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冷到皮皮挫」小心失溫!醫揭失溫「分3級」這情況恐腦中風

冬天「冷到皮皮挫」小心失溫!醫揭失溫「分3級」這情況恐腦中風

2023/12/26
入冬首波寒流剛結束,馬上接著冷氣團接棒。體溫可以說是「免疫之鏡」,當免疫細胞正常運作時,人體的體溫通常會超過36.5度,當體溫出現下降趨勢,就容易引發低體溫症。隨著氣溫驟降,從事戶外或室內低溫工作者,更要小心低溫造成的健康傷害,提醒民眾工作之餘也要注重身體保健,才能平安過冬。

本篇文章目錄

低體溫分3級

正常人體核心體溫為37±0.5度內,當核心體溫出現下降趨勢,就容易引發低體溫症,即所謂失溫。依據瑞士低體溫分級系統,可將低體溫劃分為3級:

  • 35~32度:代謝速率、呼吸速度及脈搏會增加,身體會不自覺顫抖,出現思考遲鈍、無法完成複雜動作等情形,此為輕度低體溫
  • 32~28度:心輸出量、呼吸速度與脈搏會減緩,整體對冷的感知會變差,發生意識模糊、心律不整的症狀,這種情況屬於中度低體溫症。
  • 28度以下:人體會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台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指出,若持續暴露在低溫環境中,會刺激交感神經造成血管收縮,收縮壓會上升10~20毫米汞柱,舒張壓會增加5~10毫米汞柱,導致血壓上升,進而誘發出血性腦中風或主動脈剝離等急性疾病。

延伸閱讀:
幾度才算發燒?耳溫、額溫、肛溫哪個準?體溫量測7大QA一次看

失溫時如何急救?

賴育民強調,若身邊的人出現失溫的情況,首先需要立即送醫急救讓體溫回到正常核心溫度,而在等待醫療支援前,可嘗試以下方法自行為患者回溫,按臨床指標與低溫的程度分為被動回溫與主動回溫。

  • 輕度或中度低溫:病人可採被動回溫法,將其移動至溫暖乾燥的環境,替換衣物並給予溫熱食物。
  • 重度低體:病人可採主動回溫法,利用照烤燈、暖氣、溫水袋或是41度溫靜脈輸液等方式,以每5分鐘回溫0.5~1度的速度漸漸提高體溫,需要在到院後有醫療人員照顧時才能施行。

延伸閱讀:
冬天低溫,小心中風!營養師揭「3大通血路食物」助維持血管暢通

意識模糊、反應遲快送醫

賴育民提醒,台灣雖位於亞熱帶,但當冬天大陸冷氣團南下,仍容易出現低體溫的狀況,尤其最近氣溫變化大,猝死事件頻發,除了上述潛在暴露職業外,民眾皆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預防。

凡是於低溫環境工作者,務必遵從工作指引,穿著防寒套裝、食用溫熱食物、注意在低溫區工作時間勿太久,如果覺得寒冷難忍、身體顫抖就要立刻進入溫暖的室內或營帳等庇護所,如已有意識模糊、反應遲緩等症狀,務必送往急診就醫。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