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退化

失智症長期抗戰 快到這搬救兵

失智症長期抗戰 快到這搬救兵#記憶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李伯伯患有阿茲海默症,使用阿茲海默的藥物長達5年,3年前喪偶後,李伯伯不僅記性退化的更嚴重,生活上也逐漸仰賴他人。近一個月來,同住的女兒發現李伯伯常半夜出門,更出現被偷妄想、隨地大小便等情形。醫師表示,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病人因腦部退化而導致生活自理的能力逐漸喪失。因此病人與家屬必須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失智症中期 認知功能未完全退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范齡勻表示,在失智症中期,病人的認知功能因尚未完全退化,可以參加日間養護機構以及職能活動以維持大腦活性,到了中期,某些失智症病人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例如妄想症、遊走等等)。隨疾病發展需要照顧的時數會越長隨著疾病進展,病人會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仰賴第3人的照護的時數也會越來越長,透過失智症的診斷申請外籍看護工可減輕照顧負擔,倘若家屬打算讓病人住進24小時養護機構,也可以申請身心障礙手冊,以減免部分費用。到了疾病末期,家屬會面臨病人因吞嚥困難的營養問題、臥床造成反覆感染以及種種醫療決策。記憶整合門診可提供更全面的諮詢記憶整合門診除神經內科失智症專科醫師看診外,必要時可照會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個管師等在診間提供服務,目的是針對病人或家屬的需求提供協助讓失智症病人家屬可以更全面諮詢。 

高階主管女強人 竟罹患失智症

高階主管女強人 竟罹患失智症#記憶退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王蒨茹/綜合報導)現齡62歲曾是高階女主管的女性,過去曾拿下兩個碩士、一個博士學位,也擔任過知名企業的高階主管,看似獨立、能力優秀的女強人,卻在5年前被診斷出罹患早發性失智症,這對她的家庭與事業來說,無非是個難以置信的打擊。慶幸的是,嚴博士在家人與親友細心的呵護下,仍快樂的過日子,她的先生張鎮華教授也表示,妻子自從生病後,對他的依賴也隨之增加,即使生活再辛苦,但也是「甜蜜的負荷」。中壯年群族當心 失智已非老人專利!類似的案例也容易發生在我們周遭!倘若發現身邊親友有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例如:記憶力退化、在計畫決策上有障礙,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掌握早期診斷的黃金治療期。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及世界各國的失智症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在台灣,65歲以下患有早發性失智症人數多達1-2萬,而罹患年齡層多落在處於事業巔峰的中壯年族群。醫學上目前仍未發現與失智症相關的治療藥物,因此該如何預防失智症成了很重要的課題。台灣失智症協會也整理出失智症的預防方法,希望可降低罹患的風險。1)多動腦/多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例如:保持好奇心,接觸新事物、學習課程、打橋牌、麻將等動態、需要用腦思考的休閒娛樂。2)規律運動/長期維持每週2次以上的運動習慣,如:爬山、游泳、瑜珈、太極拳、有氧運動。3)採取地中海飲食/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法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多攝取蔬果、堅果、豆類食品,減少食用飽和性脂肪產品;避免飲酒過量及長時間從飲食外的來源,攝取高劑量的維生素或深海魚油,避免造成副作用。4)增加社會互動/多參與社交活動可緩慢認知功能的退化速度,建議多參加社區公益、當志工等接觸人群的活動,有助於大腦的血液灌流量,降低失智症發病的風險。關心周遭親友 預防失智人人有責台灣失智症協會邱銘章理事長表示,即使早發性失智與遺傳、基因有部分關聯性,但每個人還是應該做好失智症的預防。民眾應多關心身旁的親友,一旦發現失智症的早期徵兆,請立即前往神經內科、精神科門診做檢查,早期治療可延緩退化、降低疾病的負面影響。

記憶退化誤認失智 84歲老太太「認臉不能」

記憶退化誤認失智 84歲老太太「認臉不能」#記憶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84歲莊老太太,近期家屬發現老太太連最疼愛的孫兒名字都叫錯,於是帶她到醫院神經內科就醫,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才發現老太太因為腦部之前中風的地方出現異常放電,造成了少見的「認臉不能症」,經過藥物的治療,老太太很快又認得她最愛的家人。莊老太太平常血壓有點高,之前有過小中風,都有固定就醫吃藥,雖然已經高齡84歲記憶力有些退化,但還可以在家人協助下自己處理生活起居。但近期家人發現老太太出去散步時,反常的不愛跟附近鄰居打招呼,鄰居跟她問好,她又會把對方的名字叫錯,除此之外,日常生活倒也還好,一樣能吃能睡。可是又過了幾天,家人發現老太太連天天見面最疼愛的孫兒名字都叫錯,趕緊送到署立彰化醫院神經內科就醫,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才發現老太太因為腦部之前中風的地方出現異常放電,造成了少見的「認臉不能症」,經過抗癲癇藥物的治療,老太太很快又認得她最愛的家人。署立彰化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彥良表示,老年記憶退化,常被認為是失智症,卻忽略其它隱藏著的疾病。許多民眾都把老人家記憶力退化視為理所當然,當家裡長輩叫錯自己的名字時有些難過,但似乎也無可奈何,只要她看起來身體健康、血壓正常、有吃有睡有排便、大概也沒什麼關係。的確,大多數失智症患者在藥物的控制下,僅能延緩卻不能逆轉失智症的進展。不過,有些時候看似是失智症的患者,卻隱藏著其他的疾病,如腦部積水、感染、血糖過高、電解質異常、甲狀腺功能異常、腎上腺功能異常、癲癇等,只要把隱藏的疾病處理好,患者記憶力不好的情況就可獲得明顯的改善。又或者患者的失智症並不僅因腦部萎縮退化所造成,而是多次小中風之後累積的後遺症,如果不進行中風的預防,僅僅只靠失智症的藥物,患者的記憶減退還是無法停止,家人的警覺心就成為了失智症治療與預防最最重要的關卡。

多桑世代的隱憂 失智症

多桑世代的隱憂 失智症#記憶退化

所謂的「多桑世代」是指台灣被日本統治的50年間,接受日本教育,說一口流利日語,爾後才學普通話的世代。除溝通困難造成目前75歲以上的「多桑世代」與家人的隔離感,失智症也成了必須面對的重要健康課題。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神經內科醫師劉議謙解釋,失智症最主要的病徵是腦部「記憶退化」,一開始非常輕微而容易讓人忽視,如「完全忘記與別人的約定,且事後怎麼也想不起來有這麼一回事」、「明明就在家附近,卻繞來繞去找不到回家的路」。失智症好發在老年人,如逐漸拖延,會讓疾病進展到中、末期,出現妄想、錯亂等會困擾家人的行為,然而,事實上大多數患者都是在此時期才被帶來醫院就診,不過,中到重度的失智症卻是對任何治療都反應比較不好的階段。劉議謙表示,失智症患者腦海中的記憶就像被強力橡皮擦抹去一樣,給再多提示都想不起來。失智症患者初期會出現「規則的被破壞」症狀,如將鞋子放到冰箱或鍋子擺回衣櫃,而且會重覆不斷發生以及出現語言能力的缺失,如說話的詞彙、引用的成語都會逐漸減少。同時,對方向感及時間概念模糊,雖是患者從小生活的環境,仍會感到陌生,甚至迷路。此外,患者還會出現讓家人十分困擾的行為,包含焦躁不安、日夜不分、妄想、幻覺、不理人、徘徊、收集癖、暴飲暴食、暴露,甚至對家人的言語、行為上的暴力;症狀嚴重時,最好請精神科醫師介入治療。退化型的失智症,症狀可長達數年,如在短時間內進展到嚴重痴呆,常常可能是一些其他的神經病變引起,如腦瘤、腦中風、腦膿瘍、硬腦膜下血腫或腦炎。劉議謙進一步說明,失智症的治療可分成三層面,第一是醫師處方的藥,對於輕中重度的失智症各有不同的藥物治療策略,第二則是行為及認知的治療,主要以輔助及幫助患者的生活為主,第三是筆者個人覺得最重要的層面,也就是家庭的支持,包含了包容與心理的支持,平常身為家中長者的多桑世代,一旦有了失智的問題,心中的挫折與難過不言可喻,家人的關懷與體諒的重要性更甚以往。目前日常生活中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包含每星期固定三次以上的運動、多跟別人接觸以及多閱讀、多動腦,簡單說起來就是別讓自己閒著;至於筆者常被問到的靈芝、銀杏等健康食品,目前沒有大規模的文獻來證明有效。 「多桑世代」年輕時做出了諸多貢獻,現在正是身為後代的我們為他們伸出援手的時候!劉議謙最後提醒民眾,適時找一位神經科醫師聊聊,評估並做出合適的治療計畫是重要的,因為失智症的盛行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多動腦、多運動就可以輕鬆的達到預防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