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其實一點也不溼

「溼疹」其實一點也不溼

2006/1/1(2022/3/15 19:45更新)

西醫把一群以小水泡、紅斑、脫屑的皮膚病都歸在「溼疹」家族內,又依其紅腫、水泡程度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急性期以紅腫、小水泡為主要變化,亞急性期則以潮紅、落屑為主,而慢性的溼疹其實一點也不溼,而是皮膚乾燥變厚產生色素沈澱,一般民間常稱為「牛皮癬」,但民間所指的牛皮癬,也包括乾癬。

皮膚病命名的不統一,時常引起患者的困惑,「溼疹」一詞就是最好的例子。一般用法上,「溼疹」就等於「皮膚炎」,前者是英國、歐洲的用法,而後者則在美國普遍使用。

蔡呈芳 醫師表示,同一種溼疹可以有不同的命名方式,並不會糊塗,但病人往往在看了不同醫師、得到不同的診斷後,一頭霧水,甚至懷疑到底哪一個診斷才正確。溼疹的成因,大致可分為內因性〈體質性〉及外因性兩大類:內因性溼疹如異位性溼疹、脂漏性溼疹、缺脂性溼疹、鬱積性溼疹、汗犭疹、錢幣狀溼疹及部位掌、蹠溼疹,這些溼疹由於常缺乏明顯病因,往往不易治療,會反覆發病。而另一類的外因性溼疹,如接觸性溼疹、日光性接觸性皮膚炎,則在找出病因,予以避免後即可根除。

不過並不是所有皮膚發炎都是溼疹,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病毒感染都可能看來像溼疹,而且上述病症若以溼疹藥物治療,除延誤病情外,也會使病毒惡化。相反的,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常被稱為「消炎藥」,但對溼疹卻並無幫助。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