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小孩

為什麼現代男性超多「媽寶」?心理師曝驚人原因:成長過程缺1引導

為什麼現代男性超多「媽寶」?心理師曝驚人原因:成長過程缺1引導#內在小孩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他就是內在小孩,而且男性與女性的內在小孩有很大的差異。心理治療師施琪嘉於《療癒你的內在小孩》一書中,在精神分析學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觀點,幫助讀者釐清「內在小孩」的概念,展開自我對話,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是職場中的「老大」嗎?心理師揭職場關係「5種人」你是哪一種

你是職場中的「老大」嗎?心理師揭職場關係「5種人」你是哪一種#內在小孩

你知道職場關係也反映你的家庭嗎?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當內在小孩得不到關心時就容易有創傷,因此讓你情緒失控,影響職場工作與生活。心理治療師施琪嘉於《療癒你的內在小孩》一書中,在精神分析學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觀點,幫助讀者釐清「內在小孩」的概念,展開自我對話,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是「成人理性」或「孩子氣」?專家:坦然接受無常反而讓你更強

你是「成人理性」或「孩子氣」?專家:坦然接受無常反而讓你更強#內在小孩

期待一份穩定關係,卻總是在真正進入關係時感到徬徨不安?既害怕受傷,也擔心自己不被愛?美國心理治療師大衛.里秋(David Richo)在《當恐懼遇見愛》書中解析,唯有正確認識你心中對失落與被遺棄的恐懼,並練習自我療癒,才能健康成熟地面對生命中的困境。以下為原書摘文:

自以為的信念 讓你總是自責

自以為的信念 讓你總是自責#內在小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因為西方近代心理學理論,或是幾世紀以來的新時代資訊的推廣,我們對內心小孩的瞭解越來越廣,也越來越深,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說,或至少有過來人的經驗,那就是──小時候的我們不懂人情世故。以為全天下的事都跟我們有關不但渴求關注,更十分自我的以為全天下的事都跟我們有關,只要我們沒得到想得到的關懷和愛,就覺得是我們的錯、是我們的責任,這個「責任往身上攬」的習慣,讓我們的潛意識裡,囤積了許多有如以下的信念:爸爸會打媽媽,是因為我不乖。媽媽會和爸爸吵架,是因為我成績很爛。爸爸和媽媽之所以會離婚,是因為我不好好吃飯。潛意識的傷痛 阻礙我們創造人生這些自以為是的信念之中,還有更離譜的延伸,爸爸做生意失敗,欠了一屁股債,是因為我的眼睛不夠大,哥哥之所以會離家出走,是因為我的屁股太大,媽媽拋棄家庭,是因為我頭髮太多,這些信念,深深藏在內心小孩的潛意識裡,動輒勾動我們的兒時傷痛,以極為負面的方式,阻礙我們創造想要的人生。我就有不少客戶,童年時親眼目睹母親被父親毒打,或言語侮辱,為了保護母親,常常挺身而出,以言語或行動阻擋父親的惡行,有意思的是,在自我療癒的過程裡,他們常常說:「我好氣我媽不懂得保護自己,或是替她自己出頭,看到她這樣軟弱,也讓我在感情當中,很不能信任男人。」釋放他們自由 潛意識傷口才會好「有沒有可能,你對母親的指責,其實是對自己當初使不上力的自責?你不原諒母親當初的軟弱對你所造成的傷害,有沒有可能是你不願意原諒當時的自己?」聽到這番提示,客戶終於茅塞頓開,自我療癒的電燈泡亮了。由以上的案例,我們可以得知,要能療癒「不信任男人」的傷口,必須先療癒「我無法保護母親的罪惡感」,換句話說,在釋放掉了纏繞在原生家庭裡,父親對母親施暴記憶的負面情緒後,這些客戶們,一定要先原諒自己的內心小孩,告訴他們:「會發生這些事情,不是你的錯。」以此釋放他們自由,那麼,埋藏在潛意識深處的傷口,才能轉化成愛和光,當然,要再進一步原諒母親,甚至父親,也會變得容易一些。(本文摘自/與你的內心小孩成為好麻吉/新星球出版) 

「內在小孩」求知慾 連結信仰與邏輯

「內在小孩」求知慾 連結信仰與邏輯#內在小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人生的活動範圍只有一支手機大小,想要控制這個範圍裡面一切井然有序、毫無問題,似乎還有點機會,怎奈,人生的跨度實在太大。想要一個沒煩憂沒痛苦毫無問題的人生,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很多人無法接受這件事,又或是模模糊糊知道,卻不願意去正視。跨進靈性與修行世界的時候,我們多少都帶著一些自身的困惑與生活中的問題,但在這條求知的道路上,卻沒留意到自己跨入了「希望幸福快樂毫無痛苦與問題」的人生幻夢中,忘記了求真。靈性與修行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是要帶我們往真知越來越靠近,而真相往往並不甜美。邏輯與信仰當然可以結合 中間的橋樑是體驗黃鼎殷常提到孔子說的「天然首學」:「人這一生是老天爺為你設下的一個學校,你經歷過這一生,真誠勇敢的走完這一生,就是把人來這世上應該學的東西都學了一遍。」所以最大的靈性逃避,就是「沒有問題」,黃鼎殷甚至說:「當一個老師表現出他什麼問題都沒有的時候,就掉下一個陷阱,這是一個很大的靈性欺騙,因為人只要活著,一定有問題。」黃鼎殷認為,任何宗教的經書都不是用來死背,或當作圭臬奉行的,而是在邀請我們體驗人生、激發思考,知道自己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以一個什麼樣的姿態立於這世間。他舉處女產子的奇蹟當事例,「信仰一定要你接受耶穌是處女所生,這完全違反生物學,但卻很接近禪宗的做法,就是不要你用理性與邏輯來質疑,先見後信不是真的信。」執著把一個理念當作事實及無上真理是逃避但邏輯與信仰還是有辦法連結,黃鼎殷解釋:「這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連結是人生體驗。你很相信某個宗教,不代表你有體驗,這就回到我們說內在小孩的工作狀態,當你人生有培養出良好的工作狀態,就是神的體驗,這時,理性跟信仰便可以結合。你經由工作會理解這是某一個教派,運用類似禪宗的做法要幫我們除去頭腦的限制,或是古代人有經歷過外星人的生物科技,創造了處女產子這看似奇蹟的事件。但是很多人不是這樣用理性跟信仰結合,只是把經書上寫的話語當作無上真理,但當一個人執著要把一個理念當作事實,當作無上真理時,這是一種逃避,不要把頭腦的認定當真理,要用你的體驗來印證。」黃鼎殷認為,一個人沒有神的體驗,就很容易產生靈性逃避或走上歧路:「當教徒以經書上的文字當作完全的事實,沒有用自己我的體驗成為頭腦判斷的基準時,很容易被有心人以宗教之名操弄,卻以為自己在為某個偉大的目標奉獻,例如現在世界很多角落發生的恐怖事件便是。」(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28期/5月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