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

避免高網路沉迷 3件事注意

避免高網路沉迷 3件事注意#學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不管是在通勤列車上、校園裡甚至是家中的餐桌上,到處都可見到低頭族,網路與智慧型手機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過度的網路成癮問題,除了工作或學業的專注力被分散外,也會導致睡眠不足、視力減退等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更容易造成家人朋友情感間的疏離。男比女高網路遊戲沉迷傾向根據青少年網路使用習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有2.8%學生呈現高網路遊戲沉迷傾向,其中男性(5.7%)又較女性高(0.7%),若依學級區分,則大學1.8%、高中2.7%、國中3.2%、國小3.1%。台大研究團隊表示,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2013年出版的《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僅將網路沉迷/成癮中截至目前累積最多研究資料的「網路遊戲疾患(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列入「研究診斷準則」,但並未正式納入疾病診斷,且上網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立合理使用網路的習慣 注意3件事隨著3C產品及網路的普及,民眾應正確認識網路,培養健康上網觀念,衛生福利部提醒網友,只要注意3件事,就能建立合理使用網路的生活習慣,避免陷入網路成癮:1) 維持原有作息,避免因使用網路而推遲飲食、睡眠時間,或是荒廢課業、工作。2) 與自己約定每天上網時間或時段,以減少花費比自己原先預期更多時間沉浸網路之機會。3) 建議父母主動了解和參與陪伴兒少的網路活動,確保上網安全,及培養兒少網路以外之休閒,避免過長上網時間。此外,藉由本量表之發展,期望可以協助提醒民眾檢視自身網路使用習慣,達到及早處置預防之功效,聰明上網不沉迷。 

父母有憂鬱症 研究:孩子學業恐不佳

父母有憂鬱症 研究:孩子學業恐不佳#學業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憂鬱疾病不僅會損害患者本身的身心發展,也會影響家庭裡的其他成員!據一項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若父母任一方陷入憂鬱,孩子的學業表現會受到影響。研究顯示成績的差異不是很嚴重,然而也可能造成及格或不及格的差別。父母罹患憂鬱症可能影響孩子的居家生活,造成壓力進而影響他們的學業表現。這份研究以超過一百一十萬名出生於瑞典的兒童為對象,研究者將父母罹患憂鬱症與父母未罹患任何情緒疾患的孩子,比較其最終學習成績。結果發現,父母親的憂鬱症影響孩子在學校裡最後一年的表現,即使父母親的憂鬱症在前幾年就發生了,影響仍然存在。研究還提到,若在嬰兒時期,母親即罹患憂鬱症,孩子可能在早期發展上未得到良好照顧,影響孩子長期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整體而言,父母親在孩子成長的任何階段所發生的憂鬱症都與孩子的學業表現不佳有關。母親有憂鬱症,對女孩在學業表現的負面影響比男孩大。母親罹憂鬱症 全面性影響孩子開業身心科吳佑佑醫師表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當母親罹患憂鬱症,對孩子有全面性的影響,不但學業可能表現較不好,在生活照顧上也會有負面影響。不過他認為,父母罹患憂鬱症的家庭性問題比較難被認定,因此學校需更積極關懷父母罹患憂鬱症的孩子,透過陪伴與支持的技巧,幫助孩子擁有較佳的學業表現,及正向的生活態度。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也說,憂鬱症除了影響個人層面,也會影響家庭與人際關係。當家庭關係有緊張壓力存在時,必然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另有研究顯示,憂鬱症常與遺傳有關,因此,父母罹患憂鬱症,孩子又出現低學業表現時,可能須考慮孩子本身有憂鬱傾向,只是尚未被評估而已。親友協助分擔照顧者角色因此葉雅馨建議父母罹患憂鬱症的孩子,可以選擇幾位父母以外的其他親人,例如叔叔、阿姨、伯父等,共同成為長期的支持系統。一方面,多位親人實際分擔父母的角色;另一方面,照顧孩子的過程,較能彼此支援及獲得喘息。隨著孩子成長至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多位親人共同討論,能給孩子更多持續性的支持。

運動助提升學業表現 台9成5兒童未達標

運動助提升學業表現 台9成5兒童未達標#學業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你家的寶貝運動量夠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童每日應運動達60分鐘以上,但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指出,台灣高達9成5以上的兒童運動量未達此建議標準。美國疾病管制中心也指出,學齡兒童的體能活動時間長短與認知技巧、學業表現、學習態度呈現高達50.5%正相關。運動使注意力不集中?研究:更坐得住根據一項體操教學系統的調查,了解學齡前孩童學習體操與居家生活中顯著行為間的改善關聯,結果指出,逾5成家長擔心孩子成長過程中產生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控制差、坐不住等問題;而孩童在從事體操學習後,除改善體能、協調性外,家長也明顯察覺孩子較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表現,較坐得住、也變得有耐心。現今孩子的學習階段往前提早,相對地減少了活動的時間,也減少了學習運用肢體動作和動作計畫的練習。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表示,學齡兒童的體能活動時間長短與認知技巧、學業表現、學習態度呈現高達50.5%正相關,其中包含注意力、記憶力、口頭表達能力的指標都有所影響,顯示足夠的體能活動對於孩童的重要性。當孩子成長階段的三個要素能在學齡前被有效訓練、滿足,孩子進入學齡時期將可避免因活動不足而導致的專注力問題。有效運動 助頸部反射、肌耐力訓練、前庭刺激其實足夠且有效的運動還可以協助孩童發展三個非常關鍵的成長歷程,第一是頸部張力反射,一般嬰兒開始學會爬行後反射動作就會被整合進而消失不見,部分孩子會因爬行過少或是反射動作過於強烈,到4歲還沒有整合完成,所以當頭部轉動時即會引發頸部張力反射,喜歡東摸西摸、搖晃椅子,反被誤認是調皮、好動。第二是上半背部肌耐力的訓練,維持端正坐姿不會趴著寫字,主要靠上半背部肌肉力量的穩定能力,若孩子的上半背部肌耐力不足則會容易扭來扭去坐不住,甚至會想要趴著、躺著看書,這些表現也會讓家長認為孩子的專注力不夠。最後一點是前庭刺激,孩子從4歲開始發展前庭功能,需要足夠的刺激,對於速度感的需求會增加,會較頑皮、活動量大,此時應該讓孩子進行足夠的體能活動以滿足刺激需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