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

肌少症造成失能臥床!為老化關鍵因素

肌少症造成失能臥床!為老化關鍵因素#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肌少症是高齡者常見的健康議題,根據台灣過去所做的臨床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社區長者大約7-10%左右的民眾具有肌少症,相當於全台有超過30萬的長輩罹患肌少症。肌少症也在2016年被正式認定為疾病(國際疾病診斷代碼M62.84),而非正常老化的表現,肌少症會增加高齡民眾跌倒、衰弱、失能、臥床,乃至於死亡的風險,嚴重影響長者的生活品質。診斷肌少症需要同時評估長者肌肉的質與量,亦即需要評估肌肉量,也需要評估肌力與體能表現等等,由於亞洲人的飲食內容、社會文化、生活習慣與體型和西方人截然不同,沿用歐美的肌少症診斷標準顯不恰當,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陳亮恭主任於2014年邀請日本、韓國、香港、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泰國與印尼等國的專家,收集亞洲國家的研究資料,建立亞洲的肌少症診斷標準,而該診斷標準在發表後,至今引用超過千次,為亞洲肌少症的研究與防治建立了重要的里程碑。今年適逢亞洲診斷標準發表滿五年,陳亮恭主任再次與亞洲專家進行震斷標準的修正,以更多的臨床數據為民眾的健康老化提供參考依據,2019亞洲肌少症診斷標準更新的正式發表便選在10月24日,於台北由陳亮恭教授與日本國力長壽醫療研究中心荒井秀典理事長,及香港中文大學胡令芳教授共同發表,由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召集人陳亮恭教授正式公布,本次更新除了修正部分診斷數值之外,更重要的是強調社區介入的必要性,需要與社區基層醫療與活動據點結合,推動肌少症的防治。本次診治標準的更新有幾項特色:肌少症可藉由測量小腿圍、SARC-F問卷或SARC-CalF評估 任一項進行篩查為強化對肌少症的防治,2019亞洲肌少症診斷共識依照場域有所區隔,在社區與基層醫療,可藉由測量小腿圍、SARC-F問卷或是SARC-CalF評估三者任一項進行篩查,異常者建議可到基層醫療院所進行肌力測試與五次站立起坐測試。若確有肌力或起坐測試的異常,是為疑似肌少症,醫師除了評估肌少症之外,也須評估病患是否具有造成肌少症現象的疾病,例如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依照基層醫療之診治能力納入相關慢病管理計畫。除了轉介醫院進行精確的肌肉量評估之外,基層醫療院所也應提供民眾正確運動與飲食的建議,甚可轉介社區相關據點進行失能預防介入等活動。在醫院須透過雙能X光吸收儀或多頻道體組成分析儀進行確診在醫院或研究單位,必須要進行肌肉量的確診,透過雙能X光吸收儀或多頻道體組成分析儀進行測量,當確定個案具有明確肌肉量不足,合併有肌力或活動力的下降,可確診為肌少症,除了飲食與運動建議之外,更須要進一步進行周全性評估,將肌少症的合併症進行整合式健康管理,並評估病患是否反覆跌倒、骨質疏鬆、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長期耗損能量的慢性病,並將飲食與運動調整與原有之慢性病進行整合。肌少症恐造成晚年失能臥床肌少症在全世界都成為健康老化的關鍵因素,因為現代人的普遍長壽現象,晚年的活躍生活並免於失能臥床成為最重要的議題,因此,肌少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因為老後生活樣貌絕非該呈現老態龍鍾的狀態,肌少症的防治更需要自中年後持續地維持優質營養與正確運動的習慣,現代養生不宜再以粗茶淡飯跟靜態活動為主,需要正確的觀念及早進行防治。

平息顧客怒氣的初步關鍵?是道歉!

平息顧客怒氣的初步關鍵?是道歉!#關鍵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客訴發生時,第一時間應該做的是「道歉」。「請以道歉做為應對客訴的第一步。」每當我在演講或是對新客戶提到這一點時,總是招來許多反駁和怒罵。我身為一個客訴管理顧問,卻反過來被客戶抱怨(笑)。「什麼! 遇到客訴就一定要道歉?」「怎麼可能這麼做!在我們這個業界,不隨便道歉是常識呀!」對於這些說法,我沒有任何異議。我不會回擊表示:「我的做法絕對沒有錯。」不過,根據我經手過兩千件以上的客訴案件,得到的答案是:「面對顧客的抱怨,從道歉開始是最好的方法。」我自己試過一開始不道歉和馬上道歉兩種做法,最後我確信,應對客訴時一開始就道歉,可以平息顧客的怒氣。在我實際接到企業客戶提出「客訴困擾」、「負責應對的下屬反而惹得顧客更生氣」等問題,瞭解這些主管的現場應對方式之後,發現幾乎所有人的共通點都是:一開始應對時,沒有向顧客做出任何道歉的說法。對於一開始拒絕道歉的企業,我總是建議他們:「請試試在一開始就先道歉。」不少人剛開始都會充滿抗拒、猶豫不決。不過等到實際嘗試之後,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表示:「一開始就先道歉,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一開始就道歉有什麼好處呢?答案是:應對所需的時間將會大幅縮短。假設以前得花上大約一個小時解決的客訴案件,現在差不多五分鐘就能解決。甚至有些時候,只是一開始就道歉,馬上就能獲得顧客的原諒。這都是真實的情況。如果各位對一開始就道歉還存有抗拒心理,我想請問一個問題。當你實際遇到問題、向對方提出抱怨時,一開始就謝罪(道歉)的人,和沒有這麼做的人,哪一種應對者會讓你比較信任?舉例來說,你要玩遊樂園的遊樂設施,當你在售票機投入一萬日圓紙鈔後,票券雖然掉出來了,機器卻沒有找零錢。你馬上去找遊樂園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機器沒有找零」。這時,一個是帶著歉意表示:「這樣啊,造成您的不便,非常抱歉。」另一個只丟下一句:「請您稍等,我去問一下。」便轉身離去。這兩種應對方式,哪一個讓你有比較好的印象呢?假設那位沒有說一句道歉的工作人員稍後回來,自顧自地打開售票機檢查沒有找零的原因,將你晾在一旁空等,難道你不會感到不安嗎?只要改變自己的立場,從應對者的角度變成提出抱怨的人,我想自然會得到答案。我再重申一次。當客訴發生時,一開始一定要「道歉」。只要應對者馬上向顧客道歉,就能展現自己誠心接受抱怨的態度,顧客也會知道自己在對方眼中的重要性。讓顧客擁有這種放心的感受,就是避免抱怨擴大、變得難以收拾的祕訣。不過,有件事請各位要注意,就是道歉時千萬不能用錯方法。各位知道應對客訴專用的道歉守則嗎?(本文摘自/客訴管理/如果出版社 )

看起來比同學年輕 關鍵在肌肉力

看起來比同學年輕 關鍵在肌肉力#關鍵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老舊的肌肉細胞就像老化的橡皮筋,遭遇運動時的收縮或拉扯就會斷裂。值得一提的是,當肌肉細胞斷裂後,腦下垂體就會分泌生長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簡稱hGH),促進新的肌肉細胞生成。前面我們談過生長激素好處多多,兒童和青少年需要它才能成長、發育;成年人需要它才能維持年輕,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運動的人,看起來比較年輕、生理比較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生長激素是全身荷爾蒙的總指揮,幾乎可說是「抗老化荷爾蒙」,能大幅降低血清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提升肌肉強度、數目、耐力、增加骨質密度、降低體脂肪、提高性能力、提升體能、提升免疫力、提升皮膚彈性、光澤、穩定情緒、提升記憶力等。然而,生長激素也是人體內衰退最快的荷爾蒙,一般荷爾蒙要等到60歲才會分泌減半,而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大約30歲時就只剩一半了,雖然現在可以施打生長激素針劑,但我不建議一般人這樣做,還是鼓勵讀者多做運動,促進生長激素分泌。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下半身的新生成肌肉在收縮時,會分泌「肌肉激素」(myokine),這也是一種「抗老化荷爾蒙」,能分解脂肪、預防糖尿病、防止動脈硬化、穩定血壓、改善認知功能障礙、預防癌症⋯⋯效果不輸給生長激素,而且在30歲之後還會大量分泌。肌肉激素在一般肌肉不會分泌,只有在老舊細胞被破壞後,新形成的肌肉細胞四個月內才會分泌。這個特殊機制讓我們看見,下半身肌肉等於是一個內分泌器官,我們應該時常鍛鍊下半身,讓它持續分泌抗老化、抗癌的肌肉激素。生長激素與肌肉激素這兩種荷爾蒙,就是鍛鍊下半身肌肉為何能抗老化的答案。(本文摘自/做對3件事,年輕20歲/天下文化)

膽固醇不設限?新飲食指南:飽和脂肪是關鍵

膽固醇不設限?新飲食指南:飽和脂肪是關鍵#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美國最新發布的「2015~2020飲食指南」,強調健康飲食有助於降低肥胖及預防慢性病,如高血壓、心臟疾病、糖尿病,並建議應遵循多樣性蔬果及多全榖的健康飲食模式,強調食物的多樣性、高營養密度,以及控制飲食的份量,同時還須限制添加糖、鈉、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攝取量,以達到預防疾病發生之健康飲食與生活。1) 少糖/每日添加糖的熱量應低於總熱量的10%。研究顯示減少添加糖的攝取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也可能和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風險有關。2) 少鹽(鈉)/研究顯示,增加鈉攝取量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美國新版飲食指南建議,成人及14歲以上兒童每天鈉攝取量應低於2300毫克(約6公克食鹽)。且不可忽略麵包、餅乾等加工過的食品,培根、貢丸等加工肉品,以及調味料等「隱形鈉」來源。3) 少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常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其中以紅肉的飽和脂肪含量較高,飽和脂肪攝取量應低於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並以不飽和脂肪取代飽和脂肪。許多研究證實飲食中以多元不飽和脂肪取代飽和脂肪,與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壞膽固醇,以及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關。4) 拒反式脂肪/人工反式脂肪常見於加工類食品,如人造奶油、微波爆米花、冷凍披薩及咖啡奶球等。研究顯示飲食中增加人工反式脂肪的攝取,可能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進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5) 咖啡正確喝/健康的人每天3~5杯咖啡,咖啡因攝取量400毫克以內,是可以存在於健康飲食型態當中的。建議有喝咖啡習慣的人,喝黑咖啡或只加低脂牛奶,不要額外添加糖或奶精。6) 膽固醇放行/新飲食指南取消每日膽固醇的攝取上限,但由於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通常也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因此民眾仍應盡量減少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特別的是,蛋及貝類雖然含有較多的膽固醇,但飽和脂肪的含量很少,因此可納入蛋白質類食物的健康選擇、適量攝取。7) 多吃蔬果與全榖/鼓勵以蔬菜水果取代下午茶的零食與甜點,並以全穀米取代精製白米,因未經過度加工的天然食物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及營養素;另外,以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的魚類及豆類作為蛋白質食物的主要來源,可減少脂肪與總熱量的攝取。美國飲食指南指出,建立健康飲食與生活型態需藉由人與人之間相互鼓勵與支持的力量來實踐,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已從家庭、學校、職場、社區、商店等各場域,共同營造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支持環境,讓健康飲食生活化。

補鈣就能長高?醫:蛋白質才是關鍵

補鈣就能長高?醫:蛋白質才是關鍵#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從寶寶出生開始,家長們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生長發育,為使自己的小孩能高人一等,想盡辦法補充鈣質來刺激成長。醫師指出,鈣質的主要功能是強化骨骼、增加骨質密度,與長高並無直接關連。如果想要長高,蛋白質才是關鍵的營養素。以蓋高樓比喻,蛋白質就像幫助鋼筋不斷往上搭建的動力,而水泥就像鈣質,可使大樓更穩固。蛋白質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彰化基督教醫院新生兒科蕭建洲醫師表示,近年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母乳中的蛋白質擁有最適合寶寶的胺基酸組成,能滿足寶寶的成長需求,幫助長高。蕭建洲醫師指出,蛋白質是人體內含量僅次於水分的第一大營養素,是構成各種身體器官重要的成分,它參與人體中最多的生理功能,像是生長代謝、生理調節等,還能刺激人體生長激素分泌,然後作用至骨骼的成長板,讓生長板運作,促進長高。胺基酸比例適中 母乳是蛋白質最佳來源然而,並不是所有蛋白質都一樣,也不是越多越好,蕭建洲醫師表示,由於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胺基酸組合比例適中的蛋白質,才是最適合寶寶身體發展所需。從醫學的觀點來看,母乳絕對是寶寶最好的蛋白質來源,主要的原因在母乳蛋白質擁有最適合寶寶的胺基酸組合,而且每種胺基酸的組成比例不多不少,達到剛剛好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醫師會建議家長盡可能哺餵母乳。挑選配方奶 應注意胺基酸組成然而,媽媽面臨產假結束,回到職場維持母乳哺育不易,需要選擇配方奶時,則建議挑選胺基酸組成比較適合寶寶的配方奶。蕭建洲提醒家長,配方奶的製程日趨進步,對於蛋白質的品質升級,已有廠商研發出專利技術,可確保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達到均衡的理想狀態。蛋白質所扮演的角色是維持寶寶健康的重要功臣,家長在挑選配方奶時可多加留意。

助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走出創傷 14要點是關鍵

助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走出創傷 14要點是關鍵#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常出現在部分女性心理和情感上較容易依賴他人,或易受感動、集中營的囚犯或戰俘、遭受性侵害、家暴或亂倫的受害者等;一開始受害者會因為突如其來的危機而感到恐懼害怕,覺得身心受到威脅,但在與加害者長期相處後,由於並未直接受到生命威脅,且體認到對方的不得已或委屈,轉而開始同情加害者,並放棄脫逃、試圖安撫加害者;最後甚至出現協助加害者逃脫、向法官說情、與警方敵對等行為。不被理解 讓患者身心飽受煎熬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受害者在面對生存危機而掙扎產生一種心理防衛機轉的表現,然而在社會認知下常被認為荒謬而不可理解,會讓受害者受到大眾異樣之眼光,而身心也需承受極大的煎熬。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許兆瑋醫師表示,發生機率會隨著個人遭受災難、創傷或重大壓力事件嚴重度、個人心理素質和環境支持因素有所不同,但精神科審慎的評估並給予危機處理是相當重要的,包括9大心理急救目標:1) 以非侵入和同理心的方法建立人性聯繫。2) 提升立即和持續的安全性,並提供生理和情緒的支持。3) 引導使不知所措和心煩意亂的倖存者鎮定下來。4) 協助即時表達需求和關心,適時蒐集資訊。5) 提供表達需求的實際協助和訊息。6) 協助倖存者和相關支持網絡像是家庭、朋友、提供協助的來源聯繫。7) 支持倖存者正向的應對,並積極復原。8) 提供協助處理對於災害心理衝擊的訊息。9) 當離開時,確認持續並確保倖存者和其他支持來源有所聯繫。若有疾病症狀及功能影響之問題就應該適時給予治療及協助,包括精神科藥物治療、心理輔導或治療、家屬師長朋友的陪伴及溝通等將是協助個案走出創傷並獲得復原的關鍵,而與倖存者溝通應謹守5準則:1) 聆聽、尊重、回應恐懼及焦慮情緒,和病患的不確定性。2) 了解人們心煩的時候,常會專注在負面的事情上。在使用這五個「n」開頭的字時,要格外小心「no不」、「not非」、「never絕不」、「nothing沒有」、「none無」和含有負面的意涵的字眼,可能加深恐懼,而非減輕恐懼。3) 當傾聽病患說話時,表達真誠的照顧、同理心和同情心,並以實際行動表示。4) 要誠實、有道德感、坦白和持開放的態度。5) 避免混淆、前後矛盾的語言和非語言訊息。

「治療飲食」是病情控制關鍵 均衡攝取很重要

「治療飲食」是病情控制關鍵 均衡攝取很重要#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均衡飲食是促進成長、維持健的不二法門,特別是住院的患者,雖然醫院提供的餐點,不如自煮、外食美味,但住院期間的營養卻是疾病控制的關鍵,日前,一名68歲糖尿病住院病人,因開刀住院,醫師為其照會營養師以改善血糖值和傷口癒合情況,建議其訂醫院提供的「治療飲食」以有效控制病情,但病人擔心醫院伙食吃不習慣,選擇自己準備伙食,而不訂醫院治療飲食,結果血糖忽高忽低難以控制。良好的營養 可降低感染率、減少住院天數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營養室主任歐陽鍾美營養師表示,良好的營養基礎,可降低感染率、減少住院天數,換句話說,良好的營養可以讓病好得快。一般而言,依疾病程度的不同,每個人所需的飲食和營養也不同,住院期間醫生會依病情狀況給予不同的飲食處方,並建議病患訂餐,如糖尿病飲食、低蛋白飲食、低油飲食、低渣飲食等。另外,就質地調整飲食部分,則會依病患之咀嚼與吞嚥能力選擇不同質地的飲食,如軟質飲食、流質飲食、剁碎飲食和吞嚥困難飲食等,若因疾病因素,胃口不佳或攝食量減少,也會先請營養師評估病情,調整治療飲食內容,如增加飲食頻率、食物熱量和營養濃度,或給予營養補充品等方式,以達到適當且足夠的營養。飲食是治療的一部份 患者應謹記醫院的飲食種類很多,雖然不能完全滿足個人的喜好,但住院病人必須視「飲食」為「治療」的一部份,配合醫囑選擇治療餐食。醫院伙食不但有營養師為食品衛生安全把關,同時可節省家人備餐時間,也可藉在住院期間的學習,作為未來回家後,自己在家裡製作治療餐食之參考。

揪出早期肺腺癌 台大找出關鍵基因

揪出早期肺腺癌 台大找出關鍵基因#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肺癌一直高居於國人癌症死亡率之冠,因初期無明顯症狀且容易復發,造成診斷與篩檢上頗有難度,特別是腺癌,所以,台大校長楊泮池特地跨校組成研究團隊,利用全基因體組高速定序技術研究肺腺癌相關遺傳基因突變,歷經3年,終於發現華人肺腺癌高危險的關鍵,在於遺傳基因YAP1異常,只要揪出早期,就可以降低5.9倍的罹癌的風險,並及早接受治療。基因異常者 罹癌率不僅提升還有早發性研究團隊首先將一個高度發生肺癌的家族其成員,進行全基因體組定序,分析高速定序產生的巨量數據後,找出與肺腺癌相關的基因異常,再利用1000多例肺腺癌病人、健康者資料進行驗證,結果發現,位於基因YAP1上的1個位點異常與肺腺癌相關,異常相對於未攜帶者肺腺癌風險為5.9倍。此外,研究也發現,相較於一般肺腺癌的發病年齡55~65歲,攜帶YAP1基因異常的肺腺癌23名病人中,有12名發病年齡小於60歲,由此可見,攜帶YAP1基因異常亦有早發性肺腺癌的可能性,所以,期望在未來不僅能做為參考指標外,也能實際運用於臨床篩檢,預計1~3年後民眾可至醫院抽血檢查,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臨床腫瘤學期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