)是指在照護的過程中避免不當的徒手抬舉以預防身體傷害,實施時牽涉到無障礙空間、輔具選擇與運用、照護人員教育訓練等因素,「優良『No-Lift Policy』安全照護機構表揚」是國內第一次將「No-Lift Policy」從方向落實到執行細節,開放國內醫療、護理等機構參加比賽,第一名特優獎將在會議中分享實施「No-Lift Policy」的做法與益處。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表示,透過競賽建立準則,未來希望推動將「No-Lift Policy」的規則納入政府對長期照護機構的評鑑項目內。現在,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將舉辦會員大會暨「高齡者安全照護研討會」,邀請台灣實證護理學會陳玉枝理事長以及北醫大附醫院陳適卿副院長,分別就護理以及復健醫學的角度談安全照護;同步亦邀請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容笑英主任以及實踐大學老人保健研究中心李孟芬主任,談高齡友善城市以及建立社區防跌網的經驗。此外,會議中將進行「2013優良『No-Lift Policy』安全照護機構表揚」以及「照護受傷心聲徵文」頒獎典禮。該活動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高齡者安全照護研討會時間:102年6月8日(六)下午13:30~17:00地點:實踐大學(台北中山區大直街70號;捷運棕線大直站出口1)圖資大樓(N棟)B2國際會議廳洽詢:02-26590398 協會

做好預防工作 白血病友慎防黴菌感染

做好預防工作 白血病友慎防黴菌感染#致死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的統計發現,在17種癌症之中,白血病是預期壽命損失最多(損失17.5年)的癌症,遠勝過肝癌!且台大醫院內科部骨髓移植病房主任唐季祿指出,黴菌感染是血液性疾病惡化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唐季祿主任說明,由於白血病友長期性嗜中性白血球減少、免疫系統受損、使用廣效抗生素後引起黴菌繁殖,或是因骨髓移植特殊療程藥物、移植後免疫抑制、移植體與受體之間的排斥作用等,所以相較於其他癌症,白血病更容易感染侵入性黴菌!85%病患在黴菌感染後無法被及時診斷!對此,長庚醫院感染科主任黃景泰主任說明,其實當白血病友出現發燒症狀,80%可能起因於感染,但黴菌感染確診程序十分繁複!此類病人屬侵入性感染,入侵於人體肺部等各器官,即便經多次肺部X光片檢查、血液菌種培養、身體評估及理學檢查等檢測,患部檢體依舊採集不易,黴菌培養也耗費時日,在3個月內仍難以確診!而白血病友的染黴關鍵期間,好發於化療後21天或骨髓移植後100天!根據2007年新英格蘭期刊最新研究指出,及早採新一代藥物預防黴菌感染,可降低33%致死率。黃景泰主任進一步說明,以預防性用藥而言,建議「廣效型抗黴」、「副作用低」為第一線選擇,目前已有新一代口服抗黴藥物,可有效預防與治療多種侵入性之黴菌感染,與傳統抗黴製劑相較,副作用低,不易對腎臟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在生活習慣上,勤洗手、保持自身及環境的清潔是最基本,因為台灣氣候溫暖潮濕,更加容易滋生黴菌,因此一定要保持清潔乾燥;飲食方面,要注意衛生,避免吃生食、久放的食品,補充充足營養,同時維持適當的睡眠,讓身體免疫功能一一恢復,徹底預防黴菌入侵!國內最大的白血病病友團體「髓緣之友協會」理事長說明,白血病友對於黴菌感染的防治觀念仍低,且多有病友遭受黴菌治療之苦,因此在唐醫師、黃醫師協助諮詢之下,研擬推出為白血病友設計的衛教轉盤「2100關鍵感染黴轉盤」,貼心列出各關鍵化療期間的預防建議,讓病友依據目前治療階段,及時掌握「關鍵染黴高危險期」:化療後21天內(1~3周)、骨髓移植後100天,得以提前作好預防工作,遠離黴菌感染!

染恙蟲病未適當治療 致死率達6成!

染恙蟲病未適當治療 致死率達6成!#致死率

清明節將到,民眾掃墓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可能接觸到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將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應做好自我保護措施,以降低感染恙蟲病的機會。依據疾管局歷年的疫情資料分析顯示,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的病例發生,於4~5月間病例數開始呈現急遽上升,7月時到達最高峰;尤其以金門縣、臺東縣、花蓮縣及澎湖縣等縣市病例數較多。恙蟲病為經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恙蟲)叮咬而感染,動物宿主以囓齒類(鼠類)為主,恙蟎幼蟲喜歡爬行於土面,或喜歡停留於草叢中,伺機落入經過的動物或人類身上,因此行走於草叢中遭恙蟎叮咬而罹患恙蟲病的機會較高。通常被恙蟎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eschar),潛伏期常為9~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疾管局呼籲民眾落實「自我保護」措施,至山區或野外活動時,儘量不要進入草叢地帶,如需進入草叢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等保護性衣物,皮膚暴露部位塗抹經衛生署核可的驅蟲劑,以防止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可減少感染的機會。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的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參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