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後天刺激不足 恐致發展遲緩

後天刺激不足 恐致發展遲緩#語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成長過程中,「生長」與「發展」均衡並進才是最重要的。除了遺傳、環境等諸多因素,並非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循著相似的順序與速度,有些症狀的發生也可能是因為後天環境刺激不足導致,父母應隨時觀察、關心孩子,避免錯失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台灣每年平均15,000名嬰兒可能有發展遲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發生率約為6-8%,若以台灣每年平有20-25萬新生兒計算,平均約有15,000名嬰兒可能有發展遲緩問題,若再擴大到6歲以下的學齡前遲緩兒人數預估上看10萬人。馬偕兒童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兒童醫務部主任邱南昌表示,家長的觀念、認知與警覺,是影響早療是否能及時介入的重要因素。馬偕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陳慧如表示,嬰幼兒預防注射門診是最好的發展評估時間點。正常情況下,1歲半的孩子會說出5個單字,2歲就能學會50個單字且能講出短句表達需求,3歲則能夠說出完整的句子,家長若忽略孩子在不同時期「應有的水準」,恐錯失語言遲緩問題及認知功能障礙的早期治療時機。3歲前的黃金治療成效是3歲後的10倍需要早療介入的孩子,3歲前的黃金治療成效是3歲後的10倍。陳慧如醫師表示,過去就曾有2歲3個月的孩子外觀無異狀,但在健兒門診就診時,發展篩檢發現孩童有肢體不協調、跑步時步態笨拙、走樓梯需依靠攙扶、且僅能表達5個單字。排除早產、遺傳基因與其他因素後,發現為後天環境刺激不足所致,經早療介入後,逐漸開始有「仿說」的動機,與人互動也有進步,目前仍在積極治療中。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建置的「兒童發展圖像篩檢互動網」,提供有趣圖像、互動性動畫、7種語音導覽及13個年齡層的篩檢題項,讓父母在家即可按圖索驥,快速智慧檢測孩子的發展狀況。若發現異常情形,將有專人進行追蹤,提醒儘早就醫評估及確認診斷,亦便於家長掌握孩子狀況,有助於就診時醫師評估。

擁有柔軟的心 得先學習讚美

擁有柔軟的心 得先學習讚美#語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某天女兒們放學回來在吃水果點心,妹妹的水杯突然翻倒,手忙腳亂的我讓姐姐幫我拿抹布,此時的女孩說:「吼唷,妹妹你真的很會添亂哎,怎麼那麼笨吶!」情緒與說話語氣有潛移默化影響我深知,孩子說出怎樣的話,跟父母的言行身教很重要,但此時女孩說話的口吻跟我完全不符,我詢問她:「你怎麼突然這麼說妹妹?」「上次我們在公園玩,有個媽媽也是這樣說她的小孩啊!」從擁有生命的那一刻起,愉悅和輕鬆的氛圍對人類的情緒和性格都影響至深,舒緩的音樂對胎教有幫助,嬰孩喜歡看到週遭人的笑臉,她們來到這個世界,睜開眼睛打量這個世界的同時,身邊人的情緒和說話的語氣也有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可是,你怎麼會學習她說話的方式呢?」我問女孩。「覺得很好玩呀。」女孩的回答天真無邪。不知道語言的負面與正面意義年幼的女孩知道語言可以變得好玩有趣,卻不知道語言具有負面和正面不同的意義,我很想跟女孩們分享「語言的力量」,但是又不想把這種歸於說教,於是我跟女孩們玩一個遊戲——誰在說好話。孩子們在成長,我們想要交託給孩子的知識和觀念太多了,但在這些之前,不如先讓她們學習如何讚美,不要輕易否定別人和自己的成果,在遇到壓力挫折甚至是批評都能將其轉換成正面力量,鼓勵她們多做好事,說好話,將「真善美」的好品德在孩子的身上持續延伸。道歉及時說 也可以利用筆表達我也讓女孩們知道,即使我們有時候不小心說錯了話做錯事,道歉的話也要及時說出口,甚至可以利用手裡的筆,將感謝或歉意及時表達,讓她們都擁有一顆柔軟的心。(本文摘自/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時報出版) 

2歲詞彙少於50個 當心語言發展問題

2歲詞彙少於50個 當心語言發展問題#語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時常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怎麼已經一歲多、兩歲了,卻還不太會說話?有些孩子只會說幾個詞彙,有些甚至還未開口說話,與其他孩童比較起來語言發展似乎較慢?這時候周遭有些親友會安慰說:「大隻雞慢啼,孩子年齡還小嘛!等再大一點自然就會說話了,不要緊張,再等等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語言治療師莊維儀指出,雖然每個兒童的語言發展速度有快有慢,有個別差異,但粗略來說,兒童語言發展有以下幾個重要指標與里程碑:1)在1歲至1歲半左右,孩子會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彙,而且通常在2歲前,會發生詞彙爆炸期。在這個時期,兒童可說出50個以上的詞彙。2)在4歲左右,孩子可說出包含4至5個詞彙的句子,而這時候句子的文法也大致都能正確。3)在4歲左右,除了熟悉的家人外,其他人也幾乎都能清楚地瞭解孩子所說的話及事情。換句話說,若是兒童在2歲以前會說的詞彙未達50個以上,或是4歲以上還不能說出文法正確、包含4至5個詞彙的句子,且無法讓他人能瞭解其所說的話,則可能有語言發展或語言習得困難問題,莊維儀建議應讓其接受專業人員評估與介入。互動及環境刺激很重要莊維儀提醒家長,若家中孩子的語言發展有上列情況,建議提高警覺,並尋求專業人員的意見與協助。由於兒童語言習得是經由與人和環境的互動而逐漸進展,因此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孩子互動,經由互動給予語言和環境的刺激。

研究:孩子學習樂器 語言能力較佳

研究:孩子學習樂器 語言能力較佳#語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了讓子女長大後能成龍成鳳,學習樂器,就成了許多家長培養孩子的方法之一,而根據國外的最新研究發現,學習樂器,除能夠陶冶性情,更能夠增進孩童的閱讀能力,以及增強對語言的認知學習。學習音樂好處多 但必須持之以恆此研究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研究找來多名十歲左右的孩童,持續進行超過一年的音樂訓練後,發現孩子的閱讀能力明顯提升。此外,除閱讀能力明顯提升,孩子對於聲音及語言的敏感度與認知學習能力,也明顯進步。這些孩童持續進行兩年以上,每周五小時的歌唱或樂器課後,更發現即使在噪音環境中,孩子仍然能清楚辨別任何聲音,對於語言反應力也較佳。研究人員也提醒,用音樂培養孩子學習能力,必須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效果才能顯現。

語言發展黃金期 新生兒可免費聽力篩檢

語言發展黃金期 新生兒可免費聽力篩檢#語言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研究顯示,每1,000位新生兒中,約有1-2位患有先天性雙側中、重度聽力損失。對於許多父母來說,不容易觀察出剛出生的寶寶是否有聽力方面的問題,以致於有些重度至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孩子拖到2、3歲,甚至到5、6歲才去就醫。為把握語言發展的時期,國民健康局自101年3月15日起全面補助本國籍3個月以下新生兒,接受免費聽力篩檢。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主任謝鈴琴呼籲家長,2歲以前是聽覺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在這時期如果沒有足夠的聽覺刺激,將影響其語言的發展,進而會影響到未來的認知、學習、社交與人格發展,建議各位家長於寶寶出生後儘速為寶寶進行聽力篩檢。

研究:嬰兒出生前就在學習語言!

研究:嬰兒出生前就在學習語言!#語言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科學家發現,當嬰兒仍在母親的子宮內,他們就開始學習語言了!在此之前,人們都以為新生兒出生後的前幾個月才開始區分語言的聲音,但美國一項新的研究表示,嬰兒在媽媽懷孕的最後十周期間,從母親身上發出的語言有學習基本聲音和記憶的能力。主導這項研究,也是太平洋路德大學心理學的教授恭月表示,嬰兒們開始學習產前聲音藉由聽媽媽說話的聲音,顯示嬰兒在他們出生前,了解母親說的語言所發出的聲音。40名剛出生30個小時的男娃女娃,在美國的塔科馬和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進行研究,實驗嬰兒們聽到英語或瑞典語母音,可以掌控幾次他們聽到的元音,透過吸吮連接到一個虛擬的計算器。母音發音被選為研究的對象,因為是突出的,研究人員更認為,在媽媽不斷的說話時會很顯著,甚至可以抵抗子宮內吵雜的聲音。就讀華盛頓大學腦科學研究所,也是共同作者之一的帕特里夏•庫爾表示,大家都認為嬰兒出生時才學習,但是其實嬰兒是在更早之前就在學習,他們出生時的發音是不天真的。嬰兒們在母親體內就能投入這種學習,因此,媽媽們更不能浪費嬰兒早期的好奇心。母親可優先影響孩子的大腦,因為媽媽在講話的元音,是很響亮的單位,且是被胎兒鎖定的。

關心兒童語言障礙 掌握早療關鍵期

關心兒童語言障礙 掌握早療關鍵期#語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在少子化趨勢的今日社會,家長自然也非常關心孩子的身心發展,在孩子1歲到2歲之間普遍開始關心孩子牙牙學語的狀況,若孩子無法妥善使用語言符號達到有效的溝通,包括表達或理解語言之能力,與同年齡孩子相較,有顯著的差異現象而造成溝通困難者,統稱為兒童語言障礙。臺北市衛生局特別呼籲,如果擔心孩子太慢說話或語言表達跟不上同年齡的孩子,可善用目前21個早期療育醫療服務據點及16家療育診所,可提供專業的評估、諮詢、轉介與療育服務,同時家長也學習在家中營造出孩子適當的語言學習環境。財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主任林麗英指出,家長可以創造「有需要用語」的情境;只要營造有利的溝通環境,在家中一樣可以提供孩子學習進步的條件。她也提供家長以下幾樣重要的導引照顧技巧與原則,如先教導孩子使用他人可以接受的溝通方式,如手勢、手指指物、聲音或圖卡等,也可以用語調明顯的聲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藉由孩子實際的生活經驗,引導孩子模仿練習,進而自發說出,如坐公車、買東西等語言表達;在家中利用常用物品或圖片和孩子玩遊戲,以從簡單到複雜的口語指令,讓孩子去正確拿出大人所說的物品或圖片;在語言發展初期,少用命令式的口氣對孩子說話,當兒童語音有錯誤時,不要嚴厲糾正孩子的發音,而是鼓勵多發言。 衛生局呼籲家長,兒童語言問題需徹底的檢查,以確定真正的原因,常見的原因有:聽覺障礙、智能障礙、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不良、情緒障礙及環境剝奪等,發現孩子有語言障礙,儘速與當地醫院設有語言治療師之部門聯絡,以進一步評估、診斷及治療,掌握療育關鍵期。

小朋友自己玩耍異常內向 要注意「語言發展遲緩」問題

小朋友自己玩耍異常內向 要注意「語言發展遲緩」問題#語言

彰化縣一名1歲10個月的恩恩,總是縮在角落自己玩,不理其他小朋友,媽媽發現與同年齡的小朋友互動差很多,開始詢問親戚朋友,才知道恩恩發展及學習比較慢,到署立彰化醫院兒童聯合發展門診,經過整個兒童發展評估,恩恩只有語言落後,參加相關治療課程,己經明顯進步。署立彰化醫院兒童復健科陳佳莉主任表示,若確定沒有認知或聽力等方面等問題,像恩恩這樣單純的表達型語言發展遲緩,又受內向害羞的個性,影響他開口表達的意願,透過語言治療師營造自然互動的情境,技巧性的誘發與鼓勵,並示範給家長學習,孩子語言發展常常會有明顯的進步,加以時日還是有可能趕上同儕的發展水平。陳佳莉主任提醒家長以下幾點要注意:1.孩子在任何年齡,與人沒有視覺接觸,沒有溝通意圖,沒有社會互動;2.週歲以後,沒有任何符號運用的能力(例如:點頭搖頭、搖手再見),或是對生活口語指示反應不良;3.兩歲以後仍無口語;4.三歲時還只會像鸚鵡學語般仿說;5.四歲時仍只會表達「電報式」的簡單句,詞彙間缺少連接詞;6.五歲時說話發音不準、構音不良。這些孩子溝通、與人互動上的表現,都有可能是「語言發展」出現遲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