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丁格爾也可以很有夢

「男」丁格爾也可以很有夢

2021/5/1(2022/3/15 3:7更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講起從前,突然意識到居然是那樣久遠的事了。一九九八年,我用摩托車載著雙腳都裝著義肢的舅舅,剛從醫院換完藥回家,那時候聯考志願序已經放榜,而我一個「堂堂男子漢」決定要讀護理系,在這個有大男人主義的家族中,果然掀起軒然大波。

男生讀護理,上演家庭風暴
一九八五年的臺北護專(現在的臺北護理學院)開始招收男護理系學生(男護生),直到二○二○年也僅有五所護理系有招收男性就讀護理系,其中包含我當初就讀的輔仁大學護理系,臺灣大學護理系則是等到二○○一年才第一屆招收男護生。

所以當時(一九九八年)如果男生要讀護理系,家族都免不了一場腥風血雨。

我跟舅舅其實很親,近乎無話不談,但這一路上半小時的車程裡,我們竟然只剩下耳邊疾速奔馳的風聲,在快要到家時,他率先打破沉默問我:「你是有影沒影,確定要讀護理系嗎?以後要做把屎把尿的工作?(閩南語)」我沒有回答,因為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只有十八歲的我,壓根不知道自己想讀什麼,而且護理系感覺學習的科目跟醫師很類似,感覺也很有趣啊!再說,如果有答案,我能在有男性尊嚴壓力的家族中說出來,捍衛自己的決定嗎?我不認為那時的我有這樣的勇氣。

夏末,還是去了輔大護理系報到,成為了班上少數的綠葉之一,那年不知為何,在沒有任何一個家人肯定的情況下,徬徨的心總是能在聽到當年最火紅的歌手張惠妹所演唱的《解脫》中,帶來些許的安定――「解脫,是懂擦乾淚看以後,找個新方向往前走,這世界遼闊,我總會實現一個夢……。」帶著這樣的決心,離開基隆,義無反顧地奔向臺北,迎接不被看好的未來。

自願赴任,成為心臟外科首位男護師
大學四年期間,每位護理系學生就像生產線上待檢驗的產品,送去各個醫院,蓋上檢驗合格的標章,待鳳凰花開後,展開了未知的職業生涯。

很幸運地,進入了第一志願序的教學醫院和單位――手術室,當然跟的刀多半是骨科相關手術。骨科手術種類相當多元,也相當忙碌,下班後的我往往累到倒頭就睡。

就這樣日復一日,過了兩年,某天腦中突然冒出一個聲音――「我要這樣遞器械一輩子嗎?」就這樣來到了心臟外科,過去這樣的單位,大家往往避之唯恐不及,我卻自願投懷送抱,意外發現我是心臟外科有史以來第一個男刷手護理師。

那些心臟外科醫師們就抱持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來與我相處,在開刀房,外科醫師往往不看好新來的護理師,甚至對於遞器械慢吞吞的我們會有點不悅,更何況心臟手術往往分秒必爭。

萬事起頭難,雖然受挫,但我知道職場上所需的技能,哪個人是生來就會的,我給自己的目標是:容忍挫折,但要一天比一天更進步。

果然努力不會徒勞,還記得當時,第一次要獨自上心臟繞道手術時,主刀醫師的百般刁難,卻在不到半年後,相同的主治醫師、相同的手術,我卻被指名取代原本的資深護理人員。

這真的是莫大的肯定,我想主要原因是如何在對的時間,把對的器械,交到對的人手上,在做動作的同時,腦中要先想好下一個步驟,既然要從死神手上搶時間,就要讓手術如美妙不間斷的樂章般流暢。

手術成功的關鍵,取決於整個工作團隊努力且有默契之下的成果。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某天,兩個機會同時來敲門,一個繼續待在心臟外科擔任體循師(可以詳見本書蔡孟佑〈葉教授的助理〉,頁一四六),另一個則是回到骨科,轉任專科護理師。兩者皆為我所愛,但魚與熊掌無法兼得,最後選擇離開舒適圈,轉任骨科專科護理師。

驚人跟刀數,推動自己進步
在此之前,雖然對於擔任心臟外科刷手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在緊急手術搶救病人時,但刷手護理師能做的畢竟有限。

專科護理師被賦予是進階護理師的角色,工作內容有點類似住院醫師的工作,要開始從病人整體評估,考慮全面性問題,從住院到出院會遇到的醫療問題及措施,不再只著重在單點上。

骨科專科護理師主要工作地點仍是在開刀房,平均一天要參與五台手術,一年少說隨便也超過一千台手術,這樣的跟刀數量可說相當驚人。要跟住院醫師一樣勝任這樣的工作,只依賴過去大學四年在護理教育裡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術,根本大大的不足。因此,無形中有一股力量推著自己進步,因為不得不。

下班後,看書找答案,或是與醫師討論,慢慢地累積了不少專業知識,開始用專業共通的語言,而且言之有物和醫師溝通。

「若要在球場上表現得毫不費力,場下就要非常非常努力才行!」一如我最愛的羽球球后戴資穎,一次次成功背後的千錘百鍊,所以我比別人都還要認真學習,雖然沒有七年醫學教育的養成,透過不斷地自我學習,在主治醫師的監督下,我還是可以提供病人安全無虞的照護。

記得有一年參加骨科住院醫師訓練課程,醫院有十一位住院醫師,再加上我一位專科護理師,與全臺灣約一百二十位住院醫師參與受訓,在課程結束時有個結訓測驗,沒想到我的成績竟是X大的第一名,排在全部受訓的住院醫師第四名。

經此一試,對於自己在這方面的實力更有信心了,也更確定熱愛護理這條路。此時腦袋又響起《解脫》的歌詞,但只剩下「這世界遼闊,我總會實現一個夢……。」

雖然因此獲得成就感,卻不以此自滿,隨著年資增加,手術經驗越來越豐富,勢必也有教學責任(無論是護理師或是醫師),時時抱持著務必傳達正確知識的原則,力求培養為病人做正確選擇的能力。

專業在身,讓家人為我驕傲
還沒轉任專科護理師前,我挺反對護理人員繼續教育積分,總是認為護理工作光上班就夠累人了。

但在轉換跑道後,深知自己不足之處,於是慢慢地喜歡接觸不同領域的人和不同課程,藉由學習新知識,應用在骨科病人身上,甚至也鼓勵後進的護理人員勇於問問題、求進步,因為世界變動很快,不進則退。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男性在護理職場上仍是少數,但我個人認為應該還算相對吃香。
如何能長存於職場上,有賴於專業度表現,不斷充實自己,提升專業能力,當專業能力提升,自然帶來工作上的成就感,很容易有良性循環。

加上目前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很多手術已經可用達文西機器手臂來完成,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更新的醫療護理模式,也表示護理有著無限可能。

回想當年,那個無法面對家庭壓力的護理系男護生,那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也已經獲得了解答。

記得某次,接到媽媽的電話,說外公因為騎摩托車自摔造成骨折,由於年紀大加上慢性病纏身,地區醫院無法為阿公開刀,於是我接手,從拿到X光片後,就開始聯繫轉院事宜,接著與即將主刀的主治醫師討論骨折型態、適合置入的醫材、手術方式、術前準備,並與麻醉科醫師共同討論適合的麻醉方式等等。

然後在阿公進去手術室時,我已經專業到可以協助主治醫師用最快的速度,將骨折復位並植入骨材,順利完成手術,解決阿公此次健康上的危機。這一切醫療過程,所有家人(當然包括我最親愛的舅舅)全看在眼裡。

在那個瞬間,念護理、從事護理工作的我,已經令他們感到無比驕傲。

(本文摘自/護理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內的角落生物/博思智庫)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