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

迷路必是失智?心理師:別過度恐慌

迷路必是失智?心理師:別過度恐慌#迷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無庸置疑的迷路確實是失智症的症狀之一。現在媒體報導很多失智症的症狀,讓許多家屬甚或是病患本身都談病色變,可是很多問題都需要更仔細的分析才比較穩妥喔!長者半夜醒來欲如廁 晚輩擔心迷路徵兆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暨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臨床心理師黃耀庭表示,三年前淑惠(化名)帶著母親去高雄玩。第一天晚上睡在飯店,半夜起來竟然找不到廁所,反而開起房門要出去,還好淑惠聽到聲音後馬上驚醒,才免除了這場虛驚。回來後淑惠就耿耿於懷,但幸好母親再也沒有遇到迷路的情形。剛好一天在電話中談到我從事的工作,她便把這個放在心裡三年的疑問,甚至媽媽半夜驚醒、找不到回家的路提出來問我。多年迷路僅一次 不必過度擔憂「你真的很關心你母親」我說。「對啊!我也很擔心,怕她出去外面會找不到路回家。」淑惠說她這三年來的擔憂。「我覺得你媽媽很正常啊!不需要擔心她會迷路!」我帶著微笑,試圖說出讓她能夠安慰她的話。不出所料,她果然問出很多家屬都會問的問題:「媒體和失智症十大警訊上不是有說,如果找不到路,可能是失智症。」「是的!失智症十大警訊的確有一個警訊是找不到路,你也很擔心你的母親。可是,有幾點需要思考的問題。首先,妳的母親是有天天住那家飯店嗎?」我問。「哪有,你知道我家不是住在高雄,是住在台北的。」她慎重的澄清。「這樣就對了,你怎麼能期望她住進去第一天就可以記得你們房間的廁所門是哪一個,再加上半夜剛睡醒,也有可能恍神。」我跟她解釋。「喔!我大概知道了。」淑惠稍微把最初擔憂的高音稍稍降了幾度。「還有!你媽媽從三年前在飯店找不到路之後,這三年有再發生過嗎?」我再丟一個問題給她。「好像沒有再發生過欸!」她的口氣幾乎恢復了平靜。我反問她「你想想看如果這三年都沒發生過,為什麼還擔心妳媽媽是失智症呢?」失智症別過度恐慌 仔細分析辨明呀呼!我好像聽到電話那頭擔心多年的重擔放下來的聲音......無庸置疑的迷路確實是失智症的症狀之一。現在媒體報導很多失智症的症狀,讓許多家屬甚或是病患本身都談病色變,可是很多問題都需要更仔細的分析才比較穩妥喔!溫馨的提醒:1. 別把特例當做常態,這樣只會自己嚇自己。2. 失智症的走失,是在熟悉的環境中出現的問題。3. 失智症的症狀,不會只出現在睡覺醒來的時候。(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4旬司機頻迷路 大腦迷航症候群惹禍

4旬司機頻迷路 大腦迷航症候群惹禍#迷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8歲的小廖(化名)是位大貨車司機,長期往返北高兩地送貨,工作時數長,忙起來連吃飯都在車上解決。偶爾精神不濟時,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經常腦中突然一片空白,造成多次下錯交流道,他都以為是年紀大記憶力衰退。上個月開車送貨時,一下交流道竟然完全失去方向,明明是熟悉的送貨路線,居然大腦出現關機而迷路,讓他內心深感不安。在老婆的陪同下就醫找精神科醫師檢查,經問診及進行多項儀器檢測後,評估是長期大腦過度疲勞,加上精神壓力大,罹患了「大腦迷航症候群」。腦神經細胞受損 恐造成交通事故頻傳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許多人對身體疲勞與大腦疲勞難以分辨,以為睡覺、休息就可以改善疲勞症狀,卻忽略大腦也會疲勞。小廖因長期工作時間過長、生活壓力大,造成大腦出現疲勞,加上經常行駛於單調、重複景色的高速公路上,會加重腦部疲勞感,若沒有持續紓解腦部疲勞現象,長期就會損害到腦內海馬迴的位置細胞以及內嗅皮質的網格細胞,影響方向感。根據研究顯示,位置細胞的功能是將新的環境及位置在腦中進行描繪,並將之儲存在記憶中,而網格細胞則是協助大腦在陌生環境中分辨方位,進一步評估自身在環境中的位置,並產生一套心智地圖,就好像啟動電腦導航系統,自動找出接下來要前往的行進路線。當這兩個細胞遭受到干擾,或是長期疲勞而降低運作功能時,就會導致大腦對於環境路徑、方向、空間感的記憶喪失,若在開車行進時,輕則迷路找不到方向,嚴重可能因為應變不及引發嚴重的交通意外。消除腦疲勞症狀 良好習慣養成最重要楊聰財醫師說明,注意力無法集中、常常有氣無力,或情緒常出現煩躁不安等現象,可能是大腦開始出現疲勞的症狀,應提高警覺並調整生活作息。建議每天至少6至8小時睡眠時間、多攝取深海魚油DHA或食用富含色胺酸的香蕉、黃豆等製品來保養大腦,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遵循333模式,也就是每週運動3次、每次至少30分鐘、心跳每分鐘至少130下,每天也提醒自己常保持微笑,提升正面能量,就能有效改善腦疲勞症狀。若是調整生活後仍無有效改善腦疲勞,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早期失智症有跡可循 迷路、憂鬱皆為警訊

早期失智症有跡可循 迷路、憂鬱皆為警訊#迷路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台灣高齡化社會以及老化人口增加,使得失智症問題日趨嚴重,65歲以上族群約有8%,也就是有近15萬人罹患失智症或有輕微認知功能障礙,且每增加5歲罹病機率就成長一倍之多。因此,雙和醫院老年精神科李耀東醫師提醒,失智症除了常見的記憶力減退的症狀,若家中長輩在情緒或行為上變的跟以前不一樣,且維持一段時間,這可能就是失智的警訊。目前臨床上認為老年憂鬱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之一,也是來罹患失智的危險因子,民眾應該提高警覺。早期發現接受治療 就能減緩病情惡化程度其實失智症即早發現,透過藥物治療,就能延緩發展病程!像是一名住在土城的許太太,因為每天都會在固定的地方轉車回家,但某天卻突然忘記該怎麼搭車回家,使得她察覺不對勁,立刻刻到醫院神經科檢查,結果確診為早期失智病變,但所幸經過治療後,延緩疾病發展的速度維持良好。因此,雙和醫院神經內科胡朝榮醫師表示,由於國人普遍對失智症的認知不足,所以,呼籲民眾要認識失智症,了解原因及症狀,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以控制並減緩病情惡化,維持病人心智功能及生活品質,並減輕照護者的負擔。三高、抽菸、頭部外傷 皆為失智症危險因子失智症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外,透過正確的觀念也可以預防及延緩失智的發生;除了遠離失智危險因子,包括三高、抽菸、頭部外傷等危害外,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如多動腦、多運動、注意飲食均衡等,都是民眾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著手,預防失智的最佳辦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