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傷

車禍肢體鈍挫傷勿輕忽 嚴重恐截肢

車禍肢體鈍挫傷勿輕忽 嚴重恐截肢#挫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107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事故傷害死亡率位居第6名。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緊急醫療中的外傷處理,已躍升為攸關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課題。肢體鈍挫傷的臨床表徵並非尋常,有可能是合併存在血管傷害的危險訊號,醫師與傷者必須特別留意病人的臨床變化,儘早發現血流不足的症狀與重建血液循環通道至關重要,而且將是能否成功挽救肢體的關鍵。肢體鈍挫傷可能無明顯表徵 但仍需留意細微症狀31歲K先生,無特殊疾病史。在騎乘機車不慎自撞電線桿,造成左下肢有撞擊鈍挫傷,被救護車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治,當天在急診室觀察七小時後即離院返家。但返回工作後,疼痛有持續惡化現象,並出現大片瘀青,於是在受傷後第三天,病人再度前往急診,診斷為「左下肢動脈傷害合併肢體缺血」。經外傷科醫師進行筋膜切開減壓手術與動脈血管繞道手術,術後轉送至加護病房觀察,並注射血管擴張藥物治療,肢體末梢血液灌流情形逐漸於數天內恢復。經骨科醫師評估,接受死骨部分移除與多次清創植皮重建手術,病人最終成功保留左下患肢,同時傷口也完全癒合,於受傷後三個月左右康復出院,可不依靠任何輔具行走。整合照護醫療系統 縮短病患在急診室滯留時間奇美醫學中心外傷科主治醫師葉敬淳表示:當有嚴重外傷病人被送到急診,急診主治醫師馬上給予初步救治,並啟動重大外傷會診機制,同時聯絡外傷科主治醫師共同於第一時間在急診照護此病人,並視外傷嚴重程度評估是否轉送外科加護病房。在加護病房救治期間,由外傷科主治醫師及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共同照顧,若病人需要緊急手術,就立即直入手術室接受治療。如此一來,除了縮短病人在急診室留置的時間外,也可以整合多個次專科醫師專業意見,共同提供重大與多重外傷病人更完整的照顧,這也是民眾的福音!

老年人跌倒挫傷 千萬不要輕易推拿

老年人跌倒挫傷 千萬不要輕易推拿#挫傷

一位78歲老太太,日前在家中的樓梯跌倒,造成右側臀部靠近大腿的位置疼痛,以為只是一般挫傷,於是到國術館接受推拿治療,推拿時突然覺得右邊的臀部一陣酸痛,之後便覺得右臀部無力,整個人無法行走。家人帶她到醫院急診,經過醫師的檢查及照X光,發現右邊髖部的股骨頸有骨折的現象,而且骨折位移厲害,必須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才能恢復行走。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骨科蔡忠慶醫師表示,老年人因為骨質流失,容易有骨質疏鬆的現象,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骨質會加速流失,骨頭比較脆弱,受到輕微的外力便容易造成骨折。老年人若是不慎跌倒造成髖部挫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隨便推拿,以免骨折位移而加重傷勢。蔡忠慶醫師表示,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方式,須看它位移的程度與病患的年齡而採取不同的治療原則。一般而言,股骨頸骨折位移不明顯或沒有位移的,則可以採取以骨釘固定的手術方式。如果位移嚴重且病人年齡在60歲以上,則建議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住院時間約七天左右,手術後兩、三天便可以下床練習走路,臥床的時間與恢復的時間都很短,因此發生其他併發症的機會也很小。如此,可以減少家屬照顧上的負擔,也可以維持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因此,如果有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千萬不要輕言放棄治療,因為即早治療,康復的機會是很大的。預防勝於治療,老年人由於老化的關係,大都會有骨質疏鬆症,適當的補充鈣質、維生素與蛋白質等營養素是必須的,此外適度的運動與散步可以維持體力與骨頭和肌肉的強度。女性停經之後則可能須要補充女性荷爾蒙,至於嚴重的骨質疏鬆症引起骨折,則或許要補充活性維生素D,或給予抑鈣激素以防止鈣質的迅速流失。

如何搶救你的腳跟痛?

如何搶救你的腳跟痛?#挫傷

《會引起足跟疼痛的疾病有》1.) 長時間的站立、走路、爬山、不平的路面慢跑所引起的腳掌肌膜炎。2.) 跟骨贅骨增生即骨刺。3.) 外傷性腳掌肌膜斷裂。4.) 後神經壓迫症。5.) 跟骨疲勞性骨折。6.) 跟骨挫傷。7.) 坐骨神經痛。其中又以腳掌的肌膜炎為最常見。臺安醫院復健科醫師 鍾佩珍表示,通常發炎的地方是位於腳掌肌膜與跟骨之交接處,左、右足皆有可能分別發生,也可以同時發生,若同時兩足且合併其他關節痛則不太可能只是單純的腳掌肌膜炎,應考慮其他免疫性關節炎。肌膜炎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兩倍,往往與使用的方式,使用的時間,體重有密切關係,體重過重者絕對比正常體重者更容易發生。臨床上的症狀會有足後跟(將腳掌分成四等分,約在後1/4處)。常常在睡醒後下床、久坐後站立的第一步踏地,發生劇裂的疼痛,隨後的幾步會稍微減輕,但若繼續行走或站立,不適感又會慢慢的明顯。當坐下休息腳掌不再有重量負擔時,症狀又會減緩,如此週而復始的重複發生很不好受,這是因為腳掌肌膜附著足跟骨之止端處長期拉扯發生部分斷裂,卻又得不到恰當的休息與治療,致使症狀加劇,最後因行走著力不當,不止足跟痛尚會引起次發性的前足、膝、髖、腰背等部位也會連帶疼痛。《治療的方式》1> 鞋內加放足弓墊以防止肌膜被過度拉扯。2> 如有慢跑或任何有關跑、跳之運動暫時停止。3> 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合併局部物理治療。4> 腳掌肌膜伸展運動,每天兩次,每次伸展20下,每下維持10秒。根據本人的經驗患有此症的病患,經保守治療後95%皆可痊癒。

除舊佈新輕輕鬆鬆大掃除

除舊佈新輕輕鬆鬆大掃除#挫傷

年後除舊佈新,想必家中多多少少有些陳年的污垢需要清除,在您大掃除前,建議您事先列出一個打掃清單,再依清單將工作分為幾個段落進行,而每個段落中,同時包含簡單及繁重事項,把簡單項目當作暖身運動,先讓身體動一動,再進行較繁重的項目,在每個段落間,建議您不妨泡杯茶,休息個5 至10分鐘,欣賞一下自己的成果。提醒您『欲速則不達』,保持愉悅的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這才能讓您好好的完成清掃工作。 以下就各部位容易發生的傷害,提供您一些注意事項: 頸部:通常在清潔天花板或擦拭高處物品時,易發生頸部的扭傷。建議使用長柄用具及腳墊,以避免長時間抬頭仰望,減少扭傷的發生。 肩部、腕部:在短時間內坐大量的家事,重覆太多動作,如:擦拭碗盤、窗戶,易造成肩部腕部的肌腱發炎;或不當的突然使力,則易造成旋轉肌群( rotator cuff )或韌帶的拉傷。 腰部:擦地或提起地上的重物時須彎膝蹲下,並使物品儘量靠近身體,不宜直接彎腰。搬運重物時,物品高度不宜超過胸部;拿高處物品應墊腳,並且避免扭腰;移動重物時,推比拉更恰當。再者,如打翻水桶弄濕地板宜儘速擦乾;有障礙物應儘早清理,可避免因一時不留意而造成跌倒,當然,若能在打掃前緩緩地轉轉頭、拉拉肩關節、伸伸懶腰與甩甩手,這樣地簡易暖身活動,更可避免傷害的產生。若不慎發生拉傷、扭傷或挫傷時,切記以下緊急處理原則「RICE」: 應立即停止打掃而充分休息(Rest),特別在受傷後的24到48小時內。用冷霧噴劑噴數秒鐘或用冰枕、冰水袋等給予冰敷(Ice),因各種拉傷在急性期時,會造成患處之組織液大量滲出或出血,以致會有後續之腫脹及瘀血,因此應施以冰敷以減少出血及腫脹的現象,同時在急性期施以冰敷亦有減輕疼痛的效果。注意冰敷應以 5到10分鐘為限,因為超過20分鐘,反而會使血管擴張而導致反效果。若在前述處理未見效果時,則建議施以繃帶、貼紮或夾板等對患處施立固定加壓(Compression and  immobilization),提供更進一步的保護。若患處出現腫脹,則建議應將患處抬至較心臟高的位置(Elevation)以減少腫脹的發生。 以上四個步驟的處理合稱RICE,可以減低腫脹、減輕疼痛並可縮短痊癒時間。 做好完善的急性處理後,應立即就醫,讓專業人員為您提供適當的評估與醫療處置,但無庸置疑,復健科將會是您的最佳選擇。 事先安排計劃大掃除、分段清潔、適當的工作量、順手的次序,並保持輕鬆愉快心情,將會讓您過一個乾淨舒適免於酸痛的新年。

運動傷害處理的四大原則

運動傷害處理的四大原則#挫傷

任何運動需要用力收縮股四頭肌及膝蓋肌腱的,只要使用不當都有機會發生膝關節疼痛。很多運動都需使用下肢,且使用下肢的運動大部分是老少咸宜,也就是說膝關節是最容易發生傷害的關節,而且是不分年齡的。膝關節一旦有明顯的受傷或持續做該項運動一段時日後覺得疼痛或者外觀與另一邊(必需是正常的)比較感覺有異時,首先要立刻實行的就是休息,避免一切會引起膝關節疼痛的類似動作,(上、下樓梯若會痛也要改變與平常不一樣的方式來使用),因慢性傷害,受傷者往往無法說出明確的受傷時間,而臨床症狀演變的過程因人而異,但不外乎是因多次微小傷害累積而成的。休息同時配合每日局部熱敷二十分鐘,必要時可每天熱敷兩次,待一、兩周症狀有改善或疼痛完全消失後,要重新開始每日的運動時一定要在運動前熱身(拉筋及伸展十至十五分鐘,避免選擇需要跑跳的項目(建議游泳、快走及無阻力的固定式自行車),開始運動時,切勿操之過急。起初每次十到十五分鐘,一周後可漸漸增加至二十到三十分鐘,如一切進行順利,最好維持每周至少四次每次三十分鐘的運動,持之以恆,絕對只有好處。臺安醫院復健科 鍾佩珍醫師建議,為了增強膝關節周邊組織的力量與柔軟度,平常任何時間,不論坐姿或站姿都可做膝關節伸直平舉的運動,從十下開始視個人情況最多可重複平舉五十下,每天至少三次,情況不錯可酌量增加次數。如果症狀依然存在,求診復健科或骨科專科醫師做詳細的診斷與治療,越早越好,切勿拖延。如為急性的挫傷、韌帶扭傷或肌肉肌腱的拉傷,一定要遵守運動傷害急性處理的四大原則:RICE。1.) R(Rest):立刻休息停止運動。目的是為了減少繼續活動使傷勢惡化。2.) I(Icing):冰敷;目的為止痛及鬆筋。3.) C(Compression):壓迫;利用彈性繃帶施行壓迫性的包紮來止血止腫。4.) E(Elevation):抬高;設法將患部抬高或墊高可止血止腫。人工關節終究是人造的器官,在置入人體後,很難與人體骨骼肌肉緊密結合在一起,因此活動上多少受到限制。雖然人工關節的材質與技術隨著科技的發達而日新月異,但仍然無法保證一勞永逸、仍然有使用年限的限制,通常使用的年限大約是十五至二十年,如果患者的活動量愈大,人工關節的壽命愈短。所以換了第一次人工關節後,可能還有第二次,而效果是一次不如一次。所以一旦換了人工關節平常還是要小心的保護和使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