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纖維

有殼物多咬幾下 刺激蠕動防便秘

有殼物多咬幾下 刺激蠕動防便秘#食物纖維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常在市面上看到「內含食物纖維」標示的食品,可是什麼是食物纖維呢?一說到纖維,大家都會想到植物的纖維,可是這裡所指的食物纖維,其實是指「無法被人體的消化酵素所消化的部份」。動物性的食品裡也含有食物纖維喔!水溶性食物纖維可抑制葡萄糖被腸胃吸收速度因為食物纖維無法被人體吸收,也沒什麼營養成分,所以一直以來都被人當作沒有用的東西。直到最近,食物纖維才被當作一種新的營養素,而重新受到重視。一般來說,食物纖維可分為水溶性食物纖維與不溶性食物纖維2大類。1) 水溶性食物纖維/水溶性食物纖維多半儲藏在植物的細胞之中,或是包含在植物所分泌的成分裡。代表性的水溶性食物纖維成分有,水果、蘿蔔等蔬菜裡含有的果膠(pectin),蒟蒻粉(已精製過的)裡的甘露聚糖(mannan),還有海藻裡的天然藻酸(alginic acid)等。水溶性食物纖維一進到胃裡,就會吸收水分形成黏稠的糊狀物,慢慢的由胃向腸子移動。因為移動緩慢,所以可以抑制葡萄糖被腸胃吸收的速度,血液裡的血糖值就不會快速的升高,同時還能減少膽固醇的產生,增加大腸裡的益生菌數量,調整腸內環境。食物纖維除了存在於天然的食物中以外,還有經由化學合成的,以及由食物萃取精練而來的功效更高、使用更方便的種類。例如,以葡萄糖為原料所製作而成的聚葡糖(polydextrose),多半做為食品添加物裡的增黏劑或是安定劑,用來加在冰淇淋、果醬、蕃茄醬、調味醬裡。2) 不溶性食物纖維/不溶性食物纖維,主要是形成植物細胞壁的成分,無法溶解於水中。代表性的不溶性食物纖維成分有穀物、蔬菜裡含有的木質素(lignin)、纖維素(cellulose)、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還有螃蟹、蝦子等甲殼類的甲殼裡,所含的幾丁質(chitin)、甲殼素(chitosan)等。一旦吃到含有不溶性食物纖維的食物,就必須要多嚼幾下,這樣不但能促使唾液分泌,更容易讓人產生飽足感。而且還能增加糞便量使糞便軟化,刺激腸道的蠕動,預防便祕呢!( 本文摘自/逛超級市場學生物/世茂出版)

蒟蒻的熱量等於零?

蒟蒻的熱量等於零?#食物纖維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100公克的蒟蒻裡,佔最大比例的是水分,約含有97公克,接下來是食物纖維,約含有3公克。也就是說,蒟蒻除了水分以外,幾乎都是由食物纖維組成的。蒟蒻的熱量幾乎是零?另外,市面上有一些蒟蒻裡會加上鹿尾菜等的海草,做成黑色的蒟蒻來販賣,這是為了要讓習慣購買以前那種不削皮所製作出來黑色蒟蒻的人,能夠不排斥購買所做的嘗試。最近市面上還有加入抹茶、柚子等,各種口味的蒟蒻出現。人類吃下去的食物會在胃裡與胃液等消化液混合。這個時候消化酵素就會活動得很活躍。消化酵素會分工合作,分成專門分解蛋白質的、只分解脂肪的、只消化碳水化合物(糖質)的各個種類。我們稱這為消化酵素的基質特異性。蒟蒻裡所含有的聚葡甘露糖(glucomannan)是由葡萄糖與甘露糖(mannose),這兩種單糖複數串連而成的碳水化合物。可是人體裡並沒有能夠消化聚葡甘露糖的消化酵素。因為無法分解、吸收,所以雖然是碳水化合物,可是並沒有熱量。防肥胖 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這是因為生活在小腸的下方、大腸裡的腸內細菌擁有能消化蒟蒻的消化酵素所致。蒟蒻裡的食物纖維被腸內細菌分解,間接的讓人體吸收,可是我們並不清楚有多少熱量會被人體所吸收。因此,低熱量的蒟蒻不只可以防止肥胖,除此之外還有降低膽固醇,減少血液裡的三酸甘油脂等效用。( 本文摘自/逛超級市場學生物/世茂出版) 

吃過量或太快 是「體寒」的元兇?

吃過量或太快 是「體寒」的元兇?#食物纖維

對於預防及治療疾病而言,「改善體寒」及「清理因代謝廢物而混濁的血液」這兩件事的重要性,在第一章已充分說明。這一章我就針對「食」的方面,說明讓身體溫熱的方法。首先,為了去除「體寒」,在飲食方面有兩個重點: 少量並充分咀嚼。充分攝取纖維豐富及有利尿作用的食物。這兩個要點是飲食的基本原則。若無充分咀嚼,囫圇吞棗的結果,不僅會造成消化不良,而且會因為沒有得到飽足感,一不小心就因飲食過量而導致肥胖。我想大家都知道,吃得過量和肥胖是造成血液混濁的元兇。另外,就算不是吃得過多,一旦便祕,原本應該和大便一起排出的膽固醇、脂肪、糖等多餘物質會被身體吸收,使得血液混濁。防止便祕也是使血液乾淨的重要條件,所以平時就要多吃海藻、豆類、胚芽、玄米、蔬菜等,攝取食物纖維以促進排便。糖、脂肪等營養過剩物質、和食物一起吃進體內的化學調味料、農藥、戴奧辛、致癌物質等……以上各種「有害身體健康」的物質,食物纖維能把它們和大便一起排出體外,可說是「腸內的清道夫」。而且,食物纖維能使雙歧桿菌和乳酸菌增生,此類菌能改善腸內環境、產生各種維生的作用。譬如說,胡蘿蔔或蘋果等所含的維生素BX(對胺基苯甲酸,PABA)就是乳酸菌的發育因子。因為有利尿作用,也可作為淨化血液之用。血液中的代謝廢物會隨著汗、眼屎、鼻屎、糞便、尿、痰等排出體外,其中排出最多的是尿。換句話說,能夠利尿的食物,如紅豆、黑豆、葡萄、梨子、花草茶、紅茶等,都對淨化血液有很大的效果。曾有某位德國醫學家直言:「世上有兩位名醫。一是發燒、一是食慾不振。」感染症等發炎性病症當然不用說,膠原病、癌症、風濕、心肌梗塞等,絕大多數的疾病一開始的症狀都是發燒、食慾不振。如果說「發燒」、「食慾不振」是生病的結果,那麼生病的原因儘管如此,現代醫學的治療,只要一發燒就急著退燒,又以「為了補充營養」為由而讓病患吃多。這並不符合自然法則。包括日本在內的先進國家,雖然醫學進步日新月異,但各種病症和病患人數卻有增無減,這都是因為治療時違反了自然法則。從野生動物們沒有醫院、醫生、護士照顧,但絕大部分都能身體健康、安享天年這一點來看就知道了,因為野生動物們生病時,絕不會勉強吃東西,發燒時也不會去做退燒這種蠢事。發燒是白血球強化吞噬病菌及殺菌力的一種現象。另外,發燒時淋巴球、NK 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力量也會上升,也就是增強免疫力。而身體會產生食慾不振的現象是為了讓腸胃休息。腸胃負責消化功能,可說「胃腸力=生命力」,所以,食慾不振是身體需要時間讓腸胃恢復功能,是治療疾病的自然反應。無論未來的醫學會出現多麼神奇驚異的治療法,我想都不可能勝過「發燒」及「食慾不振」這兩位名醫吧!本文作者:石原結實。摘自:治百病,就靠體溫!連癌症都是!,野人出版社發行。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book.asp?id=100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