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加護病房運動訓練 有效增存活率

早期加護病房運動訓練 有效增存活率

2020/1/22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這幾年許多國際的重症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入住加護病房超過48小時之後,不明原因卻常常產生全身性、對稱性的四肢與呼吸肌肉無力。這些肌肉無力往往在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使用升壓劑或血糖控制不良的病人會更嚴重。肌電圖與神經傳導檢查發現,這些肌肉無力合併著神經、肌肉病變。然而這個肌肉無力卻對加護病房病人的預後產生極大的影響,包括會延長住院天數、增加死亡率、延長肌肉無力長達數週到數月,造成運動功能不良或生活品質受到影響長達數月或數年。要預防或改善加護病房產生的肌肉無力現象,學者提出要控制敗血症與多重器官衰竭、嚴格地血糖控制、避免長期的類固醇或升壓劑使用,但是最被推崇的是早期的運動介入。

佳里奇美醫院院長暨奇美醫學中心總監周偉倪表示,研究學者Morris觀察發現,在1,449次加護病房早期活動介入時,並不會造成管路脫落、增加治療、增加醫療費用或增加住院天數。在114位接受加護病房早期復健的病人當中,也沒有產生嚴重的不良事件,例如需要急救、死亡等。
個人認為可能的原因包括:
一、依據病理生理的運動訓練
需要入住加護病房常見的心臟疾病、胸腔疾病、手術治療均有其病理生理演進,如果能夠詳細了解相關的醫學依據,對於運動訓練項目的設計,就不容易產生立即的危險。

二、危險篩檢
奇美醫療體系復健部針對加護病房病人施予早期活動前,均有訂定相關安全篩檢標準,首先是神經系統評估,病人必須要意識清醒,能夠接受遵從醫囑,方能配合早期活動的執行。之後會做呼吸系統評估,確定病人對於呼吸器的依賴已經降到穩定安全範圍(含PEEP<10、FiO2<0.6、血氧濃度大於90%、呼吸速率<35/分鐘),表示已經脫離嚴重的呼吸衰竭。最後要對心臟血管系統做評估,確認病人的心電圖沒有進一步心肌缺氧、嚴重心律不整的現象,血壓能夠維持在合理範圍,心跳速率不致過速或過緩。合乎以上三個系統篩檢安全標準,就會啟動早期加護病房運動訓練。

三、完整訓練復健團隊
執行加護病房活動訓練的團隊成員,除了急重症加護專科醫師以外,尚包括復健專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師、營養師與護理師。每個專家都有其重要的專業角色,他們能夠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適當運動強度、有經驗早期發現可能的不良反應、訂定共同的治療目標。此外,團隊成員也必須要更新醫療專業知識,參與國際學術研究會與發表相關論文。

四、良好訓練空間與設備
進行加護病房中的運動訓練在溫度、濕度、高度與明亮度都有其要求,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有中樞監視系統,了解病人在活動中的心跳、血壓、心電圖、血氧濃度等生命現象,確實掌握病人運動中的安全性。同時也必須要備有標準的急救系統,以因應不時之須。

早期的心臟加護病房運動介入 可增加存活率
佳里奇美醫院在2019年ISPRM(國際復健醫學會)中曾經提出研究成果,早期的心臟加護病房運動介入,並不會增加不良事件的產生,也不會造成住院天數的延長;重大事件當中,包括管路滑脫、需要急救、產生死亡均為0%,這個成果表示,台灣在執行加護病房運動訓練上,與國際醫療先進國家有相似的結果,並且不輸給國際論文所發表出來的成效。

學者Morris與Schweickert所發表的醫學報告中,發現加護病房早期的運動訓練可以增加病人行走的機會、促進早期的下床、達成更高的獨立功能、減少呼吸器使用的天數及住院天數、增加存活率。

佳里奇美醫院院長暨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總監周偉倪表示,雖然在這幾年研究當中發現,早期的運動介入對於入住加護病房的病人是安全的,藉著減少加護病房肌肉無力症,可以帶來病人運動功能的改善、認知能力的恢復、減少住院的天數、減少呼吸器依賴的天數、降低再急診或再住院率,進而減少死亡率。

但是也發現,國內推行此項有效且安全的醫療,雖然早年已經有健保給付的支持,在推廣時仍然有許多的阻礙,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病人或家屬的猶豫、傳統專業醫療的堅持、醫院缺乏團隊合作的文化、相關團隊的未訓練成熟等因素,有賴我們更加努力的宣導,讓安全有效的醫療可以幫助我們的病人。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