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症毀人生黃金期 好發年輕人症狀詭譎多變

多發性硬化症毀人生黃金期 好發年輕人症狀詭譎多變

2022/1/27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每5分鐘就有1人確診多發性硬化症,好發在15至50歲間,最嚴重會喪失行動能力,不但重擊原有人生規劃,放棄志願與夢想,人生最黃金期間恐怕只能在輪椅上渡過;事實上,多發性硬化症已有藥物能控制病況不繼續惡化,只要不忽略初期症狀及早就醫,就能保有原有生活繼續體現美好人生。

免疫細胞攻擊神經系統 大腦與身體連結「寸步難行」
高雄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張慧騏醫師表示,多發性硬化症屬於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細胞會主動攻擊神經系統,導致神經髓鞘(外層)受損。雖然身體有修補機制,但在免疫細胞不斷傷害下,神經髓鞘受傷區域逐漸增加,神經傳導效率也就越來越差,影響大腦與身體訊息傳遞,行動能力也就每況愈下。

張慧騏醫師說明,多發性硬化症發生原因仍不明確,部分研究推測可能與日照有關,高緯度地區發生率較高,在北歐與北美較多見,女性與男性病患約3:1,多發生在15歲至50歲。台灣目前約有1100名病患,雖然病患人數不多,發生機率不高,但初期症狀若遭到忽略,恐怕賠上人生黃金時段。

初期症狀輕微容易忽視 人生黃金期提早結束
成年後突然視力模糊、複視、動作不平衡,應立刻就醫不要遲疑!張慧騏醫師強調,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發病初期,可能突然四肢無力或視力惡化,但隔一陣子症狀突然消失,容易忽略而未就醫檢查,屢次發病後會覺得病況加重,恢復狀況也越來越差,很可能留下永久後遺症,美好人生化為泡影。

張慧騏醫師舉例,自己門診有1名29歲職業軍人,確診前2年曾突然左下肢無力,曾經前往民俗調理希望能舒緩,也有尋求復健科幫助,雖然些微好轉,但隔一陣子就再復發,且病況仍越來越嚴重。後續輾轉到了神經內科檢查才確定病因,雖然下肢無力後遺症難完全排除,但在藥物幫助下疾病沒有繼續惡化。

新型口服藥物副作用少 保護神經不受免疫細胞異常攻擊
新型口服藥副作用少,也可有效降低年復發率。張慧騏醫師說明,多發性硬化症可分成4個類型,除第1類型僅發病1次,不易留下永久後遺症,其他3個類型都會因免疫細胞不斷傷害神經系統,導致症狀日甚一日,需仰賴藥物阻止免疫系統繼續攻擊。

早期治療多用類固醇與干擾素控制,但長期使用多有副作用讓病人感到困擾。張慧騏醫師特別說,目前已有兩款新型多發性硬化症藥物,分別為口服與針劑,害怕打針病患比較能接受口服藥物,可以壓抑免疫系統 不讓神經繼續因病受到傷害,副作用也比傳統藥物低,但病人須照指示按時用藥,如果病情穩定約3個月回診1次,如果醫師發現免疫能力壓到太低,會按照病況條控治療。

無預警行動能力差、視力模糊 盡快檢查趁早治療
張慧騏醫師再次提醒,一旦發現自己突然平衡感不好,行動笨拙感覺四肢麻木,視力突然變差,容易感覺到疲倦等,最好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發生多發性硬化症。如果確診務必遵從醫師指示規律用藥,治療中若有任何困難,都應該趕快找醫師討論,切勿擅自停藥,越早就醫就能減少永久性後遺症發生機會。

高雄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 張慧騏醫師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