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缺水,不一定代表「缺油」!

皮膚缺水,不一定代表「缺油」!

2006/1/1

在一般民眾的認知當中,往往將皮膚「保溼」與乳液的塗抹畫上等號;甚至也有人認為一些皮膚因水分失去平衡所導致的乾燥脫屑。其實不然,皮膚表面的皮脂或油份的附著,雖可減緩水份經表皮流失的速度,但並不表示其就是唯一的因素。凡士林塗在老人乾燥的小腿上或許很舒服;但用在臉上時,在考量舒適感的前提下就不太一樣!皮膚缺水時,不一定代表它就一定「缺油」!

影響皮膚水份平衡的因素,大致上可區分為:

 一.  水分的攝取:每人每天除了正常飲食外,額外一千兩百毫升的水分攝取,是維持整個人水分平衡的基本條件,當然這也是供應肌膚充足水份的來源。

多喝水、果汁等富含維他命C的飲料/多吃蔬果/長期處於冷氣開放的空間須多補充水分/可使用能量化妝水,適時補充臉部所需水分/充足的水份攝取,可以促進身體的代謝循環,以增加皮膚的健康保溼度

 二.  皮膚的微血管循環:充足的水分攝取,亦需要健康的微血管循環,才能將水輸送到目的地-皮膚,當肌膚的微循環不良,外觀上將呈現蒼白而沒有血色,皮膚也易呈現乾燥及偏敏感性,而過高的血脂造成循環的阻滯,或是自由基破壞,都將間接造成做循環不良而至肌膚缺水。

․適當的運動促進新陳代謝/有氧運動:增加心肺功能/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三.  自然保濕因子:像是蛋白質、胺基酸、乳酸、礦物質等自然存於肌膚內的物質,可暫時與由皮膚為循環供應而來的水份結合,造成「延緩」這些水份的經皮流失,達到「鎖水」的目的,且這些物質多屬水溶性,針對不需額外油脂補充的肌膚,其是外油內乾型的膚質,恰巧可提供「純保溼」的作用。

 四.  表皮的完整性:表皮一旦受到傷害破損或是有發炎的現象,都將額外增加經皮的水份流失,對於像是在接受高濃度果酸換膚或是剛雷射治療後,臉部尚有「結痂」的情況下,水分更容易流失,而且有時因加皮的過乾燥及收縮,常使患者有騷癢不適的感而按柰不住摳抓傷口的衝動,此時除了可用人工皮之類的敷料來保持水份、加速傷口的癒合外,對症狀較輕者則需加強保溼亦是必要的措施,以免造成傷口處不必要的傷害。

 五.健康的角質:角質層中的組成中,水分及蛋白質各佔了40%,另外有20%為脂質,這些脂質扮演著像是「黏著劑」的角色,將各角質緊密的連接著,並且阻止水分從各角質間的「間隙」流失出去,亦曾有報告指出在塗抹含角質間脂質的面霜,發現可大幅降低經皮流失出去的水份量,也因此這類物質亦常被當作號稱具有回春效果的時空膠囊的主要成分之一。另一方面,角質的含水度,自內而外,在比例上將快速的減少;因此,過厚的角質將導致肌膚因缺乏水分而喪失彈性,適時的去除老化角質,將能對肌膚的保溼提供合理的幫助。

 六.充分的皮脂分泌:皮脂的分泌,將在皮膚外層形成屏障,「油封」的效果,可減少水份經皮的蒸發流失,像是在冬季或是皮膚老所致的皮脂分泌量減少,都將使皮膚顯得沒有光澤而且特別乾燥!針對一些缺乏皮脂的乾燥性皮膚疾病,像是異位性皮膚炎或魚鱗癬,當使用模仿皮質成分的乳液塗抹30分鐘後,實驗發現將減少40%經皮水份的流失。不過,這類肌膚補充油脂類的面霜或乳液的時機,最好是選在剛泡完澡, 且皮膚角質水份尚未完全蒸發掉的時候最好,一旦角質的水分蒸發掉後。此時再擦乳液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七.環境及氣候:整天待在冷氣房中,或是冬季乾燥的時候,都是造成皮膚水份流失增加及皮脂分泌量減少,直接、間接導致肌膚的缺水乾燥,這亦影響皮膚水份平衡水份平衡的外在因素。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