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

每天伸展肩頸肌肉8次 擺脫虎背熊腰

每天伸展肩頸肌肉8次 擺脫虎背熊腰#推拿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醫生,我的肩背最近很不舒服,就算去推拿也只是好一下,過了不久又開始了。」臨床上求助的病人,大多是肌肉慢性疲勞的問題或是運動傷害。之後章節會提到某些職業類別,經常會有一些習慣性動作,可能造成肌群間的肌力失衡,從而導致勞損症狀發生。也就是說,如果能夠檢視自己的習慣性動作,分析之後,經由反向伸展達到兩群肌肉的平衡,就可以達成自我療癒的效果。我的背好痛!理學檢查找出關鍵基本上,能夠調整的只有肌肉,沒有辦法動到骨頭,因為骨頭間已經被韌帶限制住了。但是,人體有幾塊骨頭被肌肉肌腱懸吊在其他骨頭之外,所以位置是可以被改變的,我們稱之為「種子骨」,例如肩胛骨,被許多肌群懸吊貼在肋骨上面,所以當肌力不平衡時,就會造成肩胛骨的偏移。不過,這也分成「生理性偏移」及「病理性偏移」兩種。「生理性偏移」指的是,當我們在做某些動作時,肩胛骨必須偏移才能完成動作,比如阿兵哥抬頭挺胸,站得直挺挺的,肩胛骨就會往內縮(retraction),這是生理性偏移;或是張開手環抱樹幹時,肩胛骨呈現外擴(protraction),它會遠離脊椎中線;又或是把手舉起來,肩胛骨會往上,把手放下來時,肩胛骨便會往下,這些都是屬於「生理性偏移」的範疇,肩胛骨會因為使用不同的肌群,而做出不同的動作。插畫提供:林國詰「病理性偏移」則是過度使用單一肌群,使肌肉變得攣縮僵硬,而導致肩胛骨的不正常偏移。當病患來到門診時,骨科醫生進行理學檢查就可以知道情況了。所謂的「理學檢查」指的是醫師用手,或使用儀器執行身體檢查,其實也跟傳統醫學強調的「望聞問切」一樣,利用視診、聽診、詢問病史、觸診,完整評估病人肩膀的位置、肌肉的鬆緊,還有一些特殊的檢查試驗等。如果還有疑慮時,才會再另外安排超音波、磁振造影的檢查,但理學檢查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檢查項目。按摩上癮?小心變成慢性病變「這就是氣結,要把它推開才有效!」當肩頸僵硬或痠痛不適,經常聽到師傅說這句話。當一個人長期處在相同動作,造成某一個肌群過於緊繃或攣縮,這就是中醫說的「氣結」或「筋結」,師傅就會慢慢地把它揉散,病人頓時覺得舒服多了,這就是為什麼整骨推拿會盛行於民間,可見有其道理。不過,為什麼病人會按上癮而常常去推拿呢?這是因為當病人回到家後,又維持同一個動作,當肌肉再次攣縮時,病人就會再次感到不舒服。當其中一個環節沒有改變,這只會成為惡性循環。在不斷地放鬆又攣縮的過程中,肌肉就會慢慢變成疤痕組織,最後演變成慢性病變,因此,當病人有肩背痠痛問題時,建議先接受檢查,找出造成痠痛的原因,再教他做反向的肌力伸展,提供並落實正確的衛教知識,才能終結惡性循環。記住,唯有自己才能夠及時、不間斷地放鬆緊繃的肌肉。如果只是給推拿師按摩三十分鐘,或者到復健科診所做半小時的復健,時間都很短暫,無法在當下解決痠痛問題。當你今天做了什麼長時間的動作,就要立即放鬆肌肉,唯有如此,才不會把今天的疲勞留給明天解決,這樣就能避免許多的文明病。每天伸展八次,擺脫虎背熊腰「醫生,什麼是緊繃啊?我沒感覺到緊緊的啊!」「那你摸摸看我的肌肉。」「哎呀,石醫師,你的肌肉好鬆軟。」病人發出驚呼。身為一名醫師,工作時間長且非常緊湊,我從早診看到晚診,一週看診六天,這些年來很少間斷。每當看完幾個病人後,就會趁中間的空檔,使用反向的伸展法去拮抗緊繃肌肉,只要覺得哪裡有點緊繃,就會想辦法拉回來,所以直到現在,我的肌肉群非常有彈性。上班族使用電腦一整天,頭部都會往前傾,伸展時就要往後拉;打字手掌朝下,就要手掌朝上伸展;肩膀會內縮,伸展時就將肩膀外擴,常常做這三個動作,讓肩頸肌肉放鬆,一天至少做個七、八次,才有辦法讓肌肉及時放鬆。大家都知道心臟肥厚是不好的事情,因為肥厚的心臟需要花更大的力氣讓它跳動,當有一天它沒有力氣導致罷工,就會造成心臟衰竭。同樣地,肌肉肥厚可能會造成落枕,因為肩膀的肌肉已經變得沒有彈性,所以只要一個動作不對,肌纖維就會拉傷而斷裂。當肌肉沒有放鬆,又要不斷地克服壓力,就會慢慢增厚。臨床上,我經常遇到四、五十歲的女性,將她們的肌肉切開之後,便會發現細胞沒有變多,只是體積腫大起來。醫學上有「肌少症」,但沒有肌多症,因為這類患者的肌細胞並沒有變多,只是肌肉細胞體積變大而已,所以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強壯,典型的中看不中用。平日自己若有些輕微的不適症狀,透過正確的衛教知識,的確可以達到減緩、自我療癒的效果。不過,當肩膀疼痛的症狀持續存在時,請各位讀者還是要儘早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以避免情況持續惡化。(本文摘自/超前部署!遠離「肩」苦人生,骨科醫師的肌肉反向拮抗術/博思智庫)

痠痛別亂推拿!醫:喬頸椎不當恐癱

痠痛別亂推拿!醫:喬頸椎不當恐癱#推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部分民眾遇到痠痛常習慣找整復師喬一喬,當心錯誤力道會導致癱瘓。一名51歲男子因右肩疼痛,到民間傳統整復師推拿「鬆」一下,沒想到師父覺得頸椎有問題,一個手勢用力鬆脖子,竟造成頸椎神經出血受傷,左上臂麻木無力,嚇得他趕緊向骨科醫師求助,幸好復健治療後,神經壓迫症狀慢慢好轉。經過後頸部推拿 導致脊椎神經出血受傷師傅推拿該名中年男子過程,認為他有頸椎問題,經過後頸部按摩之後,再把頸部用力拉扯及旋轉。不料患者在整復過後,左上肢無力麻木現象症狀愈來愈明顯,到醫院接受檢查,才發現頸椎的第五、六節(C5-6)脊椎神經有出血受傷的情形。中年男原本的右肩疼痛問題,活力得中山外科醫院骨科醫師李佳霖問診及超音波檢查,發現是肩峰下滑液囊發炎及旋轉肌袖肌腱炎導致,接受過體外震波治療後,右肩關節的疼痛問題也已經改善許多。頸椎的脊椎神經非常敏感 治療前須多加考量李佳霖醫師說明,因為神經分布緣故,頸椎若有神經壓迫問題,常常導致肩關節部位疼痛,所以有專業執照的骨科醫師鑑別診斷時,若病患有肩關節疼痛問題,需要一併考慮頸椎是否出問題。但是做頸椎的物理治療時,反而要非常小心,因為頸椎的脊椎神經是非常敏感的,只要稍微碰觸到,就會導致癱瘓的風險。國人平常遇到痠痛時,常喜歡去找整復師喬一喬。李佳霖醫師表示,常遇到病患走進診間就醫時,患處已因拔罐變得體無完膚,有時甚至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或壞死性筋膜炎。建議大家平常時有痠痛的症狀,應先到具有專業執照的醫院就診,醫療品質較有保障。

落枕亂按摩、推拿 恐會使症狀更惡化

落枕亂按摩、推拿 恐會使症狀更惡化#推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都曾有過類似經驗,起床時脖子肌肉突然緊縮,疼痛不已,造成一整天的不適,甚至影響到工作和學習效率,這就是俗稱的「落枕」。落枕的發生可不只是睡不好而已,還是身體發出的一大警訊,其實就是頸部肌肉急性發生痙攣與拉傷,醫師提醒,落枕時不建議尋求非專業性的按摩或推拿,有時反而會使症狀更惡化。落枕3原因:睡姿、溫差、頸部肌肉發炎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林永上醫師指出,落枕的發生,多好發於單側,遍及頸、肩、膏肓等部位,頭一旦轉向某處,就造成劇烈疼痛,因此頭常常會傾向不痛那邊。很多人以為落枕是急性現象;但是其實在急性症狀發生之前,都經過長久的累積:很可能是過度於疲倦,也可能是長期的姿勢不正。以下是常見的落枕3種原因:1)睡姿、站姿或坐姿長期不良。2)睡覺頸部處於溫差大的環境引起肌肉收縮痙攣。3)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引起頸部肌肉群發炎。落枕當下的處理很重要,因為若久了,就容易進入惡性循環。所謂惡性循環,指的是肌肉疼痛和緊繃的交互作用,肌肉緊繃造成血液循環差,乳酸、廢物容易堆積,就更容易收縮,更容易疼痛。先冰敷後熱敷林永上醫師表示,落枕發生的24到48小時之內,疼痛側邊可能會腫脹,這時候可以用冰敷。如果真的很痛,可以考慮用海綿圈或者毛巾綁成棒狀圍住脖子,等到腫脹消褪再改用熱敷,因為熱敷能讓緊繃的組織放鬆,但不要超過攝氏45度,以舒服的姿勢敷10到20分鐘。利用熱敷包或熱毛巾敷在脖子時,嘗試慢慢旋轉到患側邊,轉到患側盡頭時,再輕輕的做小角度的震動,持續動作約 5分鐘之後,會發現角度變大,也變得比較舒服些,再尋找專業復健科協助,進行電療、熱敷、牽引,或徒手治療。林永上醫師也說,惱人的落枕,其實平時只要多注意、規律生活,多做一些頸椎伸展運動,就能遠離落枕;而一旦有落枕等現象,尤其連續10幾天症狀尚未減輕,還伴隨手麻等症狀,一定要尋求專業復健科的協助,辨別診斷並治療。

婦肩頸痠痛去推拿 竟推出大小便失禁

婦肩頸痠痛去推拿 竟推出大小便失禁#推拿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推拿按摩要小心,舒壓不成反而造成大小便失禁!台中一名五十二歲的吳姓婦人,日前因為肩頸痠痛,所以到住家附近的油壓館推拿紓壓,未料,推拿後不僅酸痛的症狀沒有解除,背部反而開始出現疼痛,過了沒多久,雙腳也漸漸有麻木感,大小便甚至失禁,才緊急到醫院看診,經醫師判斷為外力所造成的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導致,經手術後才恢復正常。推拿不當 恐造成四肢癱瘓治這名吳姓病患,3個月前因為肩頸感到痠痛、緊繃,到鄰近的油壓館進行油壓推拿按摩,返家後開始覺得背部疼痛,漸漸發現兩條腿無力且麻木,不僅走路出現跛行,腳趾、腳掌常常沒有感覺,導致連拖鞋都穿不住。最後出現大便困難,小便失禁狀況,才決定到童綜合醫院進行治療。經由脊椎微創中心骨科部徐少克醫師看診後,進行詳細神經學檢查與頸椎磁振造影檢查,發現患者頸椎第4節到第7節共三處出現椎間盤突出壓迫頸髓情形,確定需要進行手術才能治癒,所幸術後恢復良好,頸椎也能維持正常活動且不必穿戴頸圈,住院5天即可出院返家休養,大小便失禁、兩腿無力與疼痛症狀皆已消除。神經外科金若屏醫師表示,頸椎椎間盤突出是因為頸椎椎間盤內的髓核、纖維環、軟骨板,產生退行性病變後,當受到外界不當壓力作用之下,導致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軟骨組織從破裂的地方突出到椎管裡面,造成脊神經根和脊髓受到壓迫,可能出現頭頸痛、眩暈、心悸、胸悶、肩頸痠痛、背痛、四肢麻木而無力、跛行等症,嚴重時則會大小便失禁、四肢癱瘓等。金若屏醫師呼籲,除了先天因素導致外,當頸椎受外力不當壓迫(如推拿、撞擊等),或長期保持固定姿勢(如滑手機、玩平板電腦等)時,都會誘發椎間盤退化、破裂突出而壓迫脊髓神經;因此如身體痠痛想要進行按摩推拿時,要謹慎選擇有專業經驗的推拿師,如長期需要伏案工作、滑手機、打電腦等的人,要保持正確姿勢,並適時的休息並活動身體,以防止頸椎的病變發生。

推拿解頭痛之苦 婦人險要命

推拿解頭痛之苦 婦人險要命#推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跌打損傷找推拿師父「喬」一下,但卻差點要了一名婦人的命!這位趙姓婦人長期有頭痛問題,嚴重時甚至無法吞口水,連膽汁都吐出來。接受推拿後反而更痛不欲生,最後經由頸椎椎間盤切除才拔除了多年病痛。婦人說,已經找遍各大醫院,甚至針灸、整椎、小針刀等各種方法都試過了也都沒用。直到朋友介紹去做推拿看看,沒想到這一推,讓她回家後痛到想自殺,感覺整個從頭到頸椎都是硬的。求助無門的她,直到至大林慈濟醫院求診才獲得舒緩。頭痛無解 頸椎間盤突出作祟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陳金城醫師說,患者一開始表示頭痛、左手麻痛不舒服、走路呈現不穩狀態,檢查後發現頸椎椎間盤第六與七節突出壓迫到神經,加上突出的椎間盤已呈現破裂壓迫神經情況,於是開刀切除,並植入人工椎間盤。術後不僅解決婦人長期疼痛問題,且隔天已能輕鬆自由活動。頭頸肩痠痛患者,多數人習慣先做推拿。陳金城醫師指出,若患者原本就有骨折情況,可能因為推拿而造成骨折的移位後導致痠痛更嚴重,或若本來沒有神經症狀,推了以後可能出現手腳無力、麻甚至四肢癱瘓,嚴重時還可能影響呼吸功能,所以建議民眾應先找專科醫師檢查與評估,再進行適當的治療。

少年關節腫痛 草藥、推拿恐延誤治療

少年關節腫痛 草藥、推拿恐延誤治療#推拿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孩子若出現慢性、莫名的手、腳、膝蓋等關節紅腫疼痛,家長可千萬別當成「成長痛」或運動傷害,可能是「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應盡快尋求兒科進行鑑別診斷,及早治療。若放著不管、或推拿、自行服用止痛藥,恐讓關節持續發炎、破壞,導致關節變形。成長痛、運動傷害和自發性關節炎不同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醫師表示,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手腳紅腫,很少會聯想到關節慢性發炎,大多以為是扭傷或撞傷等運動傷害,而先帶孩子去國術館推拿、使用中草藥治療。還有家長以為是成長痛,放著沒管,其實成長痛不會紅腫熱痛,且多發生在晚上,時間也不長。但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除了關節腫痛之外,還有早上起床時關節會特別僵硬的「晨僵」特色。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是年紀小於16歲的慢性關節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成因不明,可能是免疫系統異常,造成細胞發炎攻擊關節。關節腫痛現象若持續6周 恐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日前一名國中男生發燒、全身關節腫痛,嚴重影響生活,家長焦急帶到林口長庚醫院掛急診,檢查發現發炎指數極高,排除感染與惡性腫瘤等因素而確診為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其主要症狀是持續的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甚至可能造成行動不便,症狀通常超過6週。一般來說,並不會出現發燒;但其中一類的系統性全身性關節炎,則以發燒不退為典型的表現,嚴重的病患甚至可能合併葡萄膜炎,視力破壞,有失明風險。

醫訊/腫瘤病患的推拿及注意事項

醫訊/腫瘤病患的推拿及注意事項#推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腫瘤患者在面臨漫長及多元的治療中,總是要面對手術、後遺症、放射線治療、化療等的過程,其中身體的疼痛往往是難免的,因此有患者會選擇推拿來進行疼痛控制,或是中醫來輔助調養。現在,林口長庚醫院特規劃「腫瘤病患的推拿與注意事項」講座,由該單位高定一中醫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腫瘤病患的推拿與注意事項時間:102年8月8日(四)下午14:00~下午15:2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桃縣龜山鄉復興街5號)病理大樓3樓癌症資源中心洽詢:03-328 1200轉3563、8383

跌倒輕忽痠痛症狀 男子一年後竟癱瘓

跌倒輕忽痠痛症狀 男子一年後竟癱瘓#推拿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51歲林姓男子,一年前在家中不慎跌倒,當時以為無明顯外傷應該沒大礙,不料一年後竟四肢癱瘓。直到至醫院接受X光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第二頸椎齒凸骨骨折造成第一、二頸椎脫位,使得頸脊髓受到壓迫造成癱瘓,必須藉由手術才能解除病灶。林姓患者表示,一年前跌倒後,沒想到接著開始陸續出現頭痛、頸部痠痛,於是想藉由推拿及按摩來得到緩解,直到半年後,竟然連碗都端不起來,吃飯也只能用湯匙挖。一年後,四肢已經癱瘓,直到一次在家中因小腿嚴重抽筋,才被家人送往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說,藉由病患核磁共振檢查影像中,發現脊髓因受到第一頸椎骨壓迫,導致患者四肢無力,甚至嚴重到癱瘓。由於患者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骨折的頸椎骨已無法再復位,必須靠頸骨切除減壓,不讓脊髓繼續壓迫。而手術時,將第一頸椎壓迫脊髓的骨頭切除,再藉由顱骨、頸骨骨釘固定系統,把滑脫移位的骨頭固定,經由這樣的治療,病人在術後逐漸恢復行走及上肢活動能力。陳金城指出,由於第二頸椎骨折的病患,多數並不會立即出現四肢麻痺、癱瘓、知覺喪失、大小便失禁及呼吸困難等立即的神經症狀,反而僅以頸部痠痛,或枕部痠麻痛、脖子僵硬等症狀表現,因此也容易被誤認為一般扭傷或拉傷,甚至最後想以推拿、整脊等民俗療法來減輕疼痛。許多病患可能剛發生嚴重的外傷後,當時頸部及頭都會很痛,使得肌肉收縮,讓骨頭移位不明顯,X光檢查不容易看出來,這時候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等到肌肉放鬆時,移位就會較明顯,若不提早發現加以治療,骨頭可能移位愈來愈嚴重,最後造成四肢癱瘓,還可能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陳金城提醒民眾,若因車禍或其他原因造成頸部受傷而疼痛不已時,絕對不可輕忽,一定要前往醫院接受X光檢查,以確定頸椎是否正常,若發現有問題,就應馬上接受正確的治療,切勿在診斷確定以前接受推拿、整脊治療,以免產生無法彌補的遺憾。(圖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