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視鏡手術

無症狀黏膜下腫瘤 內視鏡治療方法多

無症狀黏膜下腫瘤 內視鏡治療方法多#內視鏡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0歲的王小姐做胃鏡及大腸鏡健康檢查時,胃鏡檢查發現胃小彎有1顆1公分左右的黏膜下腫瘤,進一步接受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確定。施行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腫瘤。手術過程順利,無穿孔等併發症,術後開始進食也無任何不適,術後第3天出院。黏膜下腫瘤通常小於2公分 大部分沒有症狀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康瑞文表示,一般熟知的胃癌及大腸癌,是由腸胃道最內的黏膜層長出來的病灶,往外的黏膜肌層、黏膜下層及肌肉層所長出來的腫瘤則統稱為黏膜下腫瘤。黏膜下腫瘤上面覆蓋有正常黏膜層組織,當腫瘤體積大到將覆蓋在上面的黏膜層頂起來時,才會在鏡檢時被發現。當懷疑有黏膜下腫瘤時,須進一步安排內視鏡超音波確定腫瘤大小、超音波特徵及從腸胃道的哪一分層出來,來推測是脂肪瘤、囊腫或異位性胰臟等良性腫瘤,或腸胃道基質瘤、神經內分泌瘤或神經鞘瘤等惡性腫瘤。根據以往報告,鏡檢發現的黏膜下腫瘤通常<2公分,大部分沒有症狀。可選擇以內視鏡方式切除但是,當腫瘤逐漸長大就有可能會產生腹痛、腸胃道出血或阻塞等症狀。康瑞文醫師表示,如果仍無法判斷,就需以內視鏡超音波導引做組織取樣,決定是否切除腫瘤。康瑞文醫師表示,現在對<2公分的黏膜下腫瘤,會優先考慮用內視鏡切除,並根據腫瘤的位置、大小,可以選擇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或內視鏡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相較於外科手術而言,內視鏡有保留器官、縮短住院時間及術後即可進食的優勢。

椎間盤突破裂 內視鏡新手術復原快

椎間盤突破裂 內視鏡新手術復原快#內視鏡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於/綜合報導)69歲的楊先生搬重物時一用力,突然後腰劇痛癱軟,經診斷為椎間盤破裂,壓迫神經。聽聞親戚手術後下肢癱瘓,讓楊先生遲遲不敢動手術,2個月後才就醫進行新型內視鏡手術,解除痛楚。這種手術只要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短、傷口小,隔天可出院。退化造成椎間盤突出 壓迫神經引起疼痛衛福部彰化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紹清表示,一般的椎間盤突出是退化造成,椎間盤內的髓核和纖維環一起扁化,突出後壓迫到神經,引起疼痛。椎間盤破裂是指髓核穿破纖維環流出,壓迫到神經。楊先生是腰椎第5節和薦椎第1節的椎間盤破裂,髓核流出卡在神經和骨頭中間。不管是椎間盤突出或破裂,都可利用新型內視鏡手術,切除壓迫到神經的椎間盤。手術時間僅約1小時,傷口小至0.8公分,由於局部麻醉,病患全程清醒,當接觸到神經組織時病人可即時反應,減少脊椎神經損傷風險。術後疼痛感低,可下床活動,隔天便可出院。脊椎管狹窄也可應用此手術。不像傳統手術需全身麻醉,傷口大、復原時間長。常下背痛應是姿勢不良造成趙紹清醫師指出,過去傳統手術造成極少數傷及神經而癱瘓例子,病患常因此不敢手術,改以保守復建或藥物治療,但如果成效不好,還是要積極手術治療,解決痛源。脊椎會出問題,通常是姿勢不良和動作不當造成,所有下背痛的民眾,要注意改善平日不良姿勢。尤其是上了年紀的長者,切忌不當使用腰力,才能防止脊椎傷害。

他下背痛復發難耐 內視鏡手術助改善

他下背痛復發難耐 內視鏡手術助改善#內視鏡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56歲的男子,過去因椎間盤突出合併坐骨神經痛,接受過腰椎手術,沒想到數年後下背痛復發,且疼痛強度屬於持續、嚴重,不僅久坐時抽痛會由腰部傳到屁股,並合併小腿麻痛感,無法久站或行走外,劇痛時甚至連坐著吃飯都有問題。直到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鄰近椎間孔狹窄合併神經粘黏,最後,在醫師的建議下,透過脊椎內視鏡進行施予椎間孔整形術及神經粘黏分離術,而術後疼痛大幅減輕,目前已逐漸重回日常生活。下背痛患者中 近4成會發生粘黏的情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龔家騏醫師表示,據研究發現,腰椎手術後發生鄰近脊椎退化病變的發生率約為14%~36%,另術後下背痛的患者中,也約20%~36%有脊椎硬脊膜外粘黏的情形,而兩者皆有可能引發由背痛傳到大腿或小腿的神經根痛症狀。藥物、復健若無效 內視鏡也是種選擇在治療方面,脊椎內視鏡手術屬微創手術的一種,在輕度鎮靜的情況下,施以局部麻醉藥物,自椎間孔導入內視鏡,將鄰近脊椎退化造成的狹窄處,予以磨除後擴大,使得擠壓的脊椎神經得以舒緩,而達到減緩疼痛的目的,所以,醫師建議民眾,若經過藥物、復健等保守性治療後,效果仍不佳的話,內視鏡也是另外一種選擇。

內視鏡手術切除食道腫瘤 傷口小、減少併發症

內視鏡手術切除食道腫瘤 傷口小、減少併發症#內視鏡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一名年近50歲男性近期吃飯時總覺得吞嚥不順、喉嚨有異物感,以及體重減輕,前往醫院診斷,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喉嚨並無異狀、轉介到腸胃內科門診,透過胃鏡及病理切片檢查後,確診為食道癌。食道癌年輕化 不吸菸、酗酒 避免禍從口入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食道癌居國人十大死因第9位,且為男性癌症死亡第6位,且食道癌患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通常發生於中老年人身上,如今50歲以下病患日益增多;新竹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文科表示,早期食道癌以手術切除為主,而中、晚期食道癌則需接受手術、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等合併治療,先以放射併化療、縮小腫瘤後再進行手術切除。放射治療是以高能量的游離輻射來破壞癌細胞、防止癌細胞生長,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目前放射治療已由傳統的鈷60進展至以直線加速器為基礎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影像導引及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可以精確的腫瘤定位和保護周邊器官,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和腫瘤控制率;而化學併放射治療,是利用化療藥物強化放射治療腫瘤控制的效果。食道癌合併治療 身體最小負擔方式力抗食道癌手術治療方面,新竹馬偕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百璽說明,傳統食道癌手術必須在胸腔及腹部分別劃開約20公分的傷口,以利手術進行食道切除及食道重建,但因傷口較大,病患術後需忍受疼痛之苦、且因疼痛也容易產生併發症。由於內視鏡器械及技術的進步,已可將傳統手術的操作方式,改為純粹使用內視鏡來完成;患者若以「胸、腹全內視鏡手術」進行食道腫瘤切除及食道重建手術,術後第10天即可順利出院,不但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且因傷口較小、不會產生劇痛、更能有效減少併發症的產生。食道癌惡化速度快,目前治療以合併性治療為主,利用影像導引放射治療配合正子掃描的腫瘤定位,再用化療使腫瘤縮小後,以微創內視鏡手術切除腫瘤,希望能提供病人用最小負擔的方式,治療食道癌。

詹詠然囊腫手術順利 目標倫敦奧運

詹詠然囊腫手術順利 目標倫敦奧運#內視鏡手術

女網好手詹詠然在球季結束後回國休養期間,於4日早上腹部突然劇痛,到台北中山醫院就診後,經超音波診斷為「急性卵巢囊腫扭轉」。醫師採用單孔內視鏡開刀治療,取出約7公分的良性囊腫,手術過程相當順利,完全不影響卵巢功能,手術一日後出院,目前身體狀況良好。詹詠然表示,待身體調養好後,就要努力爭取2012倫敦奧運參賽資格。(圖:中山醫院提供,詹詠然(右)感謝醫院的照護)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陳福民醫師表示,「急性卵巢囊腫扭轉」通常好發於常激烈運動的女性身上。輕者於短時間內可自行緩解,但易反覆發作;嚴重者卵巢囊腫扭轉後不易恢復,並會產生強烈劇痛及冒冷汗,更甚者卵巢會壞死,無法保留。過去傳統內視鏡手術是在腹中鑿出三個洞孔來取出囊腫,台北中山醫院則採用最新療法,只要從肚臍打一個洞,腹部看不見疤痕,再從肚臍取出囊腫即可完成手術,減少手術傷口,也大幅降低了手術的疼痛感。陳福民醫師指出,詹詠然的身體復原狀況比一般患者來的還快,12日拆完線後就可慢慢恢復運動。詹詠然表示,幸虧發生在平常,如果在球賽時疼痛,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她說現在剛好球季結束,沒有任何球賽,也已經很久沒有讓自己放長假,所以不會安排任何訓練,只想在家好好休養,對於接下來休養過後的目標,就是爭取奧運資格的門票。優活聚焦:●過期黑心巧克力 恐流入五星級飯店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42●孫運璿妻中風逝世 老人家天冷宜注意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33●救兩百公斤患者 消防隊員很「賣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36

關節鏡十字韌帶重建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

關節鏡十字韌帶重建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內視鏡手術

台中林新醫院骨科黃仁道醫師表示,十字韌帶是人體內最強韌的韌帶之一,它位於膝蓋關節內的正中央,分成前十字韌帶及後十字韌帶兩條;其主要的功能是維持膝關節在活動時的穩定。十字韌帶斷裂一般發生在運動傷害、車禍、或摔傷,主要是由一個突然的外力加諸於膝關節而產生膝關節過度的受力扭曲,導致膝關節內的十字韌帶斷裂。關節鏡手術是一種內視鏡的手術方法,主要是在關節處的皮膚上作一個小於一公分的傷口,利用一支細長的內視鏡,可直接觀察關節內部構造及病變,藉由各種特殊器械或固定錨釘,可進行各種組織修補或切除的手術。相較於傳統切開關節的手術,關節鏡手術可算是一種微創手術。手術的方法分兩部份:(一)取肌腱移植物;(二)在關節鏡下進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移植物可分兩類:自體移植物或合成移植物。黃仁道醫師指出,臨床上最廣泛使用的是腿後肌腱移植物。手術後約三天即可出院。術後若能配合復健治療,病人可在三個月左右恢復一般日常活動;如果加上積極的復健訓練,病人可在9至12個月左右回復正常的運動。關節鏡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具有以下優點,包括手術時間短,傷口小,住院天數短,病人恢復快,復健也較容易,可把病人不舒服的程度減至最低。

頭頸部癌症治療新紀元 內視鏡手術「精簡治療」減緩病患痛苦

頭頸部癌症治療新紀元 內視鏡手術「精簡治療」減緩病患痛苦#內視鏡手術

頭頸癌是泛指發生在頭頸部的癌症,包括下咽癌、喉癌、鼻竇及鼻腔癌、鼻咽癌、口腔癌、口咽癌等部位。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國內估計1年約有8,000名新增頭頸癌病例,其中有7,000人是男性,平均1天就有22人罹患頭頸癌;頭頸癌已是國內男性10大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上升最快的癌症,自1998至2007年的10年間,台灣男性每年罹患頭頸癌的人數大幅成長了1.73倍,較國人所熟知的大腸直腸癌、肺癌與肝癌都還要來得嚴重。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侯勝博主任表示,頭頸部只佔人體的九分之一,卻支配各種功能,五感中佔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四種。試想,一旦長腫瘤,影響多大?以前開刀都要打開病人的臉,開刀範圍很大,另外,早期治療喉癌、下咽癌、咽喉癌病人時,切除整個喉嚨,造成病人術後說話不便,不幸罹病的國人往往需經手術,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等等痛苦的過程,往往對其身心靈造成相當大創傷。侯勝博醫師強調,現在有更好的方式來治療頭頸部癌症,運用現代頭頸外科最先進的技術「內視鏡手術」,病人手術面積小,手術時間也比一般外科手術短,併發症少,住院和復原期短,並達到器官保存的目標,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侯勝博醫師指出,國人常見的鼻咽癌,若放射線照射後仍有殘存腫瘤或局部再發,在過去皆是再次放射線照射治療,病人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存活的希望,而且顱底的骨頭會產生放射性骨壞死,發出惡臭。侯勝博醫師說明,以內視鏡腐骨刮除術處理鼻咽癌病人之顱底放射性壞死,六年來共25位病例中,經內視鏡腐骨刮除術治療後,20位(80%)已無症狀,配合良好的鼻咽腔局部沖洗,可有效的解除鼻咽癌病患顱底於放射性骨壞死的症狀,且無直接的併發症,但有兩位病患,分別於術後第四個月死於氣腦症,術後一年產生腦膜炎,需住院治療,目前仍存活。25位病人中,只有兩位的腐骨檢體中偵測出LMP-1基因,而此兩位可由病理切片證實為鼻咽癌局部再發;鼻咽癌局部再發可經由最先進的鼻咽癌局部切除術治療,許多的病人亦可藉此獲得重生。

自幼莫名頭痛 原來罕見顱底腫瘤作祟!

自幼莫名頭痛 原來罕見顱底腫瘤作祟!#內視鏡手術

長期頭痛莫忽視!一位吳姓女高中生從國小開始就常犯頭痛,看過許多醫院卻找不到原因。後經光田耳鼻喉科檢查後,竟赫然發現吳小妹腦中長出極罕見的顱底神經源性腫瘤,由於位置非常特殊,若開腦治療風險很高,幸而透過該院耳鼻喉科最新引進的鼻竇內視鏡數位導航系統,以高科技無線導航結合內視鏡從鼻腔進入,終於精準而安全的消除腫瘤。如今吳小妹終於不受頭痛所苦,而多年來為愛女健康提心吊膽的父母更是放下了心中的大石。主治的耳鼻喉科沈炳宏醫師表示,家住清水的吳小妹來看診時,整個人非常消瘦,體重很輕,每當莫名頭疼一發作就讓她痛不欲生,經詳細檢查後才發現原來在顱底部位長出了罕見的神經源性腫瘤,這種病症發生機率不到萬分之一,至於罹病的原因目前不明。醫師評估,這種腫瘤雖然是良性,但若不加以根除,對於吳小妹的生活會造成極大的困擾,對家屬來說更是身心上的煎熬。由於腫瘤位置在顱底,傳統手術要摘除必須進行浩大的開腦手術,若採一般內視鏡手術,又恐怕造成腦部與周邊組織的傷害。但透過光田綜合醫院最新引進的鼻竇內視鏡數位導航系統,在精確度、手術風險等各方面都能提供面面俱到的安全治療,成功為吳小妹消除棘手腫瘤,術後不到幾周,她的體重就恢復到正常值,頭痛問題也從未再發生。醫師解釋,這項技術原理和我們開車用的導航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車用的導航是將地圖的圖資先輸入電腦後,衛星再判斷我們所在的位置,然後比對圖資,比對成功後把正確的位置顯示在螢幕上。而醫用數位導航系統的圖資便是我們在術前所作的電腦斷層(CT)或是(MRI),然後手術時先讓患者配戴導航專用面罩作為感應接收器,啟動醫用衛星定位、精密比對後,便能清楚的知道內視鏡手術器械進入後所在的三度空間位置,因而可以精準的切除腫瘤,不傷及重要的器官,病人相對的比較安全。沈炳宏醫師表示,在國外,醫用導航的運用已經從神經外科漸漸普及至耳鼻喉科、骨科及其他專科。就耳鼻喉科而言,因為這項技術治療的病症以鼻及鼻竇腫瘤、嚴重瀰漫性鼻息肉、復發性或頑固性鼻竇炎、腦下垂體(顱底)手術、頭部外傷導致鼻竇結構嚴重扭曲等為主,這些地方都非常靠近重要的器官如眼睛、顏面神經甚至是腦部的組織及動脈等,手術稍有不慎可能會造成鼻中膈穿孔、視力受損、腦脊髓液外漏、大血管受傷等併發症,因此有了數位導航系統後,治療的品質將可大大提升。雖然目前耳鼻喉科所用的醫用數位導航系統在國內還很罕見,健保仍尚未給付,不過隨著台灣醫療水準的快速成長,相信這是指日可待的。( 圖說:左邊為新型導航面罩,只需黏在頭部。右邊為舊式面罩,必須在頭部穿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