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

你對孩子說過「對不起」嗎?

你對孩子說過「對不起」嗎?#我愛你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也許已學會對孩子大聲說出「我愛你」,但並非所有父母都能坦然地對孩子說「對不起」。而父母對孩子說「對不起」這件事,是最好的言傳身教,它能夠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能教會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也教會孩子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難道不該向女兒道歉嗎?小D對老公電腦充滿無限好奇,每天都趁其不備用手摸下鍵盤。某日,在房裡突聽到客廳大響「啊,電腦!」老公急跑出邊說「小D,告訴過你多少遍,爸爸電腦有重要文件,你不能碰。」出來後他才發現,其實是我被電腦接線絆了跤。這時老公才意識到錯怪小D,看在遊戲墊上無辜又委屈的小D,向我吐舌頭,準備往屋間走。我一旁悄悄提醒:「你難道不該向女兒道歉嗎?」老公停下腳步,走到小D跟前,蹲下來說:「對不起,Dorothy。」父母對孩子說「對不起」是最好的言傳身教覺得父母向孩子道歉會很尷尬,父母向孩子道歉就會失去威信。其實我們父母從小到大不曾對我們說過「我愛你」,更不曾說過「對不起」。記得青春期曾被媽媽誤解而特別氣憤,媽媽對我說:「你要怎樣,難道還讓我和你說『對不起』嗎?」雖然我很愛我媽,但那句話卻讓我感到疑惑:為什麼大人做錯事情可以不道歉,而我卻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如何道歉!說「對不起」並不一定就是真正的道歉事實上有些「對不起」並不是真正道歉,比如「對不起,但我們不得不回家了。」—這只是建立規矩時的客套話;「對不起,媽媽不該罵你,但媽媽也是為你好。」—這只是在給自己找藉口;「對不起,我不該對你發脾氣,但如果你乖乖吃飯,我就不會發脾氣。」—這只是在變相地指責。真正「道歉」三要素〔要素1〕清楚告訴孩子你哪個行為是錯誤的「對不起,寶貝,媽媽今天不該對你大吼大叫」:我已認識自己錯誤,並願為自己行為負責。〔要素2〕和孩子分享你準備如何防止今後再發生類似行為「媽媽也在努力學習控制自己情緒,以後媽媽儘量做到不亂發脾氣,如實在控制不住,媽媽會離開你一會冷靜再回來」:做錯沒關係,但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把錯誤當作成長機會。〔要素3〕請求孩子原諒「你能原諒媽媽嗎?媽媽想抱抱你,謝謝你諒解」:請求他人寬恕是修補關係關鍵,而願意寬恕他人,是對他人寬容,提高同理心。摘掉「完美父母」帽子當願意坦然告訴孩子自己做錯什麼,意味著已學會自我接納。這在告訴孩子:父母可以很厲害,但也不是完美的。這世上沒有任何人是完美的,需要去接納、包容自己和他人多樣性;犯錯並不意味示弱,敢於承認和面對錯誤才是真正強大和勇敢;只有真正接納自我,才能為自己行為負責,才有勇氣請求寬恕,向孩子道歉就是在教孩子如何做個自尊自愛的人。如果「我愛你」滋養孩子內心;那麼「對不起」則會釋放孩子恐懼,讓孩子具備勇氣去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他人和不完美的世界。(本文摘自/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野人文化) 

新世代不易開口說愛 2成學童未說過我愛你

新世代不易開口說愛 2成學童未說過我愛你#我愛你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愛要勇敢說出口,你做得到嗎?據董氏基金會與遠傳電信進行的「兒童暨青少年情感口語表達及通訊媒介之相關性」調查結果顯示,有16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很少向親密、重要的人說「我愛你」,甚至有2成的人從來沒有說過。因此,為鼓勵兒童青少年勇於開口表達情感,學習傾聽,董氏基金會與遠傳電信攜手關懷兒童青少年,希望能夠將情緒教育向下紮根,讓台灣的下一代,開始從自身的情緒管理做起,不僅學習開口說愛,更能善用同理心,懂得用心傾聽,造就良善的溝通循環。只有4成學童認為說愛是應該的由於現代多數人,對於情感表達較為含蓄壓抑,以致不擅長對身邊的家人、親友們說愛,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從調查結果發現,兒童青少年無論是與家人或朋友進行溝通,除了「面對面」方式最多外,其餘的溝通方式主要是以「電話」、「社群網路服務」為主。且有4成的受訪者覺得與特定重要的人說「我愛你」是應該的,其餘的是覺得說不出口、太肉麻等,且在這4成認為「應該的」受訪者中,實際上在1個月內對特定重要的人說出「我愛你」的比例只有61.8%。善用工具進行溝通及表達情感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董旭英表示,16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多半還是與家人同住,戶外生活圈也是於校園內,溝通方式上以面對面為主,其實可以教孩子運用工具,在不好意思的狀況下,可以使用手機、社群網路、紙條,來傳達情感。尤其對孩子來說,他們比成人更需要直接用言語來證明他人對自己的關懷及愛,藉此轉換成支持自己的能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