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新冠還恐怖!醫示警6大「超級細菌」:2025後每年恐奪千萬人性命

比新冠還恐怖!醫示警6大「超級細菌」:2025後每年恐奪千萬人性命

2023/6/15
台灣正逢新冠第4波疫情大流行期間,民眾除了要小心變種病毒的威脅,同時更別輕忽感染「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的風險!專家警告,一旦染疫合併感染抗藥性細菌,不僅住院時間可能延長3~5倍、引發急性敗血症死亡,甚至會連帶影響照護者及他人安危,呼籲民眾及病人做到4件事,共同預防2025年「超級細菌」時代來臨!

本篇文章目錄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署長莊人祥表示,全球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嚴峻,感染抗藥性細菌不僅會拖長病程,更可能造成全球失能、照護安全,甚至經濟成本危機。而醫療院所及病患,未適當使用抗生素,正是造成抗生素抗藥性細菌遽增的原因。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當抗生素被濫用,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就可能陷入無藥可醫窘境,針對加護病房與免疫力相對較低的患者,即使再接續使用強效抗生素,也可能失效,導致細菌成功入侵。此時則需要特殊專長、可對症治療的投手緊急救援。

王復德示警,「4大面向問題」恐造成加速養出抗藥性細菌,包括:民眾沒有依據醫囑使用抗生素,醫療院所未合理開立抗生素、感染管制成效不佳,產業面研發速度趕不上細菌突變,政策面無法及時補給抗生素新藥,以及專業藥師、感染科醫師的人力缺失等,這些尚待解決的議題,儼然已形成惡性循環,籲政府應加強重視。

延伸閱讀:
疫情期間「細菌抗藥性」增9成!專家示警:30年後台灣無藥可醫

婦同時感染新冠和超級細菌

「不只是醫院加護病房,社區中可能也有抗藥性細菌風險!」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指出,近期收治一名51歲婦女,因為發燒、咳嗽、身體疼痛住院,確診新冠肺炎,然而治療期間又感染「超級細菌」,先後檢出綠膿桿菌以及克雷伯氏肺炎菌(KP菌),一度出現敗血症、腎功能低下等,所幸經更換抗生素治療後,住院超過1個月才脫險。

邱政洵表示:「比起新冠病毒,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的威脅更大。」就算沒有新冠疫情干擾,若此情形到了2025年仍未改善,預估全球每年盛行率,會有1,000萬人因感染抗藥性細菌死亡,將超越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總和;而台灣也估計每年有3.3萬人將因此喪命。

延伸閱讀:
用藥觀念大掃除 破解3個抗生素迷思

抗藥性細菌「6大黑名單」

邱政洵指出,抗藥性細菌有很多種,但其中要特別小心致病力較強的細菌,恐易引發高度的重症死亡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全球公認有「6大抗藥性細菌」未來恐面臨無藥可用,極需被優先重視:

  •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 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 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 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 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 腸內菌屬(Enterobacter species)

民眾如何防範抗藥性細菌?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陳宜君表示,抗藥性問題持續惡化,未來連癌症治療也可能受到影響,未來包括化療、幹細胞移植治療等預後,都可能受到衝擊。若想要預防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的威脅,建議醫療端及病患端,應共同努力落實「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則:

  • 醫療院所方面:
    • 落實環境清消SOP、管制細菌感染風險
    • 醫師精準開立抗生素
  • 病患及民眾方面:
    • 以守護自身健康,預防感染、達成「無」抗生素用藥需求為優先
    • 遵照醫囑用藥,不可自行停藥,並積極與醫師討論用藥類型
    • 提供疾病症狀清楚資訊,有利於醫師精準判斷用藥開立
    • 出入公共場所、使用公共物品,勤乾洗手,建立良好衛教習慣

陳宜君特別提醒:「即使對抗同一種細菌,也並非所有人都適用同一種抗生素,且抗藥性細菌其實會影響到每一個人。」因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身上,可能帶有抗藥性細菌,出院後回到家中就有汙染環境風險,此時照護家人、免疫力低的長輩及幼童,都有可能感染抗藥性細菌,釀成抗藥性社區感染危機,呼籲每一個人皆應嚴加防範。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