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

拋棄先決條件 免於扼殺好點子

拋棄先決條件 免於扼殺好點子#靈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先決條件永遠只是先決條件。我們不是利用這些條件延伸思考,而是調整腦力激盪出來的心血結晶去符合這些條件。千萬別在孕育出好點子前踩煞車,這會變成在浪費資源。設下太多條件 扼殺思考好點子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被關在箱子裡的跳蚤因為不管怎麼跳都會撞到上面的蓋子,漸漸地就開始限制自己的跳躍高度。最後,儘管這隻跳蚤已經從箱子裡被放出去了,牠還是只能跳到那個被制約的高度。我們的思考也是如此。思考時若是設下太多嚴峻的條件,常常就會在好點子即將成形前自暴自棄。反正不能符合條件、想了也是白想,結果就親手扼殺了即將出現的想法。先拋棄條件 往有趣的方向思考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何不選擇退一步海闊天空呢?讓「放棄」的念頭支配思考,根本就在浪費大腦資源。每當遇到這種瓶頸時,我就會選擇將條件限制擺在一邊,先有想法再說。先拋棄所有容易造成創意難產的條件,全力腦力激盪。在會議上明確指示「無視某個條件進行思考」,讓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後,自己先丟出無厘頭的想法拋磚引玉,試著緩和凝重的會議氣氛。要先能製造出可隨意發言、自由自在討論的氣氛,才能提升團隊的思考品質。如果是獨自思考的情況,想越多連自己都雀躍不已的想法越好。無論有多微不足道,也要做筆記,盡量往有趣的方向思考。(本文摘自/從天而降的創意思考法/寶鼎出版)

如何激發創意?到「4B」待一會兒

如何激發創意?到「4B」待一會兒#靈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聽說人類一天要思考六萬件左右的事情,其中包含感官的瞬間印象。假設我們每天清醒的時間有十六個小時,那大腦一天就要運作五萬七千六百秒。換算下來,不到一秒就會思考一件事情。但是我們想的事情,大部分就像樹葉或木片般隨波逐流;那些事物不過單純地流過腦海,接著又自然而然地隨風而逝。日常的生活 難有無意識出現的靈感就像是「晚餐要搭配什麼菜呢?」「啊!差點忘了打電話給那個人。」「順便去乾洗店拿衣服回來好了。」諸如此類的日常瑣事。或者是對眼前發生的事做出立即反應;又或者是對映入眼簾的事物產生聯想、毫無脈絡可循或是毫無意義的印象或記憶等,我們的意識全然被這些無數想法的殘骸占據。這些想法或思考不但不會累積,也不會組合出新點子,就是平淡無奇地出現又消失,幾乎不會變出什麼新花樣。換句話說,我們平常就處在「靈感難以從天而降」的狀態中。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進入「想法從天而降」的狀態呢?而且,最令人傷腦筋的就是「想法從天而降」的主角是無意識,也就是說「從天而降的想法」無法用有意識的行為獲得,也無從練習。待在「4B」地點 建構激發創意的腦內環境儘管如此,還是有一項唯一的方法可以接近這種狀態。容易得到靈感的狀態有「4B」──酒吧(Bar)、浴室(Bethroom)、公車(Bus)、床(Bed)。在這四個地方是我們能暫時脫離日常瑣事,稍微放鬆的時刻。此時大腦意識不會太認真工作,而從無意識到刻意使用意識,就會被切換到適當的迴路。所以說,要進入「想法從天而降」狀態的唯一方法,就是有意識地建構出「自由又放鬆的腦內環境」。頭腦不再想著創造或要有新發現時,靈感才會突如其來地造訪。有創意的藝術家、科學家或商業人士的「經驗」讓他們知道,這種「自由又放鬆的腦內環境」非常重要。因此他們會「有意識」地去建構高度自由又有彈性的腦內環境,並極力保留在這種狀態中。結果而言,這樣就可以讓靈感和新點子像施展魔法般地手到擒來。某種程度來說,他們只是比一般人更習慣建構出能激發創意的腦內環境。(本文摘自/從天而降的創意思考法/寶鼎出版)

不否定的態度 讓新點子蜂擁而至

不否定的態度 讓新點子蜂擁而至#靈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曾在相片史上造成熱烈迴響的熱門商品,就是富士軟片推出的「即可拍」。「即可拍」剛上市時,是在數位相機登場前、家家戶戶都有相機的時代,那時造成的轟動,可說是空前絕後,隨時隨地都可輕易購得且使用。「即可拍」就是在底片上直接加裝鏡頭的拋棄式「底片機」,這種概念開啟了前所未有的新世界。不否定新想法 造就產品的成功富士軟片是一間底片公司,應該擔心如果相機不夠普及,就會使他們的「底片」滯銷。但是「即可拍」是另一種在底片上直接置入鏡頭的新產品,富士軟片利用完全不同的思考模式開拓出「底片機」的新領域。也就是說他們毅然捨棄了「相機普及會提升底片銷售量」的前提,選擇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大膽開拓出另一條新道路。這項產品能造成空前絕後的迴響,我認為除了底片的品質已經越來越好,再加上出現簡易且品質優良的塑膠鏡頭等科技背景相呼應外,最難能可貴的應該是他們不否定新想法的企業體質。腦力激盪的重要訣竅,就是「不否定的態度」。不否定想法再雕琢 才會湧出好點子在思考的舞台上,能抱持不否定的態度、不加以批評地接受所有意見,就能留下高度彈性和自由的想法。如果覺得點子已經夠多了,那就暫時停下奔放的腳步,回到最初的前提,然後再仔細找出能調整到符合前提的想法。如果這麼做,應該就不難發現這些點子中,一定會有稍加調整就能符合先決條件的想法。接著,我們就可以仔細雕琢這些想法,以達到目的。然而雕琢的重點在於「加油添醋」,擴大原有的想法。只要有一個吸引人的小創意,就可以不斷擴充、用細節填滿。最後,還必須決定選擇哪一個想法。假設有A、B、C三個想法,在A與C完全符合條件的狀態下,但B卻不管怎樣都會超出條件的設定,這時,我們能選的答案幾乎就呼之欲出了。如此一來,最初因受限於前提條件而遲遲得不到的好想法,現在總算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了。(本文摘自/從天而降的創意思考法/寶鼎出版)

老是健忘?早睡早起助改善

老是健忘?早睡早起助改善#靈感

(優活健康編輯部/綜合整理)對於夜間睡眠時工作的大腦,人們尤其不明白,就記憶而言,睡眠中的大腦一直靜靜地在處理任何人醒著且在靜思時不能處理的事,深夜裡,當我們在作夢時,大腦仍在持續神秘的工作,眼球一整夜斷斷續續展開奇特且無意識的快速轉動,閉上的眼瞼也會顫動,與其他淺眠、熟睡等狀態交替發生。經過熟睡期的人 記憶較好睡眠與清醒時大腦的化學變化並不相同。在偵測出快速眼動睡眠前,腦幹的一小袋細胞即會開始提高活化化學物質──谷氨酸鹽的濃度,以支援長期記憶的儲存。在快速眼動睡眠中,大腦開始做混合、配對、修改儲存記憶軌跡的處理,尋找隱晦的連結,讓整個世界變得合情合理。它還可能是靈感的來源,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明或表現,其實都來自於這個茅塞頓開。科學家發現,睡過午覺,且中間出現過緩波睡眠階段,代表有經過熟睡期的人,在做明示記憶測驗時,受測者必須記憶的事實資料,如辭彙組合等,比沒睡午覺的人表現得要好。早睡早起要比半夜2點才睡來得好睡眠正常者,通常約在20分鐘後即進入熟睡狀態,假使睡覺時剛入夜,他們可能熟睡一個小時或更久,後來再進入熟睡時,則熟睡時間會縮短一些,研究顯示,就記憶事實來說,早睡早起要比半夜2點才睡來得好。這跟中醫一直在強調在子時(晚上11時)前入睡的觀念不謀而合。換句話說,身體重要的內分泌更新與所謂的美容睡覺黃金時段,就是在晚上11點到凌晨3點之間,因此早點上床睡覺,才不會衰老健忘得快。因為11點左右,身體內約有1000毫升的血液會到肝臟來儲存與更新,此時肝臟會脹大到2倍左右,如果這時候沒能「躺下來」休息,將眼睛閉起來(肝開竅於眼,眼睛只要打開來,肝臟就沒在休息),肝臟就無法完全運作。睡眠不足 情緒容易脆弱、精神不集中只有極少數的人即使只睡幾小時,也不會明顯影響健康,但多數人一旦睡眠不足,就容易做事欠考慮、情緒變脆弱、精神較無法集中、疲勞,而且幾乎可以確定,他們的免疫力會變差,造成容易感染疾病,如不斷地重複感冒。近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找出人類必須睡眠的原因,但截至目前為止,他們所了解的還是很有限。(本文摘自/逆轉失智症:我的母親這樣做,遠離失智,腦細胞活化了!記憶力提升了!/大喜文化)

清除雜物 可提升工作效率!

清除雜物 可提升工作效率!#靈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前幾年,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斷捨離」的概念,那本書大為暢銷,也掀起一股從清理家中雜物到整理生活的風潮,所謂「斷捨離」是指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山下英子甚至認為只要捨棄房間廢物,機會就會降臨,也會遇上美好的邂逅,工作效率會提升,靈感泉湧,好事將源源不絕而來。清理無用的雜物 心中混亂也梳理一遍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我們在整理環境時,同時一邊在思考,慢慢釐清自己的思緒,瞭解現在到未來需要些什麼?清除了無用的雜物之後,也將心中的混亂梳理了一遍,被堵塞滯礙的人生重新順暢流動,煩悶也跟著煙消雲散,當然會變得愉快清朗。全世界的老化人口都快速增加中,不只是日本,臺灣的老年化速度即將創下全球第一,近年對老年生活的安排逐漸成為顯學,甚至出現協助年長者清理雜物的新行業,的確,要趁著有體力時整理生活物品,不然東西愈堆愈多,搞不好連正常生活都會受到影響,而這種過度囤積物品的行為,已不只是個人習慣,也許是內心生病了。囤積症患者近8成有焦慮症、重度憂鬱2013年,美國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分類》第5版,正式將囤積行為列為精神病的一種,其診斷症狀包括住處充滿雜物,過度收集東西,對東西難以捨棄,最重要的一點是,缺乏自覺意識,亦即家裡很雜亂和囤積症的差別在於前者願意整理,後者不覺得有問題,根本不想整理也不願意別人幫他整理,據研究,囤積症患者有近8成的人伴有焦慮症,甚至是重度憂鬱症。讓家裡慢慢被物品淹沒,大概基於以下幾個原因:最常見的是貪小便宜或過度珍惜物品,只要還沒有完全壞掉的東西,就捨不得丟掉,也有些人是好東西捨不得用,永遠只用爛東西,珍惜物品原是好事,但太過度的話,也許是來自內心的不安全感。念舊會綁架人生、降低新經驗可能第二個原因是捨不得丟掉過往的回憶,雖然保留帶有回憶的物品是人之常情,但是太過度,甚至停留在過去的歲月中,這種念舊會綁架人生無法往前進,也降低了創造新經驗的可能。有些人遇到挫折或低潮時,會透過購買東西來排解孤單,然後工作太忙沒空整理,不知不覺家裡就塞滿了東西,一旦過了臨界點,似乎也無從下手整理,一天一天過去,年紀愈大,就更沒有精神或體力來整理了。(本文摘自/活得興高采烈/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