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

台灣驚傳伊波拉?疾管署:檢測為陰性

台灣驚傳伊波拉?疾管署:檢測為陰性#疾管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於昨日傍晚接獲北部醫院通報一例疑似伊波拉病毒感染個案,為45歲奈及利亞籍女性,於10月2日入境,10月8日自覺有發燒症狀、膝肘關節痛,因此,在10月9日時到醫院就診,經過評估後,通報疾管署,並將病人住院隔離,且立即採檢送到研檢中心檢驗,伊波拉病毒檢驗為陰性,瘧疾仍檢驗中。初期症狀較不典型 發燒、腹瀉要當心疾管署提醒,民眾前往伊波拉病毒感染疫區,應避免至醫院探病或接觸病人,返國後21天內應自主健康監測,如出現有發燒、嘔吐、腹瀉、皮膚出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醫師如遇有西非返國病患,務必詢問旅遊史、接觸史、職業及家庭或工作環境等,倘若發現疑似病患應立即收治於隔離病房,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典型,醫護人員照護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

登革熱疫情大流行 疾管署設諮詢小組

登革熱疫情大流行 疾管署設諮詢小組#疾管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疾管署公布上週高雄市新增的5例登革出血熱病例,其中2例死亡,為今年第3、4例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其餘的3例分別位在鳳山區、前鎮區及三民區,且均康復出院。而今年截至目前共累計20例登革出血熱病例,其中16例已出院,4例死亡。為因應登革出血熱病例陸續出現,疾管署特地於高雄地區成立登革出血熱臨床諮詢專家小組,由10位具登革出血熱診治專業及臨床經驗的專家組成,提供各醫院臨床醫師診治登革出血熱病患時之處置諮詢,並視需要召開病例討論會,增加診療經驗之交流,以期降低重症或死亡個案發生。若被發生孳生源 將依法開罰疾管署表示,高雄地區登革熱病例數正快速增加,包括出血熱病例也持續出現,已有4例死亡,目前防治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清除孳生源,請民眾務必主動動手清除家戶內外的孳生源,並持續巡查以維持環境整潔,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若經查核發現有孳生源,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將予土地或建物之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處新台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的罰鍰;如未依限改善,尚可按次處罰。今年入夏後 登革熱本土病例為1904例上週共新增363例本土病例及13例境外移入病例,本土病例分別為屏東縣3例、台中市2例、彰化市1例、高雄市則有357例,且病例數仍持續增加中。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累計共2070例登革熱病例,包括境外移入病例152例及本土病例1918例,其中今年入夏後本土病例為1904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來源分別為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緬甸、諾魯、印度、柬埔寨、越南、中國大陸、法屬玻里尼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及吐瓦魯及孟加拉。慢性病史患者 為登革出血熱的高危險群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期,高雄地區病例持續增加,疾管署提醒曾感染過登革熱或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或罹患癌症的民眾,務必做好防蚊措施,避免感染登革熱而發生較嚴重登革出血熱。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治療,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活動史及慢性病史等資訊,此外,醫師務必提高警覺,加強登革熱疑似個案通報,並注意病患的病程進展,是否有登革出血熱的警示徵兆,並即時採取適當的臨床處置,避免重症及死亡個案發生。

伊波拉病毒太可怕 疾管署設緊急應變小組

伊波拉病毒太可怕 疾管署設緊急應變小組#疾管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西非伊波拉病毒感染疫情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並建議針對疫區國家,宣布國家緊急狀態。而疾管署表示,將邀集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各區指揮官諮詢,提升國內應變等級成立伊波拉病毒感染緊急應變小組,強化出境衛教、入境檢疫、國內整備/演練、國際合作等4大因應作為,持續嚴密監視疫情發展,適時調整應變與防疫措施。謹記4大因應措施 降低感染機率目前疾管署提供民眾4大因應措施,以降低民眾受到感染的機率,而WHO也將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疾病名稱,修訂為伊波拉病毒感染,以及修訂病例定義及相關指引,並告知各醫院加強通報與醫院感控措施,及提醒醫護人員加強防護措施。1)於機場及旅遊醫學門診等場所提供出境旅客最新疫情及衛教資料,提醒民眾到流行地區應注意防範。2)結合移民署及外交部等相關部會資源,主動提供自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及奈及利亞疫區入境旅客預防伊波拉病毒感染健康關懷卡,提醒入境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3)各區應變醫院已做好隨時啟動收治病患整備,完成負壓隔離病房檢視及儲備個人防護裝備,以及人員的訓/演練,並與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完成伊波拉病毒檢體檢驗演練。4)透過國際衛生條例聯繫窗口,以及派駐瑞士日內瓦的衛生代表及在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及歐洲的防疫醫師,掌握WHO與其他國家疫病防治第一手資訊,與國際同步調整國內防疫作為。欲前往疫區民眾 應做好防護以避免感染疾管署表示,目前幾內亞、賴比瑞亞及獅子山等3國旅遊疫情為第三級警告,民眾如非必要應避免前往該地區。另奈及利亞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為第二級警示,民眾前往當地應加強防護,避免至醫院探病或接觸病人。若自疫區返國後21天內,應自主健康管理,如出現有發燒、嘔吐、腹瀉、皮膚出疹等不適症狀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醫師如發現疑似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人應於24小時內通報並立即收治於隔離病房,照護人員做適當防護措施亦應進行健康監測,注意是否出現相關症狀,直至接觸後21天為止。

染H7N9台商 共接觸122人一人出現發燒症狀

染H7N9台商 共接觸122人一人出現發燒症狀#疾管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有關疾病管制署於昨(4月25日)日確認之我國籍39歲男性台商境外移入H7N9流感確定病例仍持續於醫院接受治療。目前掌握之密切接觸者包括個案家屬、同事、同機座位附近旅客及醫護人員共計122人,經醫師評估後有12位已給予預防性投藥。其中一名密切接觸者於昨(4月25日)晚出現發燒症狀,雖今(4/26)日已退燒,但仍予以通報及採檢,其檢驗結果為陰性,持續投藥並觀察中。接觸病患民眾 部分開始預防性投藥另4月22日確認之中國大陸江蘇省南京市44歲女性陸客(第三例),目前病況仍嚴重,持續於醫院接受治療;其密切接觸者94人中,目前皆無相關症狀,其中75人已開始預防性投藥。疾管署將持續追蹤第三例及第四例之接觸者,並請所有接觸者自主健康管理10天並追蹤至10日期滿,期間若接觸者出現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時,請其戴上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接觸史。

僅四天!台灣再增一名台商染H7N9

僅四天!台灣再增一名台商染H7N9#疾管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僅四天前,台灣出現第三例境外移入大陸禽流感病例,但昨日晚間,疾管署緊急發布台灣再增一例H7N9確診病例,為我國39歲台商,4月19日入境台灣,當日晚間出現發燒、呼吸不順及黃痰等症狀,雖至一般診所與醫院就醫,病情仍持續惡化,四天後至某醫學中心,發現左下肺葉已浸潤,採集痰送驗後,於昨日晚間六點確診,成了我國第四例H7N9確診病例。病患共接觸近70人 待追蹤症狀疾管署指出,經初步疫調,該病例在中國大陸期間未有禽畜接觸史,也未進出活禽市場,感染源仍待進一步調查。返國後除就醫外,均在家中未至公共場所,目前調查結果包含同住家人3人及接機同事1人均未出現症狀其餘接觸者含就診過程醫護人員57人及同機旅客8人(其中1人為已離境之外籍人士),後續將針對密切接觸者造冊及評估提供抗病毒藥劑。我國自去年4月3日起將「H7N9流感」列為第五類傳染病,至今累計共581例通報病例,其中4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含1例死亡病例),577例H7N9檢驗陰性。

旅客當心!東南亞痢疾疫情流行

旅客當心!東南亞痢疾疫情流行#疾管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近期傳出旅客前往柬埔寨旅遊確診感染桿菌性痢疾的病例,目前累計7人感染,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前往東南亞南亞等衛生條件不佳地區的民眾,應特別注意飲食和衛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只能飲用經煮沸過或包裝完整的水和飲料,才能確保健康。境外移入痢疾16例 旅外注意飲食、衛生疾病管理署監測資料顯示,7月共發生5起從柬埔寨境外移入旅客感染桿菌性痢疾事件,其中3起為旅行團、2起為自由行,目前累計7人罹病,初步疫情調查分析,發現3起團體旅遊並未前往相同的旅館及餐廳,且透過實驗室的菌株比對結果顯示,柬埔寨當地有多種菌株流行。截至昨(6)日為止,今年台灣共有27例感染桿菌性痢疾,其中16例為境外移入,主要來自柬埔寨(9例)、印尼(2例)、印度(2例)、泰國(1例)、菲律賓(1例)、中國大陸(1例),因此疾病管制署呼籲民眾若前往東南亞和南亞等地,要特別注意飲食和手部衛生,避免病從口入,切勿食用生冷食物和來歷不明的水質和飲料,飲用水最好經過煮沸或包裝完整的瓶裝水。痢疾肇因 水和食物汙染導致桿菌性痢疾主要是透過食用受汙染的食物和水所傳染,食物和水源可能是直接受到患者的糞便汙染、蒼蠅沾染、或是交叉使用砧板所造成,痢疾的潛伏期通常為1-3天,有時長達一週,感染後常出現的症狀為腹瀉、發燒、噁心、嘔吐或痙攣等,因此飲食衛生相當重要,出外旅遊盡量吃熟、熱食,避免食用包裝不明或不完整的飲料、冰品和水,且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以確保健康。若民眾在國外臨時身體不適,應立即告知導遊並盡速就醫,且在入境時主動告知檢疫人員,而若是在返國後才出現身體不適,也應該在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利衛生單位追蹤及檢驗疫情。

驚!台灣出現第2例麻疹病例

驚!台灣出現第2例麻疹病例#疾管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昨(6)日公布今年第2例本土麻疹確診病例,衛生單位隨即展開各項防疫調查工作,已經掌握148名接觸者,會持續追蹤疫情和監視相關人員健康情形,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接觸人員有疑似感染麻疹的症狀。麻疹經飛沫、空氣傳染 病患須隔離北部一名25歲男性上月29日因流鼻水、咳嗽前往診所就醫、31日出疹,幾日後病情未獲改善,2日緊急前往醫院急診治療,醫師確診為麻疹,是台灣今年第2起麻疹確診病例,經治療後已完全康復;衛生單位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已經展開防疫調查工作,目前掌握148名接觸者,都尚未出現疑似感染麻疹症狀。麻疹傳染力強,可過空氣、人的飛沫、病人的鼻咽黏液接觸而感染,人是麻疹病毒唯一的宿主和傳染源,且出疹前後4天均具有傳染性,因此病患需採取隔離措施,避免傳染給他人。麻疹多為境外移入 出發前注射疫苗防範 疾病管制署呼籲國民不可小覷麻疹的威脅性,麻疹病毒容易透過旅遊、觀光、遊學、商務、探親等方式進入國內,因此民眾若欲前往高風險疫區,可在出發前2-4週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確保自身安全健康。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台灣每年約有10餘例至數十例不等的麻疹個案,大多為境外移入和後續傳播;目前中國、東南亞、和部分歐洲國家麻疹疫情肆略,因此旅外民眾若出現發燒、鼻炎、結膜炎或紅疹的症狀,請盡速就醫治療,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利追蹤疫情。

疾管署八月底前 將急備四萬劑人用狂犬病疫苗

疾管署八月底前 將急備四萬劑人用狂犬病疫苗#疾管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疾管署為因應錢鼠驗出狂犬病病毒以及縣市地方需求,保護第一線的動物接觸相關工作人員的安全,將加速該等人員的暴露前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工作。疾管署急備疫苗對此,疾病管制署表示,人用狂犬病疫苗到貨量充足並持續補充,於102年8月底前,儲備量將逾4萬餘劑疫苗,且持續協調及專案進口中。對於各縣市政府第一線執行動物防疫人員(執行與野生動物有直接接觸或捕犬者、動物收容所相關人員及開業獸醫師)之接種需求名單,除由農委會彙整造冊外,即日起也可由22縣市政府同步彙整及提出需求名冊,送交疾病管制署儘速安排暴露前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 動物從業人員 務必謹慎小心疾管署提醒相關動物從業人員執行任務前,應做好個人自我防護措施,如著工作手套等防護,一但被動物咬傷,請遵循「1記」、「2沖」、「3送」、「4觀」,1.保持冷靜,「記」住動物特徵;2.以肥皂、清水「沖」洗15分鐘,並消毒傷口;3.儘速「送」醫,由醫師評估感染風險,消毒處理傷口、打破傷風類毒素,及評估是否打疫苗;4.儘可能,將咬人動物繫留「觀」察10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