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

胃好痛⋯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醫揪「疼痛發作時間」1表分辨

胃好痛⋯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醫揪「疼痛發作時間」1表分辨#十二指腸潰瘍

40歲林先生平常生活忙碌、壓力大,三餐常常不定時不定量,又常喝咖啡、飲酒,甚至有抽菸習慣,因過去並無潰瘍病史,故從沒想過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然而某天卻突然感覺上腹不舒服,也沒什麼胃口,經過一段時間症狀都沒減輕,安排到診所全身健康檢查後,才發現他有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並合併幽門桿菌感染。

胃潰瘍滅幽門桿菌不成 竟因咖啡茶奶

胃潰瘍滅幽門桿菌不成 竟因咖啡茶奶#十二指腸潰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常會有胃脹、胃痛等不舒服的情況,但總以為是壓力大或是飲食過於刺激辛辣,所以常自行吃胃藥解決。但其實胃幽門螺旋桿菌已被證實是引起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等胃病的元兇,甚至是胃癌的主因,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一級致癌物。胃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抵抗胃中強酸不受威脅,一經感染就有可能會伴隨終身,台灣成人的感染率高達55%。因此抑制胃幽門桿菌是解決胃部疾病的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千萬不可忽視。55歲魏媽媽長年受胃潰瘍所苦,赴醫透過胃鏡檢查,發現為感染胃幽門桿菌所致,在醫學中心接受過三次殺菌治療,卻都宣告失敗,醫師都感覺納悶,經詢問其日常飲食,才發現原來患者每天牛奶、咖啡和茶不離手,導致增強胃酸分泌,降低藥物療效,經戒除上述飲品後,魏媽媽再次接受治療,總算一舉殺菌成功。胃幽門桿菌是多種消化道疾病的共同病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胃幽門桿菌是許多上消化道疾病的共同致病原因,如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感染胃幽門桿菌的人口超過千萬人,多經由共餐、接吻、吃生食、口腔清潔不足、吃刺激性食物等原因感染,故民眾經醫師評估後,若屬於胃幽門桿菌高危險族群的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根除胃幽門桿菌,才可降低罹患上述疾病的風險。治療胃幽門桿菌需戒咖啡、牛奶、茶等飲品張家熙醫師指出,通常接受三合一療法的成功率高達9成(包含服用抗生素),但胃幽門桿菌極具傳染性且十分頑強,仍有部分民眾第一次治療失敗後,還需接受後續治療,至於造成治療失敗的原因很多,包括幽門螺旋桿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患者對藥物過敏、不規則服藥、吸菸等。以魏媽媽的例子來說,因本身罹患胃潰瘍,在治療期間仍持續喝牛奶、茶、咖啡等飲品,會使胃酸持續分泌、提高胃酸濃度,反而抵消胃幽門桿菌藥物療效,不利於潰瘍癒合,導致殺菌過程頻頻失敗,故當接受新一次療程時,患者停止飲用上述飲品,並規則服藥,則效果立竿見影,不再為胃潰瘍所苦。張家熙醫師建議,民眾當出現輕微上腹脹痛、灼熱感、打嗝、噁心、胃痛、排出黑色或帶血糞便時,可能為胃部出現問題,應赴醫檢查,並由醫師評估是否需接受篩檢及殺菌;當成功除菌後,應仍有復發機會,故需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再度感染。

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怎麼辦?

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怎麼辦?#十二指腸潰瘍

本病是潰瘍病的危險併發症之一,大多是因為患者對潰瘍病沒有足夠認識和有效治療,導致潰瘍逐漸加深,最後引起「穿孔」。穿孔後,胃、十二指腸中的內容物,如胃酸、膽汁等,流入腹腔,就會併發「急性腹膜炎」。●病症診斷部分患者有潰瘍病史,穿孔前症狀常會加重。患者出現臉色蒼白、皮膚濕冷、焦急憂慮、呼吸短而淺、脈搏加快等現象。多數穿孔,初起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右,突然發生劇痛,持續性而陣發性加劇,很快就向全腹擴展,但仍以上腹部或右下腹為主。患者靜臥不動。兩髖微屈,則腹痛可顯著減輕。腹肌僵直及壓痛:腹肌明顯緊張,硬如「木板」,以上腹部最為顯著。全腹均有壓痛及反跳痛,以上腹部及右下腹更嚴重。晚期由於腸麻痹引起腹脹,所以腹部聽診時,腸鳴音大多消失。由於穿孔後空氣進入腹腔,檢查時可發現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如做X光透視或照片子時,可發現膈下與肝陰影之間,有半月形透明區。●治療方法診斷明確後,應爭取盡早施行手術。1 術前準備:在手術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給予患者半臥位、禁食、胃腸減壓、抗菌素、補液等基本治療,以改善全身情況,準備進行手術。2 手術方法:穿孔縫合修補術。在縫合有困難或不可能縫合時,用大網膜填塞穿孔處,並固定於穿孔周圍,將胃大部切除。注重飲食規律、健康膳食。一旦身體不適,應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潰瘍病,以預防併發穿孔。文章摘自:人類智庫/常見病速效自療作者: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編著、張九峰/審訂http://www.uho.com.tw/book.asp?id=1427

上消化道出血拉黑便!甚至會吐血塊

上消化道出血拉黑便!甚至會吐血塊#十二指腸潰瘍

舒爽上完大號,在沖水前,你會不會看一下糞便的顏色?大部分的人可能看也不看就順手按下沖水閥,殊不知觀察便便的顏色,可以看出一個人健康與否。尤其如果糞便呈現黑色,甚至像柏油一樣黏稠,但最近卻沒有服用含鐵質藥物或動物血、活性炭等,這時就必須提高警覺,很有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了。醫院常見到消化性潰瘍病患因解黑便、再度出血而就醫,也有毫無症狀、病史的人,因為擁有高度警覺性,看到黑便而主動就醫,有人則是不知不覺,等到昏倒才被親友送醫急救。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蔡毓洲醫師指出,一般來說,平常食用雞血、豬血等動物血或鐵劑,鐵經過胃酸作用,就會使糞便呈現黑色。同樣的,如果上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或十二指腸等任何部份出血,紅血球中的鐵自然也會經過胃酸作用,而排出黑便,或是從嘴巴吐出鮮紅或像咖啡渣的血塊。若失血過多將造成低血容積休克,可能會臉色蒼白、冒冷汗、頭暈甚至昏倒。蔡毓洲醫師說,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為消化性潰瘍(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約佔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一半,其次為肝門靜脈血壓過高,導致食道靜脈瘤破裂,多為肝硬化病患,約佔一、二成。其他則常見於酗酒後嘔吐病患食道與胃接合處撕裂,先天性或腎功能衰竭導致血管異常,以及胃癌患者等。糜爛性胃炎亦可能引發出血,但大部份病情輕微,多是由於服用消炎止痛藥、飲酒,或嚴重的內外科疾病所引起。一旦發現便便呈黑色該怎麼辦?如果近期內曾經服用鐵質或活性炭,可暫停服用,觀察是否繼續出現黑便。若糞便仍然是黑色,並確定最近沒有服用上述食物、藥物,則可推斷為上消化道出血。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引發胃病變的危險因子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引發胃病變的危險因子#十二指腸潰瘍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s)的使用中,其對胃腸道的副作用包括;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疼痛,到十二指腸和胃的潰瘍、出血及更嚴重的穿孔、死亡等皆有;美國的報告指出,非類固醇抗炎藥的使用者約25~50%會產生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的症狀,導致10%的病人因此停用此藥。很不幸地,消化不良等徵兆,並無法用來預測胃腸併發症的產生,因為有50~60%產生非類固醇抗炎藥胃腸併發症者並無前驅症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盛煊醫師表示,在長期使用NSAIDs的人中,約有10~30%會產生胃、十二指腸潰瘍。然而依已發表的報告指出,以下的各項危險因子,在使用NSAIDs時,應加以特別注意。國外的研究指出,在沒有危險因子的NSAIDs使用者,發生潰瘍併發症為0.8%,只有一項危險因子為2%,有三項危險因子則達7.6~8.6%,有四項危險因子則高達18%。陳盛煊醫師指出,其中又以「老年人」和「先前曾有消化性潰瘍出血者」最危險。一、有消化性潰瘍出血之病史:1994年的研究證實,曾有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者,使用NSAIDs再出血的比例相當高,屬於非常高的危險群。二、有消化性潰瘍病史:此類病人使用NSAIDs再發生潰瘍之機會,約為無潰瘍病史者的17.1倍。2006年的研究報告亦指出,有潰瘍病史產生上消化道出血者為無病史者之5倍。三、年長者:年齡超過60歲的NSAIDs使用者,易造成致命性併發症,包括出血、穿孔等,而且可隨年齡的增加而成直線相關。2000年的研究表示,在60歲以上之病人,隨年齡增加危險率,每年可增加4%。四、同時合併使用類固醇:類固醇的單獨使用,是否會增加消化性潰瘍及併發症的產生尚無定論。有研究指出,NSAIDs使用者,若同時使用類固醇,則增加危險率至12 %,如果先前有潰瘍併發症,則危險值高達45 %。五、使用兩種以上或高劑量NSAIDsNSAIDs的胃傷害和使用的劑量成正相關,也會增加消化道出血之發生率。高劑量NSAIDs比低或中劑量危險度約為2倍,而且使用的NSAIDs不同,其出血率亦不同。有報告指出,使用兩種以上的NSAIDs,51%會產生潰瘍,而使用單一NSAIDs則發生潰瘍只有23%。六、併用抗凝血劑陳醫師表示,並無報告指出,使用抗凝血劑會增加NSAIDs潰瘍的發生率,然而國外1993和2002的研究卻發現,抗凝血劑的使用,可增加潰瘍出血達3倍,尤其因為阿斯匹林有抗血小板凝集之作用,危險性比傳統之NSAIDs更高。七、使用時間過長:2000年的研究指出,NSAIDs使用的時間越長,則發生併發症的機會越高。八、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較易產生NSAIDs胃病變最近西班牙和美國的報告同時提到,每10萬個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的人中,每年有15.3人死亡,其中三分之一是低劑量(100 mg)阿斯匹林的使用者。因此,具有危險因子的NSAIDs長期使用者,包括長期使用低劑量阿斯匹林的心臟病患者必須特別注意可能的併發症。

最近常胃痛?竟是一級致癌物惹的禍!

最近常胃痛?竟是一級致癌物惹的禍!#十二指腸潰瘍

最近經常覺得胃漲難耐,或是有胃痛的「老毛病」嗎?小心喔!很多民眾常常會有胃脹、胃痛等不舒服的情況出現,但是絕大多數都被當成工作壓力大或是飲食過於刺激、辛辣,所以常常「忍一忍」就過了,不然就是自行吃胃藥解決。醫師警告這樣的方式只是舒緩胃部不適,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且民眾大多不知道,許多的胃病的主因,都是胃中的一級致癌物—胃幽門螺旋桿菌所引起的,應從平日的飲食中,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才能真正維持胃部健康。 解決胃部問題,從抑菌開始!胃幽門螺旋桿菌已被證實是引起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等胃病的元兇,甚至是胃癌的主因,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一級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致癌物按照危害程度區分為 4 級,其中第一級是對人類危險性最高,確定會致癌的可怕毒物。而胃幽門桿菌和大家耳熟能詳的肝癌致病因子─黃麴毒素,以及香菸中的焦油、檳榔等,都被列為一級致癌物,是相當可怕的細菌。且其傳染方式就如同感冒一樣簡單快速,只要與感染者近距離接觸或是共同用餐,就很有可能被傳染。因此抑制胃幽門桿菌是解決胃部疾病的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千萬不可忽視。書田診所家醫科 何一成主任表示:胃幽門螺旋桿菌非常頑強,它可以抵抗胃中強酸不受威脅,一經感染就有可能會伴隨你終身。而這個非常容易感染又難以根除的細菌,台灣成人的感染率竟高達55%,也就是你我之中就有一個已經感染而不自知!雖然說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並不會立即致癌,但卻會增高罹患胃癌的風險,而且生活壓力與不當的生活作息都會導致胃幽門螺旋桿菌增多,導致胃痛、胃潰瘍等病症反覆發作,不僅危害健康,更影響生活品質,切勿輕忽。何一成醫師進一步表示:胃幽門桿菌感染率非常高,讓民眾防不甚防,所以應從日常衛生習慣做起,勤洗手注重衛生,避免傳染。已經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民眾也不用太過擔心,可以從飲食著手。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與攝取充分的蔬菜水果與益生菌,像是攝取含雷特氏B菌的優酪乳,經人體實驗顯示,每天飲用460ml能有助於降低胃幽門螺旋桿菌之數量,對於胃部健康非常有幫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