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風

心跳「忽快忽慢」腦中風機率飆5倍!醫揭「1手術」搞定:還能防出血

心跳「忽快忽慢」腦中風機率飆5倍!醫揭「1手術」搞定:還能防出血#缺血性中風

82歲王伯伯2年前發現有心房顫動,醫師告知這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而心房顫動導致的「缺血性中風」機率可達常人的5倍,因此他開始接受抗凝血藥物來預防中風。不過,開始服用藥物後王伯伯發現有血尿的情況,因此自行將藥物減量服用,某天清晨就發現自己的左側肢體有行動不便的情形⋯

中風症狀自我檢測 把握黃金治療期

中風症狀自我檢測 把握黃金治療期#缺血性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由於腦血管阻塞或破裂,使得大腦接受血管供應的組織缺氧以及區域功能的喪失,血管破裂一般稱做出血性中風,血管阻塞稱為缺血性中風、或是腦梗塞。腦中風其實並不是只有冬天才比較容易發作,在炎熱的夏天,也需要注意這個隱藏殺手,尤其是三高族群需更加留意!導致夏天腦中風的2大主因1)出汗量增多:在夏天只要在戶外待一下,馬上就會汗流浹背,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就容易出現脫水的情形,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因此相對血管阻塞的機率也提高了。2)室內外溫差大: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大家的空調溫度也越調越低,造成室內外溫差很大。如果頻繁進出冷氣房,就容易導致血管收縮擴張,血壓浮動程度大。辨識腦中風症狀 把握黃金治療期中風的主要症狀有:出現單側手腳無力或麻木的症狀、臉部表情不對稱,嘴角歪斜、口齒不清、詞不達意。但因為有些中風初期症狀比較不明顯,很多人容易當成運動傷害,或者是感冒無力等等,常常導致延誤送醫,錯過治療期。或者可能因為患者出現的是非典型症狀,像是暈眩頭痛、視力模糊、單側視野障礙、失憶等等,導致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是腦中風。辨識中風的「FAST」自我檢測Face 臉:笑一下,是否一側臉無力或麻?Arm 手:兩手平舉,是否一側手臂無力?Speech 說話:說話時,是否口齒不清、無法表達、或者聽不懂?Time 時間:及時通知119送醫。急性缺血性腦中風 需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林新醫院腦神經內科林志豪醫師表示,日前有個案例,一位阿公早上去公園運動做甩手功,結果甩一甩發現右手突然無力,舉不起來,阿公以為只是運動太累就回家休息,沒想到一睡就不醒人事,送醫後才發現是腦中風。因此希望大家不要忽視小徵兆,才不會錯過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以梗塞型腦中風來說,如果確認發病時間在黃金3小時內,可以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或是進行動脈取栓術來治療,提高後續恢復的機會、減少後遺症。如何在夏天避免腦中風1)多補充水分:在炎熱的夏天,要記得定時補充水分,盡量不要等到有口渴的感覺才喝水。2)避免頻繁進出溫差大的環境:在室內避免將冷氣溫度調太低,也要避免頻繁出溫差大的室內室外。建議大家進入冷氣房時,可以先在待冷氣比較不強的地方,或者戴上帽子或穿上薄外套再進入室內。3)規律運動: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維持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大家可以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激烈程度不同的運動。4)控制慢性病: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等慢性病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如果大家有相關疾病,記得定期看診,並且持續服藥,控制病情。

缺血性腦中風新療法把握黃金6小時

缺血性腦中風新療法把握黃金6小時#缺血性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逐漸進入高齡社會,據衛生福利部2016年統計顯示,腦中風是造成國人殘障的第一要因;因此,急性腦中風病患的積極治療刻不容緩。繼3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腦中風之後,目前已可經由動脈取栓術治療腦中風,而且時間可延長到6小時。以往腦部的大血管梗塞治療,多以藥物及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為主,但此項治療需在腦中風發生3小時內完成評估並施打血栓溶解劑,而且對於顱內大動脈阻塞的治療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大多數的病人並不適用此一項治療。急性腦中風動脈取栓術 黃金治療期延至6小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內科主任黃威詔指出,近幾年醫界努力發展動脈內取栓術治療腦中風,新技術是運用微創腦血管導管,透過導管導引至血栓阻塞處後,利用支架將血栓拉出或直接吸出完成取栓治療,手術過程不僅出血機率低,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而且疏通血管的成功率高,能夠有效降低腦中風後遺症,黃金搶救時間也延長至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發作後6到8小時內。機械取栓術 小血管阻塞、非突然阻塞者皆不適用黃威詔表示,國際間自2015年初發表了多項跨國多中心大型臨床試驗結果,一致顯示機械取栓術與單純使用靜脈溶栓治療相比,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與預後,而且不會增加出血風險。不過,動脈內取栓術雖然效果好,也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一般只能應用在腦部或頸部大血管突然阻塞,發作時間在6到8小時內,而且腦部尚未因腦中風造成永久損傷。如果只是小血管阻塞或者中風時間太久已經造成腦部損傷,又或是血管慢慢阻塞,而非突然阻塞者,都不適用此一治療。緊急醫療照會系統 助降低缺血性腦中風死亡率黃威詔說明,對於適當病人來說,動脈取栓術比單純使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的治療,有著更好的效果和預後,腦中風的死亡率也明顯下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除提供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患必要的靜脈血栓溶解治療之外,中興院區和仁愛院區也隨時支援市醫各院區的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患動脈內取栓術治療。必要時,也會依照緊急醫療照會系統轉送病患到各醫學中心接受緊急動脈內取栓治療,造福大台北地區民眾。(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視力模糊易躁動 恐為兒童缺血性中風

視力模糊易躁動 恐為兒童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9歲的小家在一次體育課後被發現意識不清躺在操場上,在同學攙扶下才勉強用右腳走回教室,送醫被診斷為動脈血管病變引起的缺血性腦中風,在治療及復健後,已可在輔具使用下自行行走。65%的患者卻會留下永久的動作障礙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余文豪指出,兒童缺血性腦中風發生率不到成人的1/30,每年每10萬兒童約有2~13例,但65%的患者卻會因此留下永久的動作障礙,余文豪醫師表示,兒童缺血性腦中風的成因與成人大不同,成人的缺血性腦中風主要與本身的慢性疾病相關,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兒童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原因,主要可以分為動脈血管病變、心因性疾病,及血液方面相關疾病。其中,動脈血管病變為最大宗,約占50%。這些動脈血管病變,一部分是先天性的血管異常,因此不容易特別作預防,而另一部分則是由自體免疫疾病或是感染所引起,因此有相關病史的家長則更需要注意神經學症狀的表現,並針對根本的疾病作良好的控制來預防腦部受到影響。兒童患者常伴隨不特定的症狀如視力模糊、抽筋根據國外統計,兒童缺血性腦中風從症狀發生到確診平均要花費24小時,且余文豪醫師指出,兒童患者的臨床症狀常以一些不特定的症狀表現,如:躁動不安、行為改變、感覺異常、頭痛、視力模糊、抽筋、運動失調等,且年紀越小病人的表現越不典型,因此必須倚靠家長的良好觀察及醫師的警覺性才有機會及早診斷。臨床上懷疑缺血性腦中風的病人,需要影像學檢查來確定診斷並排除其他病因,目前首選為腦部磁振造影合併磁振造影血管攝影,可以在栓塞發生幾分鐘就顯現腦部的病變及血管變化,但其檢查需要花費數10分鐘,對於無法配合的兒童,常需以全身麻醉來加速檢查的進行。而腦部電腦斷層雖可快速取得影像,但其缺點為不易查覺早期或是太過細微的病變。20-60%兒童有復發的可能余文豪醫師表示,目前兒童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多從成人的治療準則延伸來,年紀大於2歲且發病到確診時間小於4.5小時的兒童,在無相關禁忌症情況下,會考慮以靜脈注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t-PA,tissue plasminagen activator),加速血栓的溶解,以減少神經的傷害。不過因為早期診斷的困難,統計上只有不到2%的兒童患者符合接受t-PA的條件。余文豪醫師提醒指出,第一次缺血性腦中風發作後,可能會造成後續肢體無力、癲癇、動作異常及頭痛等的後遺症,且根據不同的成因,有20-60%兒童有復發的可能,因此需要長期門診追蹤,並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以避免復發。

走路變慢 竟是巴金森氏症惹禍

走路變慢 竟是巴金森氏症惹禍#缺血性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68歲女性,覺得右邊的手腳較沒力氣,使得全身都覺得疲倦、不想動,患者一開始以為是自己頸椎長骨刺導致,多次復健無效果,反而有走路和其他動作變慢的問題,在神經內科門診時,發現右側肢體活動的速度和擺動的幅度都偏慢,經一系列的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巴金森氏症,藥物治療後,症狀已改善許多。右側腦部缺血性中風 容易站不穩而跌倒另一位85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病史,最近被家人發現常常容易跌倒,且有左側肢體輕微無力現象,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右側腦部有缺血性中風,導致左側肢體無力,容易站不穩而跌倒,除了需要使用藥物預防中風再發生,也建議病患暫時先用拐杖輔助行走,醫師也安排一系列的復健,加強下肢肌肉力量與平衡練習。斗六成大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謝函潔指出,台灣逐漸邁向高齡化社會,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獨立生活,行動力越來越差,容易跌倒反而成為隱憂,病患會因為怕跌倒而不想活動,越不動反而越無力,社交活動越減少,卻更加速活動力與認知功能衰退。80歲以上 僅存38%老人走路正常謝函潔醫師表示,國外曾有一個針對社區老人的研究發現,32%的老人有行走困難或步態異常,而且年齡越高,發生比例越高,80歲以上者僅存38%的老人走路是正常的,這些步態異常的老人中,有46%是因為神經系統疾病導致走路有問題,25.5%是非神經性疾病引起,28.5%是合併神經系統與非神經系統疾病問題。門診病患通常並不是抱怨走路變慢,通常會抱怨腳容易痠、麻、無力,或是覺得腳緊緊的、無力或疼痛、走不動,甚至有頭暈問題,如何從這些敘述中找出疾病的蛛絲馬跡,醫師的詳細問診與檢查就是找出問題的疾病放大鏡。

防缺血性中風 泡湯5點建議

防缺血性中風 泡湯5點建議#缺血性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秋冬時節將近,在寒冷的天氣下泡個湯總是讓人覺得全身舒暢,所以泡湯總是受到男女老幼的歡迎,然而不是每個民眾的體質都適合泡湯,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在冬天容易因為循環變差,加上天氣冷容易血管收縮造成血壓上升,泡湯反而可能讓疾病惡化,甚至引起嚴重的併發症。血管急速舒張 易引起心肌梗塞另外,許多人喜歡一下泡冷泉,一會兒再泡溫泉,提醒民眾,持續冷熱交替可能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容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而衛福部國健署曾特別提出相關注意事項,提醒心血管疾病病人參考:1)    時間不過長 /避免泡太久,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2)    動作不過快 /動作放緩,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因此,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3)    泡湯不獨享 /泡湯時最好有親人陪同,避免獨自在個人池,免得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4)    冷熱不交替 /切勿忽冷忽熱,糖尿病病人、高血壓、膽固醇過高病人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冷熱溫差大易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心血管突然收縮或血流受到阻塞,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5)    酒後不能泡 /酒後需間隔2小時才能泡湯,若剛吃過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也要避免飯後馬上泡湯,最好等飯後1.5小時或2小時再進行,因為酒精、麻辣食物都會讓心跳加速,加上熱水、溫泉刺激,恐怕心臟負荷不了,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

防癱瘓後遺症 把握黃金3小時!

防癱瘓後遺症 把握黃金3小時!#缺血性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腦中風常病發突然,沒有特別明顯的徵兆,等到癱倒在地上,即使趕快送醫,重則危及生命,更多的是造成各種後遺症,號稱「閃靈殺手」,對病人及家屬身心與經濟造成重大打擊,新北市協同轄內8家急救責任醫院,建置24小時全年無休的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網絡,要在3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內有效阻止癱瘓後遺症。缺血性中風的比例高達80%中風可分為腦血管破裂的出血性中風,以及腦血管梗塞的缺血性腦中風,國內多家醫學中心統計,缺血性中風的比例高達80%,比出血性中風高出非常多,血栓溶解劑是把堵住血管的血栓溶解掉,讓腦細胞重新得到血液供應,對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治療上,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治療3個月 增加33%的機會復原臨床上,注射血栓溶解劑的病患在治療3個月後,可增加33%的機會復原到可獨立生活,甚至完全恢復正常,但靜脈血栓溶解劑要在發病的「3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內,以及經神經專科醫師鑑別診斷確定,才能施打。8家醫院 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網絡為了讓病人在黃金3個小時內,順利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新北市衛生局結合轄內急救責任醫院,包含亞東、雙和、慈濟、淡水馬偕、新店耕莘、部立臺北醫院,以及汐止國泰與恩主公醫院等8家急救責任醫院,建置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網絡,提供24小時的即時照顧。有疑似腦中風的症狀 不要自行就醫民眾發現家人有疑似腦中風的症狀時,不要自行前往就醫,請立即撥打119,由救護車協助送至就近的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醫院,預防中風就是規律生活、有恆運動、清淡的飲食、愉悅的心情、不抽菸、不酗酒等等,尤其家人有中風病史,更不能輕忽。

腦中風把握「黃金3小時」救命免猝死

腦中風把握「黃金3小時」救命免猝死#缺血性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天氣多變化,最怕中風找上門!萬一不幸發生急性腦溢血,患者和家屬又該如何處置,把傷害降至最低?台北醫院表示,搶救腦中風應把握黃金3小時,讓傷害降到最低、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台北醫院神經內科吳鴻明醫師表示,近日來天冷多變化,初春寒流來得又急又猛,心血管急性發作機率大增,2~3天來已有數十人猝死,民眾不可不慎;一名70歲餘歲老婦,日前緊急送至急診,主因是早上起床時一切正常,不料8點時被家人發現突然不能言語、右側肢體乏力,9點多送達醫院急診,經神經內科醫師會診後,確診為左中大腦缺血性腦中風。吳鴻明醫師說明,因發作時間於3個小時內,評估風險後建議施行血栓溶解劑治療,注射完後1小時,患者即可言語、右側乏力也大為進步;一天後追蹤電腦斷層已無出血情形,且病患言談自如、四肢活動如常。時間能救命!僅3%患者 趕得上「時間」吳鴻明醫師強調,對缺血性腦中風患者而言,時間相當重要,搶救腦中風的黃金3小時看似簡單,但只有3%患者可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大部分患者無法接受其治療的主因,是時間無法配合;該個案中風時,幸好家屬在身邊且有所警覺,1小時內立即趕到醫院,才有充分的時間評估,進而達到最好的治療。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藥劑確實會增加數倍出血的風險;至於風險評估該如何下判斷,吳鴻明醫師說,只能交給醫師詳細衡量,患者及其家屬只需謹記「黃金3小時」,萬一不幸發生腦中風,應盡早趕到醫院、爭取時間讓醫師作判斷,以達最佳治療之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