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

改善肌膚問題 從保養胃腸做起!

改善肌膚問題 從保養胃腸做起!#胃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外觀年輕的人,除了有美姿美儀以外,最主要還是要有漂亮的肌膚。內臟虛弱的人皮膚暗淡無光,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老氣。在中醫的觀點中,肌膚有問題得先從胃腸開始保養。刺激脊椎周圍鍛鍊法 鬆筋解痛又能抗老脊椎周圍有很多關係到內臟的穴道,鍛鍊法刺激脊椎周圍,對內臟也有反應。胃口好、肌膚亮麗,才是胃腸健康的證明。咀嚼食物的肌肉和顏面表情肌自然地發揮作用,即可擁有朝氣十足的表情和水嫩肌膚。再次重申,人體的各種現象表現都是息息相關的,簡單說就像下面這些作用般,同時進行一樣:活動胸腔和脊椎,呼吸變輕鬆,改善內臟機能。↓身體充滿氧氣,促進血液循環,營養傳遍四肢全身。↓自律神經自然恢復,促進荷爾蒙分泌,身體也越來越健康。↓精神層面重歸安定,表情和肌膚狀況也獲得改善。當然前面也說過,人體也有可能發生反向的循環。精神良好的人笑口常開,自律神經和荷爾蒙也不會混亂。全身的狀態安定,人就會積極活動,對筋骨也有良好的效果…;這種良性循環也是有可能的。事實上,健康的人不用運動也很健康;精神強健,不把壓力當一回事的人,身體也不太會出現病痛。無論工作量再大,樂在其中的人就是比較不容易生病、疼痛或不快樂。這種人好奇心旺盛,個性也積極主動,我認為這些特質和脊椎的健康也有關聯。只是,精神強健也千萬不要過於自信,好比整天靠酗酒來發洩壓力的人,即使本來是健康均衡的身體,也很容易被不良的生活習慣破壞。活化脊椎 自律神經就可恢復平衡脊椎不光是支撐身體的骨幹,當中還有連接大腦的脊髓。每一塊脊椎骨之間有神經和血管出入。如果,以胸椎為主的胸腔部位和脊椎過於僵硬,失去原本的靈活性,內臟的活動就會受到限制,使得內臟機能下降。因此,最好充分活動僵化的脊椎。活化僵硬的胸腔後,會有什麼樣的好處呢?首先,受壓迫的內臟重獲空間,功能就會變好。也就是說,這樣有助改善內臟機能。如此一來,掌管內臟機能,和內臟相連的自律神經也會得到改善。說到自律神經,一般人都只注意到精神層面和不特定部位的疼痛,反而不太在意「內臟機能」;事實上,調理好內臟機能,也有助還原自律神經的平衡。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胸腔與呼吸的關聯。深呼吸能幫助胸腔正確活動。在生活中找回自律神經的規律是非常重要的事;但胸腔僵硬就無法順利深呼吸,所以適當活動脊椎和肋骨也同樣重要。以深呼吸緩解易於僵化的胸腔肌肉,關節即可恢復本來的靈活和感覺。這麼做能降低肌肉的緊繃程度,達到緩解身體僵硬的功效。身體獲得舒緩,心靈自然會跟著放鬆,畢竟身心是互相連結的。脊椎除了保護自律神經外,還有幫助自律神經正常運作的功能。我認為,積極改善脊椎的靈活度,特別是胸椎一帶,能促進血液循環,如此,以自律神經為主的神經系統也能充分吸收到營養,改善整體健康。(本文摘自/轉背,最強鬆筋解痛法/采實文化)

舒緩胃腸、恢復視力 練習跳躍可改善

舒緩胃腸、恢復視力 練習跳躍可改善#胃腸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胃腸緊張、蠕動不順暢,就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又會導致血流不暢通,讓眼睛與全身陷入缺氧狀態。「缺氧」最主要的原因是胃腸僵化。而維持眼睛功能的肌肉,包括眼球肌、睫狀肌等等,也與自律神經密切關聯。所以,舒緩胃腸,提高消化功能,恢復自律神經平衡,對維持眼睛與全身健康大有幫助。然而效益最大的運動,就是跳躍。跳躍能舒緩胃腸、促進血液循環跳躍可以晃動胃腸,促進蠕動,舒緩僵化的胃腸。而且可以刺激腳骨,活化自律神經。跳躍500次的運動量相當於打一場橄欖球賽,自然也能促進血液循環。跳躍還可以鍛鍊大腿。大腿相當於穩定心臟動作的感測器,鍛鍊大腿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更順利地攝取氧氣。膝蓋不好的人可以改深蹲或抬腿你不需要跳太高。只要腳離地面幾公分就好。跳躍不必上健身房,也不用特地挪出時間,趁午休空檔跳一跳就可以了。目標是一天500次。請配合身體狀況來跳,例如一組50次,跳個10組,或者一組100次,跳5組。不過請注意,跳躍多少會對膝蓋造成負擔,膝蓋不好的人可以改練習深蹲或抬腿。如果選擇練抬腿或深蹲,也請以100次為目標。(本文摘自/一分鐘視力革命/如何出版)

慎選餡料 端午吃粽也可營養均衡

慎選餡料 端午吃粽也可營養均衡#胃腸

文/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 賀智瑢隨著端午節的到來,包粽、划龍舟、立雞蛋、戴香包、插菖蒲、艾草等一系列節慶活動即將展開,而粽子更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應景食物。傳統粽子屬於高油、高鹽、低纖維的高熱量食物,如何在享受包粽樂趣之外,又能兼顧健康原則?營養師將提供您正確選擇粽餡的食材,以減少身體負擔、輕鬆過佳節!一般粽子的餡料包含有:糯米、香菇、鹹蛋黃、蝦米、乾魷魚、五花肉、花生、紅蔥頭,使用的調味料或沾醬有:糖、鹽、味素、醬油、醬油膏、蕃茄醬、甜辣醬、花生粉等。粽子的主要食材是生糯米,內餡有些會先用油炒過或直接包入再經蒸煮,而這些餡料、調味料或沾醬與烹調方式都是造成粽子高油、高鹽的主要原因。一顆傳統粽子約有400~500大卡(約含1碗飯、2兩肉類、2份油脂),相當於體重50公斤成年女性一餐所需熱量,且糯米比白米的支鏈澱粉較多,較不容易消化,對於胃腸蠕動機能不佳者,盡量不要每餐食用,以免造成胃腸不適、脹氣、便秘的問題。一般民眾包粽子該如何挑選內餡:傳統粽子是以糯米為主要食材,富含支鏈澱粉,除了不易消化之外,隨著粽子蒸煮的時間越久,糯米糊化程度越高,其在體內分解成單醣的速度較快,故其昇糖指數(GI;glycemic index)愈高,愈易影響餐後血糖之控制,建議部份糯米以五穀雜糧取代,增加纖維的含量,有助於血糖的穩定。為了降低油脂來源,粽子的五花肉可用瘦豬肉、雞胸肉、豆乾取代,盡量減少花生的使用或是用蓮子取代。鹹蛋黃含高膽固醇,可用相同顏色的五穀根莖類,如:地瓜、南瓜或是蔬菜類的紅蘿蔔等食材取代,不僅可以減少膽固醇攝取,更可以增加纖維的來源。為了增加纖維攝取,可添加杏鮑菇、鮮筍、香菇、蒟蒻等食材。直接使用未炒過的糯米,不需先用油拌炒過的烹調方式,可以減少粽子的油脂含量。餡料可以少量調味料調味,減少鹽、味精的使用。上述6點可符合「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的健康飲食原則,建議可再搭配清淡的無油蔬菜和一份水果,這樣就是一餐營養健康的均衡飲食。延伸閱讀「慢性疾病者如何正確攝取應景粽」: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565

端午吃粽身體不負擔 營養師教你健康吃

端午吃粽身體不負擔 營養師教你健康吃#胃腸

端午佳節將至,各種口味的粽子紛紛出籠,古早味肉粽、客家粄粽、潮州粽、廣東裹蒸粽、八寶粽、豆沙粽…哇!一想到香味撲鼻的粽子,令人忍不住垂涎三尺。不過您知道嗎,粽子的營養以熱量為主,其次是蛋白質、脂肪、醣類,膳食纖維量明顯偏少,所以吃太多粽子,不但會對身體造成很大負擔,還會讓肥胖找上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周千欽指出,粽子的主角「糯米」,比較難消化,吃多了容易脹氣、肚子疼。胃腸不好或消化力較差的老年人、小孩可別吃太多。原則上,一般人一天應少於兩顆粽子,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的病人,一天則少於一顆粽子為佳。另外,享用粽子的時間可以放在午餐時段,避免放在晚餐時段食用,才不會因為消化不良而影響睡眠品質。粽子的常客:五花肉、鹹蛋黃、肉燥、甜辣醬、砂糖、果糖…等,這些食物的油脂、鹽份和熱量相對偏高,對於正在進行體重控制,或有三高問題的朋友來說並不健康,也容易影響血壓的控制。周千欽建議民眾,不妨選用脂肪含量較低的瘦肉、豆干、香菇、紅蘿蔔、竹筍來取代五花肉、鹹蛋黃及肉燥;另外以不沾醬方式減少鈉鹽攝取。吃鹼粽時,可適量使用「代糖」取代砂糖、果糖,來降低熱量、遠離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威脅。過節時,通常一餐裡只準備了粽子及一道湯。但若是如此,只會攝取過多油脂和澱粉,少了膳食纖維,而有營養不均衡的情形,如此食用三天以上,容易肩頸痠痛、沒有精神。周千欽建議,吃粽子的時候,可以再吃一盤深綠色的燙青菜,配一碗蘿蔔湯或竹筍湯,點心時間再補充約一個拳頭大的水果,以提供均衡營養素來源,達到營養均衡目標,才不會過了一個節,腰圍長大一圈。延伸閱讀「低卡粽子輕鬆DIY」: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49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