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監測、正確用藥 戰勝氣喘困擾

自主監測、正確用藥 戰勝氣喘困擾

2009/8/8

氣喘是最常見的兒童慢性疾病,常發生於有過敏遺傳體質兒童身上,會因為接觸到過敏原(如:塵蟎、灰塵、寵物毛、絨毛玩具、花粉…等)或非過敏原(如:天氣變化、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刺激而隨時可能發作。症狀包含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喘鳴、夜間呼吸不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趙瑩指出,三歲以下幼兒出現喘鳴不一定是氣喘造成,病毒感冒也是常見原因。但要注意,若雙親本身有氣喘或病童本身有異位性(過敏)體質,且喘鳴經常發生、無季節性,合併夜咳就要高度懷疑是氣喘問題。

國內相關研究指出,小兒氣喘是目前造成兒童急診、住院及缺課主要原因。因此如何由適當藥物治療配合環境改善,讓兒童得到妥善控制,是相當重要課題。

■ 氣喘治療藥物治療原則

趙瑩表示,氣喘藥物治療分為長期控制型及短效緩解型,控制型藥物必須每天使用,具預防、治療效果,短效緩解藥物主要用於病人急性發作時作緊急處置之用。

世界衛生組織(WHO)邀請世界各國氣喘專家所組成的氣喘全球創議組織(簡稱GINA)所定的治療指引,針對氣喘藥物治療可依病患症狀嚴重度作增減。嚴重度依氣喘發作頻率、肺功能等評估後分級,分為控制良好,部分控制及控制不佳三個等級。病情往惡化方向走時,使用劑量或品項都要增加,相反的,病情若控制穩定後三個月可減量使用,這就是所謂階梯式治療,依病人情況調整用藥。

■ 氣喘藥物選擇

趙瑩說,依目前GINA氣喘治療指引,針對五歲以上兒童,吸入型類固醇被認為是控制效果最好的,口服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因安全性高,近年來應用相當廣泛。這兩者皆可為首選藥,若有控制不佳情形,可增加吸入類固醇劑量或將兩者併用。五歲以上兒童若有控制不佳,則可再加上長效乙二型支氣管擴張劑或茶鹼類藥品。至氣喘惡化程度時,須改以口服類固醇治療。十二歲以上可考慮抗IgE抗體使用,從免疫方面治療。

目前短效緩解藥物以短效吸入乙二型支氣管擴張劑最常用,一小時內可用2-4次,若無改善則需緊急送醫,家長也要注意,若短效支氣管擴張劑使用太頻繁,表示病童氣喘未得到完善控制,需留意居家環境過敏原控制,並注意病童使用吸入劑方法是否正確。病童在吸入劑使用方面,須考慮年齡作選擇,六歲以下應選擇定量噴霧型,配合吸入面罩輔助,六歲以上才考慮使用乾粉吸入劑,選擇適合劑型才能使藥品達到應有療效。

■ 氣喘自主監控

氣喘的自主監控對任何氣喘病患都是相當重要的,趙瑩建議家長可協助病童進行「氣喘控制測驗」,了解病童目前氣喘控制情形。另外,尖峰呼氣流速(簡稱PEF)測定是氣喘病人能自主監測肺功能的方法,由規則記錄流量變化,可作為醫師治療依據及病患自我照顧參考,PEF應維持在理想值80%以上,若低於80%,表示有氣喘急性發作可能,在60%以下,可能發生嚴重呼吸道狹窄,得考慮立即就醫。

兒童若有氣喘問題也務必讓學校師長知道,能夠在必要時協助孩子處理。相關資訊可參考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網站。(台灣氣喘衛教學會:http://www.asthma-edu.org.tw/asthma/download.aspx

■ 正確用藥觀念,戰勝氣喘

趙瑩強調,氣喘雖然無法治癒,但大部分病人經過適當治療均能有效控制症狀。現今治療準則仍以吸入式類固醇為主要用藥,實際上吸入使用副作用遠比口服使用少,有些家長可能擔心類固醇會影響生長,但生長抑制是暫時性且可逆的,若氣喘未得到良好控制,反而是影響生長重要因素。身為醫護人員有責任加強對疾病追蹤,及對家長、病童的再教育,教導正確用藥方法及觀念,多方合作下才能使氣喘病童獲得良好控制。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