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循環「骨髓炎併缺血壞死」恐抗生素也無法治!中醫揭治療關鍵

惡性循環「骨髓炎併缺血壞死」恐抗生素也無法治!中醫揭治療關鍵

2023/3/2
劉先生因右腳疼痛來看診,走路一跛一跛的、連坐下都需要旁人扶著。他表示3年前突然右臀劇痛,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竟是細菌感染骨髓炎,前前後後經過6次清瘡手術,配合抗生素和高壓氧的療程大約持續半年,好不容易才將骨髓炎控制住。

但1年多前,同部位又痛起來,劉先生還以為又是感染復發了,沒想到骨科醫師說,這次不是骨髓炎,而是股骨頭的缺血性骨壞死,但他實在很害怕要再次手術,所以才想要來找中醫調理治療,看能不能免於再次開刀。

延伸閱讀:
傷口感染化膿⋯恐致慢性骨髓炎!中醫1招調理:關鍵在通氣血

恐陷骨髓炎、骨缺血惡性循環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慢性骨髓炎並不只細菌感染的問題而已,更被認為是缺血性的疾病。因為當慢性感染繼續進行時,細菌進入骨骼深部、骨髓腔的巢狀結構內繁殖,膿液可能積聚在骨髓腔,造成骨頭缺血並迫使細菌進入血管及骨頭腔隙中。

反覆感染的發炎反應,會使局部的肉芽組織會轉變為緻密的疤痕,而這種血管稀少的疤痕,在感染部位的周圍形成一層無法穿透的障礙,加上感染發炎後增生的滲出液會增加骨髓內的壓力,滲出液就有可能會將致病菌帶到骨皮質以及骨膜,進而造成骨膜上的血液循環遭受阻斷,而使得骨頭壞死。

蔡易昌進一步說明,當骨頭中的血液循環受阻之後,正常免疫細胞與抗生素無法深入感染核心,這就是為什麼骨髓炎會導致骨缺血,而骨缺血又會讓原本的骨髓炎不易治療的原因,形成惡性循環沒完沒了。

延伸閱讀:
術後傷口感染出現「這種疤痕」當心慢性骨髓炎恐「骨缺血」壞死

骨壞死恐消炎、抗生素也無法治

在中醫來看,骨壞死屬於「骨蝕」、「骨痺」、「骨痿」、「骨枯」的範疇。最早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的《靈樞.刺節真邪》篇中提到:「虛邪之入于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內傷骨為骨蝕。」說明外邪入侵之後,深入停留而使正常的骨骼組織被破壞或者是被腐蝕。

蔡易昌指出,到了隋代太醫巢元方著作的《諸病源候論》中,則詳細說明了缺血性骨壞死的疾病過程,這是因為「血氣隔絕,不能周榮」,致使氣血瘀滯,痺阻不通,筋脈失于溫煦,久之則骨頭壞死。

而骨髓炎導致氣血阻滯不通的描述,在明朝外科名家陳實功所著的專書《外科正宗》中說明得很清楚:「由瘡潰久不收口,乃氣血不能運行至此,骨無榮養所致。細骨由毒氣結聚化成,大骨由受胎時精血交錯而結,日後必成此疽也。」是無法單純用消炎藥、抗生素來處理的。

中醫治療需兼顧2大方面

骨髓炎治療方面,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到「髓居骨中,骨賴髓以養」,認為腎精充足,則骨髓充滿,腎氣的充盈與否,正是決定骨骼強健的關鍵。若是慢性骨髓炎造成的缺血性骨壞死,就必須從骨髓炎及缺血性骨壞死,共2大方面同時來考慮。

蔡易昌解釋,這時候的治療,並不是單純的補骨、活血就可以,除了要先解決慢性骨髓炎的熱毒痰瘀後遺症,也要兼顧益氣行血,另外還要刺激骨小樑增生,又不能太補導致骨髓炎復發。

臨床上會依照體質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再搭配針灸治療,療效才會較明顯,像是活血祛瘀行氣止痛,滋補肝腎壯骨填精,清熱化痰和中通絡,清肝利膽瀉火通絡,益氣養血滋腎壯骨等方法,使新生的骨小樑數目增加,而破壞的骨小樑數目減少,骨質越來越強壯、骨量越來越增加,骨壞死的問題就會慢慢改善了。

劉先生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調理之後,原本偶爾還會升高的發炎指數,現在都已維持在正常範圍內,骨髓炎沒有復發,而缺血性壞死的情形也改善很多,不但走路時的疼痛已消失,原來已接近第3期骨壞死的狀態,也逐漸恢復到第1期的變化。他回診開心的表示:「骨科醫師說骨壞死的情形已經改善很多,疼痛也都沒有了,真是太好了!」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坐落於台中市七期惠文完全中學旁的杏儒中醫專治腎臟病、骨髓炎、不孕症、糖尿病、骨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疑難雜症,中西醫結合不似傳統中醫的五行艱澀難懂,又不同於醫學中心的問十句答一句,更易於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