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氣

心律不整怎麼辦?小孩第1次發作,醫師建議「這樣做」

心律不整怎麼辦?小孩第1次發作,醫師建議「這樣做」#憋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林筱庭/採訪報導)台灣約有50萬人受心律不整問題困擾,其中在老年族群中,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症狀。然而除了高齡族群外,兒童也會有心律不整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兒童心律不整為心搏過速,若藥物無法控制或狀況嚴重時,需考慮進行心導管手術,但手術需仰賴X光透視機輔助,間接導致兒童暴露在輻射之下,恐增加後遺症風險。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部副主任李必昌表示,台灣心律不整盛行率約為1~2%,一般成年人的心跳為每分鐘60~100下,新生兒為每分鐘120~160下,心臟節律不正常,過快、過慢或不規則都屬於「心律不整」。孩童心跳每分鐘逾200下,恐有這些症狀其中,孩童心律不整的盛行率約為0.1~0.15%,又可細分為心搏過速 (頻脈)、心搏過緩 (徐脈)、早期收縮等3大類,其中以心搏過速最為常見。李必昌進一步指出,孩童的心搏過速是心跳由於某些因素,例如:發燒、拉肚子、緊張、運動等,突然增快到平時心跳數的上限以上,通常高達每分鐘200下以上,此時孩童可能會感覺到以下症狀: 胸痛 胸悶 心悸 呼吸困難 易喘 暈眩 嚴重更致暈厥然而,孩童對於症狀較不易表達,因此家長可能較難察覺。建議平時應多觀察孩子的活動狀況、食慾與情緒狀態,若發現孩童有焦躁、不安,和日常表現不同的狀況就需多加留意。 過往在兒童心律不整治療有許多瓶頸,台大兒童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吳美環表示,因為確認導管路徑與放置位置需X光透視機的輔助,往往會使得患者得暴露在輻射下,尤其孩童更是易感族群,大大增加往後罹癌機率。根據臨床研究統計,以往接受單次心房顫動電燒病患,受到的總輻射量約為15毫西弗,相當於照射750張胸部X光,約為一半車諾比核災核電廠撤離者的受輻射總量。所幸在2016年開始,台灣開始運用3D立體定位系統在電燒手術上,2019年健保通過給付18歲以下患者,能幫助醫師精準判讀導管的位置與心臟訊號,再加上超音波導引,能實現「零輻射」心律不整導管手術,突破以往孩童輻射累積的風險,同時也能降低醫護端暴露於輻射的危害,且手術零傷口。心律不整第1次發作,先憋氣李必昌補充,因為孩童第1次發作往往症狀輕微,且隨長大後可能自行痊癒,建議家長可以在第1次發作時教導先行憋氣,以平穩心跳,並觀察後續症狀表現;後續若反覆發作或有根治意願,則可用藥物治療或是心導管治療,但前者需每日服藥無法根治,後者則是治癒率高、併發症極低。李必昌提醒,除了平時需觀察孩童的表現有無異狀外,也可以透過個人智能裝置紀錄孩童心律,監控偵測心律不整的問題。另外,心律不整與咖啡因、茶鹼有關,建議盡量少攝取,同時需適度運動、保持生活作息正常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壓力大不自覺憋氣 造成心臟負擔

壓力大不自覺憋氣 造成心臟負擔#憋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當你情緒上來或是心神緊張的時候,你的呼吸會跟著發生變化。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淺而快的呼吸可能使你的情緒雪上加霜,又或者,它正是造成你煩惱、焦慮、恐慌、沮喪的根本原因?從本質上來說,身體、心靈、情緒各層面的生活品質都和呼吸有關連。當我們的身體、心靈和情緒長時間承受壓力時,會對呼吸系統造成不利的影響,因為我們往往會憋住呼吸,用憋氣來回應壓力。當我們憋氣時,呼吸系統的自然活動會受到阻礙,體內的二氧化碳會增加,對神經系統造成壓力,結果是呼吸方式反過來引發情緒狀態,導致身體不舒服。於是,整個過程串連成惡性循環。沒時間呼吸在這個匆忙運轉的世界中,人們讓自己忙到沒時間可以自然地呼吸。有時候,人們甚至為了急於說話而憋住呼吸,或是在吸氣的時候說話,這反映出許多人的生活步調已經過於快速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充斥著大量的刺激,結果是人們經常處於肌肉過度緊繃的狀態,因而妨礙到呼吸。人們對於不良的呼吸方式習以為常,這習慣會影響到身體和心靈,也會影響日後的健康品質。有人習慣於粗淺的呼吸,結果是心跳速度異常加快。當呼吸系統長期受到嚴重的束縛,身體內的所有系統也會跟著受害。呼吸與心平氣和的關係對表演者和公開演說者而言,良好的呼吸尤其顯得重要。演員、音樂家、講師經常深受肌肉緊繃之苦,會加重呼吸系統的負擔。如果我們的呼吸能夠真正達到順其自然的地步,壓力和上臺焦慮所引發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地被擋下來。如此一來,我們將會感到心平氣和,覺得事事都在掌握之中,即使置身於極端的情緒壓力和心理壓力之下,也能處之泰然。如果呼吸方式會影響人的心智狀態和身體活動,那麼我們就必須慎重思考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在進行呼吸的當下,除了吸氣與吐氣的動作外,我們還做了什麼呢?」想要呼吸為健康帶來益處,關鍵在吐氣的過程是否心平氣和,才能帶動身體進行完整而沒有壓力的吸氣。人們常常聽到的說法是,深深吸一口氣有助於讓情緒平復下來,然而,有個要點必須了解:當肺部已經積滿空氣時,根本無法再吸入空氣了,這時得先把空氣吐出去才行。不新鮮的空氣(也就是二氧化碳)是有毒的,當身體吐氣的時候,毒氣便排放出去了。所有的事情取決於我們吐氣吐了多少,身體才能安靜地吸飽空氣。能做到這一點的話,接下來的吸氣動作便可以完全自動進行了,而且絲毫不必費力。當人們能夠有意識地覺察自己的呼吸動作,接下來便能夠覺察出來,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習慣會對細緻而神奇的呼吸過程造成妨礙。(本文摘自/神奇的自然呼吸/啟示出版)

提高基礎代謝 6重點一定要學

提高基礎代謝 6重點一定要學#憋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間歇式缺氧運動的方法:飲食控制的作用在於避免「增加脂肪」,但想減脂,還是得配合一定強度的肌力、耐力訓練,才能增加酵素分解脂肪的效率,提高脂肪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並增加基礎代謝率。間歇式缺氧運動改良自運動員的高原訓練,變得溫和而適合患者及一般人使用,要訣是:1) 以「憋氣的方式」進行肌力強化運動。此處需要注意,是「強度足以增加肌肉量」的運動,不是甩甩手、晃晃頭、抖抖腳這種。2) 需「憋氣運動」到「快沒氣」時才能停下來暫時休息。3) 運動的強度及憋氣的程度必須達到「休息時會喘氣」程度。4) 休息至不喘氣後再進行下一回合。間歇式缺氧 施加壓力但不需過度你不需要過於極端,要的不是「缺氧」,而是「間歇式缺氧」,換句話話,是要你「歇一歇」的。雖然我們確實需要對身體施加一點壓力,來誘發適應性的變化,但不需要過度。■間歇式缺氧運動一:俯臥撐俯臥撐也稱為伏地挺身,是鍛鍊上半身肌肉極佳的運動,特別是能強化胸肌,對腹肌也有幫助。人體的呼氣肌包括肋間肌、大胸肌、腹肌,俯臥撐能強化這些呼吸肌,幫助呼吸能力。依據體能每次增加俯臥撐次數進行間歇式缺氧俯臥撐時,需要「以憋氣的方法」連續做到沒氣時才停止,然後休息,等呼吸恢復平順再進行下一輪,並重複進行10分鐘。可以從任何依據你體能狀況的次數開始,例如3下,慢慢增加到每次憋氣至少10下的俯臥撐,並不斷往上增加。每天至少要完整做2次訓練(共20分鐘),其他時間隨時想到也可以做,回合數可以不限。如果你的體能弱到無法進行俯臥撐(女生可能如此),那代表真的非常需要加強這些呼吸肌肉。你可以先用雙手扶住牆壁,從推牆的方式開始,再慢慢增大傾斜度,例如改撐在桌面上進行(請注意不要滑倒),直到可以在地面上進行標準的俯臥撐。■間歇式缺氧運動二:深蹲深蹲是能同時強化小腿、大腿、臀部肌肉的極佳運動,並能藉由腿部肌肉收縮來改善靜脈血液回流;深蹲也能強化腹肌及橫隔肌,對強化腹式呼吸能力很有幫助。慢慢深蹲可以強化膝蓋深蹲的動作:從立姿開始慢慢下蹲,到大腿與小腿接觸,盡可能蹲到底,然後再慢慢站起來。如果有不平衡或肌力不足的現象,可以扶住桌子或椅子。初期如果一次蹲不到底,可以先蹲一半,但最後要進步到能一蹲到底。許多人擔心深蹲會傷害膝蓋,那是負重式深蹲才會,一般深蹲只要慢慢地蹲下、起立,不但不會傷害膝蓋,反而能強化它,並幫助血液流動以緩解舊傷疼痛。提高基礎代謝6重點同樣要以憋氣的方式來做深蹲,並重複進行10分鐘。每天至少做2輪的間歇式缺氧深蹲,其他原則與俯臥撐相同,必須至少增加到每次憋氣能做10個以上的標準深蹲。這2種動作都能強化循環能力,幫助提高基礎代謝率。所有的動作都不要急,你不是在和誰競賽,請確實做好每一個動作,以強化肌肉。再重複重點:1) 間歇式缺氧運動是一種重量訓練(阻力運動),在可承受的範圍內阻力愈高愈好,但要注)意安全。2) 間歇式缺氧運動每一回合間的休息是必要且重要的,因為脂肪的燃燒需要氧氣,但呼吸恢復平順後就應立刻進行下一輪,不要停太久。3) 時間不可太長,每次不要超過10分鐘。4) 缺氧運動具有抑制食欲的效果,如果宵夜時間感到肚子餓,你也可以做一下。5) 如果連續憋氣做20次俯臥撐或深蹲對你已經完全起不到「喘氣」的作用時,可以增加一點負重,或者改練單手俯臥撐或單腿深蹲,請參考《囚徒健身》的步驟。6) 間歇式缺氧運動並不限於俯臥撐及深蹲,可以把它應用在其他的肌力鍛鍊中。飲食搭配缺氧運動 一周內體脂下降相較於各種以「消耗卡路里」或「節食」為理論核心的減重法,間歇式缺氧運動的理論核心在於「提高基礎代謝+抑制食欲」,佐以強化減脂並避免復胖。只要確實遵守飲食控制原則,配合間歇式缺氧運動來強化與呼吸、血液循環有關的肌肉,依運動強度不同,將在一週內看到體脂率下降,並發現自己閉氣的續航力大幅度增強,這是因為身體對氧氣的攝取、循環及儲備能力都在缺氧的刺激下有長足進步,將提高基礎代謝,並改善各種缺氧症狀。(本文摘自/優氧:改善微循環,優化身體氧氣,增強自癒力/時報出版)

刷油漆憋氣 致自發性縱膈腔氣腫

刷油漆憋氣 致自發性縱膈腔氣腫#憋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年約20歲的吳姓男大生,利用放假期間找到刷油漆的打工機會,但因吳男無法忍受濃烈的油漆味,因此刷油漆時大部分都用力憋氣,夜晚在家休息時突然感到胸部劇烈疼痛,隔天趕緊就醫,檢查發現空氣從肺部跑出,累積在吳男的縱膈腔,診斷為罕見的自發性縱膈腔氣腫,在門診追蹤下現已改善。空氣自肺泡間質漏出 從縱膈腔跑到頸部縱膈腔在胸腔內兩側肺臟的中間,在正常的情況下是不會有空氣的存在,而縱膈腔氣腫是指胸內壓增高,導致空氣從肺泡的間質漏出,從縱膈腔跑到胸部或者頸部,由於自發性縱膈腔氣腫少見,且診斷不易,若沒有早期發現可能會有併發症的產生,由於症狀不容易判斷,因此建議由專科醫師診斷、治療。胸部悶痛、呼吸、吞嚥困難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施志宏表示,自發性縱膈腔氣腫常發生在年輕的男性身上,當病患用力憋氣、用力咳嗽、氣喘發作時候發生,通常會出現胸部悶痛、呼吸、吞嚥困難的症狀,自發性縱膈腔氣腫不需要特別用藥治療,大多安排氧氣治療等支持性療法,並且門診持續追蹤,一般病患可自行吸收而改善。避免用力閉氣 氣喘病患規律用藥一般正常情況下,除了氣管之外,其他器官不會有氣體存在,施志宏主任提醒,民眾在工作或運動時,應避免用力憋氣的行為,而氣喘的病患也應規律使用藥物,如果觀察到自己無預警的出現不尋常的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應盡速就醫。

Menu