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身

立冬養生清熱 這樣吃就對了

立冬養生清熱 這樣吃就對了#補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立冬田頭空。」(立冬節氣時,此時水稻收割已全部結束,所以田裡空空。)立冬,多在每年陽曆十一月七日或八日。隨著立冬的到來,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補冬應根據自身情況 不可盲目亂補人類雖沒有冬眠,卻有補冬的習俗,立冬時特重食補,用以補充元氣、抵禦冬天的嚴寒。遵循「秋冬養陰」、「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應少食生冷,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但也不宜燥熱。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耄耋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千萬不可盲目亂吃。冬天可多吃薯類搭配青菜冬天是蔬菜的淡季,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富含維生素C、B及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搭配一些青菜、豆腐、木耳等,營養更豐富。此外,還應選擇大白菜、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一日三餐的蔬果要經常更換,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立冬後運動以靜態為主起居調養上,應早睡晚起,日出方作,確保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運動應以靜態為主,可在日出後於向陽處,在晨光下做易筋操等,便能感到舒適愉悅。(本文摘自/寶中醫的易筋操/大是文化)

中老年人愛亂吃中藥 3成是親友贈送

中老年人愛亂吃中藥 3成是親友贈送#補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民眾普遍存有「吃中藥,有病治病,沒病補身」錯誤觀念,同時併服中西藥,殊不知交互作用影響下,隱藏著影響健康風險。藥師表示,調查發現大台北地區約8成民眾有看中醫吃過中藥,但當中的7成左右的受訪者未注意中藥保存方式及服用時間,而6成以上未注意中藥副作用,顯示民眾仍容易疏忽中藥的用藥安全,對於所使用傳統中藥的知識及中藥用藥安全觀念落差很大。根據聯醫去年3月至11月問卷調查,大台北民眾567人,年齡層多為50歲至70歲,約有8成有看中醫師吃過中藥經驗,但高達48.3%中藥取得途徑不當,如:29%為親友贈送、國外攜回占22%,13%透過網路、電視和廣播電台。中醫用藥5安全:停、看、聽、選、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藥劑科鮑俊蓓藥師表示,中醫就醫與用藥安全應注意「停、看、聽、選、用」,應該停止不當看病、購藥及用藥行為,為健康用中藥應找專業中醫師、藥師,此外用藥堅持以下5不原則: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原則。1)不聽地下電台或其他不當藥品廣告。2)不信神奇療效的藥品。3)不買來路不明的藥品。4)不吃來路不明的藥品。5)不推薦藥品給其他人。

補身免花大錢!6種「銅板」食材遠離疾病

補身免花大錢!6種「銅板」食材遠離疾病#補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擁有好的氣色,不僅會讓人看起來充滿活力,肌膚也能粉嫩透白,但隨著現代人熬夜、壓力、忙碌、飲食不均、用眼過度等不良習慣,長期累積下來就會導致體內氣血的紊亂,進而引發許多健康方面的小毛病。穀類營養好處多 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理事廖千慧中醫師表示,其實民眾可針對身體所反映出的不同症狀,運用一些常見的銅板食材,製成適合飲用的水,透過最簡單、健康的方式,遠離疾病,因此,醫師提供6種不同的穀類,幫助民眾解決困擾:1)赤小豆/與紅豆不同較為小顆,在中醫性味上屬乾、酸、平,能幫助體內帶動血液循環、利尿消腫,因此,適合心跳無力、缺乏運動、生理期前後、懷孕水腫、攝取過多鹽分者,就連熬夜後隔天臉色蒼白浮腫也能飲用,只是,對於正在洗腎的民眾而言較不適合。2)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滲濕、健脾益胃、提升肌膚新陳代謝、淡斑等功效,此外,薏苡仁色白入肺,能幫助皮膚保濕美白,適合日曬後肌膚紅腫暗沉、臉部乾荒粗糙有斑點、以及肌肉鬆軟、倦怠無力型的水腫,但要注意的是孕婦及生理期時是不適合飲用的。3)黑大豆/性味甘、寒,能補腎水、鎮心火、明目等,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花青素、異黃酮及礦物質,是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的最佳品,適合慢性疲勞、菸酒應酬、煩躁失眠、膽固醇超標、更年期、少年白及骨質疏鬆者。4)綠豆/性味甘、寒,有清熱解毒、消暑解渴、利尿等功效,適合膿包型青春痘、嘴破火氣大、中暑、疲倦、口渴、心煩者。5)枸杞子/性味甘、平,含有豐富胡蘿蔔素,能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補血,改善頭昏眼花、腰膝酸軟等肝腎陰虛的衰老症狀,適合用眼過度、視力減退、頭昏眼花者。6)紅棗/性味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且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多胺基酸等豐富營養成分,有保護肝臟、增強體力的作用,另外,還能提高免疫系統吞噬細胞的功能,適合盆血、健忘、生理痛、頭暈、頭痛、壓力大心神不寧而失眠者。飲用時間要注意 薏仁、黑豆適合白天最後,醫師提醒民眾,飲用的時間要特別注意,例如:薏仁、黑豆,屬涼性,建議於白天飲用;女生生理期前建議飲用紅豆補血、消水腫;生理期間則可飲用紅棗緩解生理痛。

喝雞精補身非人人都適合 4族群當心

喝雞精補身非人人都適合 4族群當心#補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年來,各式雞精或滴雞精產品相當熱門,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市售雞精與滴雞精相較於傳統雞湯,具有開瓶即食、微波即飲的特性,在方便性上略勝一籌。不過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雖然這類產品富含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但也並非人人都適合,建議食用前應諮詢專業人員。現代人營養過剩 額外補充效益不雞精的營養成分主要為蛋白質、胜肽、核苷酸等,這些成分對於因口腔黏膜組織受損,無法正常咀嚼、飲食,僅能飲用流質食物者、腸道消化功能受損者、及對蛋白質、胺基酸有額外需求者,如大手術病患、懷孕、坐月子等,經諮詢醫療專業人員後,可適量食用,對於維持生理機能、補充營養、術後恢復有一定程度的幫助。至於一般健康成人,若飲食正常,其實不需要額外補充,也不建議以雞精取代正常飲食。且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額外補充雞精對健康的效益不大,過量還可能造成身體的負擔。恐影響四類族群病情 需謹慎食用另外,雞精加入的其他成分,如人蔘,可能與某些藥物,如降血糖藥物、抗凝血劑等產生交互作用。且由於雞精成分中,除蛋白質外,往往鉀、鈉離子也偏高,因此並非人人都適合喝雞精補身,其中四大類族群就要特別小心,包括:1)慢性腎臟病/此類病患需限制蛋白質和鉀離子的攝取,雞精內豐富的鉀離子、蛋白質等含量可能加重腎臟負擔。2)高血壓/血壓的控制除了仰賴藥物以外,飲食也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有些雞精含鈉量偏高,可能造成血壓升高,導致血壓難以控制。3)痛風/對於痛風患者,飲食最需注意的就是普林的攝取量。雞精屬中普林類食品,將導致尿酸升高,不利於痛風的控制。4)楓糖尿症/此種罕見疾病因染色體異常,無法代謝白胺酸、異白胺酸以及纈胺酸等支鏈胺基酸。雞精內所含豐富的胺基酸,可能導致疾病的惡化。而藥害救濟基金會也提醒,若想藉由雞精補身,需慎選具信譽的廠商、看清營養標示、或選擇經政府認證,有「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

驅寒兼補身 藥膳養生火鍋4優點

驅寒兼補身 藥膳養生火鍋4優點#補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冬天寒流來襲、氣溫下降,正是圍爐享用火鍋驅寒兼補身的最佳時機,但是市售火鍋真的能吃得安心又健康嗎?郭綜合醫院藥劑科郭雅萍藥師指出,常吃火鍋可能隱藏的四大問題,包含:容易攝取過高熱量、高湯含高普林、湯底鈉含量過高、湯底由人工香料調配而成,長期將化學物質吃進去體內,已經無形中造成身體的傷害。因此,郭綜合醫院中醫部推出了健康新美味、藥膳養生火鍋湯包,由純天然植物性中藥材所組成,天然、養生又健康,以下為藥膳養生火鍋的四大優點:1)湯底為中藥材熬製而成,低卡低熱量/建議選擇新鮮且低熱量食材,減少使用調味料等沾醬。2)藥膳火鍋包取代一般湯頭/湯底不是由動物骨頭熬製而成,自然沒有高普林問題。3)含中藥材特有的清香味,可以不用加鹽或味素調味/同時減少調味料等沾醬的使用,降低鈉的攝取量,減少腎臟負擔。4)為純天然植物性中藥材/素食者可食用。郭雅萍藥師表示,藥膳養生火鍋湯包,主要是以脾胃養生為主。因為脾胃如果不好,就很容易生病。藥膳養生特別適用於脾胃虛弱、脾不健運的人,對於一般民眾則有強健脾胃,達到養生效果;且湯包低卡低熱量,對於喜歡吃火鍋又怕胖的女性朋友,是很好的選擇。但感冒或發炎性疾病者為食用禁忌,容易上火、火氣大者也應酌量使用。

藥膳補湯可不能隨便吃 補得好四招讓你好好補

藥膳補湯可不能隨便吃 補得好四招讓你好好補#補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相信許多老年人,如果身體不好,尤其是在冬季來臨之時,都會希望用各種中藥來燉雞湯,但是,其實許多藥材,並不是只要與雞一起放入鍋內,煮一煮就適合每一個人吃,尤其是老年人的腸胃吸收與消化功能的減退,更要視其身體狀況進行燉雞補身,否則亂吃,恐怕還會傷身體。藥膳補湯 並不是各種體質都適合中醫師許桂月就指出,一般人常以為所謂藥物養生一定得用人參、當歸、肉桂、阿膠或各種大補湯燉雞、燉肉,一大碗一大碗的吃,才能養到身體,其實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補身體之前 請注意挑選藥膳四招她說明,其實服用養生藥膳的目的,是要提高體的抵抗力、增強免疫功能、恢復身體機能及防治疾病,所以民眾熬煮藥膳燉湯時要注意四項要點,才能補得對,補得健康。1. 補身之前,要辨別身體的虛、實、寒、熱。2. 要掌握藥物的劑量,以免超量反而傷害健康。3. 要明白食物與藥物的搭配。4. 要依季節及時間調整藥膳,並不是四季都可以吃同樣的藥膳。她提醒,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體質,可詢問中醫師,進行藥膳的建議與調配,並且有規律的作息,適當的運動,持之以恆才能身心健康。

懷孕好難!補身不對反加重身體負擔

懷孕好難!補身不對反加重身體負擔#補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中無不充滿壓力,除了生活、經濟與工作壓力外,女性到了適婚年齡,結婚、生子壓力也隨之而來,不僅晚婚族越來越多,因壓力而形成不孕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張帆主任說明,女性會有無法生孕的狀況,除了本身體質因素,也會因為心理或外在壓力而有難孕的情況,但絕大部份的難孕問題都可經過治療獲得改善。其中,女性如以中醫調養或西醫治療,一定要經由專業醫師建議或經檢查對症下藥,否則錯誤的養生概念可能會導致不孕的機會增加。張帆主任表示,在學理上對不孕的定義為夫妻單月受孕的比率約為10%,若在正常情況下嘗試受孕一年至一年半都尚未成功,即可診斷為不孕症;以一般正值生育年齡的夫妻中,約有14%會遭遇不孕問題,其中,35歲以後的女性更要注意因卵巢功能下降而影響受孕能力。然而,影響受孕的因素很多,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之外,最基本的條件在於天時(排卵的時間)、地利(子宮的環境)、人和(精卵的品質)缺一不可。一般來說,女性除了生理結構(如:輸卵管阻塞或子宮問題)而可能造成不孕的情形外,臨床上也常見女性未經醫師建議而服用中藥或偏方,導致性荷爾蒙失調以及排卵不正常,使得難孕狀況加重。張帆主任解釋,常見幫助排卵的中藥如:四物飲、龜鹿二仙膠等並非每位女性都合適,若不當地使用則可能造成內分泌失調及體重不正常增加。建議女性,如決定採用中醫溫和的方式調養子宮環境,除應先詢問醫師外,也應儘量避免與西醫併用治療,才不會因為互相影響造成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張帆主任提醒女性,難孕非不孕,發現可能有不孕問題時,一定要尋求不孕症或生殖專業醫師諮詢,千萬別讓迷惘、慌張等心理壓力或是憂鬱的心情加重不孕的情況。此外,對於尚未有生育打算的適婚女性,如擔心未來「孕」氣,也可儘早以抽血檢查卵巢功能指數、基礎卵泡數超音波檢查以及排卵藥測試等方式檢驗卵巢功能,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