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腹瀉30次 結腸炎誤當痔瘡

日腹瀉30次 結腸炎誤當痔瘡

2016/11/15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年54歲的歐先生,8年前有血便以為是痔瘡,自行買藥3個月未改善,至醫院檢查,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疾病嚴重的時期,每天跑20~30趟廁所達一年,開車時、睡覺時也經常需要如廁,長期使用類固醇更導致糖尿病病情加劇,歐先生有長達105公分的大腸處於嚴重發炎的狀態,醫師建議歐先生1個月1針的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

主要症狀為腹瀉、血便、裡急後重

中山附醫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說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因免疫失調而造成,通常好發在20~40歲的年輕族群,主要症狀為腹瀉、血便、裡急後重,患者總是急著想上廁所,但卻只有一點黏液、糞便或血,很容易讓患者誤以為是痔瘡,延誤診斷和治療。

林敬斌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比起一般人有更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門診中曾有病患是潰瘍性結腸炎,沒有規律服藥,5年後發現罹患大腸癌,如果沒有積極治療,最後恐需要全腸切除後永久性造口,醫師說明,過去10年來,台灣罹患潰瘍性結腸炎的人數增加81%。

生物製劑抑制發炎 有效控制病情

林醫師說明,健保從9月1日起,陸續給付2種施打頻率不一樣的生物製劑,經傳統治療療效不好、或是急性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需要有完整評估符合健保規範才能申請使用,施打之後也需要評估療效,才能續用,一次療程能最多使用38週,林醫師強調,根據臨床經驗,生物製劑有3大好處:

1)  腸道的黏膜若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況,就可以減少後續因黏膜病變惡化成為大腸癌的機率,而生物製劑比起傳統治療更有機會修復腸道的黏膜。

2)  能減少、甚至不需要依賴類固醇,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而產生如骨質疏鬆、以及新陳代謝併發症,如高血壓或糖尿病等。

3)  提升生活品質,還可減少住院率、手術率,醫師提醒,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前應配合醫師做潛在風險評估,確認患者的健康狀況適合再進入療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