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腫瘤

子宮內膜異位害不孕 中醫助圓求子夢

子宮內膜異位害不孕 中醫助圓求子夢#良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對夫妻一起來看診,妻子坐下來便說:「蔡醫師,我們準備懷孕好幾年了,婦產科檢查發現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先生接著表示,妻子每次月經來都很痛,婦產科醫師說這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症狀,我們止痛藥、避孕藥、停經藥、手術都做過,人工和試管各做了一次,都沒有成功,所以我們想用中醫來調養身體。屬於良性腫瘤 卻不容易治癒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經痛,此外,它在女性不孕症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兇手,在生育年齡中的女性,大約有25~50%的不孕症患者,是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根據統計,台灣大約有50~60萬人有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的困擾,如果加上症狀較不嚴重的,可能超過百萬人。子宮內膜異位是婦科最複雜的疾病,也被認為是最不容易治療的良性腫瘤,會到處沾黏,即使接受治療又極容易復發。子宮內膜異位症,簡單說就是原本應該位於子宮內膜的組織細胞,跑到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而這些迷路的內膜組織,也會和正常的子宮內膜一樣,每個月隨著月經周期變化,長大、剝落、出血。會因為它跑到不同位置而有不同症狀疾病,例如跑到卵巢就是「巧克力囊腫」、跑到子宮肌肉層中增生就是「子宮肌腺症」,其他像是輸卵管阻塞、骨盆腔沾粘等,都與它有關。治療上一般是以症狀治療為主,像是止痛藥,另外,也會選用賀爾蒙藥物來抑制子宮內膜周期性成長,造成類似懷孕及停經的生理狀態,使得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內膜萎縮,例如黃體素、口服避孕藥、雄性荷爾蒙,或是打性腺荷爾蒙刺激素類似劑等,來抑制內膜組織生長,當然也可以選擇用手術切除這些組織,因為很難清除乾淨,又極容易復發,所以是很棘手的疾病。調理以理氣化瘀、清熱調血為主中醫方面,子宮內膜異位症屬於「痛經」、「癥瘕」的範疇。在古醫書《柳選四家醫案.愛蘆醫案.婦人門》有提到「痛經數年,不得孕育,經水三日前必腹痛,腹中有塊凝滯…詢知閨閣之時,無是病,既嫁之後,有是疾。」清楚記載了相關的病程變化。中醫把這些異位的內膜,稱為「離經之血」,離經之血蓄積下焦而致病,積聚成為瘀血,形成癥瘕。發生的機制可因氣滯、氣虛、寒邪、邪熱、手術等原因,導致任、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血不循經,離經外溢為淤。瘀血留聚,氣機不暢,脈絡不通,發為痛經。積滯日久,積而成癥,進一步影響胞脈、胞絡,造成任失調等變化,影響其「為血海、任主胞胎」生理功能,所以臨床表現除了痛經外,還常伴月經失調、不孕等症狀。中醫治療上,會依照不同體質加以調理,以「理氣化瘀,清熱調血,補腎益精」為主要法則,加上理氣袪淤、益氣祛瘀、溫通祛瘀、清熱祛瘀、益腎祛瘀等,有癥瘕者,佐以軟堅散結消癥之品,可以達到不錯的療效。(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外陰腫塊是菜花?6特徵辨良性乳突

外陰腫塊是菜花?6特徵辨良性乳突#良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菜花對女性患者,是一種心理壓力很大的性傳染病。但有種正常變異的外陰疾病常被誤診為菜花,它是前庭乳突瘤。一名23歲年輕女性,因感外陰陰道口處有腫塊,沒有其他不適症狀。門診檢查發現於陰道口兩側及下緣有乳突狀腫塊,安排切片檢查,病理報告為乳突瘤。前庭乳突瘤不痛 常被誤認為菜花郭綜合醫院產科主任朱益志說明,前庭乳突瘤病又稱為前庭乳突,是一種良性腫瘤。於1981由Altmeyer首次描述此疾病,並認此疾病為外陰假性外陰尖型濕疣,臨床上常被誤認為尖型濕疣。臨床上前庭乳突瘤特徵有(1)發生在外陰前庭處,小陰唇的內側、(2)乳突狀的外觀、(3)呈對稱性分佈,叢狀或線狀、(4)呈平滑、圓形隆起、指狀突起、(5)乳突大小約0.1至0.2公分,呈粉紅色(6)乳突生長很慢,不會有壓痛。前庭乳突瘤患者通常沒有症狀,不會痛,大多數患者不感覺它的存在。大多數人是因其他症狀,如陰道有分泌物、疼痛或例行性檢查時發現。前庭乳突瘤為良性腫瘤 並非性病前庭乳突瘤通常發生於成年人,致病原因至今仍不詳,被認為是正常組織上的變異,不是疾病也不是性病,所以不會傳染。它與有無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無關,也與性行為或衛生習慣不好無關。目前亦沒有特殊危險因子易導致前庭乳突瘤的發生。前庭乳突瘤的診斷有臨床上的仔細檢查下診斷,也可切片病理報告最正確。因為是正常結構變異,不需進一步治療,也沒有可預防的方法。朱益志主任表示,前庭乳突瘤常被誤以為尖型濕疣(菜花),患者常因此導致心理焦慮不安,進而影響到家庭生活。對患者除了治療外,更重要的是給予正確的心理建設,前庭乳突瘤是良性腫瘤,不會轉變為惡性,不是性病,也不會因性行為得到。感覺外陰有乳突狀物勿驚惶 交由醫師診斷朱益志主任提醒女性朋友,前庭乳突瘤是不常見的外陰良性腫瘤,但常被誤認為尖型濕疣。前庭乳突瘤不會變為惡性,它不是性傳染性疾病,也與人類乳突病毒無關,也不需特別治療。女性朋友若感覺外陰皮膚有乳突狀物,勿先驚慌,交由專業醫師詳細檢查與治療。

無痛腫塊增生 恐為葉狀腫瘤

無痛腫塊增生 恐為葉狀腫瘤#良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49歲女性至醫院求診,主訴右側乳房腫大,近2個月快速成長,檢查後發現右乳有巨大腫瘤,直徑超過25公分,如同足球的大小,巨大的乳房腫瘤已造成脊椎負擔讓她腰痛不已,只好尋求診治,醫師開刀順利切除後,檢體病理報告為30公分,3000多公克的「邊緣性葉狀腫瘤」,術後追蹤1年多,病況穩定無復發跡象。葉狀腫瘤成長快速 大部分屬於良性近年來乳癌在國人癌症發生率排行中逐年上升,更在去年成為女性罹癌原因第1名,10大癌症死亡率女性乳房癌更是名列第4,除乳癌外,另一種「葉狀腫瘤」,由於成長迅速,讓患者不知所措,甚至害怕處理。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莊仁賓表示,「葉狀腫瘤」佔乳房原發性腫瘤小於1%,常見於40到50歲間的中年婦女,比常聽到的「纖維腺瘤」(一種相當良性的乳房腫瘤,好發於15到35歲)約晚發15到20年,大部分的葉狀瘤屬於良性。呈現無痛性腫塊 可長到20多公分在臨床表現上,常發現腫瘤可能在患者身上存在數年,但不被患者重視,多數呈現無痛性腫塊,而在某段增生期後迅速長大,甚至可達到20多公分,由於體積太大,乳房表面靜脈容易擴大曲張,增加手術的難度。診斷上不管是乳房攝影或是乳房超音波(breast ultrasound)都無法清楚地區別纖維腺瘤或葉狀瘤,也無法判斷究竟是否為良性或惡性,因為這些細胞有時形似癌細胞或纖維腺瘤,直接手術切除得到組織才能提供正確的葉狀瘤診斷,而一般癌症指數則幾乎正常,無助於鑑別診斷。少數淋巴轉移 逾6成病人活超過5年良性葉狀瘤的預後相當良好,邊緣型及惡性葉狀瘤,有1/4的病人術後發生局部復發,邊緣型葉狀瘤有可能轉變為惡性,接受手術之後少部分的病人仍可能發生遠端轉移,惡性葉狀瘤可能在手術後2年復發,在極少數的病人身上也有可能發現淋巴結轉移,超過6成的病人存活超過5年。

良性腫瘤也可能致命 醫師籲定期篩檢

良性腫瘤也可能致命 醫師籲定期篩檢#良性腫瘤

35歲的林小姐於出國旅遊前一天突然覺得右腰部疼痛,朋友勸她還是就醫、以免出國旅遊期間出狀況,於是林小姐到台中醫院急診求診,經過檢查後發現林小姐的右側腎臟長了一顆約8公分的腫瘤,診斷為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衛生署台中醫院泌尿科醫師林明鴻表示,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如果大小超過四公分,就有68~80%會腰痛,50~60%會自發性出血,其中有1/3更因出血量大,造成生命危險。林小姐經由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異常、立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經由影像學確定林小姐的右側腎臟長了腫瘤,並已自發性出血,林醫生建議取消出國計畫並立刻住院接受手術治療;林小姐接受手術成功切除腫瘤,並保留右腎功能,一週恢復良好後,痊癒出院。林明鴻醫師表示,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好發30~50歲女性,其組成為血管、肌肉及脂肪三種成份,大部份沒有症狀,但因其常有彎曲擴張的血管或血管瘤,如果大小超過四公分,就有68~80%會腰痛,50~60%會自發性出血,其中有1/3更因出血量大,造成生命危險,即使以手術,仍然常為了止血而切除腎臟。出血時也可以用血管拴塞術,使腫瘤萎縮及止血,但效果有限,常須二次血管拴塞或手術。  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就像體內的未爆彈,一旦爆掉,非同小可。其檢查並不難,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皆可輕易檢查出來。腫瘤非年長者的專利,一般人都應該注重身體檢查,以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