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傷害

你正在「賣命」工作嗎?

你正在「賣命」工作嗎?#職業傷害

英國倫敦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從1985到1999十四年間,針對一萬多名35至55歲職場人士,進行長期有關工作壓力與新陳代謝疾病的相關性研究。研究結果證實:不分性別,長期處於高度工作壓力下的工作者,罹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研究人員提出可能的解釋:第一、從事工作壓力大行業的人,較不容易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因此容易有吸煙、過度飲酒、運動不足、營養攝取失衡…等行為產生。其次是長期累積的壓力會導致心跳速率加速,加重心臟的負擔。最後,長期的工作壓力會影響神經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因為身體為了應付壓力情境,必須分泌壓力賀爾蒙以保持警戒,卻導致其他賀爾蒙分泌功能(如組織再生)被抑制。主持此一研究的Chandora博士表示「工作壓力與心跳加速以及心律變異(每次心跳之間的細微變化)降低有關。經常處於工作壓力下的人們,身體中有著較高濃度的壓力賀爾蒙,以致於身體其他正常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這是不是表示為了自己的健康,就必須辭掉工作呢?其實不然!細數所有的行業中,警察可能算是工作壓力最高的其中一個族群。一項研究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郡警察執勤時身心壓力的報告指出,當一位身體健康的警察看見歹徒手上持有槍械時,瞬間的心跳速率平均高達每分鐘230下!即使當任務已經結束,在恢復期間的心跳仍高達每分鐘130下以上。但另外一群警員,之前已經學習過由醫師以及心理師指導的「生理回饋壓力管理」課程,在任務完成後立即練習這些疏壓技巧,幾乎可以馬上恢復每分鐘70到80下的正常心跳速率。對於公司以及企業而言,除了提供員工具有科學實証效果的壓力管理課程之外,還可以考慮以下幾項建議:第一、將工作環境重新設計,提供員工充分的疏壓設備以及課程。第二、對於明顯壓力過大的員工,應聘請心理師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對於個人而言,除了積極參加專業的壓力管理課程之外,平日應多注意以下幾項建議:1、偵測情緒的生理警訊2、養成規律運動的生活習慣3、至少要有一個人能傾聽你的困擾4、攝取營養均衡的食物5、每天讓至少頭腦「放空」半小時6、持續探索紓壓技巧

高科技通訊產品帶來工作壓力

高科技通訊產品帶來工作壓力#職業傷害

多數人都對於手機電磁波可能影響生理健康的訊息不感到陌生。但你可知道,不當地使用像手機這樣的高科技通訊產品,可能會為你帶來的工作壓力嗎?根據2004年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年度發明指標,約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表示,手機是他們最厭惡但又無法拒絕的發明。第二、三名分別是鬧鐘(25%)和電視機(23%)。英國的一項研究也證實,高科技通訊產品如手機、筆記型電腦、PDA等,會惡化工作場所的壓力及工作氣氛。許多職場工作者都仰賴電子郵件或手機,即時聯絡同事及客戶。但是「職場工作壓力」相關研究指出,與日俱增的高科技通訊產品使用量,已經對工作場所中其他人的耐性造成負面影響!舉例來說,歐美的調查顯示只有11%的人認為,在會議當中讓手機開啟是可被接受的行為。但是你我幾乎都曾在會議甚至教育訓練中,遭受到他人手機干擾的不愉快經驗。但大多數人都選擇「敢怒而不敢言」,這樣的反應,但卻悄悄地貶低對方的「商業禮儀」評價。歐美的大型科技公司,正逐漸重視員工使用高科技通訊產品溝通時,應注意的商業禮儀。德國西門子(Siemens)公司,針對這個課題,特別提出電子通訊的八大商業禮儀。【電子通訊八大商業禮儀】1. 會議中,將手機關機或改為靜音 2. 預錄手機語音信箱問候語,請對方若有急事改發簡訊 3. 在自己辦公室主持會議時,將不必要的電腦螢幕關掉 4. 假如自己正在等待重要電話,最好事先告知談話對象並致歉 5. 你的談話對象,值得你付出全部的注意力 6. 在私人的空間講私人電話7. 對同辦公室的人盡量不要依賴電子郵件溝通,面對面談話仍是最好的方式 8. 科技不代表力量,忙碌也不代表自己就很重要為了更有效掌控電子通訊的特點,在使用時必須注意避免落入電子通訊特有的溝通死角。【電子通訊五大溝通死角】1. 無意義的電話留言:長篇大論、不知所云的電話留言。聽的人聽不出重點,講的人忘記說自己的名字或留下電話號碼。2. 交錯的電子郵件:因為時差或是伺服系統延遲,以致信件收送的先後順序大亂,都容易讓人對訊息內容的解讀產生誤解。3. 霧煞煞的字條或簡訊:訊息中過度使用簡稱(如BTW=by the way),或太過冗長,都會讓看的人感覺一頭霧水。4. 拉雜的電子郵件:一口氣寫了好幾頁,既不分段,又吝嗇使用標點符號。怎能不讓收件者有一股想把它刪掉的衝動。5. 不合理的訊息超載:請假一天回來後,發現Outlook中有300封郵件,20個電話留言及5張字條等著你回覆處理!要一一回應根本不可能。科技儘管再進步,畢竟還是必須為「人」服務。在職場中,你與週遭人溝通、互動的能力,永遠都是他人評價你的一項重要指標。善用高科技通訊並掌握主動權,不僅有利於提升工作質量,更能讓你輕輕鬆鬆做好工作。

新年新氣象,換個「健康」的好工作!

新年新氣象,換個「健康」的好工作!#職業傷害

年關已過,許多人都計畫好領了年終獎金之後,就要換個工作。就連我身邊的朋友及正在接受諮商的個案,都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最近有換工作的打算。這種現象原本是每年年底都會發生,不值得提筆論述,但是我觀察到一個特殊現象,倒是值得跟讀者們分享,那就是有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為了自我「身心健康」的因素,決定轉換工作。跟以往為了追求更高的職位、薪資、福利…等理由相比,顯然有更多的職場人士體認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許多人以為,工作上的不開心及壓力,只會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係與情緒,殊不知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顯示,職場上的「壓力」,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在今年底發表的國際身心醫學期刊中,芬蘭的一組研究人員,針對大約一千名年齡24歲到39歲上班族的心臟動脈血管健康情形,與工作壓力、抽煙、飲酒、運動習慣、體重、膽固醇等變因作交叉分析,結果發現最明顯的因子是「工作壓力」!尤其是符合工作壓力程度高的男性受試者,罹患心臟動脈血管硬化的比例高達29%,而且未來罹患心臟病、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來的更高。女性的差異則比較不明顯。在這項研究中,工作壓力程度高的人通常對下列問題的答案,回答「是」!1. 你經常必須匆匆忙忙地將工作做完嗎?2. 工作內容中有某一部分對你來說是太困難的嗎?3. 你的工作會對你的心理或精神上造成負擔嗎?由於長年從事心理諮商,對於個案所從事的工作必須有深入的了解,再加上我一直密切觀察各種不同行業的發展趨勢,所以近年來我已經整理出一張「健康行業」的名單。從事這些工作或許不能讓你賺大錢,但是跟大多數工作比較起來,對一個人的身心靈絕對是健康得許多。我這份名單的篩選標準,除了職缺供需熱門外,更重要的是工作的環境與所接觸的客戶,都有助於大多數人的身心靈健康。1. 銀髮族相關行業:由於嬰兒潮那一代的人口,已逐漸邁入老年期,可預見的是他們的視力、聽力、肌肉骨骼等都將逐漸衰退。因此相關行業如驗光師、聽力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相關醫療器材進口等,前景可謂一片大好。如果你喜歡跟老人接觸,又希望能實際幫助他們,這是你的夢幻工作。2. 寵物相關行業:現代人不生小孩只養寵物的越來越多,因此像獸醫、寵物美容、寵物墓園、相關產品進口及設計,甚至像國外有專門作貓狗心理治療的「寵物心理醫生」,都很適合本身就喜愛動物的人士轉職時慎重考慮。3. 心靈相關行業:如果你曾經在照鏡子的時候,不是問「我今天的髮型好看嗎?」而是自問「我是誰?」那麼你的工作機會就更多了。心理師、宗教神職人員、命理師等幫助他人重建心理健康、找尋生命意義的工作,可能就是你的生涯第二春。您還想換工作嗎? 希望您越換越健康。(聯合心理諮商所-邱永林心理師)

裁員讓倖存者受傷更深

裁員讓倖存者受傷更深#職業傷害

日前報載美商大都會人壽將一舉裁撤在台所有保險業務員,人數多達515名。公司方面要求員工三天內簽回同意書,否則就無優退方案可適用,配合的員工將「提供優於法律規定的優惠退職金」。員工方面普遍認為雖然公司提供的資遣條件不錯,但他們要的是工作權。從歐美國家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突然遭到裁員的員工,若政府或是工會沒有出面積極提供專業的心理諮商和轉職輔導,這波裁員潮當中的許多人將可能罹患「憂鬱症」與「壓力賀爾蒙分泌失調」等嚴重身心疾病。4成出現緊張壓力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曾經針對141名女性員工,進行裁員後的身心健康研究。其中有73名員工遭到裁員,一年後與另一群(68名)未遭裁員的員工相比,發現遭裁員者普遍出現憂鬱症的相關症狀,如失眠、對事物喪失興趣、情緒低落…等。如果他們的伴侶無法提供有效的情緒支持,患者的憂鬱症程度會更加嚴重與持久。葛羅西(Grossi)教授等人在2001年針對一群平均年齡42歲被裁員的男女研究其皮質醇(壓力賀爾蒙)的分泌狀況,發現這群人中有許多人的壓力賀爾蒙濃度在晚間明顯升高(健康的成人則是降低),因此引起焦慮、易怒、心悸、失眠等症狀。企業發生經營不善倒閉,或是大量裁員,社會和媒體關注的焦點通常是「失去工作」的那群人,但鮮有人了解,在一波波裁員潮中倖存下來的員工,身心健康的狀況也很容易受到影響。這些外人眼中看來幸運逃過一劫的工作者,有許多人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幸運,甚至心理壓力比被裁掉的員工還大,經常擔心自己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喪失人際信任感,還有奉命實施裁員的高階主管,內心可能會累積沉重的愧疚感。顧朗伯格(L. Grunberg)教授於2001年,研究西雅圖一家企業大量裁員後留下來的2,000多名員工的身心健康狀態後,發現普遍存在憂鬱、失眠、飲食習慣改變等明顯徵兆。其中女性員工的體重增加更達到統計學上的差異。由此可見,受到裁員影響的絕對不只是失業者而已。針對這群經歷過裁員風暴仍然生存下來的人,所產生的身心健康變化,有一種新名詞來形容:「裁員倖存者症候群」。根據1997年「美國管理協會」的調查顯示,在公司大量裁員之後,有70 %的公司表示留下來的員工生病的情形明顯增加,包括心理疾病、藥物或酒精依賴、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等。顧朗伯格教授的研究中也發現「裁員倖存者」中,43%的人有人際關係方面的困擾,38%的人表示自己的家庭生活變得更為緊張。其他「裁員倖存者症候群」還包括脾氣變得暴躁、溝通能力變差、無法準時完成工作、請病假時間增加、失眠、專注力變差等。更驚人的事實是,光是裁員的「謠言」,就足以導致員工產生上述的症狀了。重建對組織的信任最近發表的一份「全球就業展望市場調查報告」,台灣僱主的聘僱需求連續兩季在亞太八地區中墊底。可以預期的是職場工作者一生中遭遇裁員的機率必定大為增加。政府、工會以及相關機構應及時整合資源,提供這群受影響的工作者專業之心理諮商與轉職輔導,協助他們努力對抗非理性想法、保護自尊心及工作權不受傷害,這才真正是重視人權的作為。在此同時,企業內部應表現出耐心與被裁撤的員工溝通,提供交流的管道讓所有人講出他們的痛苦。針對被留下來員工,應該重建他們對組織的信任,並提出明確的指導方針,讓員工能儘快把注意力放到建設性的行動上。

別讓負面情緒毒害你

別讓負面情緒毒害你#職業傷害

許多人以為,工作上的不開心,只會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係與工作表現,殊不知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顯示,職場上的「負面情緒」,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該怎麼讓負面情緒排毒,遂成為工作一族的新興課題。負面工作情緒指的是「阻礙工作順利進行之負面情感因素,長期累積可導致生理、心理、人際之失調。」根據暢銷書「工作情緒毒素」作者佛洛斯特教授的研究顯示,職場中最常發生的工作情緒的毒素包括:挫折感(41%)、厭煩(30%)、失望(23%)、擔憂(21%)、厭惡(17%)、恐懼(14%)、不快樂(13%)。在適當的負面情緒之中工作,與在過多或不適當的負面情緒之中工作,究竟有何差別呢?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但是試著這樣想像一下…在適當的負面情緒之中工作,會讓我們覺得好像在學游泳,雖然有害怕與疲倦的時候,但跟學成之後的成就感比較起來簡直微不足道。反觀,如果一個人總是在過多或不適當的負面情緒之中工作,就如同把一個不會游泳的人,從船上直接丟到汪洋大海當中一樣,他所能做的就是盡量求生存,卻絕對無法享受游泳的美妙體驗。從組織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造成負面工作情緒有四大來源: ◎他人惡意行為及意圖 ◎低EQ與能力不足的經理人 ◎過份干涉員工 ◎公司不良政策與溝通方式惡意行為導致負面情緒有些人容易記仇,如果你曾經有意無意得罪過他,他就會懷恨在心想辦法討回來,例如故意不主動告訴你會議的時間已經更改了。類似這樣的惡意行為及意圖,是造成負面工作情緒的主要來源之一。另外有些管理階層的經理,與下屬講話時經常用吼叫的方式,退回不滿意的文件時經常用丟的。這樣低EQ的經理人容易為同一辦公室的人帶來不必要的負面情緒。有些公司制定內規,限制員工不得使用MSN、手機,甚至連上廁所都要先登記。固然公司有公司的理由,但是在制定這些規定時,還是應當將員工的心理感受考慮進去,不然只會圖增員工與公司之間的不信任感罷了。許多人以為,工作上的不開心,只會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係與工作表現,殊不知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顯示,職場上的「負面情緒」,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在2005年底發表的國際身心醫學期刊中,芬蘭的一組研究人員,針對大約一千名年齡24歲到39歲上班族的心臟動脈血管健康情形,與工作壓力、抽煙、飲酒、運動習慣、體重、膽固醇等變因作交叉分析,結果發現最明顯的預測因子是「工作負面情緒」!尤其是「工作負面情緒」程度高的男性,罹患心臟動脈血管硬化的比例高達29%,比一般人來的更高。EQ一書作者高曼博士曾說:「決定生活和事業成功的因素上,EQ的重要性比IQ高4倍!」在講究樂活(LOHAS)的今天,找到可以平衡工作負面情緒與健康身心的方法,不僅是每個上班族的義務,更是權利。工作痛苦多於快樂,請嘗試以下的方法: ◎找到有意願&有能力的傾聽高手 ◎挑戰內心非理性想法 ◎列出數個解決方案 ◎盡快採取行動 ◎平日多練習疏壓技巧 ◎培養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