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線

刷牙不確實!小心牙周病導致這5病

刷牙不確實!小心牙周病導致這5病#牙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牙周病是由牙菌斑引起,若沒有每天刷牙或用牙線潔牙,牙菌斑就會堆積;牙菌斑不只會感染牙齦與牙齒,而且最後還會侵犯牙齦與支持牙齒的骨頭,嚴重恐導致牙齒變得鬆軟,甚至自然脫落。牙周病是指牙齦的發炎症狀,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早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更不會痛,大多數民眾皆必須靠牙醫師的檢查才發現有牙周病問題。牙周病跟生活習慣問題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在吃完東西5到10分鐘後,牙齒表面就會開始產生牙菌斑,12小時之後這些牙菌斑就會開始鈣化成牙結石,牙菌斑變成牙結石後,僅光靠刷牙不容易清得掉;所以要養成吃完東西10分鐘內刷牙的習慣,否則日積月累下來就容易得牙周病;另外像抽菸、長時間熬夜、壓力大、營養不均衡也是牙周病的危險因子。牙齦紅腫、脫落是徵兆牙周病的患者會有牙齦紅腫、有口臭的症狀,嚴重的還會有牙齦萎縮、牙縫增闊,甚至整顆牙齒鬆脫的現象,症狀主要有間歇性的呼吸困難、喘鳴、胸悶、痰量變多以及咳嗽,在咀嚼食物時變得相當困難,由於牙齦萎縮後,導致牙齒敏感,在吃冷熱酸甜的食物時,容易感到敏感疼痛,牙周病不但影響儀容外表,而且會妨礙他們的正常社交生活,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牙周病易導致5種疾病牙周病的患者會有牙齦紅腫、有口臭的症狀,嚴重的還會有牙齦萎縮、牙縫增闊,甚至整顆牙齒鬆脫的現象,症狀主要有間歇性的呼吸困難、喘鳴、胸悶、痰量變多以及咳嗽,在咀嚼食物時變得相當困難,由於牙齦萎縮後,導致牙齒敏感,在吃冷熱酸甜的食物時,容易感到敏感疼痛,牙周病不但影響儀容外表,而且會妨礙他們的正常社交生活,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牙周病不只是口腔問題,還與失智症、糖尿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胎兒早產等五種疾病有關。牙齒保養狀況Check如果你/妳有以下五點狀況,有可能形成牙周病:1.刷牙時間不夠2.刷牙方式不正確3.缺牙而不處理,可能導致咬合傷害4.壓力過大,免疫力下降徹底治療:牙根刮治、牙周手術如果已罹患牙周病,應從生活習慣著手改變,每天早、晚徹底清潔牙齒,並且依病況進行追蹤與治療,常見的牙周病治療方法有牙根刮治,是利用牙科儀器清刮牙根,或是進行牙周手術,清除牙周及牙根表面的牙菌膜和牙石,讓周圍組織和牙根能盡快癒合。

口腔想顧好 牙刷牙線不可少

口腔想顧好 牙刷牙線不可少#牙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3歲的職場新鮮人,沒有餐後刷牙的習慣,即使早晚各刷1次,仍會感到口中殘留味道刷不乾淨,有時甚至感到有牙齒附著物、舌頭上也有舌苔,因此口腔不清晰的問題即使在刷牙後仍未改善。台灣成人齲齒盛行率高達90%以上「齲齒」即俗稱的「蛀牙」,在台灣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學追蹤中,因為衛生問題、飲食習慣及清潔方式等原因,成人齲齒盛行率高達90%以上,預防齲齒也是台灣口腔衛生教育推廣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醫師紀智文表示,齲齒的發生主要有3個因素,包含細菌、食物以及時間,若食物殘渣沾附在牙齒的表面,經細菌一段時間的分解,產生的酸性物質導致牙齒腐蝕即為蛀牙。飯後潔牙、睡前潔牙 有效降低齲齒發生紀智文醫師提醒,落實飯後潔牙以及睡前潔牙,可以有效地降低齲齒的發生,因為進食後牙齒表面容易沾附許多食物殘渣,飯後進行口腔清潔可有效移除鬆動與初期沾附的食物殘渣與牙菌斑,提高清潔的效果,此外,睡眠時間較長,也可能提高齲齒發生的機會。牙縫的前後2齒皆需清潔才算完成紀智文醫師說明,正確與有效的潔牙方式,是避免齲齒的不二法門,對於齲齒好發的位置,首要就是2顆牙齒的鄰接面,不論是前牙門齒區或是後牙臼齒區,都是齲齒發生比例高之處,而且通常伴隨鄰近2顆牙齒的齲齒。除了牙刷外,牙線的使用能夠預防鄰近2顆牙齒的互相感染,每一個牙縫需使用乾淨的牙線清潔,將牙線順著牙縫進入鄰接面後,調整牙線角度順著牙齒的鄰接面上下來回刮動5至10下,牙縫的前後2個牙齒鄰接面皆需清潔才算完成。

懶用牙線?牙齦萎縮高10倍

懶用牙線?牙齦萎縮高10倍#牙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炎炎夏日,不少民眾甜食冰品、冷飲不離手,含糖飲料、甜食容易使口腔變成酸性環境,如果又加上只刷牙不使用牙線,牙齒滋生牙菌斑,就會提高牙齦發炎、牙周病、蛀牙的機率,也容易引發敏感性牙齒。一位20歲女性至牙科就診,經X光片檢查發現全口有許多牙縫蛀牙,甚至部分牙齒已需要拔除,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醫師姜永秀表示,門診常發現民眾忽略使用牙線而造成蛀牙,嚴重者還需要植牙,不論牙縫有沒有卡食物殘渣,除了刷牙也要使用牙線,才能清潔牙縫細菌。清潔不當導致發炎 造成敏感性牙齒吃冰冷食物牙齒有酸痛感,清潔不當的牙齒,易有牙垢、牙結石堆積導致牙齦發炎、牙周病,引起牙齦較嚴重、不正常的萎縮,就會造成敏感性牙齒,口腔裡面都有許多無害細菌,但當人們進食時,細菌會把食物當成養分,經過半小時,便形成牙菌斑,沒有徹底清潔,長期下來會造成蛀牙、牙周病等,所以學習正確使用牙線很重要。牙縫清潔 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才有效果姜永秀醫師認為,牙縫清潔要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才有效果,牙線棒的設計,無法順著牙齒外形清到底部的牙齦,且使用牙線棒在清潔後牙牙縫時,容易被臉頰擋住方向而難以置入,而牙籤僅能剔出大塊食物殘渣,不僅牙菌斑仍黏附在牙齒上面,也容易戳傷牙齦,都不是清潔牙縫的適當工具。牙齦會隨著年紀增長有自然萎縮的情況,但細菌造成的破壞速率可達自然萎縮的10倍,姜永秀醫師表示,除了牙線牙間刷也是清潔牙縫的好幫手,建議挑選適合自己的牙間刷尺寸,使用時不需再用牙膏,記得要從內側面往外清牙縫,若是最細的牙間刷都進不去牙縫,則仍然必須使用牙線清潔。

使用牙線、刷舌苔 7招消滅口臭困擾

使用牙線、刷舌苔 7招消滅口臭困擾#牙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康健雜誌》曾對全台1080位民眾做電話調查,了解民眾對中醫藥的認知,結果發現67%的受訪者認為「口臭表示腹內有火(有胃火)」,但這其實是錯誤觀念。口臭不一定是胃火(腸胃發炎)引起,可能是民眾受到成藥廣告影響所致,而忽略口臭其實常來自口渴或蛀牙、牙周病等牙齒問題。口腔內的某些細菌存在於牙縫及舌頭背後,它們將唾液裡、食物中及壞死的口腔表層細胞的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再將胺基酸代謝成臭味。在這過程中也會產生含硫的揮發性氣體,當我們張開口,呼一口氣時,這些含硫氣體和其他臭味會一起呼出。牙周病和口臭相同,都是由類似的細菌所引起,這些細菌引起牙周組織的壞死、化膿,進而產生異味。其他如牙齦長出囊包的牙髓病或蛀牙,也是因為容易藏污納垢而造成口臭。不過,口臭並非全是口腔問題引起,也可能是肺部疾病、糖尿病或肝衰竭等疾病的警訊,如糖尿病病人,因為食物代謝不正常,身上常有一種乙酮的異味。有些方法有助改善或預防口臭:1)吃完東西就刷牙/可在工作場所準備牙刷,每天至少刷兩次牙,每次2~3分鐘。2)刷舌苔/輕輕刷洗舌頭,移除老廢細胞、細菌和食物殘渣。使用軟毛牙刷或舌苔清洗器,儘量將舌根部位清潔乾淨,因為細菌容易聚集在舌根部位。3)每天使用牙線/牙線使用得當,有利於清除食物殘渣和齒縫間的牙菌斑。4)清潔假牙/如果配戴牙套、局部或全口假牙,每天至少要徹底清洗一次或依牙醫師指示清潔牙具。5)少吃氣味強烈的食物/如洋蔥、大蒜和辣椒等氣味強烈食物,易停留在口腔裡久久不散。6)喝足夠的水/為了使口腔能夠分泌足夠黏液,應喝充足的水,而非咖啡、汽水或酒精飲料。7)嚼口香糖或薄荷葉/最好是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幫助清除食物殘渣和細菌。如果有長期口乾舌燥的問題,建議跟牙醫師或醫生討論,開立人工唾液製劑或口腔用藥,刺激唾液分泌量。(本文摘自/整腸健胃:中西醫聯手顧腸胃/天下雜誌出版)

白刷!每天刷牙竟7成口腔沒刷乾淨

白刷!每天刷牙竟7成口腔沒刷乾淨#牙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醫師表示,只刷牙、恐不足以完成口腔清潔!根據研究,牙齒面積僅占口腔總面積的25%,加上多數民眾刷牙普遍過於草率、不夠確實,長久下來容易孳生牙菌斑,造成牙齦炎、牙周病等問題。為此,新光醫院牙周病科林世榮醫師建議,除了刷牙,必須再搭配牙線、漱口水,才能達到最完善的口腔清潔。英國研究指出,上顎、臉頰、牙齦、舌背等部位占口腔表面積的75%,而牙齒面積僅占口腔總面積的25%,若民眾刷牙草率,恐讓口腔清潔不夠徹底。加上國人沒有使用漱口水的習慣,僅將其當作保持口氣清新的工具,有需要時才使用,清潔就更不全面。全口腔清潔 刷牙、牙線、漱口水缺一不可林世榮醫師表示,漱口水最主要的功用應該是殺菌,幫助預防口腔疾病發生,且根據臨床實驗發現,在正確刷牙和使用牙線,加上每天使用漱口水等三管齊下,6個月後有助於減少約52%的牙菌斑,降低牙齦炎發生率近20%。但常有民眾反映使用漱口水後,會有刺激、辛辣的口感,而不習慣使用,對此,林世榮醫師解釋,這乃是因漱口水中的抑菌成份所引起的口腔刺激感,是屬正常現象,通常使用幾天後就能習慣。林世榮最後強調,口腔保健是長期性的工作,定期3~6個月的牙科回診是維護牙周健康最重要的因素,而每天徹底的口腔清潔,更是保持口腔健康的不二法則。

口腔清潔做對了嗎? 睡前刷牙更重要!

口腔清潔做對了嗎? 睡前刷牙更重要!#牙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多數國人每天刷牙2次,仍有9成民眾患有牙周病或牙齦炎。對此,牙醫師陳彥廷指出,其實光是刷牙、使用牙線,僅能清潔25%口腔,其他還有清潔不到的死角,建議正確的口腔清潔習慣,應包含刷牙、使用牙線以及漱口水等三步驟。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台灣人漱口水使用比率低,僅1成出頭。陳彥廷表示,牙齒與牙齒中間的臨界面(牙縫)還有牙齒舌側面、內側等處,是牙刷與牙線難以清潔到的死角,刷牙完後使用漱口水,可有效減少牙菌斑,降低牙齦炎發生的機率。許多民眾會擔心漱口水中的酒精成分,會不會不宜天天使用,陳彥廷解釋,漱口水在口中停留的時間不會很久,跟牙齒的接觸時間短,其實影響不會很大,但不建議6歲以下孩童使用。另外,陳彥廷更進一步表示,正確的刷牙時間,應是三餐後加上睡前,尤其晚上刷牙更為重要,對牙齒的健康影響較大,因睡覺時口水分泌少,口腔環境變酸性,易滋生細菌,早上起床時的刷牙,只是為了消除不好的口氣;而標準刷牙時間為2分鐘,但一般成年人平均刷牙時間僅46秒,且應採取貝式刷牙法,將刷毛對準牙齒與牙齦交接處,涵蓋一點點牙齦,上排牙齒由上往下刷,下排牙齒由下往上刷,每個部份至少刷10-20下。陳彥廷提醒,刷牙、使用牙線後,應在使用漱口水,才是正確的潔牙三步驟,牙周病就是因為口腔清潔不夠完善,才會導致牙菌斑累積。建議漱口水應每天早晚刷牙後各使用一次,漱口30秒即可吐掉。物理性清潔(刷牙、牙線)加上化學性清潔(漱口水),才能徹底維護口腔衛生。

過年吃太爽不刷牙 年後恐蛀牙

過年吃太爽不刷牙 年後恐蛀牙#牙線

過年期間,很多家庭都會準備很多食物,如果是到別人家拜年的時候,通常會一邊聊天一邊吃東西,結果不知不覺吃下過量的食物,不但容易造成肥胖,還可能造成牙齒磨損,結果還不到年初三,就已經痛到不行。署立雙和醫院牙周病科的主治醫師高珮琪表示,去年雙和醫院牙科大年初三一開診,就有很多病患湧入,就醫人數讓醫師都大吃一驚,居然比平常一口氣增加超過6成,讓醫師頭痛。(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是Dozenist。)高珮琪醫師表示,很多人在過年的時候,很容易大吃大喝,有人甚至一天吃到8餐飯,或是一直吃牛軋糖、軟糖、肉乾、魷魚絲等容易塞牙縫、黏牙的零食,如果沒有常刷牙的習慣,會有一些食物殘留在口腔內,容易滋生細菌;如果再加上熬夜、作息不正常,很容易讓免疫力下降,所以去年才會在年初三牙科門診開診時,病患幾乎擠爆牙科診區,而且大部分的病患都是因為牙周病、蛀牙等原因來求診。因此高珮琪醫師建議民眾,在用餐過後的10分鐘是口腔酸性的高峰期,所以每次吃完東西時,只有漱口是沒有用的,最好能刷牙或是牙線,將把牙縫清潔乾淨,如果沒有牙線或是不方便刷牙的話,可以吃無糖口香糖,因為嚼口香糖可以促進口水分泌,降低口中酸性,避免酸性物質腐蝕琺瑯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