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

檢查胃食道逆流 驚現膽囊結石

檢查胃食道逆流 驚現膽囊結石#膽囊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馬來西亞籍61歲林女士因胃食道逆流到當地醫院欲進行手術治療,沒想到開刀前檢查時發現患者另外有膽囊結石症狀,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前,又檢查出罹患膽囊癌,且腫瘤已侵犯至肌肉層。利用螢光成像系統讓患部亮起來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黃漢斌表示,醫師利用腹腔鏡微創手術進行腫瘤切除淋巴廓清手術,手術過程還使用靛氰綠螢光成像系統輔助,讓膽道走向在腹腔中亮起來,讓切除腫瘤時更安全且不傷害其他組織,術後林女士復原良好,不僅傷口小且出血量也少,術後第3天已恢復正常活動與飲食,住院一周就出院回國休養。膽囊壁發炎鈣化時容易產生膽囊癌黃漢斌醫師表示,膽囊癌患者中,有85%曾有膽結石病史,因為膽囊壁在多次發炎導致變硬或鈣化,當膽囊石化後就容易產生膽囊癌;目前仍無適當的篩檢可用來檢查早期膽囊癌,若病人罹患膽結石,通常建議切除膽囊以預防膽囊癌的發生。定期檢查、避免過勞、改善壞習慣林女士離開台灣前還不忘感謝童綜合醫院醫護人員的幫忙,讓人生地不熟的外國人士都能夠獲得最即時的協助。黃漢斌醫師呼籲,預防膽囊癌的發生,除了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外,還需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與飲食,避免過度疲勞、改掉吸菸與酗酒習慣。

老翁無故腹部不適2週 檢查竟是膽囊癌

老翁無故腹部不適2週 檢查竟是膽囊癌#膽囊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83歲的男性病患,因上腹部不適、發燒畏寒、黃疸2週被家人送至成大醫院急診求治,檢查發現局部侵犯性膽囊癌致阻塞性膽管炎,接受抗生素治療與經皮穿肝膽汁引流術,與家屬討論病情達成共識後,成功進行總膽管全切除、膽囊切除、局部淋巴廓清與總肝管腸吻合手術,目前門診追蹤兩年仍無復發。早期無症狀  出現黃疸、腹痛大多已晚期成大醫院一般外科周宗慶醫師說,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民國96年約1000人死於膽囊癌,佔當年所有癌症死亡原因第十二名。可見膽囊癌並不常見但是種極為惡性的腫瘤。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早期病患無症狀,因此無法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晚期常併發體重減輕、黃疸、腹痛與腫塊。該疾病好發於50至70歲女性病患,常見危險因子有膽囊石頭大於3公分、膽囊息肉大於一公分與石灰化膽囊,其他還有總膽管囊腫、總膽管胰管處異常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可能與慢性膽囊反覆性發炎有關。周宗慶醫師也說,由於早期膽囊癌僅需要接受手術即可治療。但等到晚期膽囊癌即便評估仍可手術切除,通常複雜度高、併發症多且預後較差,甚至無法切除腫瘤最後只能接受姑息性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因此建議罹有上述危險因子之病患應就近至肝膽外科就診,考慮接受預防性膽囊切除手術以絕後患,避免憾事發生。

膽囊癌癒後極差 愈早治療存活率愈高

膽囊癌癒後極差 愈早治療存活率愈高#膽囊癌

大家熟識的知名作家趙寧先生,2008年因膽囊癌過世。其實早期膽囊癌無特殊症狀故不容易診斷,直到有症狀時,膽囊癌大都是已經轉移的癌症末期而無法切除了或已很難處理了。光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 - 劉榮興醫師指出,膽囊癌發生的原因目前仍未明確,好發於50歲以上女性,男女比率約1:3。膽囊癌之臨床表現通常不明顯,約80%患者是以右上腹痛來表現,而且與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之症狀難以區分,另外還會有噁心、嘔吐、體重下降等症狀出現,若有黃疸(約佔30% ~ 40%患者),則疾病已進入末期。膽囊癌的癒後是極差的。總體來說,88﹪在診斷後一年內死亡,五年存活率只有4﹪。所以劉榮興醫師表示,民眾皆應了解造成膽囊癌的危險因子:(1) 膽囊結石及慢性膽囊炎:約有75%的膽囊癌患者合併膽囊結石,因結石對膽囊黏膜細胞長期刺激而造成其癌化。也因此大部分的早期膽囊癌其各項檢查結果都與膽囊結石無異,很難事先診斷出來。(2) 陶瓷狀膽囊(Procelain Gallbladder):若膽囊壁鈣化而呈陶瓷狀,則合併癌症的機會高達12.5% ~ 61%。(3) 膽道先天結構異常。(4) 致癌物。(5)膽囊息肉狀腫瘤:膽囊息肉直徑大於1公分或形狀為平坦無柄狀,或僅有單一息肉且增長速度快,則此息肉合併惡性之機率大增到30﹪以上。(6)膽囊的腺瘤(adenoma)或腺肌瘤增生(adenomyomatosis)則被認為是為有轉變成惡性之可能,此外潰瘍性大腸炎或傷寒帶原者都會增加膽囊癌的罹病率。利用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掃描能早期診斷出膽囊癌,愈早治療存活率愈高。早期膽囊癌五年存活率約70~80%,劉榮興醫師提醒,民眾若有上述症狀或本身有前述的危險因子,則應儘早到「肝膽腸胃科」或「一般外科」就診,必要時接受膽囊切除手術,以絕後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