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長不到4公分 快至小兒內分泌科就醫

孩子一年長不到4公分 快至小兒內分泌科就醫

2021/2/9

文/編輯部 採訪諮詢/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暨特聘教授蔡輔仁、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生蔡立平

國一時,小漢的綽號是「大樹」,因為他身高已快170公分,坐在教室最後一排,但國中畢業時,他卻被好友戲稱為「 哈比人」,因為這3年來,身高幾乎沒變,醫師指出,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如果身高1年長不到4公分,就是生長警訊,建議儘速至小兒內分泌科就醫。

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暨特聘教授蔡輔仁指出,生長就像是「龜兔賽跑」,結果才重要,父母應留意孩子在每個階段的生長情況,一開始跑在前面,最後也可能輸在終點。

蔡輔仁副校長表示,兒童健康手冊上有「兒童生長曲線」表,孩子7歲前(進入小學前),父母應該在手冊上紀錄孩子的身高,並進行比對;就學後,校護每年會幫孩子測量身高與記錄。如果孩子身高掉到第3百分位或超過第97百分位,父母就應提高警覺。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生蔡立平表示,青春期結束就代表成長也告一段落,如果太矮,就須趕在生長板閉合之前補救,建議至小兒內分泌科進行檢查。

以小強為例,小學畢業時只有135公分,家長以為媽媽不高,兒子就會長不高,遺傳所致。由於個子小,飽受同學欺負,家長陪同就醫尋求改善。檢查發現,矮小原因並非遺傳,而是缺乏生長激素,導致生長落後。評估後,給予生長激素治療,治療4年多,身高長到171公分,不再是哈比人。

蔡輔仁副校長指出,生長激素是腦下垂體分泌的荷爾蒙,為正常發育所需關鍵,若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將導致孩子身材矮小。若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每日睡前注射生長激素可幫助孩子正常發育,但須在生長板完全閉合前接受治療才有效。

蔡立平主任解釋,生長板位於長骨兩端,在成長期結束前,會受生長激素、甲狀腺素、性腺荷爾蒙等內分泌影響,讓骨骼細胞成長,持續長高。青春期之後,性荷爾蒙會使生長板加速生長,一旦生長板與骨頭密合在一起,孩子再長高的機會很有限。

蔡立平主任表示,青春期前的孩子,如果身高1年長不到4公分,就是生長警訊,除了就醫之外,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運動、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避免肥胖,因為肥胖是性早熟的危險因子,壓縮生長的時間。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