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網絡大 失智機率小,智不可失 做就對了!

人際網絡大 失智機率小,智不可失 做就對了!

2010/9/24(2022/3/15 21:26更新)

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根據研究報告指出,臺灣地區失智症盛行率為5.3%,依失智症社區盛行率推估,臺北市社區中65歲以上失智老人約有18,139人,65歲以下約有2,275名失智者,也就是說目前正有20,414個家庭正在受苦,近八萬人受到衝擊!但只要能延緩失智發病2年,即可降低20%失智人口;只要能延緩失智發病5年,即可降低50%失智人口!因此早期發現失智症症狀,便可及早治療,降低未來的醫療負擔。

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甄瑞興醫師說明失智症早期徵兆10大警訊,包括明顯記憶減退影響工作或生活、語言出現困難、搞不清時間或地點、判斷力變差、東西擺放錯誤、個性改變如疑心變重、開創性及主動性降低等(註一),應早期就醫,以把握治療黃金階段。母親是多年失智症病人的國立陽明大學和臺北榮民總醫院退休劉秀枝主任表示,預防失智症最好的方法雖是多動腦、多從事益智的休閒活動,但也可從其他日常生活方式著手,多與人相處以增加社交活動就是其中之一。

為減緩臺北市失智人口之增加、降低失智對家庭社會之衝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臺北市民一起多社會參與、多動腦及多運動,以降低失智風險。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失智症之認知以及有效預防失智症之發生,在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皆有辦理失智症相關講座及支持團體,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詳情至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1806洽詢,或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

註一 失智症十大警訊

  1. 記憶減退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 一般人偶爾也會忘記,不過一經提醒就會想起來,但失智患者經過提醒仍無法想起,如忘記自己和家人的生日。
  2.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如:廚師不知如何炒菜、鋼琴師不知如何彈琴。
  3. 語言表達出現問題:失智症患者會想不起某個字眼,甚至以替代方式     說明簡單的辭彙,如 :「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手上的鐘(手錶)」等。
  4.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失智患者會分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會在自家熟悉的環境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有時忘記自己在哪裡或如何到這個地方。
  5.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如:過馬路時不看左右和紅綠燈,火災時不知道要逃生,一次吃下一星期的藥量,可能無法了解自己就是鏡中人。
  6. 抽象思考出現困難:如:香蕉跟橘子同樣是什麼東西?(水果)或無法根據說明指示操作日常生活所需電器:遙控器、微波爐。
  7. 東西擺放錯亂:將物品放在不對的位置,如:鍋子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冰箱裡等。
  8.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情緒轉變快、一下子哭起來或生氣罵人、憂鬱眼神空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視、聽幻覺及妄想,如:看到已死去的親人回到身邊來、懷疑別人(如外勞、家人等)偷他東西。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如:拿店中物品卻未給錢、衣衫不整等。
  9. 個性改變:如:疑心病重、口不擇言、失去自我控制或沈默寡言、拒絕配合的行為越來越多。
  10. 喪失活動及開創力:失智患者變得更被動,需要許多催促和誘導,才會參與事務,放棄原本很有興趣的嗜好。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