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

孩子生得少 一個也不能少  呼籲定期產檢、照護安胎、預防早產

孩子生得少 一個也不能少 呼籲定期產檢、照護安胎、預防早產#孕媽咪

永齡基金會創辦人夫人曾馨瑩於2023年再度攜手早產兒基金會,擔任防護大使,向社會大眾持續倡議早產兒議題,並親身參與一系列衛教活動,再次呼籲所有備孕和孕期中的孕媽咪做好定期產檢、配合醫生指示安胎,若孩子提早出生,也能讓每個早產兒接受適當的醫療照顧,「孩子生得少,一個也不能少」。 此次曾馨瑩參與公益宣導照片和影片拍攝,就是希望呼籲孕婦定期產檢、配合醫生指示安胎,做好產前工作可大幅減低早產兒發生的機率。同時她也捐助早產兒基金會300萬元,希望幫助台灣更多弱勢及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家庭,提供醫療照護資源、減輕負擔。此外,曾馨瑩今年更將親身參與一系列早產兒衛教活動,包含於6/10(六)出席早產兒成長團體課程,陪同早產兒父母學習如何照顧孩童,尤其是針對極低出生體重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張瑞幸表示:「內政部統計2022 年全台出生人數約13.8 萬人,年減9.6%,創內政部統計以來新低,然而台灣新生兒的人數雖逐年下降,早產兒的比例卻不降反升,每十位新生兒當中,就有一位早產兒。若新生兒早產,易產生慢性肺疾病等併發症,出院後有可能須仰賴氧氣與監視器等居家醫療器材設備,每月可能支出超過萬元,對弱勢家庭是一筆龐大的壓力。 早產兒家庭更需要花費心力照顧孩子,以促進他們的成長 除此之外,台灣近十年來出生體重小於1500 公克之早產兒的比例逐漸提升,對這群巴掌仙子的父母而言,養育這樣弱小的孩子在身心上都是極大的負荷。根據「台灣早產兒基金會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追蹤資料庫」統計顯示,這些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有30.8%的孩子在矯齡兩歲時有中重度的神經發展異常,進而影響其日後的學習能力及行為表現。因此,這群早產兒中的巴掌仙子極需接受長期評估追蹤與治療,這段漫長的過程的花費,對於這些家庭而言更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防護大使曾馨瑩此次陪伴早產兒基金會家庭和孩童一同拍攝公益宣導照片和影片,身為三個孩子母親的她,拍攝時相當有感,天下父母心,願望都是希望孩子快樂平安長大。拍攝過程中,讓曾馨瑩印象深刻的一位早產兒孩童小柳丁,她是25 週出生,當時體重僅有727公克,而出生時的腦傷造成她有肌肉張力過低情形。 佳霖媽媽帶著小柳丁依照醫生的安排定期回診追蹤,並且持續進行早期療育課程,現在在物理老師指導下穿沙袋增加肌力,雖然還是比較容易跌倒,但是已經可以跟一般孩子一樣上幼兒園跑跑跳跳。媽媽回想小柳丁住院期間的自費支出就超過10 萬,出院返家後也需持續使用氧氣,每周固定三天的早療課程以及視網膜病變的後續治療,都迫使佳霖媽媽必須辭掉工作來照顧小柳丁。像小柳丁這樣的早產兒家庭不在少數,上班的父母幾乎每周至少需請假3天以上來照顧孩子,甚至家中需有一人辭去工作,擔任全職照顧工作,是許多早產兒家庭經濟與身心極大的挑戰。 助更多台灣弱勢及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家庭,健康好成長 早產兒基金會再度呼籲,只要有完整的醫療照顧,早產兒已有很高的存活率並健康的成長。早產兒基金會提供合約醫院,早產兒住院中醫療補助及出院後醫療儀器租借費用補助。因為有社會大眾的協助,為早產兒及其家庭點燃信心與希望;同時也藉由各種活動,推廣正確的觀念與知識,以防早產的發生。願凝聚你我的關懷,幫助早產兒,相關勸募計畫請前往早產兒官方網站:https://www.pbf.org.tw/  

孕媽咪陰晴不定 分期調適免擔心!

孕媽咪陰晴不定 分期調適免擔心!#孕媽咪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懷胎十月對女性而言是個神奇又美妙的生命體驗,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少挑戰。身體荷爾蒙的變化使得孕媽咪在懷孕期間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像是:孕吐、頻尿、腰酸背痛等症狀,而身體上的不舒服也間接影響了心理層面。吳俐瑩心理師表示,懷孕期間的情緒變化歷程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第1期(1~3個月)、第2期(4~6個月)以及第3期(7~9個月)。第1期(1~3個月)孕媽咪會感受到較多的身體不適,而不太能感受到孩子帶來的生命力與喜悅,再加上擔心胎兒未穩定的心理壓力。種種的身心不適都讓孕媽咪十分不安、手足無措,此階段懷孕的喜悅與憂慮並存且處於矛盾的狀態。 懷孕第1期(1~3個月)  配偶可擔任傾聽的角色然而,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第1期(1~3個月)配偶的支持與鼓勵就顯得格外重要,吳俐瑩心理師表示,在第1期配偶應擔任傾聽的角色,分擔太太過多的情緒壓力,並在太太感到壓力大時,溫和並理性客觀的回應,也可幫忙收集及過濾懷孕、育兒的相關資料,建議資料是來自於有專業背景的醫師、心理師,或是由專業人士所撰寫的書籍,避免讓錯誤資訊影響孕媽咪的心情。中後期(4~9個月)是胎兒較穩定的時期,統計平均值3個月後孕媽咪的孕吐反應會減少,身體也較能適應懷孕的狀態,通常是媽媽們覺得較愉快的時期,也是夫妻倆可以開始討論教養觀念及日後育兒生活的好時機,若想散心旅遊也會建議安排在中後期。警覺情緒紅燈 適時向外求援情緒的轉變雖是懷孕必經的過程,但要注意若是出現過於敏感、焦慮、情緒化、憂鬱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時,就要警覺是否情緒已亮起紅燈,需要向外求援而非獨自壓抑承受,可先與配偶或家人朋友聊聊,若是無法解決則建議尋求客觀的專業人士(例如:心理諮商、醫療院所衛教中心等資源管道)。懷孕過程中找到適合的紓壓管道是相當重要的,例如:可參加孕婦瑜珈課程,從中獲得關於懷孕、生產、產後的一些實用資訊,一同上課的孕媽咪們扮演相同的角色較能同理彼此,相互分享與交流心情進而能成為支持的力量。懷孕前 跟配偶要有充足的溝通與討論如果孕媽咪或配偶、家人不夠了解懷孕必經的情緒轉換過程,可能在懷孕過程中產生不避要的誤會,或是過多的心理壓力。吳俐瑩心理師建議,在懷孕前跟配偶若能有充足的溝通與討論,並且以取得共識為目標,如此一來夫妻倆對於懷孕才會有預備心理。另外,夫妻雙方要意識到之後可能會出現的改變,尤其媽媽在身體與心理的界線會因為孩子而改變,務必要先了解正確的懷孕相關資訊,再依循這些資訊去做相對應的調整跟選擇。 

孕媽咪專屬 辦公室瑜珈3招解疲勞

孕媽咪專屬 辦公室瑜珈3招解疲勞#孕媽咪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整天久坐的母親和寶寶,總是很快就感到疲累。在辦公室進行簡單的瑜伽動作,就能舒緩浮腫、腰痛、肩頸緊繃、胸悶等症狀。必須同時兼顧職場生活的孕婦,也能擁有健康輕鬆的好心情。●腰側伸展運動刺激肝、腸、胃的經絡,解除疲勞並幫助消化。1) 採取正確坐姿,雙手置於桌上。2) 單手向上伸直後傾斜上半身,舒展側腰。3) 另一邊重複相同動作。●上身扭轉運動強化腹壁力量,預防腹部鬆弛,舒展脊椎與肩部。1)採取正確坐姿後,單手向後抓住椅背,另一手扶住膝蓋。上半身慢慢扭轉,同時進行腹式呼吸。接著另一邊重複相同動作。●背部伸展擴展胸部、壓縮背部的動作,可幫助消除壓力,同時避免背部產生贅肉。1)身體靠著椅背,雙手在椅背後十指交扣。使胸廓大幅展開,雙手盡量向後伸直,提升肌肉緊縮的程度。(本文摘自/超模瑜伽老師的懷孕安胎瑜伽/采實文化出版)

樂閱讀/孕媽咪應遵守的5大飲食原則

樂閱讀/孕媽咪應遵守的5大飲食原則#孕媽咪

懷孕期間準媽媽應該怎麼吃,這可是門大學問,吃得對、吃得巧、吃得好,除了是希望攝取足夠的營養成分,好讓肚子裡的小寶貝能頭好壯壯之外,大多數的媽媽也會希望身材不要因此而走樣,畢竟應該沒有人希望和我一樣,前三個月就胖了快10公斤,而且重點是──根本只胖到自己,完全沒有補到小孩!但是,Don’t cry for me,因為我吃得好開心啊~而且產後一樣靠著瑜珈、哺乳、帶小孩,體重、體型的回復速度還算滿意,並沒有太困擾我唷!孕婦的5大飲食原則1)均衡飲食,不挑食/每一種食材都有它的營養價值,很難絕對地說誰一定好、誰一定不好,所以「什麼都吃,什麼都適量」最好,這樣寶寶才能獲得全面、多元化的營養,媽媽的體重也不容易失控。2)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暴飲暴食不僅會引起腸胃不適,也可能造成血糖不穩定,更會使孕媽媽營養過剩,體重直線向上攀升,造成自身和胎兒的負擔。基本上按照:每日五穀根莖3~4.5碗、蛋豆魚肉2~4份(1份=熟肉30克)、蔬菜類3.5~4.5碟(1碟=100克)、水果類2~3個(1個=1顆橘子)、奶類2~3杯(1杯=240c.c.)的原則,所攝取的養分就很足夠囉! 其實,孕媽咪第一孕期所需熱量和未懷孕時一樣,之後每個孕期只需增加300大卡的熱量就好(300大卡=1碗白飯+1杯柳橙汁),真的不用一直吃吃吃、補補補!3)吃天然食物,少加工食品/天然食物和加工食品相比,多了健康、營養,少了對身體不好又容易變胖的高鹽、高糖、高油脂,聰明的你一定知道該選擇哪個。4)少生食,食物最好煮熟/生菜沙拉、生魚片、生牛肉等,不是一定不能吃,只是可能含有病菌、寄生蟲,若能掌握食物來源的安全性,偶爾吃一點是沒關係的。5)咖啡因要減量/咖啡因過量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甚至造成流產,但少量則無妨,有喝茶和咖啡習慣的準媽媽也不用太煩惱,喝一點是可以的,每日一小杯為限。(本文作者/唐幼馨)(摘自/孕婦瑜珈:安胎、待產、產後塑身46招/凱特文化出版)

孕媽咪視力漸模糊 小心孕期營養透支

孕媽咪視力漸模糊 小心孕期營養透支#孕媽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孕媽咪在懷孕期間需要大量的營養,除了母體本身需要外,也必須供給胎兒成長所需,因此,越接近生產期身體則越感不適、容易出現背痛、疲勞,甚至記憶力減退和視力模糊等症狀。趙順榮藥師提醒孕媽咪在懷孕期間,需額外補充熱量、蛋白質、維生素跟礦物質等營養素,以應付母體本身代謝與胎兒成長所需,同時也應注意飲食、生活作息的規律。懷孕三個月後的常見症狀:視力模糊、眼睛疲勞近期醫學研究證實,存在於眼睛黃斑部的葉黃素與Omega-3,會在懷孕三個月後,透過血液運輸至胎盤,六個月後進入胎兒肝臟,九個月時傳送至胎兒眼部,意味著胎兒發育所需的營養補給需求增加,將導致母體腦部及眼睛的葉黃素與Omega-3快速消耗。趙藥師表示,若母體缺乏葉黃素與Omega-3時,則可能產生記憶力減退、視力模糊和眼睛酸澀等症狀,以及增加眼睛黃斑部病變的機率,同時也無法提供胎兒成長所需的完整營養。眼科醫師呂俊憲表示,會出現記憶力減退、視力模糊和眼睛酸澀等症狀是因為懷孕後荷爾蒙發生改變,導致角膜與視網膜水腫而產生的正常變化,嚴重程度則會隨至懷孕的中後期而加劇。提醒孕媽咪,當視力出現變化時,切勿再過度使用3C產品,也應避免攝取高糖分及高油脂等加重眼睛不適的飲食方式,同時,注意生活作息的規律,才能保護眼睛避免發生病變的機會。攝取適量葉黃素、玉米黃素補充孕期所需營養此外,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與老化相關之眼疾臨床研究(AREDS II)」證實,眼睛黃斑色素濃度的組成即為葉黃素10mg搭配玉米黃素2mg(黃金比例10:2)的形式存在,為幫助眼睛減緩氧化的物質,觀察補充葉黃素前後的變化,發現體內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在血液中濃度明顯提升,顯示適量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在眼睛保健上的正面功效。趙藥師進一步說明,由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葉黃素,除了多食用黃綠色蔬果之外,建議也可從營養補充品額外攝取。在選擇葉黃素產品時,趙順榮藥師建議可注意三個重點:其一,配方成份的劑量比例;其二,若添加Omega-3(DHA+EPA),更能舒緩乾眼症所造成的酸澀不適症狀,進而達到預防視網膜黃斑病變;其三,服用高劑量的β-胡蘿蔔素對吸煙者罹患肺癌的風險較高,因此,應選擇不添加β-胡蘿蔔素的葉黃素配方,才能確保其安全性與功效。呂俊憲醫師也提醒孕媽咪,除了適量補充對眼睛有益的營養素外,也應注意飲食均衡並適時讓眼睛休息及維持規律作息,此外,懷孕後除了產檢外,也應定期視力檢查,若有任何視力變化一定要找出發生原因,不可忽略孕期對眼睛的影響。

醫訊/新手媽媽與孕婦如何預防B肝

醫訊/新手媽媽與孕婦如何預防B肝#孕媽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母嬰傳染」是B肝的重要傳染途徑,新生兒經由母嬰傳染感染B型肝炎,90%以上的機率會成為慢性帶原者。若媽媽為e抗原陽性者,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必須接種免疫球蛋白,且在12個月大,接受完3劑B型肝炎疫苗後,接受B肝標記血液篩檢;若檢出為帶原者,每半年至一年需接受定期追蹤,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為了破除民眾「接種疫苗即與B肝絕緣」的迷失,財團法人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特規劃「免費B型肝炎媽媽教室活動」,將由醫護人員教導孕媽咪如何預防肝炎,參加對象為領有媽媽手冊準媽咪們,當日出席媽咪可領精美贈品-福袋,請預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免費B型肝炎媽媽教室時間:101年12月8日(六)上午10:30~12:00地點:台大校友會館(台北中正區濟南路1段2之1號)3樓會議室洽詢:02-2382 0886轉11李小姐

孕媽咪有福了!衛署提供乙型鏈球菌篩檢補助

孕媽咪有福了!衛署提供乙型鏈球菌篩檢補助#孕媽咪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蘇琇瑯醫師表示,乙型鏈球菌是周產期嚴重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因此為預防早發性新生兒乙型鏈球菌感染 ,99年起衛生署即針對低收入戶提供乙型鏈球菌篩檢補助,為能讓更多懷孕婦女受惠,自101年4月15日起,國健局全面提供35至37週孕婦乙型鏈球菌篩檢補助,每位孕婦補助500元,但對經濟弱勢(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設籍山地原住民地區、離島偏遠地區)之孕婦,則不再收取差額。為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衛生署以「孕婦全面進行乙型鏈球菌篩檢」及「產程中使用抗生素治療」為主流,希望懷孕35~37週的孕婦可多多利用。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台灣孕婦產道帶菌率約有18%,新生兒感染率約1%,而乙型鏈球菌可能會引起新生兒的敗血症、腦膜炎、肺炎等嚴重感染或是神經系統後遺症,甚至死亡;其中,神經系統後遺症者為15%,致死率為10%至13%,一旦感染則需長期提供照護, 蘇琇瑯醫師表示,乙型鏈球菌為腸道內的細菌,因為產道口與肛門口的距離很近,因此很容易在解便的過程中,導致乙型鏈球菌感染產道。篩檢的目的就是希望早期找到孕婦是否有乙型鏈球菌帶源,若確定帶源,就可以在產前4個月給予抗生素治療,以大幅降低感染,呼籲民眾不可不慎。

孕媽咪大拇指疼痛 當心媽媽手作祟

孕媽咪大拇指疼痛 當心媽媽手作祟#孕媽咪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30歲的張小姐,懷孕已八個月,平常工作為一般文書工作,經常要打電腦,上個月因右手腕靠大拇指處疼痛厲害,且已持續一個月,不論使用熱敷、藥膏、推拿都沒效果,又因即將臨盆,張小姐也不敢吃藥,因此到新光醫院復健科求診,經醫師診斷為迪奎文氏(de Quervain’s)肌腱腱鞘炎,另以超音波檢查發現右大拇指短伸肌肌腱及包覆肌腱的支持帶有腫脹現象,且肌腱外之腱鞘內有積水現象。在超音波導引下將少許皮質類固醇及局部止痛劑注入腱鞘後,症狀在1~2天完全緩解。新光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表示,迪奎文氏症是大拇指短伸肌及長外展肌之肌腱腱鞘炎,以女性居多,尤其是生產後或懷孕後期的女性。西元1895年,瑞士的迪奎文(de Quervain)醫師首先報導五位罹患此症的婦女,所以後來就把這種肌腱腱鞘炎叫做迪奎文氏症。為何此症容易發生於生產後或懷孕後期的婦女其原因可能是:(一)婦女手部工作多,如擰毛巾、洗衣服、抱小孩、幫小孩洗澡等,易過度使用。(二)女性特殊的解剖構造,即大拇指肌腱通過手腕支持帶之角度較大,且手腕往小指側之擺動幅度偏高。(三)賀爾蒙的影響:懷孕末期會分泌鬆弛素,使得身體各部位的肌腱、韌帶變鬆,也連帶使得肌腱容易受傷。由於此種肌腱腱鞘炎經常發生於孕婦或產婦,所以又叫「媽媽手」。謝霖芬說治療媽媽手首先要讓大拇指及手腕作適當的休息,其次可考慮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即是將少量的皮質類固醇注入腫脹的腱鞘內。通常注射1~2次之效果達80~90%,但注射後務須保護肌腱一至二週,即盡量減少大拇指及手腕的活動,以免症狀復發。必要時可使用副木來保護肌腱。傳統注射的缺點是技術性高,要正確地打入發炎的腱鞘,而不傷害到肌腱及旁邊的神經,須有相當的經驗。有時打到皮下組織會造成皮膚變白或皮下脂肪萎縮。目前由於肌腱超音波檢查設備相當先進,在超音波導引下,即使是經驗不很多的醫師,也可正確地將針劑打入發炎的腱鞘中,成效佳,且可避免注射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如誤傷肌腱或神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