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王

確診大腸癌50%以上中晚期 精準治療可望治癒抗癌

確診大腸癌50%以上中晚期 精準治療可望治癒抗癌#癌王

大腸直腸癌被稱之為癌王,其連續數十年位居好發癌症之冠。耕莘醫院血液腫瘤科歐偉仁主任說明,由於患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察覺異常到醫院檢查時,往往已發展至晚期。所幸今日已有多元標靶藥物可選擇,鼓勵患者在治療前依照醫囑進行RAS基因檢測,以利醫師打造精準治療療程。 華人常吃加工肉品增腸癌風險 確診患者逾半數屬中、晚期 以化療合併標靶為主力 歐偉仁主任表示,在芝加哥的醫學年會中有學者提出,以華人為多的東亞,大腸直腸癌發生比率越來越高,但中亞地區則對較低,推測東亞地區可能因為較常食用加工肉品、人工添加劑,導致大腸直腸癌罹癌風險上升。 歐偉仁主任說明,依照臨床經驗來看,新確診大腸直腸癌病患中,第一期與第二期較少,第三期則佔到一半,第四期也高達30%。整體而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其中,針對晚期或轉移患者,建議採納化療合併標靶的治療。為了確保治療成效,在啟動治療前需要進行致癌基因檢測,例如RAS、BRAF、與MSI等,才能精準用藥發揮最佳效用。 健保已涵蓋重要基因檢測項目 RAS無突變者化療加標靶平均存活近3年、手術切除後更可拼治癒 歐偉仁主任指出,以基因分型統計,約30至40%大腸直腸癌患者,屬於RAS變異;約60至70%病患屬於RAS野生型(基因未突變),在健保給付協助下,重要的致癌基因型別都有被納入檢測。鼓勵患者依照醫囑進行對應之基因檢測,以利打造客製化療程。 歐偉仁主任強調,大腸直腸癌發生轉移,在肝臟與肺臟最常見。若原發部位或轉移部位的腫瘤較大,建議透過化療與標靶藥物,縮小原發與轉移部位腫瘤,以增加手術切除的可能性,爭取更佳預後,晚期大腸直腸癌病患仍有治癒希望。 歐偉仁主任補充,針對大腸直腸癌的標靶治療,是否發生RAS突變是擬定療程的關鍵。發生突變者,目前會給予抗血管新生藥物(anti-VEGF);如果是RAS野生型(基因未突變)病患,則會使用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後者有望將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拉長至10至13個月,平均存活期超過30個月,如果能開刀存活期則更長、甚至有望爭取治癒。 規律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最好 發現疑似症狀立刻就醫不遲疑 歐偉仁主任呼籲,越早發現大腸直腸癌,治療效果就越好,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是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資格,如果具有家族史或高危險群,最好自行提早10年安排規律檢查,如果男性發生缺鐵性貧血,或不分性別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腹痛等症狀,一定要馬上就醫接受檢查。

食慾不振、面部泛黃竟是癌!醫:胰臟癌化療應掌握正統性、安全性、有效性

食慾不振、面部泛黃竟是癌!醫:胰臟癌化療應掌握正統性、安全性、有效性 #癌王

某名人父親Y先生退休後長期受食慾不振所苦,某天兒子發現父親體重大幅減輕才緊急就醫,經診斷後發現竟是罹患晚期「癌王」胰臟癌!Y先生原先在南部接受治療,病況遲遲不見起色,因聽聞臺大醫院針對局部侵犯嚴重胰臟癌的前導性化療已累積很多經驗,加上多專科團隊精準醫療進步。為了方便兒子就近照料,Y先生來到臺大醫院治療,並改使用門診即可完成的化療式組合。化療後手術,治療至今已逾2年,更時常與兒子出國旅遊,生活十分幸福。兒子也因父親的疾病控制穩定,家庭、工作穩定發展,依然活耀於媒體上。 臺灣胰臟醫學會林肇堂理事長說明,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胰臟癌新發個案已突破3千人,也奪走近2,500人性命,疾病發展快速,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是非常兇猛的癌別!為了提升民眾對胰臟癌的認知與患者的疾病意識,臺大醫院與臺灣胰臟醫學會攜手合作,於3月20日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希望延續、化險為胰」胰臟癌病友故事展。臺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暨胰臟癌團隊總召集醫師田郁文教授鼓勵患者,現在醫療十分進步,只要不放棄希望,就有機會「化」險為「胰」! 「沉默殺手」奪命! 多數民眾無預警確診晚期胰臟癌 田郁文教授解釋,胰臟癌的可怕之處在於其症狀不明、不易察覺,多數人發現時已是晚期,一旦有明顯的上腹疼痛、黃疸等狀況,通常癌細胞已侵犯、侵犯到鄰近血管(第三期)或轉移到其他器官(第四期),這時就很無法手術切除乾淨。不過就如同之前提到的Y先生即使在診斷時已是晚期無法立即手術完全切除,但約25%的第三期胰臟癌在化療後能切除乾淨。因此胰臟癌的治療需要不僅是內、外或腫瘤科醫師,而是需要多科團隊醫師的配合。因此「面對兇猛的疾病,臺大醫院組成了非常專業的胰臟癌多專科團隊,集結內科、外科、腫瘤科等醫師,減少患者在各科別間轉介治療的程序,亦有個管師、營養師等角色,給予最好的照護。」 在血管侵犯嚴重的胰臟癌的治療中,手術與化療為最重要的形式,田教授欣慰的說道:「有別於以往罹癌手術後僅剩1年半存活時間,如今患者在手術之後加上術後輔助化療,生存期將有機會大幅延長至50個月。」再者,針對無法手術治療的晚期患者,臺大醫院腫瘤科楊士弘醫師也說明,目前以組合式化療為主要選擇,「臺灣的醫療非常進步,國際常見的化療皆可在國內使用。」臺大醫師們會參考國際指引建議患者用藥,化療藥物也經過國際大型研究證實其有效性、安全性,亦有長期的用藥經驗,健保也有給付部分藥物,可減輕患者的負擔。 症狀似腸胃道疾病!組合式化療替婦續命享天倫之樂 近70歲的家庭主婦張女士因長期上腹痛、且兩個月內掉了8公斤,經檢查確診第三期胰臟癌,「袂煩惱,咱做伙面對!」原先很憂鬱的她在丈夫支持下堅強面對疾病,她選擇國際指引推薦的化療組合,在門診就能完成療程。張女士至今已穩定治療近1年半,她笑著分享丈夫在照顧她的過程中,竟從糖鹽不分的烹飪新手,到如今能燒得一桌好菜,生活十分平淡而幸福!楊士弘醫師進一步說明,不少人都有化療副作用很嚴重、一定需要住院的迷思,在晚期胰臟癌的治療中,醫師會評估患者的體能狀況,若患者不喜歡耗時較久的療程,現在也有可在門診完成的藥物,盼每位患者都可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與各科醫師一起努力控制疾病並兼顧生活品質。 診斷、個人化治療雙突破,胰臟癌可望褪下「癌王」稱號 而近年胰臟癌的診斷與治療也有新突破,臺大醫院內科部廖偉智教授分享,臺大已開發出新型AI診斷輔助系統,有望及早揪出病灶,讓胰臟癌有機會在早期發現。臺大醫院外科部吳健暉醫師補充,除了診斷更精準之外,胰臟癌治療在臺大已經幾乎是個人化設計,治療更加精準,隨著基因醫學蓬勃發展,患者可透過遺傳性基因檢測、腫瘤基因檢測,找出特定的基因缺陷之後選擇相對應的免疫、標靶、化療藥物,提升治療成效。 「希望延續、化險為胰」病友故事展3/20於臺大醫院開跑 雖目前晚期胰臟癌患者仍占多數,但診斷工具與治療形式越來越多元,在化療組合上亦與國際接軌,若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都有機會延長生命。為了讓患者更了解現有治療趨勢與選擇,也提高民眾對疾病的認知,臺大醫院於3月20日起,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希望延續、化險為胰」病友故事展,傳遞疾病的症狀與風險因子等衛教知識;同時,展覽中也包含病友的治療經歷,期盼能鼓勵病友們正向面對,只要不放棄希望,就有機會「化」險為「胰」。

背痛難眠竟是胰臟癌!八成以上胰臟癌患者確診時即為晚期

背痛難眠竟是胰臟癌!八成以上胰臟癌患者確診時即為晚期#癌王

「五年前,王阿姨因為背痛來看醫師,輾轉來到腫瘤內科,確診時就有肝臟轉移。她對於罹癌坦然接受,但最大的目標就是希望能看到小兒子成家立業;為兼顧療效及生活品質,接受組合化療,讓她成功在三年後參與小兒子的結婚典禮……」臺中榮總醫院血液腫瘤科林欣辰醫師娓娓道來。 臺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說明,胰臟癌治療照護包含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疼痛管理和營養支持,臺中榮民總醫院於 2015 年 7 月成立胰臟癌團隊,納入多專科團隊照護,致力提升病友的診療照護品質。同時,臺中榮民總醫院亦不斷精進胰臟癌的治療與照護,在多專科整合照護的基礎下,陳適安院長指示應該依據每位病友的診斷期別、生理狀況,訂定治療計劃,透過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甚至是最新的細胞治療,來提高病人治療的反應率及存活率。 臺灣胰臟醫學會林肇堂理事長說明,由於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易發現,即便有腹脹、悶痛等情形出現*1,也易誤判為腸胃道疾病,延誤最佳就醫時機。為幫助民眾更加了解胰臟癌及其風險因子,臺灣胰臟醫學會與臺中榮民總醫院攜手合作,於 2 月 3 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希望延續、化險為胰」胰臟癌病友故事展。臺中榮總醫院血液腫瘤科石宇軒醫師及林欣辰醫師均指出,目前已有許多藥物可選擇,而許多民眾十分畏懼化療的副作用,也都能夠透過調整劑量以及其他方式進行症狀治療、榮總院內也設有心理諮商師、社工等醫療團隊可以協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呼籲患者要積極治療,只要不放棄希望,就有機會「化」險為「胰」! 「癌王」奪命! 八成以上患者為晚期個案 誤判為腸胃道疾病誤就醫時機 平均五年存活率不到一成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胰臟癌已連續兩年蟬連十大癌症死因第七位,每年奪走約 2,500人性命。「胰臟癌每年新增個案數約為 2,000 人*2,雖人數不多,但 85%以上患者確診時即為晚期、平均五年存活率僅有 5%*1,因此胰臟癌又有『癌王」之稱。」林肇堂理事長沉痛的表示。此外,由於胰臟癌病程快速,若出現劇烈疼痛、黃疸等明顯症狀時,通常癌細胞已轉移至其他部位,這時就無法進行手術切除,存活時間也大幅下降。   林欣辰醫師說明,若患者在早期、未發生遠端轉移前就已發現疾病,通常會安排手術切除腫瘤,後續視患者狀況搭配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然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且發生遠端轉移,無法以手術方式將腫瘤切除乾淨,主要治療方式將以化療為主,其中組合式化療是晚期、轉移性患者重要的治療方式。 六旬婦人罹「癌王」 組合式化療提昇治療成效兼顧生活品質 六旬蔡女士家庭美滿,退休後本以為可以跟家人共享天倫、含飴弄孫,不料去年七月確診晚期胰臟癌,且轉移至肝臟。一開始家人擔心蔡女士的身心狀況,不願意透漏病情,蔡女士仍猜到自己的病情並不樂觀,深夜偷偷躲起來哭泣、查找相關資料並詢問醫師;蔡女士希望可以兼顧生活品質,與醫師及家人討論後,選擇能在門診就完成的組合式化療治療,治療後至今已逾一年,病情穩定,時常與家人一起去旅遊,珍惜得來不易的時光。 石宇軒醫師進一步說明,組合式化療意即多個化療藥組合而成,相較單一化療的方式,組合式化療已被證實可提昇胰臟癌的治療效果,國際治療指引建議組合式化療為胰臟癌治療首選。醫師會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討論後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組合,儘量來控制疾病並兼顧生活品質。 醫籲:切勿輕忽長期腹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 「希望延續、化險為胰」病友故事 2/3 於臺中榮民總醫院開跑 林肇堂理事長提醒,民眾若有家族史、胰臟發炎、糖尿病等,需要有高風險者之自覺;如出現長期腹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務必要立即就醫診斷,切勿延誤了治療時機。而若是晚期的患者,現在的化療方式多元,透過組合式的化療能延長總體生存期,且也有治療便利性佳的選擇,患者應與醫師討論後選擇最適合用藥。 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胰臟癌,臺中榮民總醫院於 2 月 3 日起,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希望延續、化險為胰」病友故事展,藉由胰臟癌症狀與風險因子等衛教知識,提升大眾對於疾病的瞭解;同時,展覽中包含胰臟癌治療流程,以及病友的治療經歷故事。期盼病友們能更加掌握現有治療選擇,只要不放棄希望,就有機會「化」險為「胰」。

壯男雙腿嚴重水腫 竟因罹患這個癌!

壯男雙腿嚴重水腫 竟因罹患這個癌!#癌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北部一名40多歲的科技業男士,因為雙腿嚴重水腫找不到病因,輾轉至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檢查,沒想到原來是胰臟長了「壞東西」!發現時癌細胞已經嚴重轉移,且造成全身血管栓塞,確診為胰臟癌晚期,患者擔憂自己活不過半年。胰臟癌又名「癌王」,其「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指出,2016年台灣有2022人被診斷為胰臟癌,1996人死於胰臟癌。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賴泓誌主任表示,因為胰臟的位置在比較深層的緣故,鄰近又有許多血管佈及,容易在癌症早期就發生癌細胞轉移或壓迫血管,一般超音波檢查不一定照得到胰臟有異狀,往往發現時已經是晚期,因此,在治療上更加不容易。第二線化療藥物 可再延長病患存活率針對胰臟癌的晚期治療多半以化療藥物為主,過去患者僅能仰賴第一線的藥物治療來爭取存活期,在2018年8月第二線化療新藥已通過健保給付,為亞洲的胰臟癌患者延長整體存活期達9個月。賴泓誌主任指出,這名40多歲的科技業男士,在治療上積極配合醫囑,加上使用第二線化療新藥,使得原本僅有數個月的存活期提高到一年以上,這樣的治療結果很鼓舞患者跟家屬。對抗胰臟癌:積極檢查 積極治療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很好的方式來篩檢胰臟癌,但民眾仍可透過以下幾種影像學檢查來幫忙診斷: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內視鏡超音波;賴泓誌主任提醒,一般民眾都可更在乎自己健康,定期做適當的健康檢查,而有特定基因突變者、或遺傳慢性胰臟炎的人、或家族內有罹患胰臟癌的人,就建議做胰臟癌的進一步篩檢,若不幸罹患胰臟癌,應積極尋求專業專科治療,在小心控制藥品的副作用之下,來延長病患存活期與降低治療的不適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食慾差、體重降 警覺胰臟癌5大症狀

食慾差、體重降 警覺胰臟癌5大症狀#癌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早期胰臟癌幾乎沒有症狀,85%患者發現罹患胰臟癌時幾乎已晚期。因手術預後存活率低,每5位患者就有1位放棄治療,胰臟癌位居國人癌症死因第8名,有「癌中之王」稱號!近年來胰臟癌已非老年人的專利、有年輕化的趨勢,年紀最輕的病患甚至僅23歲!多數胰臟癌患者發現罹癌時已屬晚期、預後差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資料統計,我國胰臟癌患者人數逐年攀升,2006-2015年平均每年成長幅度約6%,每年約近2000位新確診的胰臟癌病患,每天約5.5人受到胰臟癌威脅,多數晚期患者1年內就會死亡。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葉大森表示,胰臟癌高危險族群應定期檢測,若有早期胰臟癌病徵也應提高警覺,把握黃金治療期,醫病積極合作將能提升存活機會。葉大森理事長說明,胰臟附近有很多重要血管,使手術充滿挑戰。加上多數胰臟癌患者發現罹癌時已屬晚期,大約只有10-20%可以動手術;其中能手術的病人也只有5-25%能存活超過5年,生存率低於2%以下,多數病患選擇緩和治療。民眾若能早期確診並切除胰臟腫瘤,加上積極化學藥物治療,將能提升胰臟癌治療困境。TCOG台灣腫瘤合作組織資料及安全監理委員會主席謝瑞坤表示,胰臟癌化學治療技術已有進步突破,國內今年已經引進化療套組,可提高病人存活率平均達11.1個月,國內也正在進行二線新型藥物的三期臨床試驗。未來患者若對第一線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或治療過程中發生嚴重副作用,將可有其他選擇治療方式、降低副作用。胰臟癌毫無徵兆 晚期才確診為提高胰臟癌醫療品質,打破胰臟癌治療效果不佳的困境,近日國內健保局通過胰臟癌用藥的健保給付,證明了目前全球對胰臟癌新藥需求若渴。美國癌症中心腫瘤學教授菲利浦醫師指出,少喝酒、少抽菸可減低罹患肝癌、肺癌的機率,然而胰臟癌防不勝防,有家族史的病患只佔整體的5-10%,其餘都是毫無徵兆,直到胰臟癌晚期才確診。美國胰臟癌罹患人數也逐年攀升,致死率高居全國第2,胰臟癌患者多數在短短1年內去世,民眾對胰臟癌的認知普遍偏低。菲利浦醫師表示,即便胰臟癌是相當惡性的癌症,但在多國努力下,病患整體5年內存活率逐步提升至8-9%。出現食慾不佳、體重驟降等5大症狀千萬要警覺胰臟癌早期難發現且致死率高,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2015年胰臟癌發生率排名,男性居第12位、女性居第13位,單年新增病例為2237 人。死亡率排名於男性為第8位、女性為第5 位,然而同年因胰臟癌死亡之人數則有1948 人,名列十大致死癌症之一。胰臟癌患者往往晚期才會察覺身體不適,導致延誤就醫,葉大森理事長呼籲,胰臟癌惡化速度極快、症狀不具專一性,患者本身或一般求診時都極難察覺,若發現(1)食慾不佳、(2)短時間內體重驟降、(3)上腹痛或腰背痛、(4)尿液變黃、(5)嘔吐等5大症狀時,一定要提高警覺。家族遺傳更是高風險族群,大約5-10%癌症病人有家族病史(可或不可知的基因突變影響),其中又大約有10-15%的胰臟癌歸因於遺傳問題(家族性胰臟癌、遺傳性胰臟癌傾向症候群)。而有乳癌基因(BRCA1、BRCA2)突變帶原者,終身胰臟癌風險也高達3-5%,應定期健檢,提早發現、提早治療,胰臟癌將不再是奪命夢魘!

「癌王」胰臟癌 有症狀就醫已晚期

「癌王」胰臟癌 有症狀就醫已晚期#癌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胰臟位於胃部後方,主導各種消化素及胰島素的分泌,位置隱祕低調,生病了也很難發現。若發生胰臟癌,死亡率極高超過9成,有癌中之王的稱號,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知名媒體人傅達仁就死於胰臟癌。澄清醫院一般外科吳明哲主任說,等到胰臟發生問題出現症狀到醫院就醫時,通常都是晚期,所以一般能有機會接受切除手術的機率相當低。傳統手術難度高 腹腔鏡微創手術近年夯胰臟癌好發於中老年人,飲食、遺傳、肥胖等致病因素複雜,還未有明確定論。早期無明顯症狀,若發生在胰臟頭的胰臟癌,可能會出現眼睛變黃、尿液顏色加深、糞便灰白等黃疸症狀、食慾變差體重驟降也要小心。由於位置隱祕,傳統剖腹手術難度高,近年興起了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趨勢。吳明哲主任解釋,微創手術跟傳統手術相比,主要著眼點在於傷口比傳統手術小得多,復原也就也比傳統手術快。越快速的傷口復原,對病人而言,若要進行後續化療,整個療程也可以跟著提前,所以腹腔鏡微創手術被認為可以替病人爭取到更多的治療黃金時間。手術非人人能做 醫師把關更該警覺胰臟癌胰臟癌最怕影響到胰臟周邊血管組織,根據統計,只有兩成胰臟癌患者能成功接受手術切除癌細胞組織,但目前有學者提出先化療、放療,後手術,增加手術成功率。醫師會衡量病人的情況 再決定治療的模式,也提醒民眾應定期健檢,但病兆難發現,相關科別醫師也更該加強對診斷胰臟癌的警覺。(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