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假

老想請長假?!因為你荷爾蒙槽枯竭了

老想請長假?!因為你荷爾蒙槽枯竭了#請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身心承受壓力之後,人體內有個治療專家能去除壓力,而且它能抑制身體所有發炎。這個專家就是由位在腎臟上的腎上腺所分泌出來的抗壓荷爾皮質醇。「就算覺得累,只要睡一覺,隔天仍神清氣爽。」正因為抗壓荷爾蒙充分發揮作用,才消除了身上的疲勞和發炎。荷爾蒙槽的儲藏量因人而異這項功用非常難能可貴,但可惜抗壓荷爾蒙的量是有限的。在這裡,我想先請讀者想像一下用來裝水的槽。雖然人體內並沒有槽,不過抗壓荷爾蒙也有儲藏的地方。為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各位說明,我暫且將存放抗壓荷爾蒙的地方,稱之為「荷爾蒙槽」。荷爾蒙槽的容量因人而異。假如某人幾乎每天都在加班,長時間感受到壓力,就會大量消耗抗壓荷爾蒙,於是荷爾蒙槽就沒有餘力幫忙抑制體內其他的發炎;或每天長時間為工作操心的人,很難擺脫疲憊感的狀態,其原因也是荷爾蒙槽枯竭。這是個「荷爾蒙槽枯竭」的時代當然,只要睡眠或休息,荷爾蒙槽就會恢復到某個程度。因為抗壓荷爾蒙會在黎明到睡醒之間大量分泌。但若一起床馬上就出門去公司,我們難免提不起勁且感到有壓力。不只工作,家庭也是如此,當人步入社會越久,便不斷的面臨越來越多問題,如養育幼兒、照顧年邁雙親等。這類的壓力會消耗荷爾蒙槽,因此,就算說現代是「荷爾蒙槽枯竭時代」也不為過。「好想請長假休息……不,現在工作很忙,所以不行……。」要是這樣想,只會累積越來越多的疲累。當心臟和身體其它部位發生問題,或心理生病時,社會中的你我,正被丟進一個龐大的惡性循環當中。2008年,巴西的坎皮納斯大學(University of Campinas)就發表一項研究:憂鬱的人唾液內的抗壓荷爾蒙值很低。由此可以看出,疲勞、抗壓荷爾蒙與憂鬱之間有很大的關聯。接下來,我要介紹除了睡眠以外的解決的方法。因為讓我們產生疲勞的,不只是身心的壓力。錯誤的飲食或日常生活習慣,其實也會導致身體消耗多餘的能量。只要我們改變錯誤的習慣,就能遏止身心的疲勞,抑制荷爾蒙槽的枯竭。(本文摘自/治累:讓身體每天都精神奕奕的最高回復法/大是文化)

天才體質 這兩「力」是關鍵

天才體質 這兩「力」是關鍵#請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體力是生活中的必備要素,請假次數過多的人,無法創造優異的工作表現;而我也從未聽過哪位有偉大成就的人是頻繁請假的。相反地,常有人問他們:「為什麼會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呢?」養成足夠基礎體力應付突發狀況當然,除了對工作的滿腹熱忱之外,他們也的確擁有充足的體力──這並不是指專業運動選手等級的體能,而是「不需請假」的基礎體力。只要在國、高中時期,能確實完成社團活動的訓練,即可養成足夠的基礎體力;無法通過這種訓練的孩子,未來大多也難成大器。甚至有外型像是「肌肉男」,卻外強中乾,常因肚子痛就請假的人。但事實上,持久力及體力,可說是完成工作非常重要的基本項目。一般來說,為了完成工作,一年之中有1、2天通宵不眠也是無可厚非的。即使是帶孩子的媽媽們,在剛生產完,或孩子住院的日子,也是無法睡覺的。換句話說,人生之中總有幾次「萬一」,或不得不熬夜的時候,當然也包括地震或其他天災人禍在內。因此,每個人都必須培養足夠的體力,以應付任何突發狀況。自我管理也要訓練毅力而培養體力的責任完全在於自己,這是對每個人自我管理能力的考驗。更具體地看,「腳力」才是一切體力的基礎關鍵。上班族大多終日坐著工作,導致腳程變差,但訓練自己盡量多「走路」,甚至「跑步」,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必修的學分。就我所知,東大的學生在1500公尺跑步項目中,有出乎意料的優異表現。原因是什麼呢?答案就是「毅力」。無論多睏,還是能堅持「好!就剩一題了!」的決心,比別人多一分努力,日復一日逐步累積的人絕不是傻瓜。即使是公認的天才,要有這樣的毅力,也需要一定的基礎體力才能相輔相成。體力是影響學習的重大關鍵據說某間國立大學附屬的小學,以學生的優秀表現而聞名,成為首屈一指的學校,而這間學校特別強調「體操」的重要性。如果孩子放學一回到家,便放下書包跑去外面玩,媽媽會想「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應該多唸點書啊!」但尤其是生長在都會區的孩子,請務必給他出外活動身體的機會。因為基礎體力是直接影響孩子學習能力的重大關鍵。一名精神科醫師曾說,從患者的「站立方式」和「走路方式」,便可診斷出是憂鬱症或精神分裂症──雖然這樣說有點誇大──但我自己從事教育工作20年了,從孩子們的走路方式、跳躍方式及下半身的強韌度,便可判斷出他們的「成長空間」。人人皆可鍛鍊基礎體力,希望媽媽們就以多鼓勵孩子出外遊玩為始,讓孩子到了國、高中,也能自動自發地接受社團活動的訓練。人的「毅力」取決於下半身的強韌度,而「靈感」則取決於手的靈活度──這是我在教育現場多年來的心得。(本文摘自/媽媽不生氣,50招搞定搗蛋男孩!/大好書屋出版)

感冒就不工作 男性流感真的存在!

感冒就不工作 男性流感真的存在!#請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2006年,英國雜誌《Nuts》(有人翻譯為瘋子)做了網路問卷,據公布的資料顯示,男性在感冒後約有64%請假,而女性只有45%,而請假天數,男性平均3天,而女性是1.5天,男性每年花18英鎊買感冒藥,女性只有12英鎊。男性得到感冒不想工作的比例增加對於生病後的態度,男女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有82%的男性認為感冒的人應該躺在床上多休息,而女性同胞則認為多做些運動、出出汗,反而可以好得比較快。很多媒體引用「男性流感」(Man Flu)這個貶抑之詞─意即男性得到感冒之後比較容易裝「孬」,除了不想工作的比例增加,比女性更想賴在床上養病。男性在演化中被感染的風險較高正統的科學研究強調女性免疫系統比男性厲害的結論,似乎可以為「男性流感」解套,最有名的就是劍橋大學的奧立佛•雷斯帝夫(Olive Restif),2010年,他帶領的團隊在《生物科學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 )上發表〈性別免疫防衛差異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Sex-Specific Immune Defences)一文,認為男性在演化中比較容易有危險行為,因為他們曝露的機會較多,被感染的風險較高,使得免疫系統較弱。而女性由於負擔較大的生殖責任,所以有比男性強壯的免疫系統。這樣的觀點得到澳洲昆士蘭學院的約翰•厄珀姆(John Upham)等人證實,在有關鼻病(Rhinovirus)的研究中,他們發現停經前的女性,對該病毒的免疫力較男性及年長者好。強壯的免疫系統是女性得病的主要原因以上主張並非創見,科學家發現在青春期過後,女性有過敏、腸道功能失調、肥胖、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多於男性,而「強壯」的免疫系統是女性得病的主要原因,有不少人認為是受女性荷爾蒙的影響。我扯得太遠了,但不能否認「男性流感」曾在網路上引起漣漪,在英國網站上有許多討論,而歐美其他國家,甚至亞洲,對此一議題的興趣似乎不大。或許如網友邁可卿(Jamine Mckean)所言,應該是十九世紀英國文化的影響,雖然來源已不可考,可能是操持繁重家務的英國主婦看到老公因生病而偷懶,為此所發出的不平之鳴,因而衍生出「男性流感」這樣的貶抑之詞。我倒是希望用「鐵漢柔情」來形容這種情形,畢竟男人也有脆弱的一面,工作疲累造成抵抗力偏低,偶爾偷懶一下也沒有什麼不好,女性同胞可不要因此對另一半頤指氣使。(本文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時報出版)

女性小產應調養 別忽視自身請假權益

女性小產應調養 別忽視自身請假權益#請假

現代女性獨立自主,在職場上呼風喚雨、獨當一面,但面對因生理需求而必須請假時,卻默不作聲;職場上長期不夠開放的環境,讓女性不敢勇於爭取自己的權益,特別是流產的女性,因擔憂同事或主管的異樣眼光,往往強忍著小產後的不適照常上下班,輕忽調養的重要性,也造成身心二次傷害,故專家呼籲工作環境應當更友善。知名小產餐業者陸廣貞經理指出,超過半數女性會在深夜或是晚上來電訂餐,即使是白天,說話時也都非常小心翼翼怕被發現,探究其原因,多是不願意讓身邊的人知道其小產的狀況。事實上,小產和一般生產一樣都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婦女新知基金會徐蓓婕主任表示,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十五條的規定,流產的婦女,依妊娠狀況的不同,可有五天到一個月不等的產假。但職場女性往往因道德規範或擔心他人微詞,認為請生理假、小產假都是不應該的而不敢請假,但請假是法律保障的基本人權,身體不適就應考慮請假。徐蓓婕主任也表示,職場女性應了解自己應有權利,不要害怕請假,若是雇主不批准假甚至脅迫可能失去工作,依性工作平等法將會受罰;而雇主們也應了解性別工作平等法的相關條文,尊重女性生育天職,對員工照顧家庭的需求應有更多同理心,真正地建立對女性更公平友善的工作環境。另外,為了因應市場需求,體貼小產女性想保有隱私的需求,市面上的小產餐業者的服務也跟著走向更客製化的方向,像是24小時護理師諮詢專線、個人資料完全保密、餐點包裝空白不打字樣讓旁人無法透視內容、送餐方式和地點完全配合客戶指示等,這些措施都是希望小產的女性能藉由食補的方式安心的調養身體,在最短的時間盡速恢復健康。

學童找理由頻請假 恐有懼學問題

學童找理由頻請假 恐有懼學問題#請假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您家中的孩子是否對於學校環境與壓力已經開始抱怨,出現些許不適應呢?小威是國小五年級學生,個性乖巧內向,從一個月前開始頻繁向老師抱怨頭暈、肚子痛,也因此常藉故在家裡休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蔣立德說,根據台北市100學年度的調查統計顯示,隨著年齡增長,學童出現上學困難的比例有逐漸增加趨勢,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有懼學(畏懼上學)問題。蔣立德表示,其實這些孩子內心常處在焦慮狀態,亟需心理方面治療,但卻往往被忽略了!這些孩子的症狀可能如下:一、生理方面:伴隨焦慮最常出現的是頭痛和腸胃道症狀。其他包括肌肉緊張、呼吸不順、臉色蒼白、冒汗、暈眩等非典型症狀。通常在早晨要上學時出現,或是到校後主訴身體不適要到保健室休息,甚至打電話要家人帶他回家。二、心理認知方面:往往高估學校內會引起焦慮的情境、低估自己面對引起焦慮情境的能力、對上學有不理性的害怕和恐懼。三、行為方面:從前一晚就不做上學前的準備、口語反抗、發牢騷、對學校的抱怨、哭訴,到上學當天的發脾氣、賴床、抗拒離家、不上車,即使到校都可能不願下車,甚者威脅自我傷害或直接逃跑。蔣立德建議處理方法如下:一、同理心:試圖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層面的不舒服,而不要單純就事論事,只去解決呈現出的外在表徵。二、支持並予陪伴:讓孩子知道父母在孩子遭逢困難的時候,會陪在身旁面對難關,並討論是否在學校會有令孩子不愉快的情境。三、鼓勵就學:症狀緩解後,鼓勵孩子積極回到學校面對課業與人際上的各種困難。四、固定輔導諮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問題也並非一朝一夕能順利解決。除了順利返校以外,蔣立德建議能在學校和輔導老師進行定期個別諮商,進一步更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五、就醫:若孩子已長期情緒不穩,除了上述焦慮症狀以外,往往容易伴隨出現心情低落、不安、罪惡感、無價值感、睡眠困擾等憂鬱症狀,因此絕對不容輕忽。一旦發現類似問題,建議及早就醫尋找專業資源協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